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海上巨无霸——航空母舰
27762600000002

第2章 航空母舰的诞生与发展(2)

1942年6月,英国海军动工建造了“巨人”级轻型航空母舰,该舰用于舰队作战而不是反潜。该级舰共建造10艘,大部分赶在战争结束前交付使用,但实际上真正参加过海战的只有一艘。英国海军在大战期间,将一批商船改装成护航航空母舰,为运输船队和舰艇编队护航。日本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将一批商船和军舰改装成航空母舰,以适应战争的急需。1941年日本海军决定建造“飞龙”型航空母舰的改进型,叫“云龙”型,该型舰计划建造15艘,实际完成3艘,于1944年竣工。中途岛海战后,日本海军决定将正在建造的第三艘“大和”型战列舰改装成“信浓”号航空母舰。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达6.2万吨,航速27节,搭载飞机44架。该舰不仅仅是一艘攻击航空母舰,又是中继补给基地,可在海上为航空母舰及其他作战舰只补给飞机、燃油、弹药、淡水、食品等。该舰在建造中突击施工,压缩工期,有些收尾工程尚未完工,就匆匆编入现役。1944年11月28日,“信浓”号由3艘驱逐舰护航出海,在东京湾以南100海里处被美国“射水鱼”号潜艇发现。潜艇发射6枚鱼雷,其中4枚击中“信浓”号右舷。巨大的爆炸引起熊熊烈火。航空母舰于次日上午沉没。这艘被日本视为王牌的巨舰,没想到在第一次航行中就夭折了,成为世界近代海军史上最短命的一艘航空母舰。

二、潜水航空母舰的出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海战场上还出现过昙花一现的潜水航空母舰。1918年,德国一家飞机厂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潜艇专用的小型双翼机并首航成功,但因飞行速度和航程过小,德国海军决定暂缓使用。与此同时,德国另一家飞机厂制造出了带浮筒的潜艇用单翼飞机。由于德国战败,这项计划最终夭折。

1926年,一架美国的X-2飞机从半潜状态的“鹦鹉螺”号潜艇上徐徐升空。由于飞机上无法安装武器,研制工作半途而废。同年8月,英国的一架潜艇载双座“派托”水上飞机也飞上了蓝天,载机的M-2型潜水航空母舰设计很有特色。遗憾的是,一次意外的事故导致M-2型潜水航空母舰沉入大海,使达到当时巅峰的成就付之东流。之后,法国海军设计建造了一艘2800吨的“巨鲸”型潜水航空母舰,并在舰桥后安装了一个圆筒型机库。载机先从机库拉出,推至艇艉即行开车,自行起飞,而后潜艇速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的潜水航空母舰曾为侦察立下过汗马功劳。德、日、意等国也大力发展潜水航空母舰,其中日本的积极性最高。日本研制两型潜艇携带的水上侦察机,总想用这种新式武器同美国较量一番。

1941年12月8日,在珍珠港上空,突然出现几架日本飞机,惊魂未定的美军官兵以为日机再度来袭,顿时陷入一片混乱,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这些“不速之客”已呼啸着掠过港湾,消失在海天相连的远方。

时隔不到1年,美国亚利桑那州也发生了类似的怪事:几架奇形怪状的飞机,像幽灵一样窜入某地上空,旋风般地扫射轰炸后,又大摇大摆地离去。

上述两幕均是日本潜水航空母舰——载机潜艇所为。从1944年起,日本海军为了挽回败局又建造了3艘能载3架轰炸机的“伊400”超级潜艇。日本企图利用它在必要的时候以奇袭的方式破坏盟国的港口、基地等重要设施。当时,日本将“伊-400”级潜艇的研究和建造列为超级秘密,保密措施甚严,连神通广大的美国情报人员对此也一无所知,直到战后美国将潜艇带回国,才揭开其神秘面纱。

“伊-400”级潜艇突出的特点是:吨位大,续航力强,艇体结构特殊,攻击能力超群。该潜艇长122米,最宽处12米,吃水7米,排水量为3530吨,这个排水量现在看来并没有什么,在当时可是世界潜艇之最,比德国著名的U型潜艇体积还大5~7倍。其续航能力为4.2万海里,能到达世界任何港口,并能不加补给地返回基地,这在当时也是独一无二的。

除此之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还发展了一种夜战航空母舰。这种舰上的飞机在专用设备的辅助下,专门在夜间进行战斗和训练,很少白天飞行,而将白天留给飞行员休息和对飞机进行维护保养。1944年美国海军将一艘“独立”级航空母舰的舰艉装上专用设备,改装成世界上第一艘夜战航空母舰。

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各国海军新建和改建的航空母舰共有219艘,其中美国122艘、英国69艘、日本28艘。 大战中,被航空母舰击沉的舰船达500多艘,各国航空母舰被击沉42艘,另有39艘被击伤。

