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妒的特点是:针对性——与自己有联系的人;对等性——往往是和自己职业、层次、年龄相似而超过自己的人;潜隐性——大多数忌妒心理潜伏较深,体现行为时较为隐秘。
3.多疑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不好的心理品质,可以说是友谊之树的蛀虫。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的广多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人逨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这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一种盲目想像。
4.自卑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如果各项活动取得成绩而得到老师、家长及同伴的认可、支持和赞许,便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求知欲,内心获得一种快乐和满足,就会养成一种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相反,他们会产生一种受挫感和自卑感。个体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会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
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
5.干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人需要一个不受侵犯的生活空间。同样,人人也需要有一个自我的心理空间。再亲密的朋友,也有个人的内心隐秘,有一个愿向他人袓露的内心世界。有的人在相处中,偏偏喜欢询问、打听,传播他人的私事,这种人热衷于探听人的情况,并不一定有什么实际目的,仅仅是以刺探别人隐私而沾沾自喜的低层次的心理满足而已。
6.羞怯羞怯心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际场所或大庭广众之下,羞于启齿或害怕见人。由于过分的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心,使得人们在言语上支支吾吾,行动上手足失措。长此下来,会不利于与他人正常交往。
7.敌视这是交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心理障碍。这种人总是以仇视的目光对待别人。这种心理或许来自童年时期的家庭环境,由于受到虐待从而使他产生别人仇视我,我仇视一切人的心理。对不如自己的人以不宽容表示敌视;对比自己厉害的人用敢怒不敢言的方式表示敌视;对处境与己类似的人则用攻击、中伤的方式表示敌视。使周围的人随时有遭受其伤害的危险,而不愿与之往来。
警惕现代生活综合症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由此而引起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多,形成某些现代生活综合症,并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1.高技术综合症这是一种超生理和心理承受极限的“紧张状态病”。一些人因不堪忍受超负荷的梢神压力,往往失去自控能力而成为服毒、投海、跳楼、触电等的自杀者,症状表现为心悸、心慌、紧张不安、神经过敏,甚至有些人一想到电脑程序即感恐惧,全身出汗,心情紧张等。对此,我国医学专家呼吁高技术综合症”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压力,人们首先应增加自身的心理免疫力。
2.网络综合症(IAD)据最新统计,全世界两亿多网民中,就有114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网络综合症,主要表现就是在网上持续操作的时间失控,为了达到自我满足,不惜大量增加网上操作时间,随着感觉乐趣不断增强,欲罢不能,难于自控。患有网络综合症的人,初时是精神依赖渴望上网“遨游”;随后发展为躯体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预防办法丰富业余生活,比如旅游、串门、下棋、体育等,不可陷人“非上网不可”的陷讲。另外,凡操作电脑者,均需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蛋白质的食物。
3.第二职业综合症在正式工作的8小时以外,从事第二职业者日益增多,一般都为追求经济效益,很少考虑自身健康,有些人因而病倒进了医院。医学家对此征命名为“第二职业综合症”。原因主要是身体过于劳累,精神过度紧张,饮食缺少规律,睡眠严重不足。表现是:精神萎靡,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记忆减退。因此,人们在从事第二职业前,应深思熟虑,量力而行,不是生活所迫,避免参与。确谣从事者,应选择最适合自己专长和时间的工作,注意劳逸结合。
青少年七大心理危险区域
心理学家指出,当代青少年在以下七个方面最容易走人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的误区。
1.情绪反应过度理想的心理状态应该是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冲动莽撞。现实生活中,因和老师怄气而轻率选择逃课的少年屡见不鲜,是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忽略了对良好情绪反应能力的培养。
2.行为偏执极端一般来说,正常的行为应该是积极、主动和富有建设性的。但很多未成年人一遇上不顺心的事,就采取过激行为。
