书城管理巴菲特投资策略全书
27818700000051

第51章 理财策略(9)

1990年的投资报酬也算得出来,巴菲特的原始投资5.22美元将会赚6.89%,每股0.36美元。而且1988年的保留盈余每股0.21美元,以及1989年的保留盈余,每股0.25美元,也都各赚33.6%的投资报酬。这保留下来的1988年及1989年的盈余,每股0.46美元(0.21+0.25=0.46),在1990年每股可以赚0.15美元(0.46×0.336=0.15)。1990年的总盈余估算约得0.51美元(0.36+0.15=0.51)。也就是说,巴菲特在1990年的投资额,每股5.68美元,可以有0.51美元的报酬。等于在原始股本及1988年、1989年二年的保留盈余上,报酬率达8.9%(0.15÷5.68=8.9%)。

我相信你已经注意到报酬率一年胜一年。但我要强调的足,巴菲特在可口可乐公司的原始投资报酬率固定在6.89%,但保留盈余却赚的是33.6%。把它想成:你买的可口可乐股票型债券,固定报酬6.89%,而每次约收到新的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型债券,可以立刻重新投资,赚33.6%的投资报酬率。要想有33.6%的年平均报酬率,惟一的办法,就是第一次要舍得买只有6.89%报酬率的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型债券。1990年预估之投资及保留资本的报酬。

(二)以每股盈余年成长率预估股票未来值

如何以每股盈余年成长率预估股票未来值呢?现以资本城公司为例说明。

1970年至1980年10年间,首都公司的每股盈余成长十分稳定。先估算1980年至1990年10年间的每股盈余。然后,我们可以算出首都股票在1990年交易的股价区间。再由此估算持股10年,即在1980年买进到1990年卖出的年平均报酬率。(注意:首都的所有股价及每股盈余,都已为1994年的10:1配股而调整修正过。)

1.计算1990年资本城公可的每股盈余

从1970年到1980年间,首都公司每股净所得,从0.08美元增加到0.53美元,年平均成长率约为20%。如果我们根据以往成绩,以年成长率20%推算该公司10年后,即1990年的每股盈余,得到的答案是1990年每股盈余为3.28美元。

2.推估资本城公司1990年的市场价格

检视首都公司在1970年与1980年问的本益比,看得出它的股价介于每股盈余的9倍至25倍之间。为讨论方便,让我们像雷根一样保守,用下限的9倍本益比,来决定1990年首都公司的每股盈余所反应的价值。因此,1990年每股盈余3.28美元,市场上反映的股价就是每股29.52美元(3.28×9=29.52)。

3.计算年平均报酬率

如果你在1980年买进首都公司一股股票,在1990年卖出,你就可以计算出你的年平均报酬率。

1980年时任何人买首都公司股票,每股只要5美元。如果你1980年花5美元买一股首都公司的股票,今后的年平均报酬率是19.4%。

让我们看看这笔1980年每股5美元投资的实际发展如何。1990年,首都公司的每股盈余是2.77美元,比估计的每股3.28美元逊色。(毕竟,推估不是完美的科学。)这支股票1990年每股的交易在38美元至63美元之间,而估算股票却是每股29.52美元。假如你在1990年以每股38美元卖出股票。在计算1980年你这每股5美元的投资的年平均报酬率时,你得到22.4%。所以,1980年至1990年间,你的资本利得税前的年平均报酬率,就是22.4%。如果你在1990年是以每股63美元卖出,那么,在1980年至1990年10年间,资本利得税前的年平均报酬率就提高到28.8%。

如此,在首都公司案例中,股票市场给该公司超过预期的高度评价,在肯定的过程中,股东财富远超过预期的涨幅。

别怀疑,如果你在1980年以每股5美元的价格投资10万美元买首都公司股票。到了1990年,年平均报酬率是22.4%,投资总值成为75476921美元。

巴菲特并不特别强调股价。他不说某股股价值若干元,然后像格雷厄姆的所做所为一样,希望能以半价买下。巴菲特反而会计算,如果以某价位买入首都公司股价,在已知的公司资料中,它的10年预期年报酬率会是多少?决定了这个预期报酬率后,巴菲特再将它与其他投资机会的报酬率以及超越通货膨胀率必须的报酬率合并考虑。

