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特公司和岩岛兵工厂在这一时期正在勃朗宁设计的基础上试验一种空冷式0.30英寸口径机枪。1928年,这两家公司研制出了0.50英寸口径的空冷式机枪用做机载武器,命名为M2机枪。这种机枪也发展出了地面使用的型号,但由于没有飞机上气流的冷却作用,后者仅仅发射75发子弹后枪管就出现了过热。
为了防止过热的出现,勃朗宁改进了M2机枪,给其换装了一根更重的枪管,命名为M2HB。M2HB的射速和M2相比有所降低,基本上是把0.30英寸口径的M1917机枪换成0.50英寸口径的型号。这种枪机后坐式空冷机枪的射速大约每分450发,使用一种型号繁多、重量各异且初速很高的子弹,其动能几乎是普通的全装药步枪子弹的5倍到7倍。勃朗宁M2机枪最终成为有史以来使用范围最广、受到的赞誉最多的重机枪之一。其性能优秀、使用灵活,可以担当很多角色,在“二战”中有多种固定式、活动式和阵地安装形式,广泛装备在各种舰船、飞机和各种车辆上,从主战坦克到各种小型侦察车与卡车。“二战”中M2机枪的产量超过200万挺,是产量最大的美国机枪。除了在“二战”中被使用过外,它还被用于朝鲜、越南、格林纳达、巴拿马等战场和1991年的海湾战争。超过30个国家装备了各种型号的M2机枪,到2004年美国和比利时的两家工厂还在生产这种机枪。
其他国家在两次大战间继续生产重机枪。英国人最初仍在使用自1912年开始装备的0.303英寸口径维克斯Mk1型机枪。后来研制了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放大的Mk4和Mk5型机枪,发射和勃朗宁M2机枪一样的子弹。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曾研制了一款0.50英寸口径机枪,但未参与竞争。在“二战”中,英国人主要使用勃朗宁0.50英寸口径机枪来满足对重机枪的需要。
法国人研制出了哈奇开斯M30型机枪,这基本上是在已经得到实战检验的哈奇开斯机枪基础上进行放大后的型号,发射13.2毫米子弹。法军指挥层对下场战争的预测导致法国在两次大战期间没有研制一款新的重机枪。他们相信,马其诺防线将会是无法突破的,而步兵的作用不过是执行巡逻和对无法突破马其诺防线的敌人进行骚扰,这些任务都可以在碉堡火力的掩护下完成。因此,对于法国人来说并没有研制重型支援机枪的必要,在“二战”前也没有为法国陆军研制新的重机枪做出任何努力。
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也在忙于研制自己的重机枪。在1931年他们研制了布雷达M31型13.2毫米机枪,这种机枪主要作为坦克机枪使用,但也可以安装上三脚架用做步兵武器。M31型机枪服役时间不长,很快就被布雷达M37型机枪取代,具有很高初速的8毫米重弹,在远达2000米的距离上都有很高的准确度。这大概是当时最优秀的意大利轻武器,但其也存在缺点。布雷达M37需要使用涂油润滑的子弹,这在北非的沙漠中会造成卡壳。尽管如此,这种武器还是成为了“二战”中意大利军队的标准重机枪。英军在北非缴获了很多这种机枪,配发给“远程沙漠巡逻队”使用。
在两次大战间除了研制轻机枪外,日本人也研制了一系列的重机枪。日本最初主要使用哈奇开斯机枪,但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改进自己的武器。已经研制过一款自动手枪和一款轻机枪的南部次郎开始着手研制一种重机枪,最终诞生的大正三年式机枪基本上是在哈奇开斯机枪上发展而来,发射6.5毫米的友坂步枪弹。这种机枪的制造工艺不够理想,造成了一些机械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所用的步枪弹膛压过高,造成子弹伸长变形、抽壳困难和卡壳。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以致不得不为这种机枪研制了一种减装药的6.5毫米弹药(大正三年式子弹),此外还为其加装了涂油机构。这两项修改提高了大正三年式的可靠性。
南部将军退役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日军指挥层要求他研制一种取代大正三年式机枪的型号。1932年他在改进了三年式机枪后推出了九二式重机枪,这种武器后来成为日军的制式重机枪,是日本帝国陆军在“二战”中使用最广泛的机枪之一。由于发射率不高,九二式重机枪在射击时会发出断断续续的声音,可以立即被人辨认出来,因此在“二战”中盟军士兵给其取了一个“啄木鸟”的绰号。
两次大战间的重机枪主要是为步兵开发的,同时也被安装在车辆上,有时候还被用于战斗机和轰炸机。随着装甲和机械化战争的发展,重机枪开始成为各种装甲车辆的辅助武器。坦克上的主炮是为了对付远程目标的,但坦克也需要装备一种近距离武器以对付徒步步兵、敢死队和其他敢于攻击坦克的人员,机枪被证明为非常适合担当这一角色。