3.意志品质欠健全专家指出,意志品质良好的人,能够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既不刚愎自用,也不盲从寡断;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果断与毅力,经得起挫折与磨难的考验。
4.人际交往恐惧乐于和善于与人交往的人能和大多数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在与人相处时态度积极,不忌妒、不冷漠,能很快适应新环境。
5.对他人或某种事物依赖性过强甚至依赖成瘾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表现出独立自主的思想和行为特征,不拒绝帮助但也不纵容自己的依赖心理。现在很多孩子事事依赖老师、家长“权威”,还有孩子对电子游戏、网络等有严重依赖,其生活的大部分乐趣来自现实之外的虚幻世界而不能自拔。
6.缺乏自我意识,自信心不足专家指出,现在很多青少年过分注意别人的态度和评价,觉得活得很累。这虽不是心理疾病,但作为心理问题应引起重视。
7.性格过分抑郁一些孩子平时不喜欢出去玩,跟同学关系很平淡,总是生活在抑郁之中这类孩子的内心世界最为脆弱,一受到刺激就会诱发各种心理问题。
青年成才十大心理障碍
1.理想沉浸在理想王国里,眼髙手低,不愿脚踏实地地干平凡的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一件事没有做完,又想到第二件事,不切实际。
2.自卑自以为事事不如人,受到冷遇更受不了,总觉自己是一个局外人,郁郁寡欢,自暴自弃。
3.闭锁有些青年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与别人不同,又不易为别人所理解,因而他们倾向于把自我体验封闭在内心,而不愿向他人表白。
4.失意失意,是当人的期望不能实现,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所感到沮丧的心理体验。它使有些人会产生不正常的自我评价和期望,将导致个人社会适应的失调。
5.嫉妒这不但有碍于别人,而且害己,对成长是极为有害的。
6.惟分考试流于重本本、条文的弊端,牢牢地打下“分数第一”的心理基础。在这种惟分心理支配下,人们只得为“分”而奋力拼搏。
7.怯懦这种心理的人过于谨慎,小心翼翼,常多虑,犹豫不决,稍有挫折就退缩,不想有所作为。有这种心理的人一般都气质脆弱,无所谓创新,成才。
8.情绪青年情绪的变化带有两极性,容易动情、喜悦、激动和振奋。同时,也容易悲观、消沉、忧愁和苦闷。对于青年的这种正常心理活动,重要的是在行为过程中加以正确引导,以减少不良影响。
9.习惯习惯的形成,一是自身养成的,一是传统影响的。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节奏缓慢,求稳怕乱,安于现状等保守的心理习惯,于是,就出现了这种妨碍人才成长的不良习惯。
10.厌倦一旦遇到波折、困难或不顺心的事,都要抱怨他人,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悔恨“明珠暗投”,牢骚满腹,对生活失去兴趣,美好的东西失去追求。这种厌倦心理磨损人的志气,是成才的一个致命伤。
不容忽视的抑郁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称:抑郁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的重要疾患。目前,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达2亿多人,美国现在每年有1100万人患抑郁症,在这些人中,大约有15%最终以自杀结束自己的人生。
由于抑郁症这种疾病很少事先被发现,有的连自己都根本不知晓,往往误将精神低落、失眠,当做单纯的躯体小疾,延误治疗而形成大患,轻则备尝折磨之苦,重则导致轻生自杀。
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日益广泛和复杂,许多人由于不能适应,造成人际关系的困难,最终引起情绪障碍,抑郁症即为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抑郁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人们在遇到与自己意愿相悖的事情或挫折时,会产生困惑、不安和消极的不良心态,其特点是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言语和活动减少。轻的没精打采、兴趣索然、厌食、失眠、胸闷、乏力等,重的思想进人抑制状态,情感麻痹,不能思考,整天呆坐或躺卧床上,缄默、拒食,对外界任何刺激都不作反应,有的抑郁症患者还伴有想象和幻觉,甚至恐惧,损害了正常生理功能而致疾。
历史名人,如牛顿、达尔文、邱吉尔等都曾患过抑郁症,戴安娜一生中患过4次抑郁症,心理医生为她治疗了两年。抑郁症的识别有五个特征。
1.懒。无原因突然疲乏无力、自觉懒散无能,甚至连日常生活、简单的工作或家务活亦懒于应付。
2.呆。动作减少,行动呆木、被动,思维迟饨、构思困难、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理解力和脑功能明显减退。
3.变。性格明显改变,前后判若两人。
4.忧。忧郁悲观、意志消沉、无信心和活力,有万念俱灰之感。心情压抑、苦闷,对外界一切事物缺乏兴趣,并感觉有许多身体上的不适。
5.虑。多思多虑,焦急不安,胡思乱想,坐立不宁,或是一筹莫展,常常自责,且自卑。一般而言,久治难愈,或是原因不明、长达数周甚至数月的失眠,可能是抑郁症的重要信号。
有的抑郁症患者,虽感觉身体不适,但生理检査会示他们在身体上是完全健康的。
各种身心疾病皆会引起抑郁。服用利血平、降压药、抗肿瘤药等,也会导致抑郁。更年期、老年期、妇女月经期,都可能出现抑郁。就连正常人平均一年患6次感冒,如果是重感冒期间.病人也会出现忧郁、自卑的心理反应。此外,75%的抑郁症是由各种精神压力造成的。
