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海上巨无霸——航空母舰
27762600000010

第10章 各国航母风采(6)

《华盛顿条约》规定日本海军航母保有吨位为8.1万吨,而1930年代初日本的赤城、加贺、凤翔、龙骧4舰总吨位已达68370吨,即使凤翔退役,也只够空出2.1万吨的剩余吨位,不足以兴建大型航母。另一方面,1930年《伦敦条约》对巡洋舰的划分尚属生硬,日本海军于是开始探索既装备中口径火炮、又有飞行甲板的“航空巡洋舰”设计。但实际操作中发现既搭载飞机、又安装重炮是行不通也是没有必要的,1934年《丸二舰艇补充计划》中于是恢复设计为两艘正规航母,即“苍龙”号及其改型“飞龙”号。再加上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服役的翔鹤、瑞鹤,日本海军在珍珠港事件爆发时拥有6艘舰队航母,构成了一支强大的海上航空打击力量。另一方面,受限于海军条约体制,日本在和平时期制订了在“有事时”将潜艇母舰、水机母舰和客船改建为航母的计划:前者即航母祥凤、瑞凤、龙凤;水机母舰的航母改造计划包括千岁、千代田、瑞穗和日进(后两舰未实施);后者则包括 9到10艘远洋客船,改造为“鹰”字号航母 (实为7艘,巴西丸和镰仓丸在改造前即被击沉)。大战中期,又有“大风”号正规航母和“信浓”号超级航母服役。至于1941年11月对美开战前夕《战时紧急建造计划》和中途岛战役后《改五计划》的15艘云龙级航母,只建成2艘(天城及葛城),另有3艘未完工。

战争中日本海军航母损失惨重,至战争结束时,仅凤翔、龙凤、葛城、隼鹰仍处于漂浮状态,阿苏、笠置、生驹、伊吹四艘未成舰被弃置,海鹰、天城沉没于浅水中。各舰战后均被解体。

二、“凤翔”号航空母舰

号称“世界上第一艘专门建造的航空母舰”的“凤翔”号,于1922年12月27日竣工。

由于带有试验性质,“凤翔”号的尺寸不是很大,标准排水量只有7470吨,具有全通式飞行甲板和前后两个机库,飞行甲板前1/3向下倾斜,最大航速25节,可随战列舰舰队一同行动。飞行甲板右舷设置有一个小型舰岛,3个可放倒的小型烟筒位于右舷,平时竖起,飞机起降作业时放倒。为用于水面交战,还安装了4门140毫米炮。1924年9月凤翔编入第1舰队,其设计建造过程为日本的下一代航母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对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同年,该舰在改装中拆除了上层建筑,舰桥移至飞行甲板前端下方。

1932年第一次“上海事变”爆发时,凤翔与加贺组成第1航空战队赴华参战,与中国空军多次交手。1935年9月26日昭和十年度海军大演习中,凤翔所在的第4舰队于本州岛东北水域遭台风袭击,损失惨重,史称“第四舰队事件”。本舰在事故中飞行甲板前半部被海浪击塌,不得不进行飞行甲板支撑柱加强和机库加固工程。1936年夏天改造时撤消了140毫米炮,加装防空机枪并改善了居住条件。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凤翔所在的第一航空战队再度前往中国参战,在广东击落过中国空军的霍克战斗机。此后该舰由于舰体过小、载机数较少转为预备役,长期停泊在横须贺作为起降作业练习舰。

1942年中途岛海战中,凤翔曾作为第 1舰队附属舰随山本五十六的战列舰队开往中途岛,担负了若干侦察任务,但由于作战中途终止、并未实际参战。其后该舰继续搁置于本土,承担母舰飞行队的训练任务。1944年6月,为承载新型舰载机的起降,本舰在吴厂进行改装,飞行甲板加长至180.8米。战争末期日本曾试图以该舰向前苏联换取战斗机和燃料,结果没有成功。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时,凤翔是唯一完好的航母,也是少数能够航行的大型军舰之一。同年10月,该舰解除舰籍、拆除武装后用于马绍尔群岛、新几内亚等地日本残军、侨民的复员撤退工作,至次年8月完成任务,随即在日立造船樱岛船厂拆除,1947年5月1日解体完毕。

三、“赤城”号航空母舰

按照《华盛顿条约》的规定,2艘天城级战列巡洋舰将改造为航母,实际由于“天城”号在关东大地震中受到损失,本级只有“赤城”号一舰完工。担任改造总设计师的藤本喜久雄大佐参考了正在进行第二次改装的英国皇家海军“暴怒”号航母,为“赤城”号选用了平甲板和横卧弯曲式烟囱,还别出心裁地设计出三段式飞行甲板:三层甲板呈阶梯状配置,最上层是起飞/降落两用甲板,用于舰载机回收;中层甲板供小型战斗机起飞,下层甲板供轰炸机和攻击机起飞。中、下两层分别与位于舰体中部以后的上、中双层机库相接,飞机可以自机库直接起飞。但由于上层甲板之下设置有横跨两舷的大型罗经舰桥,中层飞行甲板向前伸出的部分两侧还安装了2座双联200毫米炮,实际上层机库前端被封闭,致使中层甲板无法直接起飞飞机。舰载机常用48架,补用12架。

