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投资这行“水很深”,单靠撞大运显然不行。加上藏品市场操盘手必须是投资者本人,尽管我们也可以参考专家的意见,但最终的决策还在个人。因此,投资者自身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收藏品市场上淘到“金子”。
玩“物”切莫丧志
经典案例
丁建南是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他总是在出差时积极淘宝。
收藏钱币20多年来,他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有次到云南,傍晚的时候,他逛到旧货市场,见一个农民打扮的男子拿着一张民国时期的云南纸币。据该男子说:这张纸币是祖传的,他急于用钱只好卖掉,要价只有200元。
老丁见猎心喜,但由于当时天太黑,他无法认真鉴别真伪。因为担心宝贝落入他人之手,
他没多想就掏钱买下来了。
第二天白天,他拿出《中国历代地方货币册》反复鉴别,发现手上的钱币尺寸不对且过于光洁。于是,他又急忙拿出放大镜,结果发现印刷号码旁边有好些红色斑点,这才知道上了当。幸运的是,损失不是太大,如果换了是大件的稀珍物品,那损失可想而知。
这件事情告诉投资者:收藏切忌心急。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投资者一定要先仔细鉴定,然后再决定是否收购。连丁会长这样的行家,都有被骗的时候,初入收藏市场的投资者,更要时时防止上当。总之,在进行收藏投资时,要切忌以下7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防风险,避免更大的损失。
忌急于求成
收藏投资是一种理性行为,它真正的投资价值是长线投资效益。因此,收藏投资应建立在对投资领域的丰富经验,及对投资项目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如果本身是外行,加上没有冷静研究和咨询,则投资风险可想而知。一些投资者过于关心收益,若在一定时期内,藏品没有按预期升值,就急着变现,转而寻找其他机会。而被其变现的藏品很可能在几年后,身价百倍。
因此,投资者在投资藏品时,切忌急于求成。要善于发现藏品潜在的翻倍价值,先瞅准时机,然后再下手。这样的投资策略远比投资股市更有趣,也更能赚钱,同时还是一种艺术享受。
经典案例
家住北京的夏先生在身边朋友的感染下,于2000年开始进入收藏品市场。此后,不管是邮票、纪念币,还是各种值得收藏的物品,如创刊号、文革物品等,夏先生均有涉足。
几年下来,夏先生投出去的钱不少,但是却没有看到实际的利润。于是,他开始着急起来。2005年,他执意把自己收藏的一些东西卖出。
在一个很熟的商贩朋友那里,他把收藏的建国35周年小型张邮票以5元一枚的价格卖给他,后来才知其市场价格近10元一枚,1000多枚小型张低价卖出,损失不小。还有熊猫流通纪念币,购买时250元一枚,最终以每枚30元卖出。就这样,几年积攒下来的心血,因为他的急于求成而被葬送。
忌先入为主
“过来人”有一句箴言:谁的话都不能全信。一些投资者在买货时,往往只带耳朵,不带眼睛。他们喜欢听卖者讲故事,什么祖上传下来的呀,老房子地里挖出来的呀。结果先入为主,用听觉代替了视觉。还有的人虽然带了眼睛,可他们却从不辨真伪,只要看到有名家署名,或标明年代久远,就通通买下来。其实,就算是专家,也难免有走眼的时候,更别说是普通投资者了。总之,投资者在投资时,一定要谨记一个原则:只看货,不听话,而且要认真地看。
经典案例
张先生曾几次拿瓷器、书画,请求专家“鉴定”,结果都是些毫无悬念的假货。在朋友的询问下,他说出了实话:“其实,这些东西都是我父母的。两位老人一直对收藏很有兴趣,加上手上闲余资金较多,便想把此当作一种投资。因此,他们会经常性地购买一些藏品。
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他们在购买时,只要看到底款是“永乐”、“宣德”的瓷器,或署名“吴昌硕”、“张大千”的书画,就不惜花大价钱去买。而且每次看完中央二台的“鉴宝”节目后,那种抓“绝品”的博彩兴头更是谁都拦不住。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积下了20多万元的“货”,基本上都打了水漂儿。”
张先生之所以来请求专家“鉴定”,也是希望看能不能真的挖到宝,也好为父母挽回点经济损失。
忌随波逐流
投资收藏一定要有前瞻性,不要什么火就炒什么。市场的炒作既能引起藏品的价值暴涨,也有可能使价值暴跌。
作为投资者,必须对收藏市场有所了解。一些投资者,由于对藏品的鉴别知识掌握较少,对市场行情的走向缺乏了解。因而一味地跟着市场表象走,跟着“大玩家”的操作道路走。这么做的后果往往是使自己很容易被“套”住。因此,告诫投资者,特别是初入市的投资者,在市场中千万不要随波逐流,盲目跟进。
