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步兵之翅——装甲车
27759100000012

第12章 著名自行火炮与特种车辆(2)

“恺撒”装备模块式火控系统,包括CS2002-G型火控计算机、自动瞄准系统、“西格玛”30型导航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RBD4型初速测定雷达、保密的自动实时数据传输系统,以及备用的手动光学瞄准镜、液压方向机和高低机等。这些设备使“恺撒”具有很强的信息化作战能力,完全能够满足现代战场形势对火炮系统提出的新的作战需求。

车载式自行榴弹炮是应现代战争对火炮的需求而产生的,具有较强的战术机动性、快速反应能力,与履带式自行榴弹炮相比,还具有列装成本低和操作、维修方便等优点。这一新型火炮的大量涌现,是近年来炮兵武器发展的一大特点,不少国家都在研制车载式自行155毫米榴弹炮系统,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恺撒”。

十一、L-33式自行榴弹炮(以色列)

L-33式自行榴弹炮是以色列苏尔坦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定型的,以M4A3E8型坦克底盘为基础改制而成。自1973年服役,用以取代法国专为以色列生产的M-50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装备装甲师和机械化步兵师炮兵团,并在同年的中东战争中使用。本炮系由M-68式加榴炮身结合使用美制M-4谢尔曼坦克底盘而成,装备装甲师和机械化步兵师炮兵团。全封闭结构,车体庞大,可自携弹60发。185

十二、240毫米自行迫击炮(俄罗斯)

该系统于1975年第一次出现在前苏联陆军,因此北约称其为M1975,正确的名称应该为SM-240(2S4),前苏联陆军通常称其为rylpm(郁金香)或TulipTree(百合树)。该系统一般与另外一台车辆协同作战,后者运载部分人员和弹药。2S4采用与GMZ全履带式布雷车相同的底盘,迫击炮实际上是从240毫米M240后装式迫击炮(该炮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服役)发展而来的。

动力装置位于车体前部,车长在左,驾驶员在右,乘员/弹药舱在后。240毫米迫击炮装于车体后部,发射榴弹时最大射程为9650米,还可发射化学弹,甚至混凝土破障弹。在发射增程迫击炮弹时,最大射程可达1.8万米。

迫击炮俯仰范围为+50°~+80°,左右旋转范围均为10°,车后左侧有一台辅助装弹的起重机,迫击炮需从后部装弹。

十三、M1975203毫米自行火炮(俄罗斯)

美国陆军称203毫米自行火炮为M1975,但该车的俄罗斯名称是SO-203,工业号为2S7,俄罗斯陆军内部也称其为Pion(牡丹)。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装备俄罗斯陆军,为世界上最大的全履带式自行火炮。

该车采用型底盘,全封闭式装甲驾驶舱在前、发动机在驾驶舱后,203毫米炮位于车体后部上边。没有为炮兵提供阻挡轻武器、炮弹碎片袭击的防护和三防装置。190

203毫米自行火炮左右可旋转15°,俯仰范围为+0°~+60°。发射非增程炮弹时最大射程为37.5公里,发射火箭增程弹时最大射程高达47公里。191

后期生产的车型命名为2S7N。现在已经停产,装备白俄罗斯、格鲁吉亚、波兰、俄罗斯、乌克兰和乌兹别克斯坦。

十四、120毫米NONA-SVK2S23

自行迫击炮(俄罗斯)

120毫米NONA-SVK2S23(为该车工业号)采用BTR-80装甲人员运输车底盘,炮塔安装120毫米后膛式迫击炮。该迫击炮与2816牵引式复合炮(也被称为NONA-K)类似。2S23还被称为NONA-SVK,而履带式2S29被称为NONA-S。

该车车体是经过对标准型BTR-80车体进行部分修改而来的,包括去掉射孔和辅助观察设备,还对第二个、第三个负重轮之间的车门和顶部舱盖进行了改装。

炮塔安装120毫米后膛式2A60炮,可发射多种弹药,最大射程一般为8850米,炮塔可左右旋转各35°,武器俯仰范围为-4°~+80°,发射火箭增程弹时最大射程可达12850米。除发射俄罗斯制弹药外,还可发射法国制TDA120毫米迫击炮弹。

120毫米NONA-SVK2S23自行迫击炮识别要点如下:

(1)采用BTR-80(8×8)装甲人员运输车底盘,车体两侧各有四个负重轮,第二个和第三个负重轮间空隙较大。

(2)炮塔体积较大,正面倾斜,装于车顶中央,120毫米炮装于炮塔正面,炮塔侧面和后面呈弧形,两侧各有三具烟幕弹发射器。

十五、152毫米2S19自行火炮(俄罗斯)

