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决战朝鲜
2781500000001

第1章 作者自序(1)

《决战朝鲜》作者自序

不是我写得好,是先辈们打得好!

李峰

2002年早春,长江文艺出版社一位优秀编辑韩敏老师约我写一本关于朝鲜战争的书,在这位多年良师益友的督促与鼓励下,我写出了这本《决战朝鲜》。

一晃八年过去了,八年来,《决战朝鲜》一直不断再版,书中如韩先楚攻取海南、炒面的故事和一些战争片断被许多网站、报纸大量转载,不过从来都不肯注明出处,还有数量不小的盗版,我曾在一家小书店同时看到过三种不同的盗版,有的连书名和作者都改掉了,只有内容没改,韩老师安慰我,有盗版说明有销量,至少说明得到了读者认可,不然书商不会盗版,我一想,对,是这个理。

为了纪念抗美援朝六十年,《决战朝鲜》又要再版了,陈智富编辑让我写篇文章,我说写些什么呢?说这本书让我交了首付当了房奴?似乎有些不妥,不禁有些茫然,忽然想起有朋友说书写得好,我本能的回答,不是我写的好,是先辈们打得好,那就说说这个吧。

曾经有这样一个的国家,在最黑暗的时期,她的太后和皇上被不到两万人的八国联军在自己的土地上赶得团团乱转,这个国家的人民在以后的整整五十年间被世界称为“东亚病夫”,这个国家被全世界蔑视。而在一场伟大的战争中,这个民族在邻国的土地上粉碎了为数上百万人的十六国现代化联军,全世界都开始对她肃然起敬,都开始重新衡量这个民族的份量和价值。

曾经有这样一个的国家,她被其近代的死敌日本蔑称为“支那”。而在一场战争之后,“支那”这个词迅速从日本的口语中消失。连满手血腥的日本战犯也在这场战争后开始真心接受改造。

曾经有一场伟大的战争,一个百年积弱、饱受殖民凌辱的大国,在三年的激战之后,使“资本主义世界最大工业强国的第一流军队被限制在他的原来发动侵略的地方,不仅没有越雷池一步,而且陷入日益不利的困境。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国际意义的教训。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