以这样的心态,巴菲特可以不管华尔街股价如何反应,迳自决定买卖股票。他知道长期的投资报酬率大概会是多少。他也知道,长期来看,股价会随公司净值增加而有所反应。

(三)买回股票增加股东财富

从1984年到1993年问,可口可乐公司花了大约58亿美元,买回了自家的普通股股票。从1984年起到1993年底止,可口可乐公司把公司的普通股股数从1984年的31亿7400万股,减少到1993年底的26亿400万股,共减少5亿7000万股,约为1984年普通股股数的21%。

为了买回5700百万股普通股,可口可乐公司9年间花了股东58亿美元,每股约花1.82美元去完成这项买回动作(58亿元美元÷31亿7400万股(1984年)=每股1.82美元)。

1993年,可口可乐公司的净所得约21亿2600万美元。而当年股数已成为26亿400万股,相除之后,每股盈余约为0.84美元。(1993年净所得21亿7600万美元÷26亿400万股=每股盈余0.84美元)

现在,考虑下面情况:如果1993年的股数和1984年一样多,31亿7400万股,那么以1993年的净所得21亿7600万美元计算,1993年的每股所得将是0.68美元(1993年总所得21亿7600万美元÷31亿7400万股=每股0.68美元)。

比较二种计算结果,可见1984年至1993年间,可口可乐公司每股花费股东1.82美元买回自家股票,使得公司每股盈余增加0.16美元。(1993年购回自家股票情况下每股盈余0.84美元,1993年不购回自家股票情况下每股盈余0.68美元=每股净所得增加0.16美元)。

以1988年31亿7400万股计算,可口可乐每股花了1.82美元去增加每股盈余0.16美元。报酬率约为8.7%(0.16÷1.82=8.7%)。看起来不怎么样,不是吗?事实上,可口可乐公司资本调整的这一小步,每股0.16美元的新增盈余在股票市场上可是股价的一大步。

1993年,可口可乐公司股价约为每股盈余的25倍。每股盈余增加0.16美元,股价当场就涨4元。下面计算给你看!

1993年不买回股票,1993年净所得税额21亿7600万美元÷31亿7400万股=1993年每股盈余0.68美元。本益比若为25,每股股价应为17美元(0.68×25=17美元)。

1993年买回股票:1993年净所得税额21亿7600美元÷26亿400万股=1993年每股盈余0.84美元。以本益比25倍计算,每股市价应为21美元(0.84×25=21)。

二者股价差别为4美元(21-17=4)。

记着,可口可乐公可是花了股东每股1.87美元的代价买回股票。而结果是,股价在市场上涨了4美元。用股东权益收回普通股,可口可乐公司有效地缩减权益基础及流通股数。虽然这不影响总盈余,但因为分配的股数少了,每股盈余的确提高了。盈余大饼还是一样,但切分的份数少了,份量因此大了。

还有,因为权益基础变小了,资产报酬率因此增加。

(记着:资产报酬率是由净盈余除以股东权益值。提高净盈余数,或减少股东权益值,都可以提高资产报酬率。)

重点在这里:可口可乐公司花了每位股东每股1.87美元买回自家股票,直接使每股盈余增加0.16美元,市场上每股股价涨4美元。股东的开支,双倍回收,而且股东权益比重扩大了。

只要净利随时间增加,股数减少,股价会越高。譬如:假如可口可乐公司10年内,到了公元2003年,其净利每年以15%成长,从1993年的21亿7600万美元成长到公元2{303年的84亿300万美元。我们可以计算:如果公元2003年的流通股数仍然是1984年的股票数,31亿7400万股,或者,经过1984年到1993年的买回后,流通股数剩下26亿400万股,对每张股票的影响将如何。

2003年没购回股票情境:净所得盈余总额84亿:300万美元÷31亿7400万股=2003年每股盈余2.65美元。2.65美元乘以本益比25,得到每股市价66.25美元(2.65×25=66.25)。

2003年之买回股票情境:净利总额84亿300万美元÷26亿400万股=2003年每股盈余3.23美元。将3.23美元乘以本益比25,得到每股市价80.75美元。(3.23×25=80.75)。