三、护航航空母舰

护航航空母舰是提供至关重要的防御及进攻支援武器。从最初被英国人单纯用来为大西洋航线提供空中保护开始,护航航空母舰很快成长为一种可以为进攻和防御作战提供支援的专门战舰,并且迅速走向成熟。第二次世界大战见证了舰队航空母舰发展成为海上力量的主要进攻武器的历史进程。起初,舰队航空母舰仅仅作为战列舰的辅助舰船参加战争,然而,随着海上战争的迅速扩展,航空母舰由于其舰载机的远航程和精确打击能力,逐渐取代了装备巨型舰炮的战列舰的主角地位。由于航空母舰的体积庞大、造价昂贵、建造周期长,它们从来都是供不应求,很难满足战场的实际需要。在此情况下,就需要发展一种造价相对低廉、建造周期相对快速的航空母舰,以便把更多的飞机投送到海洋之上,护航航空母舰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护航航空母舰是英美两国尽管各自为战、却又同时发展的历史产物。其中,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在德国的U型潜艇和Fw-200型远程战斗机的进攻下,英国的海上航运遭到致命打击。为了保护关乎本国生死存亡的海上运输线,英国人开始着手研发护航航空母舰,利用空中力量来对付U型潜艇和

Fw-200型远程飞机。在英国皇家海军颇为现代化的飞机面前,水面航速低下的U型潜艇以及Fw-200远程飞机几乎不堪一击。

英国皇家海军大部分的护航航空母舰是由美国人提供的。美国海军最初利用轻型航空母舰,将大批飞机经由海洋送往全球各个战场。其中,美国人在把“阿彻”号送给英国人后,开始利用“长岛”号作为教练舰。紧随其后,美国人又对4艘“西马伦”级舰队油船进行改装,建成了航空母舰。

美国海军迅速认识到,这些航空母舰能够承担起非常关键的进攻角色。在北非登陆战役期间,这些由油轮或货船改装的航空母舰的表现不俗。1942年年底,它们被派往太平洋海域,加强在那里执行任务的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力量(截至当时,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海域仅剩下2艘航空母舰尚在作战)。

这些早期的护航航空母舰为后来出现的大规模护航航空母舰建造工作扫清了道路。尽管美国海军的舰队航空母舰建造工程非常庞大(17艘“埃塞克斯”级重型舰队航空母舰和9艘“独立”级轻型舰队航空母舰),但在1941年6月至1945年4月期间,美国人建造的护航航空母舰竟然达到了78艘之多,数量惊人。

在大西洋海域,护航航空母舰主要执行反潜作战任务,为盟军的运输船队提供连续不断的空中保护。起初,这些护航航空母舰所从事的作战任务主要属于防御性质,后来开始以小型特混舰队的形式出动,在各自的任务区域内为运输船队提供支援。通常情况下,舰载机从护航航空母舰上起飞,在运输队的前方海域进行搜索,力争在U型潜艇发现和接触盟军的运输船队之前将其击沉。这就是历史上颇为成功的“搜索/猎杀”战术,最终解放了在北大西洋海域的盟国交通线。

在太平洋海域,这些护航航空母舰面临着一系列更为错综复杂的任务,其中包括为两栖登陆作战提供空中掩护、运送战机、为大型航空母舰提供补给、为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提供战术性的空中攻击支援。就设计而言,它们并非专门用来与日本海军舰队厮杀,但在1944年10月的莱特湾海战期间的表现非常出色(当时在萨马岛海域活动)。

四、航母舰载机联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临近尾声的时候,设计师们很快认识到航空母舰还可以执行进攻任务,于是他们把此前航母所执行的侦察任务交给从主力舰或巡洋舰上弹射起飞的水上飞机执行。接下来,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联队开始接收那些装备了鱼雷或炸弹的攻击型飞机,与这些攻击机一同到来的还有为攻击行动提供护航以及保护航空母舰的战斗机。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拥有航空母舰的主要海军国家有英国、美国和日本,它们都组建了可以执行进攻任务的舰载机联队,但各自的侧重点有着很大的不同。

英国皇家海军在二战初期拥有的航空力量非常薄弱,其中,部分原因是由于其装备飞机的性能低劣导致的(当时,英国皇家空军控制着飞机的采购权,直接影响到皇家海军的飞机质量和数量),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英国皇家海军坚持发展具备多种用途的飞机。