目前,一些画商和媒体为了自己的利益,联手炒作画家,借此提高作品的价格,从而获取利润。因此,投资者只有不跟风,才能少上当,并且获取可靠的投资回报。
在杭州收藏品市场上,有这样一位摊主,他在人们对文革时的伟人纪念章普遍不关注时,从废品收购站趁机购入。等到文革伟人纪念章收藏热一上来,他抛出了部分藏品,足足赚了个大满贯,并且撑起了一个收藏旺铺。
忌四面出击
求全是大部分收藏者的一种收藏习惯。其实,以收藏作为投资方式,首先应该观察该藏品有无需求市场,注意宁少求精。
投资者不要急于把手头的现金变成藏品。通常,平常之品少有传世价值,无传世价值也就少有升值希望。初涉收藏界者常常可能会买到一些并不可心的藏品,其实这是投资收藏的失误。所以,你花10个100元买十件藏品,倒不如把10个100元积到一起购买一件千元藏品。
另外,收藏投资应该量力而行,不要超越家庭的承受能力。尤其是在起步阶段,投资者可先尝试价位低,但质量较精的藏品。不要什么都好,什么都收,结果弄得什么都没收好。
忌只藏不鉴
有道是“宝藏,宝藏,越藏越宝”。可见,收藏的价值全在“藏”这一环。但是,如果只藏不鉴或只藏不卖。那么,投资者不但鉴赏能力得不到提高,更无法收回投资资金。
大多数投资者往往是从自己喜欢的东西入手进行投资,时间一长,难免要敝帚自珍,与藏品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认为自己的藏品千金难换。殊不知,既然是投资,就必须有卖出去的时候。
如果投资者根本不打算卖,那么,也就谈不上投资了。在必要的时候,投资者应该学会变通、灵活处事,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和外界行情的变化,该换钱时就换钱。如此随机应变,才能使收藏取得更好的理财实效。
忌偏执自信
没有哪个收藏者是常胜将军,看走眼是正常的事情,关键在于要总结教训,以免再犯。否则,吃亏的就是自己。
经典案例
陆先生对印章的石材很有研究,在圈子里绰号叫“石通”。无论什么石头,到了他手里总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因此,他也常常能收些好石头升值获利。
某天,他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办事,无意间看见有家古玩店,便走进去看看。最后,他在一玻璃橱内发现有块高约5厘米、方宽2.5厘米的不规则寿山石,便让店主拿出来看看。经过仔细观察后,觉得像是田黄,便问店主多少钱。店主说2000元。陆先生心想,如果是田黄,价钱再加10倍也不止,再说,这家店也不起眼,肯定不是田黄石,顶多是块几十元钱的牛油石,于是便把石头还给了店主。
几天后,陆先生和朋友谈起此事。没想到几个月后,他在沪上一家拍卖行举行的拍卖预展上发觉一块石头有些眼熟,再仔细一看,正是自己看到的那块“牛油石”。可标签上却赫然注着:田黄,高X厘米,方宽X厘米,估价20000-30000元。也就是说,这块石头的起拍价在20000元。而当时在小古玩店里才卖2000元!陆先生不由头皮发麻,赶紧跑去问估价师。
“这块田黄里面的萝卜纹很清爽,品相也不错,现在这种石头越来越少,这次拍卖肯定会有不少人竞买。”估价师介绍说。陆先生忍不住问道:“是谁送来的?”按规定这是不能问的,碍于陆先生是熟人,估价师便说了一句:“也是玩石头的朋友。”
陆先生立刻明白,正是他自己走漏的风声。更遗憾的是,自己有眼无珠,错把田黄当成了牛油石。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果然,拍卖那天,这块石头从2万元起拍,一直拍到45000元才落槌。
忌优柔寡断
一位好的投资者不仅要懂得收藏好的艺术品,更要懂得抓住购买良机。当遇到真正的精品时,只要是在能承受的价位上,就不要“手软”,要很快做出果断的反应,而不要优柔寡断,举棋不定。否则,就会错过一次好机会。
根据雅昌艺术指数统计,2000年,吴冠中的国画每平方尺拍卖均价是3万元左右,现在已经飙升到30万元左右。有投资者表示,他一直都看好吴冠中的作品,凡是精品,价格再高他也不会放过。他强调,精品可遇不可求,一旦错过,将一去不复返。
经典案例
近日,同事小李提起这么一件事,他说:“1999年的时候,有朋友介绍我买一套熊猫纪念币,大概要5000多元。当时我看这个投资的回报并不大,就想先看看行情再说,于是便拒绝了朋友的好意。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后,这套纪念币就升到将近1万元了。再买已然来不及了。这让我非常的后悔!
据悉,熊猫纪念币已经发行整整25年之久,在纪念币流通市场上属于收藏价值较高的一个系列。最近,中国金币总公司还组织了一个活动:集齐25年来全套熊猫金银币,就可获赠一台宝马3系列轿车。这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