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9年春节前,八思巴一行抵达大都。真金率文武百官和京城士庶离城一舍(30里)迎接。
真金令人结大香坛,设大净供,香华幢盖,天乐仙音,罗拜迎之。所经街道,皆列五彩,万众瞻礼,若一佛出世。真金、孔雀皇妃、大臣等众人驱赶象车前来,将八思巴迎入象车宝座,以经幢、旌旗、盛大鼓乐及大供养迎入琼华岛行宮中。
新年过后,在琼华岛行宮广寒殿,八思巴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向忽必烈奉献蒙古新字。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之前,蒙古人没有文字。1204年成吉思汗灭乃帟部塔阳汗时俘获了为塔阳汗掌印的畏兀人塔塔统阿,才知出纳钱谷、委位人才以印为验的用途。原来用畏兀字拼写蒙古语,忽必烈即“汗”位后,没有像辽和西夏那样,用汉字偏旁构组蒙古文,而是令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八思巴受命之后,经过几年的探索和试验,最后在藏文字母的基础上,根据他所懂得的蒙古语,以及印度和西藏语言学知识,对用藏语字母拼写蒙古语作了一些拼写和文法上的规定,创制出一套方形竖写的拼音字母,即蒙古新字。他呈献了一份用蒙古新字书写的《珍珠诏书》。
文臣武将站立两厢。忽必烈、察必皇后、孔雀皇后、八思巴走向宝座。
满朝文武高呼:“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八思巴向忽必烈呈献了一份用蒙古新字书写的《珍珠诏书》:“陛下委托贫僧制作蒙古新字,数年来,贫僧夙兴夜寐,不敢丝毫懈怠。根据畏兀儿字书与藏文字母,结合蒙语音读,共创新字一千有余,包括字母41个。其相关纽而成字者,则有韵关之法;其以二合三合四合而成字者,则有语韵之法;其要点是以谐音为宗。这是贫僧用蒙古新字写下的珍珠诏书。”
两位宮女将珍珠诏书举起,忽必烈认真观看之后兴奋地说:“蒙古新字,字势方古庄重,美观大方。它饱含帝师的心血,可以名为‘八思巴文’。”
以藏文字母为基础创制蒙古新字,这是八思巴向忽必烈献上的一份重要礼物。忽必烈称这种新字为八思巴字,规定为蒙古国的正式文字,并于当年二月十三日颁发诏书,向全国推行。
董文忠代表朝廷颁布诏书:
“行蒙古字诏:至元六年二月十三日。朕惟字以书言,言以纪事,此古今之通制。我国家肇基朔方,俗尚简古,未遑制作,凡施用文字,因用汉楷及畏兀儿字,以达本朝之言。考诸辽、金以及遐方诸国,例各有字。今文治浸兴,而字书有阙,于一代制度实为不备。故特命国师八思巴创为蒙古新字,译写一切文字,期于顺言达事而已。自今以往,凡有玺书颁降者,并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国字副之。”
为了通行八思巴文,忽必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当年七月,忽必烈下诏立诸路蒙古字学。第二年四月,设诸路蒙古字学教授。至元八年十二月,诏天下兴起国字学。至元九年七月,和礼禾孙奏:蒙古字设国子学,而汉官子弟未有入学者。诏自今凡诏令并以蒙古字行,仍遣百官子弟入学。至元十二年,分置翰林院,专掌蒙古文字。至元十五年,诏虎符易以国字。
八思巴文的创制与推行是元朝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虽然未能成为元朝的通行文字,但从忽必烈时起,元朝的诏旨、公文、印章、牌符、钱币等确曾广泛使用八思巴字。正由于它在官方文字中广泛使用,因此八思巴文又被称为“国字”。又由于八思巴文“字势方古庄重”,给人以庄严大方的感觉,故而从元代到清代,藏族和蒙古族领袖人物的印章上,仍然使用八思巴字。研究八思巴文是研究元朝和西藏政治文化史的一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