当战争爆发时,英国皇家海军“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大队拥有48架“剑鱼”鱼雷轰炸机和24架“贼鸥”战斗机/俯冲轰炸机。根据英国皇家海军的作战条令规定:航空母舰的防空作战任务主要由舰上的防空火炮承担,因此,尽管缺乏一种专门用途的战斗机,这一问题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作战实践很快就证明了这种疏忽大意的严重性,于是,作为一种权宜之计,英国人对“角斗士”、“飓风”和“喷火”等战斗机进行了海军版本的改装,结果却没有一种经过改装的战斗机能够真正让人满意:“角斗士”严重老化,“飓风”缺乏可以折叠的机翼,而“喷火”的起落装置不适于在航母甲板上进行降落。鉴于这一严重问题,英国皇家海军不得不大量采用美国制造的舰载战斗机。因此,在英国的舰队航空母舰上,配置了相当数量的美制战斗机,例如在1945年的“卓越”号航空母舰上的一支舰载机联队之中,竟然包含了36架“海盗”战斗/攻击机和16架“复仇者”鱼雷轰炸机。

与英国皇家海军相比,美国海军将重点放在发展远程攻击能力方面。在珍珠港遭到日本人偷袭后的最初日子里,几乎绝望的美国海军不得不把航空母舰作为主要的进攻武器加以使用,以至于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出色战绩。因此,在战列舰力量经过维修或扩建后得到恢复时,美国海军并没有对它们予以重用,相反却让它们沦为二流的辅助战舰,主要为航空母舰的作战行动提供保护。

在舰载机发展方面,美国人比英国人拥有更多的优势,这是因为美国海军的飞机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专门用途的舰载机进行设计建造的,因此符合进行航母舰载作战的需求。此外,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可以搭载更大型的舰载机联队,例如“约克城”级航空母舰,在配置了双层机库之后,最多可以搭载18架战斗机、36架鱼雷轰炸机和36架俯冲轰炸机。随着战争的进行,舰载机联队中的战斗机数量也在逐渐增加,相反,那些纯粹的鱼雷轰炸机逐渐被“复仇者”之类的多用途飞机所替代。

从1943年开始,美国海军下水的航空母舰数量越来越多,从而能够在一支航母编队中配备3~4艘的航空母舰,在一个攻击波中可以起飞数百架次的飞机,实现压制和突破敌方防御系统的目标。与此同时,航空母舰自身的防御能力也受到高度重视,先后装备了新型雷达系统以及可以发射“近炸引信炮弹”的防空火炮群,同时辅以战斗机的“作战空中巡逻”行动。此外,航空母舰还设立了“作战信息中心”,专门用来对航空母舰的各种装置和系统进行最优化使用,从而提升对航空母舰的控制能力。

现代航空母舰

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现代航空母舰堪称一座高速浮动的海上机场,是海军执行“立体战”的特殊军舰。它能远离海岸机动作战,而且以它为核心的特混舰队的制空制海半径可达1000千米以上。现代航空母舰的基本任务是以舰载飞机攻击敌军水上、水下和岸上目标,支援其他作战兵力。

一、浮动的作战堡垒

航空母舰的外形特征是:有一个小而集中的岛形上层建筑,位于右舷,一个宽阔而平坦的飞行甲板,供飞机起降。在目前所有的舰种中,航空母舰是吨位、体积、作战能力等方面均居首位的最大舰种。

人们习惯将现代航空母舰称为“浮动的海上机场”,这主要是因为现代航空母舰是以舰载飞机为主要武器。现代航空母舰上最显眼的地方就是与陆上飞机场跑道相似的起飞甲板。在一般军舰上,主甲板最长只有200米左右,最宽也不超过40米,最窄处只有几米,相比较而言,现代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就显得特别长,特别宽,并且呈多边形状,飞行甲板的面积也要比一般军舰大几倍甚至十几倍。例如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总长332.9米,飞行甲板宽76.8米,相当于3个多足球场的面积。

现代航空母舰的“大”不仅仅体现在飞行甲板的面积上,还表现在高度上。现代航空母舰的舰体高度少则40多米,多则170多米,其高度相当于一座一二十层的大厦,可与坐落在长安街上的北京饭店一比高低。航空母舰既大又高,舱室自然不少,如美国的“小鹰”级航空母舰,全舰共有1500个面积大小不同的舱室,相当于北京饭店房间的总数。

现代航空母舰的排水量也相当惊人,排水量小的也有1万吨,大的则超过9万吨。其他的姑且不论,仅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上的两个锚,每个就重达30吨,锚链竟重达246吨。美国“企业”号航空母舰上有4个螺旋桨,每个螺旋桨直径达6米以上,重量也将近30吨。

现代航空母舰载有多种武器与大量弹药。其中,装载的飞机有歼击机、攻击机、反潜机、预警机、侦察机、加油机、救护机等多种多样的机种,少则40多架,多则近百架。除此之外,航空母舰上还装备有各类火炮和导弹发射架等自卫武器。

航空母舰配备的电子设备数量也相当惊人。一艘现代航空母舰,仅各种雷达发射机就有80多部,接收机有150余部,雷达天线近70个,无线电台100余部。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战术数据系统”,用来指挥各种武器迅速而准确地对敌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