二者股价差为14.50美元(80.75-66.25=14.50)。

2003年及没买回股票的情况下,每股盈余2.65美元,每股市价66.25美元。但是,已买回股票的情况下,2003年的每股盈余是3.23美元,每股市价80.75美元。二者代表的意义是,每位股东每股花了1.87美元,在1984年至1993年间收回股票的行为,理论上。直接反映在2003年的股价上,涨了14.50美元。以1.87美元的本钱,这笔买卖的年投资报酬率大约是15%。

可口可乐公司花了58亿美元买回自家股票,如果把这笔钱当股利发了,股东收到58亿美元,反而将付个人所得税。扣税之后,这笔钱实拿约为40亿美元,每股实得约1.26美元。

从巴菲特入席可口可乐公司的董事会之后,可口可乐公司开始积极买回自己的股票。与此同时,股票市场对可口可乐公司评价起来越高,本益比从1988年的18,涨到1997年的40。股票市场就是喜欢每股盈余增加和高报酬率的公司。

(四)每股盈余成长的原因

分析股票要知道每股盈余成长的原因。是公司经营绩效提升呢?或是财务运用使然?或者二者都有?

可以用比较法查证--比较公司净利年平均成长率和每股盈余年平均成长率。同时记得,每股盈余是净利除以流通股数所得。

因此,在1986年,华盛顿邮报净利为1亿零20万美元。把它流通股数1283万股相除,得到每股盈余7.80美元。如果流通股数是1千万股,每股盈余就成为10.02美元。股数减少,每股盈余增加;股数增加,别每股盈余减少。

以上不过是雕虫小技。公司经理人可以很轻易地藉公司资本增加股东财富。也可以藉此掩饰不理想的绩效。

假如,x公司1980年净利有1亿美元,也有1千万股流通,每股盈余是10美元(1亿美元÷1千万=10美元)。现在,假设到了1990年,该公司公布净利有7500万美元。也有流通股数5百万股,每股盈余倒成了15美元。

所以,即使x公司从1980年到1990年10年间,实际净利从1年1亿元跌到1年7500月美元,他的每股盈余却从10美元涨到15美元。

从表面上来看,x公司每股盈余年成长率4.13%。实际上,x公司的净利年损失率为2.83%。公司经理人以智取胜,用这个技巧安抚公司股东。

买回股票不但可以掩饰不理想的盈余成长,也可以突出特定绩效。从1985年到1995年,可口可乐公司公布每股盈余年成长率为惊人的19.5%,同时期,实际净利年成长率也有杰出的15.2%。可口可乐净利成长率令人印象深刻,但它的每股盈余年平均成长率,却有些膨胀,因为它的流通股数少了,从1980年的30亿8700万股,减少到1995年的24亿7500万股。

菲力浦·莫理斯公司公布,从1985年到1995年它的世际净利年成长率为16%。它的每股盈余年平均成长率却自18.35%。这大部分也是拜流通股数13%所赐,1985年,它有9亿5400万股,到了1995年,只剩8亿2300万股。

有时候,公司需要资金,不但不购回股票,反而发行股票。但这种作法,创造了更多的流通股数,也拉低了每股盈余年平均成长率。就如同减少流通股数不影响实际净利成长率一样,流通股数增加,亦复如此,通用汽车就是这类案例的好榜样。

从1985年到1995年,通用汽车公布的净利年平均成长率为4.82%。但它的每股盈余年平均成长率都只有2.68%。这是因为它的流通股数,从1985年的6亿8200万股膨胀到1995年的7亿5500万股。资本额增大,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公司盈余,通用汽车就是个好例子。

银行控股公司对此最为擅长。他们成长并不是因为善于运用现金,而是因为善于增资。美国第13大银行控股公司,西北公司,从1985年到1995年,公布了每股盈余年平均成长率21%,实际净利年平均成长率28%。它的流通股数,则从1985年的1亿7800万股,膨胀到1995年的3亿2560万股,西北公司的诀窍,是以股票凭证与其他银行交换。如果西北公司股票价值好,新银行的加入会锦上添花,并增加它的每股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