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中美鏖战上甘岭
范弗里特的“摊牌”
在谈判桌上展开唇枪舌剑斗争的同时,朝鲜战场也进入了最为持久的僵持阶段。
美军逐渐感受到了“骑虎难下”一筹莫展的滋味。美国空军由于“中国龙钻进了洞窟和地下壕中不出来,所以美国鹰为了切断其补给而进行巡回狩猎”的绞杀战正在失败。美国陆军在地面战场上毫无进展,不得不承认:“联合国方面在国际政治方面、战略方面、战术方面以及谈判方面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局。”
仿佛一切都回到了35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线战场,带刺铁丝网、地雷和一连串复杂的堑壕组成的纵深阵地,由炮兵和迫击炮构成的火力组织,侦察、巡逻和袭击……范弗里特焦躁极了。除了双方那些小规模攻防战和神出鬼没的冷枪冷炮造成的伤亡外,整条战线在一种无所作为的对峙中沉寂着……
范弗里特渴望打破这种僵局,他一次又一次要求进攻,绞尽脑汁地构想出“粗手杖作战”、“归乡作战”、“筷子十六号作战”、“筷子六号作战”等一系列作战行动,但是,李奇微和后来继任的克拉克丝毫不顾及这位老将的面子,将这些计划逐一驳回。不是李奇微、克拉克不好战,而是他们比范弗里特看得更远,中朝军队的阵地已不可能轻易突破,贸然进攻除了徒增惊人的伤亡之外没有任何收益。如果在战场上打起来占不到便宜,就不能在板门店的谈判桌施加压力,
时间在谈判桌两旁的舌战中和战场上隆隆的枪炮声中一天天流逝……秋天到了,这是朝鲜最美丽的季节,漫山遍野的金达莱花盛开,青苍的松林在风中低吟……
可惜,“沙场秋点兵”,秋天也是朝鲜最适合征战的季节。泥泞的雨季已过,严酷的寒冬还未到来,双方趁此时机摩拳擦掌,准备更大规模的殊死搏斗。
首先动起来的是美军,在谈判陷入休会状态时,克拉克进行了一系列军事调动。空降187团调到前线加强美7师防区,中部前线不断进行各种战斗演习,3艘航母调到了朝鲜西海岸,克拉克、范弗里特、李承晚到处视察部队。美国海军部长费克特勒透露,原子弹运载机已部署到南朝鲜。空军参谋长范登堡演说,美军一旦遭到进攻,美空军将立即使用原子弹报复,这是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又一次核讹诈……
在志愿军总部,接替彭德怀的陈赓代司令员已经离职回国组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去了,继任的代司令员邓华密切地注视着敌情,他和第二副司令杨得志、副政委甘泗淇和“联司”的朝鲜人民军副司令传令部队作好抗敌登陆战准备。此时,一、二线的坑道工事完成了,连第三防御地带重点地区的核心工事都开始构筑了。前线供应改善,反“绞杀战”已取得彻底胜利,特种兵有了极大加强,全军大中口径火炮己有3,800多门……万事俱备,中朝将士们严阵以待,眼巴巴地等着美国人前来让他们立功。但美国人最终也没敢来。
1952年9月初,彭德怀来到了莫斯科。斯大林用盛大的国宴招待了彭德怀和同时受邀来访的金日成。
苏联所有著名将帅都出席了国宴。在克里姆林宫的水晶吊灯映射下,一排排勋章、肩章金光闪烁,璀璨夺目,更显得彭德怀身上的那件旧黄呢子外衣格外刺眼。
斯大林举着酒杯站到了彭德怀面前,彭德怀站了起来,斯大林开口了:“关于战俘遣返问题,你们的斗争很有力……”
斯大林忽然觉得无话可说了,他又想了想:“当然,战争初期,我们的空军出动晚了些……”
彭德怀眼睛顷刻间眯得细长起来,他心想,在战争最困难的时期由于缺乏空中支援,牺牲了多少好战士,可现在都撑过来了……他淡淡地回答:“领袖有领袖的难处。”
斯大林默然了。他觉得言犹未尽:“依你看,板门店谈判能顺利进行吗?”
彭德怀摇摇头:“我看不会,美国人想在谈判桌上捞到战场捞不到的好处,我们当然不能答应。”
斯大林忽然灵感泉涌,对着耿直的彭德怀说出了关于外交本质的一句名言:“如同在这个世界不存在干的水、铁的森林一样,所谓有诚意的外交,在国际社会中也是不存在的,板门店也不例外。”
彭德怀脱口而出:“谈不拢就打嘛。”
斯大林大笑着举起酒杯:“将军说话,总是爽快的,我提议,为朝鲜战场的胜利者——彭德怀将军干杯!”
谈不拢就打,对于交战双方的两位新统帅来说,克拉克要新官上任三把火,邓华要给他个下马威,让他面对志愿军头脑清醒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