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说服立竿见影
27814400000019

第19章 运用委婉的方式说服别人最有效(2)

有些时候,有些要求不能够提得太直接,应该搭桥铺路,一步一步地引导对方,使他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者利用事先作好的准备,让别人一点一点地理解,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

如果你的说服对象是自己的爱人,或者是朋友之类值得信赖的人,这种方法就会很容易奏效。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对方的自尊心也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如此一来,双方都会得到好处。

有一位聪明的妻子,就是运用搭桥铺路的方法,成功地说服了自己的丈夫,使他心甘情愿地为自己买新衣服。

妻子:哎,学校很快就要举行开学典礼了,可是孩子却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是不是应该到百货公司去买一些?

丈夫:就由你决定好了,反正孩子的衣服不会很贵!

妻子: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说的不仅是孩子的衣服问题。

丈夫:哦,那还有什么?不就是买参加典礼的衣服吗?要多少钱你自己决定好了。

妻子:我知道了,这星期天我们一起去逛百货公司吧!孩子的入学仪式我也必须参加,你说我穿什么衣服好呢?

丈夫:穿什么衣服你自己决定就好了。

妻子:还是你帮我看看吧,看哪件衣服比较合适。

丈夫虽不大愿意,仍随着妻子来到了衣橱边。

妻子:哪一件好看呢?虽然衣服不少,但好像都过时了,你不觉得这些衣服的样式都太老气了吗?

丈夫:是吗?我怎么不觉得。

妻子:你看,这件虽然是去年才买的,而且颜色、式样都不错,但现在已没人穿这种衣服了。再说这一件吧,这是去年秋天买的,但现在已经不流行这种款式了!

丈夫:嗯,听你这么一说,好像是有点过时了。

妻子:那么,你说我再买一件好吗?再买一件……

丈夫:真拿你没办法,你自己决定好了。

妻子:其实你也该打扮打扮了,这次我帮你买件新衬衫吧!

在这个故事中,妻子以要参加孩子的开学典礼为由,借口给孩子买新衣服的同时,说服丈夫替自己买新衣服。妻子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她精心设计了一个小圈套,并成功地引诱自己的丈夫跳了进去。

在上边的例子中,我们姑且不论这位妻子的个性如何,单就掌握丈夫心理状况而言,她的技巧可谓是高明的。因为她懂得如何抓住丈夫的心理,所以才能说服丈夫为自己买件新衣服。

当然,这种方法不是对任何人都管用的,使用时一定要分对象,并且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比如,在对方心情好时,或者是对方兴致高时。但是,千万要记住,使用时一定要小心把握,不可太过分,否则对方就会讨厌你,你也就别想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以委婉顺耳的方式提出自己的忠告

有句俗话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说的是凡是能治好人的病的药,一般会很苦,而忠告一般也都是逆耳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人们容易受反感情绪的影响,对别人的建议有一种天生的逆反,会自觉抵抗别人的忠告。

真诚地提出自己的忠告,会让对方免遭损失,或者将事情办得更好。忠告表明了我们关注对方,我们站在他的角度为他着想,因此,忠告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使我们与别人紧密地连接起来。相反,那些不能给予他人忠告的人,或者即使有好的建议也不肯说的人,是不真诚的人,他们也很难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

但是,有句俗话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说的是凡是能治好人的病的药,一般会很苦,而忠告一般也都是逆耳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人们容易受反感情绪的影响,对别人的建议有一种天生的逆反,会自觉抵抗别人的忠告。

比如,一位在外游荡而后感到后悔、暗暗下决心回家学习的中学生一走进家门,当母亲的就急不可耐地训斥儿子:“你又到哪里野去了?还不快去复习数学,再这样下去,你将来怎么考得上大学!”

“哼,上大学,上大学,我就不信,不上大学就混不出个人样来。”受逆反心理驱使,儿子一气之下又跨出了家门,留下母亲在那里发愣。

看来,仅有为别人着想的良好愿望还不行,提出忠告也需要技巧,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要想使自己的忠告被人接受,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

忠告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对方从中受益。因此,在提忠告时,一定要让对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为此,你就要谨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随便草率。此外,讲话时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否则对方就会觉得你是在教训他。但是也不必过于委婉,因为那样对方可能会觉得你不真诚,或者认为你假惺惺的,反而会觉得厌恶。

第二,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

例如,当部下尽了最大努力,但却没有把事情办好时,你最好不要当即向他们提出忠告。如果你这时不合时宜地说“如果不那样就不至这么糟了”之类的话,即使你指出了问题的要害且很有道理,部下的心里却会顿生“你没看见我已拼命了吗”的反感,效果当然就不会好了。相反,如果此时你能说几句“辛苦你了”、“你已尽了最大的努力”、“这事的确比较难办”一类的安慰话,然后再与部下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最终部下是会欣然接受你的忠告的。

除此之处,在什么场合提出忠告也很重要。原则上讲,提出忠告时,最好是一对一,要避开耳目,千万不要当着他人的面向对方提出忠告。因为这样做,对方就会受自尊心驱使而产生抵触情绪。

第三,不要以事与事、人与人比较的方式提出忠告。

此时的比较,往往是拿别人的长比对方的短,这样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例如,“我说小刚呀,你看隔壁家的二牛多有礼貌,多乖啊。你和二牛同年生,你还比他大两个月呢,你要好好向他学习,做个好孩子哟。”一位母亲这么忠告自己的儿子。

“哼,嘴里整天是二牛这也好那也好,干脆让他做你的亲生儿子算了。”儿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母亲的忠告效果便适得其反了。