在“二战”初期,所有的军事大国都有一系列的轻机枪、中型机枪和重机枪可供选择,很多型号都已经在20世纪30年代的实战中得到检验,如日军在1931年开始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和1932年玻利维亚与巴拉圭之间爆发的查科战争等情况。西班牙内战在1936年爆发,同年意大利入侵了阿比西尼亚。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意大利入侵了阿尔巴尼亚。在所有这些冲突中,机枪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们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为坦克装甲车提供近距保护并被安装在舰船、战斗机和轰炸机上。尽管机枪后来并没有像在“一战”中那样主宰了“二战”的战场,这种武器仍然在地面、空中和海上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机枪的分类
在一般的法律和口语中,机枪泛指可连发枪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加特林为代表的外部能源机枪,一类是以马克沁、勃朗宁为代表的,以火药燃气为动力的机枪,后者又可以划分为管退式、导气式、自由枪机式、混合式等多种。机枪通常分为轻机枪、重机枪、通用机枪。根据装备对象,又分为野战机枪(含高射机枪)、车载机枪(含坦克机枪)、航空机枪和舰用机枪。
一、轻机枪
轻机枪是相对于重机枪、通用机枪而言较轻的一种机枪。轻机枪是以两脚架为依托抵肩射击的重量较轻的机枪,具有重量轻、机动性好的特点。
轻机枪主要目的是为步兵单位提供500米内的火力支持,装有两脚架,并可由单兵携带作战。一个步兵班中一般配备一至两挺。供弹方式有弹匣、弹鼓或弹链,弹药一般与步兵班中的步枪共通。也有些国家采用重枪管的自动步枪作为轻机枪,例如英国的L86A1轻机枪,因其重量较轻,可采用卧射、跪射、立射或挟枪扫射的射击方式。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自动步枪与轻机枪形成枪族,部分零部件可以互换。
轻机枪比重机枪轻,可以随步兵冲锋陷阵。水冷系统由于过于笨重,为解决枪管的冷却问题,由气冷装置所取代,此外,早期的轻机枪配有快速更换枪管的冷却措施,能够进行长时间的连续射击,因此有良好的射击密度。它靠弹链或弹匣供弹,通常每分钟可发射150发,连续射击时可连射300发。这相当于许多步枪的集中火力,能有效地杀伤800米以内的敌人集团目标和重要的单个目标。轻机枪有两支脚架,射击稳定性好。必要时还可端起扫射,或者边行进边射击。
轻机枪的口径通常与步枪相同,而且基本上与步枪发射同一种枪弹。轻机枪的自动方式应用最广的是导气式和短管退式。导气式一般有气体调节器,可以调节射击速度以及适合不同使用条件。供弹方式有弹仓式和弹链式,容弹具通常采用可以迅速卸下的容弹量大的弹匣,或放在盒内的金属弹链。射击时由射手控制发射弹数,或进行3~5发短点射,或进行10~15发长点射,或扣住扳机不放的连续射击。两脚架连接在枪身前部,为了改变火线高和调平枪身,一般架杆可伸缩并能调整张开的角度。
二、重机枪
重机枪(美、英等国又称为“中型机枪”)一般指重量在25千克以上的机枪(包含三脚架)。重机枪装有固定枪架,射程较远,威力较大,可进行搬运,是步兵分队的支持火力。
与轻机枪相比,重机枪重量重、枪架稳定,有很好的远距离射击精度和火力持续性,能较方便地实施超越、间隙、散布射击。重机枪主要用于射击集群的有生力量、火力点、轻型装甲目标和低空飞机,其枪架具有平射、高射两种用途,射击精度较好。平射的有效射程是800~1000米,高射的有效射程是500米。战斗射速是300~400发?/?分。
重机枪发射的子弹像流水一样,能形成一股强大的火力网。它既可以用来压倒敌人的火力点,封锁敌人的行动路线,还能大批杀伤集团目标,支援步兵冲锋陷阵。重机枪的射程比步枪、冲锋枪都远。使用普通枪弹时,在3000米距离仍有一定的杀伤力。用特种弹时,射程可达到5000米。它靠大容量弹链箱供弹,枪架可以调整为平射、高射两种状态,在500米高度内,重机枪打击伞兵非常有效。
三、通用机枪
通用机枪又称轻重两用机枪,是一种既具有重机枪射程远、威力大,连续射击时间长的优势,又兼备轻机枪携带方便、使用灵活,紧随步兵实施行进间火力支持优势的一种机枪,是机枪家族中的后起之秀。
通用机枪最早发展的国家为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由于凡尔赛条约中规定德国军队不得拥有使用弹链供弹的机关枪,为了回避条约的规定以及降低西方国家的质疑,德国开始研发可以进行长时间连射且重量轻于以往重机枪的新型机枪。随后于1934年制造了一种多用途的中口径机枪——MG34,用以取代MG08及MG15,MG34采用气冷设计、弹链以及弹鼓的选择式供弹,可快速更换枪管,附有两脚架以及三脚架,两脚架用于轻机枪,换装三脚架时即可被重机枪使用,用途非常广泛。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MAG-58、MG3、PK?/?PKM也是著名的通用机枪,在各国军队中最为常见。美军以M24.9、M60机枪?/?M240、勃朗宁M2组成轻中重火力系统,其他国家也有相似的火力