1920年代,日本海军在“渐减邀击”作战中计划将航母用于侦察警戒和对美军舰队进行前期打击,2个航空战队(每队各有1艘大型航母和1艘小型航母)分别配置在小笠原群岛以东和马里亚纳群岛以西水域。为应对与美军先头侦察巡洋舰的遭遇,“赤城”号还安装了10门射程26700米的200毫米主炮,其中6座单装炮分别配置于舰尾两舷每侧3个的炮廓内,2座双联炮安装在中层飞行甲板前端。1927年3月25日,“赤城”号在佐世保海军工厂完成改装,正式加入联合舰队,担任第一航空战队旗舰。当时该舰与准同型舰加贺、美国的列克星敦、萨拉托加并称世界四大航母。1928年山本五十六曾出任该舰舰长。

进入1930年代,随着舰载机重量增加、性能提升,三段式飞行甲板已显得不实用。1935~1938年,“赤城”号在佐世保海军工厂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取消不实用的中、下两层飞行甲板,上层飞行甲板改为全通式,一直延伸至舰首,用立柱支撑。设置前、中、后3部升降机,舰桥也改为岛式。考虑到两艘航母编队并行时便于各自的飞机起降,赤城的舰岛安装于舰体左舷,但实际使用中事故发生反而更为频繁。中甲板上的2座双联200毫米炮在改装中撤去,仅保留后部的6门,并增设大量高射炮火。改装后的赤城号外形为之一变。

1941年12月7日,赤城作为南云忠一中将第1航空舰队旗舰,领导了对珍珠港的空袭。随后历经拉包尔攻略作战和空袭澳大利亚达尔文港,随即又转战科伦坡、印度洋。印度洋之战中,“赤城”号起飞的舰载轰炸机队与苍龙、飞龙配合击沉了英国重巡洋舰“多塞特郡”号和轻型航母“竞技神”号。 1942年6月,“赤城”号作为南云机动部队旗舰参与中途岛海战,6月4日在准备第二次对地攻击时遭美军俯冲轰炸机突袭,遭2发直击弹命中,引发堆放的炸弹和鱼雷爆炸,机库、飞行甲板炸裂并燃起大火。5日清晨,该舰由驱逐舰发射4枚鱼雷(其中3发命中)自沉,1000余名舰员获救,阵亡263人。

四、“祥凤”号 航空母舰

《华盛顿条约》限制了五强拥有一线航母的数量。为在无条约时代及战争爆发后缩短建造航母的时间,日本在“海军假日”期间额外建造一批潜水母舰(潜艇母舰)和给油舰作为航母预备舰,舰体和主机按航母样式设计。1934年度《丸二舰艇补充计划》着眼于1937年后的无条约时期,决定新建2艘航母苍龙、飞龙及1艘“凤翔”号代舰,另外再建造3艘轻型航母预备舰,即高速给油舰剑崎、高崎和潜水母舰大鲸。

1934~1935年,2艘剑崎级给油舰在横须贺海军工厂相继开工,一年后下水,动力为4台舰本式11号10型柴油机。此时“海军假日”已经结束,日本海军更改两舰的设计,作为潜艇母舰继续施工。剑崎级具有强劲的动力(4台舰本式11号10型柴油机加4台 12号10型柴油机),独立的舰桥结构、宽大的小艇甲板与水上飞机机库,航速达到28.7节,具有迅速改造为航母的功能。 1939年,剑崎完工时日美开战在即,仍在建造中的高崎再度变更设计、直接作为航母继续建造。多余的—层建筑被拆除,在水上飞机机库基础上设置一层机库及飞行甲板,烟道修改为右舷集中排放,载机27架。由于柴油主机性能不良、航速长期达不到20节,改装中按军令部的要求更换为阳炎级驱逐舰主机(2台舰本式蒸汽轮机)。1940年,高崎的改造工程在横厂完成,重新命名为瑞凤,同时已经作为潜水母舰加入第2舰队的剑崎也回厂改装,1942年1月26日完工,命名为“祥凤”。

1942年5月7日珊瑚海海战中,完工不久的祥凤负责掩护MO登陆部队(登陆莫尔兹比港),当天上午被美军“列克星敦”号和“约克城”号的舰载机发现。美军出动93机猛烈攻击该舰,祥凤中13枚炸弹、7发鱼雷后沉没,约700人战死,成为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损失的第一艘航母。