再如,“我说,你看张太太哪天不是整整齐齐的,而你总是不修边幅,你就不能学学人家的样子吗?”丈夫对不爱打扮的妻子提出了忠告。

“学学人家?你有人家丈夫赚得多吗?等你有了钱,我自然会打扮,谁不喜欢漂亮啊。要钱没钱,要衣服没衣服,你让我怎么打扮?”虽然妻子明明知道自己的弱点,但出于自尊心,她没好气地回敬着丈夫,丈夫的忠告也宣告失败了。

转移对方的注意力使其跳过抉择直接进入过程

如果把大前提故意绕开,将选择范围缩小,用具体的选择项“逼迫”对方,使之产生“二者必居其一”的错觉,这时他们会表现出就算是错误的选择也不得不选的心理状态。这在心理学上称为“错误前提暗示”。

在说服别人时,一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对方在名正言顺的理由下不得不屈服。但是,除此以外,还应当讲究点说服人的技巧,就像找准了杠杆和支点一样,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甄的父亲近来食欲不振,并且觉得身体不适,看上去气色也不大好。小甄夫妇很是担忧,几次要带老人去医院检查,可老人就是不愿去,一来怕花钱,二来又怕查出什么大毛病来,自己一下子接受不了。

小甄觉得这样不行,一定得想个办法,让老人去检查。后来,终于让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一天吃过早饭,小甄冷不丁地问老人:“爸爸,今天我休息,要带您去检查身体。您说是去同仁医院好,还是去协和医院好呢?”

没等父亲接话,小甄赶紧补充说:“都说同仁医院设备好,门诊上又都是女大夫,对病人态度很和气。您说吧,咱们到底去哪家医院呢?”

“听你这么说,咱们还是去同仁医院吧。”一向怕看病的老人,这一次竟爽快地顺从了儿子的决定,答应去医院就诊。

在这个例子中,小甄就是事先划好了范围,让父亲在其中选择。这样,就会让父亲有似曾答应的感觉,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从两家医院中选出一家,而不必对去与不去作出选择。

当你希望对方去做某事时,而对方不知是该做还是不该做,并因此犹豫不决时,那么,你就要转移注意力。你应该将“他会不会做”这一问题放在一边,直接切入主题,询问对方这件事应该怎么做,并向他提出几个备选答案(当然,这些都是你所希望看到的结果),让他在这些具体方案中作出选择。这样,他也会转移注意力,不会再考虑要不要做此事,而是考虑到底该怎样做此事,以及怎样才能将其做好。其实,只要对方一转移注意力,你的说服目的也就达到了。

采用这种避实就虚的战术,目的就是转移对方的注意,使对方产生错觉,以为“要不要做”的问题已不存在,要解决的只是“怎样去做”的问题了。一旦对方选择了你所提供的方案中的一项,就可以趁热打铁,顺水推舟,使你的希望变成他的行动。恰当地运用这种说服手段,往往能省去许多口舌之劳,并且能够很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向一个毫无准备的人突然发问:“请问今天是几号?”他或许能够准确无误地答出日期,比如说19号。但如果改问:“今天是8号还是18号?”他就很可能作出发问者所预期的回答:“好像是18号”或者“好像是8号”。

这个实验显示:如果把大前提故意绕开,将选择范围缩小,用具体的选择项“逼迫”对方,使之产生“二者必居其一”的错觉,这时他们会表现出就算是错误的选择也不得不选的心理状态。这在心理学上称为“错误前提暗示”。

当然,任何一种技巧和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因此,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小心,如果对方对于那件事深恶痛绝,毫无商量的余地,那么就最好不要用这种方式,否则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说话要以屈为伸绵里藏针

这种以屈为伸、绵里藏针的口才比直来直去、当面锣对面鼓地否定他人的效果要好得多,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很高的修养与智慧的。

和对手谈判或者和别人说话时,辩论是非曲直,争得面红耳赤,当然也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那到底是不得已的事。并且,如果双方红了脸,就难免说一些动气的话,这样做对大家都没有好处,并且会使双方的感情、关系因此僵化甚至破裂。

人与人之间应该以和为贵,只有和才能万事兴达。如果把好话当作恶话说,即使不导致事业失败,至少也是不会说话。假如听话的一方是你的顶头上司,或是关系到自己的事业成败的关键人物,那么,跟他们说话时就更要讲究技巧。该说的话不能不说,根本利益不能牺牲,原则不可抛弃;但关系又不可弄僵,彼此的面子与和气不能伤害。这就要先赞赏对手,承认对手的实力、地位、权威,这样,对方就会对你产生极好的印象,从而也会乐意接受你的建议或者要求。

战国时,齐景公的一匹爱马突然死去,当时,齐景公非常伤心,非要杀掉马夫以解心头之恨。各位大臣一齐劝阻齐景公,不可为一匹马而伤害了一个人的生命,再说,这件事也不是马夫的错。而景公正在气头上,谁的话也不听不进去。

这时,相国晏婴却站在了景公一边,十分支持景公杀马夫。并且,晏婴把马夫叫到景公面前,历数马夫三大罪状:“你不认真饲马,让马突然死去,这是第一条死罪。你让马突然死去,又惹恼君主使君主不得不处死你,这是第二条死罪。”

晏婴痛诉马夫的前两条死罪时,景公听着心中真是乐滋滋的。可是,当晏婴说出马夫的第三条罪状——“你触怒国君因一匹马杀死你,使天下人知道我们国君爱马胜于爱人,让人家因此看不起我们的国家,这更是死罪”时,景公开始时还连连点头,咧着嘴开心地笑。当晏子说到“使天下人知道我们国君爱马胜过爱人……”他再也笑不起来了。当晏婴大喝一声:“来人,按大王的意思,还不推出去斩了!”景公这时才如梦初醒,赶紧对晏婴说:“相国息怒,寡人知错了。”

晏婴没有正面批评景公,却达到了最终批评景公的目的,这就是说话顺着摸、以和为贵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