152毫米2S19自行火炮于1990年首次亮相,据说当时少量投入使用以替换之前的152毫米2S3自行火炮/榴弹炮。2S19采用的炮与牵引式MSTA-A2A65式152毫米火炮/榴弹炮(该炮1986年亮相,北约称其为M1986)相同。

152毫米2S19采用T-80底盘和部分T-72主战坦克部件,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全封闭式炮塔居中,动力装置后置。195-197

152毫米炮带炮门制退器和清烟器,行进时固定在装于车体前上装甲的行军锁上。

152毫米发射高爆破片杀伤榴弹时最大射程为2.47万米,发射增程弹药时最大射程可达4万米。152毫米2S19还可发射“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炮塔旋转范围为360°,武器俯仰范围为-3°~+68°。装备自动装弹系统,每分钟最多可发射8发炮弹。炮塔后部装有辅助动力装置(APU),在主发动机关闭时,仍可继续使用。

俄罗斯有关方面称155毫米车型正在研发中,专门用于国外市场。该车被称为155毫米/52倍口径2S19M1。

152毫米2S19自行火炮识别要点如下:

(1)车体前上装甲倾斜明显,炮塔居中,动力装置后置。

(2)炮塔正面竖直,侧面和后面上部呈弧形,顶部水平,装有一挺12毫米机枪。

(3)底盘两侧各有六个负重轮,诱导轮前置,主动轮后置,有托带轮,悬挂装置上部有裙板。198

十六、152毫米自行火炮M1973(俄罗斯)

152毫米自行火炮/自行火炮M1973(美国陆军称谓)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装备俄罗斯陆军。与美国155毫米M109自行火炮类似。俄罗斯正确命名应为SO-152,但俄罗斯陆军通常称该车为Akatsiya(金合欢)。199

该车工业号为2S3。152毫米自行火炮由SA-4“加涅夫”地对空导弹系统底盘发展而来,但负重轮由原来的七个变为六个。驾驶员和动力舱位于车体前部,其余封闭式电动炮塔位于车体后部。152毫米火炮/榴弹炮由牵引式D-20火炮/榴弹炮发展而来,炮塔旋转360°,武器俯仰范围为-4°~+60°。

152毫米榴弹炮发射高爆破片杀伤榴弹时最大射程为1.85万米,发射火箭增程弹时最大射程可达2.4万米,还可发射尾翼稳定破甲弹、曳光穿甲弹、照明弹和烟幕弹。

作战时,六名成员中位于车体后部的两名负责装弹。炸药和发射弹通过车体后部两个圆形舱盖装入炮塔。

后期生产的车型经过轻微改进,命名为2S3M和2S3M1。152毫米2S3M2采用152毫米/39倍口径炮管,155毫米2S3M3专门为国外市场研发。

152毫米自行火炮识别要点:

(1)炮塔体积较大,装于车体后部,正面呈弧形,车长指挥塔偏左。

(2)152毫米炮管悬于车体之上,带双挡板炮口制退器和清烟器。

(3)车体两侧各有六个负重轮,主动轮前置,诱导轮后置,有四个托带轮。

第一个和第二个、第二个和第三个负重轮之间空隙较大。

十七、122毫米自行火炮M1974(俄罗斯)

122毫米自行火炮M1974(美国陆军称谓)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装备俄罗斯陆军,1974年在波兰陆军阅兵式上首次亮相。俄罗斯命名为SO-122,但俄罗斯陆军通常称其为Gvozdika(康乃馨),该车工业号为2S1。201

驾驶舱和动力舱位于车体前部,全封闭式电动炮塔在后部。122毫米榴弹炮由D-30牵引式榴弹炮发展而来,发射榴弹时最大射程为1.53万米,发射火箭增程榴弹时最大射程可达2.19万米。M1974可发射其他122毫米炮弹包括高爆破片杀伤榴弹、照明弹和烟幕弹。炮塔旋转360°,122毫米榴弹炮俯仰范围为-3°~+70°。

稍做准备,M1974即具备完全两栖能力,在水中由履带推进。该车还有一个特珠功能,即可调整悬挂装置的宽度。标准履带宽400毫米,但在雪地或沼泽地形下可加装670毫米宽履带。