组合。
作为步兵的重要武器装备。通用机枪一直为大多数国家以轻机枪状态装备使用,枪架作为附件编配。
通用机枪的枪托上装有枪托和两脚架,具有轻机枪的射程、终点效能、射击精度、火力持续性:装在枪架上虽能作重机枪使用,但实施散布射击时,操作稍显不便,射击精度因地面及射手不同而变化较大。通用机枪口径为6~8毫米,以轻机枪状态使用时,能杀伤、压制800米内有生目标:以重机枪状态使用时,能杀伤、压制1000米内有生目标。通用型机枪供弹方式均为弹链式,枪身重量7~15千克,枪架重量5~20千克,采用机械式瞄准具。与之前的单纯式重机枪相比,全枪重量减轻了一半左右。
二战时期。德军于步兵单位以及车辆上装备的MG34在战场上效果良好,深受士兵喜爱,后来更以MG34改良出MG42,MG42更是二战中最具作战能力的通用机枪。
四、大口径机枪
大口径机枪是重机枪的一种,没有明确的分类,但通常指部分型号为14.5毫米口径的重机枪。相对一般的重机枪或者通用型机枪而言,大口径机枪采用更大口径的子弹,威力也更大,射程更远。
如今的航空机枪、高射机枪通常都是采用大口径机枪,此外,陆军也会装配大口径机枪,用以击毁或击伤装甲战车。
大口径机枪因其特殊用途和火力特点,在结构上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大口径机枪因为通常需要进行持续射击(在攻击战车时,持续射击能更有效的穿透敌方战车的装甲),因此大口径机枪都是采用弹链进行供弹:二是由于大口径机枪发射时枪口会产生很大的火花,因此射击手无法在射击过程中通过瞄准器对目标进行持续瞄准,因此大口径机枪通常都将这个装置省去或者简化。
从20世纪50年代起,各国普遍用通用机枪取代了轻机枪与重机枪。如今,轻重两用机枪已经基本取代了重机枪的地位。
机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历史学家认为,机枪是过去一百年间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之后的战争大多残酷无情,除了其他各种因素,机枪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有了这种机器,每名士兵每分钟可以射出几百发弹头,短短几个回合就能消灭一个排。为了抵挡这种弹幕射击,军队甚至不得不研制出坦克之类的重型作战装备。仅这一种武器就对人类发动战争的方式造成了深远影响。
一、机枪的结构
机枪大致由枪身和枪架或枪座两部分组成,自动方式多为导气式,少数为枪管短后坐式或枪机后坐式。机枪的枪管壁通常较厚,热容量大,为了达到长时间连续射击的目的,有的机枪还可以更换枪管,枪管过热时能迅速更换。机枪的闭锁机构一般强度较高,能承受连续射击时的猛烈撞击和振动。供弹方式多以弹链供弹为主,也有采用弹匣或弹鼓供弹的。
几乎所有机枪的发射机构都采用连发方式,坦克机枪和航空机枪多采用电控发射机构。为了射击活动目标或进行风偏修正,多数机枪还有横表尺,高射机枪装有简易机械瞄准装置或自动向量瞄准具。
机枪的枪架用于支持枪身,并赋予枪身一定的射角和射向。枪架上有高低机和方向机,有的还装有精瞄机,并有高低、方向射角限制器,可实施固定射、间隙射、超越射、纵深或方向散布射。
重机枪和高射机枪采用三脚架或轮式枪架,三脚架较轻,适于在不平坦地面上架枪射击:轮式枪架适于在平坦地形上机动作战。车载机枪、航空机枪和舰用机枪一般安装在枪座上。为了提高火力密度,通常采用提高射速或多枪联装的方法。用多管转膛原理的航空机枪,射速可达6000发?/?分以上。高射机枪和舰用机枪通常采用双枪或四枪联装。
二、机枪的工作原理
机枪在人类战争历史中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它让人类战争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相对于巨大的威力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来说,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却是相当的简单。
1.连发技术
早期的火枪、手枪以及步枪不管性能优劣,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扣动一次扳机只能发射一颗子弹。19世纪,枪支制造者逐步研制出许多装置,以解决那些限制了枪支射击能力的问题。这些早期机枪大多一支枪内就有好几个枪管和击铁。其中以加特林枪为最早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