防治抑郁症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会将自己的忧伤、痛苦,以适当的方式发泄出来,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要敢于把自己不愉快的心事向知心朋友、老师、家里人诉说,或采用其他迂回方式,从宣泄中得到解脱。
2.多与人交往不要拘泥于个人的小天地,患得患失,应自觉地把自己置于集体中,从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寻求温暖和友谊。
3.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调节遇到不愉快的事,应多从好的、积极的方面着想,保持豁达的情怀。不要瞻前顾后、想人非非,不要有过高的奢望,合理调节自己的抱负水准,有助于走出困境。
4.经常参加文体活动,调节精神生活,消除心理紧张,陶冶情搮,开阔心胸5.做情绪的主人通过意志努力消除不愉快的心情,保持乐观的情绪。学会直率、坦诚,不要过分自责、自悲、自怜。
6.向榜样学习,阅读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以开阔心胸正常人的“不正常”现象
有一位心理学家从大量的青年人中挑选出一批日常观察“最正常”的人,这些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品行端正,事业有成,家庭幸福。通过心理测验却发现半数以上的人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有些还比较严重,因此精神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问题。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的精神病理现象,只是时间短、程度轻、尚不能贴上精神障碍的标签。
1.类神经症表现
A.疲劳感:感到疲惫不堪,但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良好的休息和适当的娱乐即可消除和减轻。
B.焦虑反应:焦虑反应是人们对环境中的一些特定情况进行适应的反应方式,正常的焦虑反应通常有其现实原因,也不至于反复出现。如面临高考,有些学生坐立不安,甚至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髙考过后,一切烟消云散,属正常情绪反应。
C.类似歇斯底里现象:多见于妇女和儿童。有些女性和丈夫吵架时,尽情发泄,大喊大叫,撕衣毁物,其至威胁要自杀。另外儿童可有白日梦和幻想性谎言,把自己幻想的内容当成现实,并绘声绘色地描述,这是由于中枢管理机制不充分、不成熟所致。
D.强迫现象:有些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人晚上难以入睡,反复思考今天做了什么事或明天计划做什么,这种思考自己意识到没有必要,但还是反复地想而通宵不眠。
E.恐怖和对立:我们站在很髙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会出现恐怖感,有时也想到会不会向下跳,甚至于想到跳下去是什么情景。这种想法很快得到纠正,小冉继续思考,就属正常范围。
F.疑病现象: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的疾病,特别是在亲友、邻居因某病死亡之后容易出现。经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接受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
G.失眠:正常人有时会通宵不眠,但有现实的原因,如一个人失恋了、考了零分。但持续一周以上的失眠,应找心理医生就诊。
2.类似重精神病现象
A.抑郁: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心境的波动。灾祸突然降临会使人处于急性悲伤之中,通常持续30一60天,有的达到重症忧郁程度,但一般不超过6个月,否则应视为病态。
B.易激惹性:正常人有时会暴怒、冲动、毁物,但通常有促发事件而且能较快地恢复平静,事后常感后悔并能理智地向他人道歉。
C.偏执和自我牵连现象:任何人都有自我牵连倾向,即假设外界事物对自己影射着某种意义,特别是对自己有不利影响。有些偏执现象众所周知。如自己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了谈话,这时往往会怀疑他们在议论自己;领导不点名批评某种不良现象,首先想到领导在批评自己。这种现象是一过性的,而且经过片刻的疑虑之后就会省悟过来这种现象持续存在,影响其生活、工作时才属病态。
D.错觉: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但经重复验证后可迅速纠正,成语“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反复或持续出现错觉要考虑脑器质性精神病。
E.幻觉:正常人在期待的情况下,如等候朋友和等待约会,心情非常迫切的情况下,可听到叩门声、呼唤声。经过确认后,自己能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心因性幻觉。
3.正常性格变异
人的性格不可能都是一样的,有些人的个性没有达到病态人格的程度,但为人处事或在某些方面又和很多人不一样,属于正常性格变异。性格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不能轻易地给予病态人格的诊断。我们常说的“二百五”、“十三点”、“糊涂虫”等除智力低下和人格障碍外,大部分属于脑功能协调欠佳。医学上难以概括,仍属正常范围。
A.自笑、自言自语、自恋:有些人在独处时自言自语,甚至于边说边笑,但有客观原因,能选择场合,能自我控制,不影响工作,属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