122毫米自行火炮M1974的改型车有:202

炮兵指挥侦察车。装备俄罗斯陆军,称为MT-LBus(1V12系列),以MB-LB底盘为基础。

1V13,北约称其为M1974-1,为副连长用车。

1V14,北约称其为M1974-2A,为连长用车。

1V15,北约称为M1974-2B,为营长用车。

1V16,北约称其为M1974-3,为副营长用车。

1V21/22/23/24和25为防空管理车。

MT-LBus为采用M1974底盘的干扰车。

“狗耳”雷达车,装备防空部队,采用M1974t系列底盘。

M1979扫雷车,装备外观类似炮塔的舱室,通过向雷区发射牵引炸药软管的火箭,往地面引爆地雷。

RKhM化学探测车,带突起的舱室,装备一挺7.62毫米机枪塔,机枪塔上有一个盒子,用来分布指示污染区域的长角旗。

Dal三防侦察车。

Zoopark-1火炮定位雷达系统。

122毫米自行火炮M1974识别要点如下:

(1)炮塔低矮,车体较长,炮塔位于车体后部。

(2)车体两侧各有七个较大的负重轮,主动轮牵制,诱导轮后置,无托带轮。

(3)122毫米榴弹炮距车顶较近,带双挡板炮口制退器和清烟器。

其他特种车辆

当然,装甲车绝对不止步战车一种,按用途可以分为反装甲、步兵战斗、运兵、侦察等多个种类。每个种类都能在自己的领域内达到最大的效费比,说到底打仗打到最后就是资源和钱财,如何运用,则考验指挥员的能力。未来装甲车的发展方向和新的作用是:一是发展为装甲输送车,为步兵和作战物资提供装甲保护;二是利用它轻便灵活的特点,发展为某些特殊用途的轻型装甲车辆,如装甲指挥车、装甲侦察车;三是用于镇压城市群众暴动和对付缺乏反装甲火器的游击队。

一、戴姆勒装甲车(英国)

戴姆勒装甲车和汉伯轻型装甲车一样,也是为了响应英国陆军提出的发展新轮式装甲快速车辆与坦克协同作战的主张而研制的,不同的是它是由英国的“戴姆勒野狗”侦察车改装而来。203

“戴姆勒野狗”侦察车是种轻型侦察车,它的火力不足无法自己防御,因此英军将它的车身加大,并增加了炮塔,并于1939年制造出了戴姆勒装甲车。但因车辆重量而导致传动装置出现问题,所以首辆戴姆勒装甲车直到1941年才开始服役。

戴姆勒装甲车有两种改良型号:MKICS及MKⅡ。MKICS是戴姆勒装甲车的短距离支持型;MKⅡ则有一个经过改良的炮塔。“二战”期间,共有3000辆戴姆勒装甲车被制造出来,并在欧洲及北非战场中使用。

二、FV601轮式侦察车(英国)

FV601轮式侦察车是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取代戴姆勒的MK2和辅助设备公司(AEC)的MK3而研制的一款新型装甲车。

1946年代号为FV601(A)的萨拉丁轮式侦察车新车研制工作,在战车设计所(即现在的皇家武器装备研究与发展)展开了。1953年,阿尔维期有限公司生产了两辆样车,由于急于生产撤拉逊装甲车,便改由克鲁斯利汽车公司生产。1955年,克鲁斯利汽车公司生产了6辆预生产样车,代号为FV601(B),并交由英国陆军审核并做了改进。204

1956年,代号为FV601(C)的生产型,也就是萨拉丁MK2侦察车被批准生产。1958年开始投产,第二年第二批车辆交付英国陆军使用,到1972年停产,共生产了1177辆。

虽然英国陆军前线部队的萨拉丁侦察车已由阿尔维斯“蝎式” 侦察车所取代,但仍有一部分在塞浦路斯使用并用来训练驾驶员。在英国,该车仍被列为战争储备车辆。

三、Sd.KfZ.231型装甲侦察车(德国)

1940年8月,德国决定开发一种在沙漠中使用的8轮装甲车。这种车型由布辛-NAG公司负责制造,1943年7月正式生产型Sd.Kfz.234开始生产,该车被称为“二战中性能最好的轮式装甲车”。205

Sd.Kfz.234是一种8×8车型的重型装甲侦察车。“8×8”中前面的数字表示共有的轮胎数,后面的数字表示驱动轮的数量。

例如4×4车型的Sd.Kfz.221/

222/223表示共有4个轮胎且都是驱动轮。6×4车型的Sd.KfZ.231型装甲侦察车则表示6个轮子中只有4个作为驱动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