五、“龙凤”号航空母舰

进入1930年,日本海军原有的潜水母舰迅鲸级已经无法满足新型潜艇的补给要求,1934年度《丸二舰艇补充计划》于是列入1艘新型潜水母舰“大鲸”号,同时也作为航母预备舰。1933年4月大鲸于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由于采用新型电气焊接技术,开工后仅7个月即已下水。但新技术的不完善也带来舰体强度不足、变形严重的后遗症,4台11号10型柴油主机故障频繁,始终达不到22.2节的设计航速,只能以 18.5节低速航行,使大鲸服役过程中一直在修缮与改装。与同样作为潜水母舰完工的“剑崎”号相比,大鲸的上层建筑与水上飞机机库直接相连,机库内直通下层甲板的升降机与中部巨大的烟囱是其外观特征。开战时,大鲸担任第2潜水战队旗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两星期,大鲸开始在横须贺海军工厂改造为航母。1942年4月 18日,改装中的舰体还挨了轰炸东京的杜立特飞行队的一颗炸弹。基本改装步骤与“瑞凤”号相似,柴油主机同样更换为阳炎级驱逐舰主机,外观为无舰岛平甲板型,可视为祥凤级准同型舰,只是排水量大2000吨、航速稍低(26.5节)。1942年11月大鲸的改造工程完毕,重新命名为龙凤,编入第3舰队。但该舰在驶往南洋途中遭遇美军潜艇雷击,中1发鱼雷受损。之后龙凤主要承担飞机运输和训练任务。1944年6月19日,龙凤编入第二航空战队参加马里亚纳海战,当日损失大量舰载机,次日在美机空袭中轻伤。进入1945年,该舰停泊在吴港作为训练舰,3月19日在吴港大空袭中被命中3弹、损伤严重。此后龙凤不再修复,加以伪装后用作防空炮台直到战败,1946年解体。

六、“信浓”号航空母舰

“信浓”号航母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建造的攻击型大型航母,它是由日本第三艘建造中的战列舰改建而成,也是二战中最大的航母。它在航空母舰发展史上是寿命最短的航母,服役不到一个月就被击沉。也是在潜艇战史上,潜艇击沉的最大军舰。“信浓”号航母因此闻名于世。

“信浓”号航母是日本在二战期间建造的一艘重型航母,它原是日本海军的第三艘“大和”级战列舰。在中途岛海战后,日本海军看到超级战列舰已风光不再,没有发展前途。于是, 日本海军将正在建造的第三艘“大和”级战列舰“信浓”号改建成航空母舰。

“信浓”号是一艘重型航母,舰长266米,舰宽38米,吃水10.31米,标准排水量6.2万吨,满载排水量7.2万吨,舰上装有4台蒸汽轮机,航速27节, 航速18节时的续航力为1万海里,舰员2400人。

“信浓”号航母上搭载44架舰载飞机,其中战斗机20架,攻击机24架。这艘重型航母上装备有多种口径火炮武器,有8座双联装口径为127毫米舰炮,35座3联装口径为25毫米舰炮,40座单管20毫米高射炮。它装有坚固的装甲,飞行甲板装甲厚75毫米,上面还覆盖有200毫米厚的钢筋水泥层,可抵御500千克炸弹的攻击。

“信浓”号航母在建时,受到军方要求“紧急交付使用”,工人们加班加点赶进度。 1944年11月19日“信浓”号航母没有完工就下水,编入日本海军战斗行列。为避开美机轰炸,在内海完成装备安装。然后,驶入大海。1944年11月19日,“信浓”号重型航母被编入日本联合舰队。11月28日,“信浓”号在3艘驱逐舰的护卫下首次出航。11月29日“信浓”号航母被击沉。这艘日本重型航母是航空母舰发展史上寿命最短的记录。

七、“大鹰”号航空母舰

为弥补《华盛顿条约》下海军一线航母数量的不足,日本海军自1934年起秘密在民间商船中设定航母预备舰,以便在战时改造为航母。1937年,由于第一批航母预备舰秩父丸型客货轮已无法满足舰载机技术发展需求,海军选定日本邮船公司计划开工的3艘新田丸型客货轮新田丸、春日丸、八幡丸为代舰,并给予船舶助成金资助。由于新田丸型的航速达到21节,可以起降新型97舰载攻击机,所以实现了秩父丸型不具备的鱼雷攻击机队搭载功能。但新田丸型的尺寸小于改造为飞鹰级航母的橿原丸型,机库空间不足,改造完成后无法用于舰队决战,只能用于飞机运输和船队反潜、护航。图016

1940年秋,最晚开工、已经下水的春日丸首先被海军征用,在三菱长崎船厂就地改造为航母。该船拆除了游步甲板以上的建筑物,以游步甲板为机库甲板,其上铺设162米长的飞行甲板,前后各有一台升降机。甲板上方无上层建筑,舰桥位于飞行甲板前端下方。1941年9月5日春日丸竣工,作为特设航母编入第1航空舰队,在本土、高雄、帛琉等地从事飞机运输和训练工作。当年年底,已经竣工的八幡丸也开始航母改造工程,中途岛战败后第3艘新田丸的改造也加紧展开,1942年11月全部完成。三舰也正式更名为大鹰、云鹰、冲鹰。由于工程仓促,大鹰、云鹰装备的防空炮火数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