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我们的人生轨迹彻底分开。我咬紧牙关,一路狂奔:重点大学,考研,北漂……多年来马不停蹄,奋力厮杀,终于成为一家知名外企的白领。而郑曼曼,悠悠然上了一个二流的中医学校,轻松地在附近的小县城医院谋得职位,心满意足地拿着1000多块的薪水过日子。更不可思议的是,她竟然早早嫁了当地的一个小学教师,生了一对龙凤胎,已经3岁。
那年春节回家,曼曼踢踢踏踏地领着孩子来看我。剪着显然与脸形不配的妈妈头,微胖的身材,宽松的休闲装,与我就像是两个星球的人。一对孩子倒是可爱,穿得肥嘟嘟的,笑嘻嘻地齐齐向我作揖拜年,活像年画上的金童玉女。
曼曼走后,老爸老妈津津有味地聊着那对双胞胎。话里话外,都埋怨我至今单身,害他们怀中空空。还是曼曼好,周末就可以与父母团聚。我不禁好笑:算了吧,上班守一堆枯草根子,能闷成莫高窟的石像,下班侍弄两个泼猴,不累瘫了也烦透了。最重要的是,她的年薪还不抵我的月薪。这种日子,我一天也挨不下去!
今年的国庆节回家。二老拿出看家本领,长篇大论地给我讲女大当嫁的道理。我耳朵嗡嗡直响,借口要去看曼曼才得以溜出家门。
那所医院乍看很不起眼,一进去才发现是个极大的院落。院里长着郁郁葱葱的老树,开着碗口大的月季。中医室很静,纱窗外鸟高一声低一声地叫。曼曼正给一位老人看病,她身后是一排高高的柜子,一格一格写着草药的名字。我默默地注视着他们,老人详述着自己的陈年病痛,目光里有种孩子般的依赖和信任。曼曼眼神沉稳,语气温和,从容地望闻问切。我的心忽地一动,多年以后,白衣银发的曼曼,该是一个多么优雅的老中医啊。
下班后,曼曼用自行车载我去她家。让我惊讶的是,那竟然是个不多见的小小院落。前院种葡萄,一嘟噜一嘟噜,结得累累垂垂。后院种菜,一畦一畦的红白青绿,明艳照眼,墙上还垂着紫色的扁豆花瀑布。
双胞胎跟他们的父亲钓鱼归来,晒得黑红,一进门就甩掉鞋子,光着脚丫咚咚咚地跑。桶里只有几条巴掌大的小鱼,一家人却热烈地讨论着红烧还是清炖,我也忍不住参与进去。女主人从容地收拾着小鱼,男主人爬上梯子摘葡萄,龙凤兄妹去园子里摘菜。他们哪里会干活,简直是边吃边玩:西红柿摘下来就啃,嫩黄瓜在衣角蹭蹭毛刺咔嚓就是一口,一个大紫茄子被当成足球踢来踢去。最后两个人干脆丢了菜篮,在园子里捉蝴蝶,满园子都是清亮的笑声。
我问曼曼:孩子这样聪明,怎么不上早教班呢?她答:这样的好时光最适合这样过,不用急着把春天变成夏天,要学习,以后有的是工夫。曼曼的口气如此悠闲,仿佛她的孩子是两粒普通的大麦种子,要由着它们在土壤里安静地做梦。
晚饭后,我躺在竹椅上乘凉,耳边虫声唧唧。洗完澡的孩子们挨过来,小身体又香又软。他们争着让我看葡萄叶缝隙处的星星:这一颗是哥哥的,那一颗是妹妹的,还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兄妹俩慷慨地将一颗小小的星星送给了我,并命名为鼠鼠鼠。我道谢之后,掩住脸笑了很久。
如果在北京,此时闪烁在我眼前的绝不是柔和的星光,而是液晶显示屏熟悉的亮光。我叹口气,曼曼,我有些羡慕你了。她回答:我也羡慕过你,可我先生说,谁都不必失落,适合自己的人生就是最好的人生。每颗星星都各有各的方向,各有各的光彩。就像我们两个,谁也不曾辜负自己的青春。
人生哲理
每个人都在追寻自己想要的一切,若是把自己的生活与他人相比较,会产生挫败感。实际上因为个人的性格不同而目标不同。人们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谁也不曾虚度,只是这世上没有两个相同的梦。
越发狭窄的心灵乐水
几个浙江大学的经济学家邀请了美国学者来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我去帮忙做事。由于是研讨会而不是讲座,我们只找到了一个能容纳70多人的场所。为了防止太多人进入,叶航老师说最好是凭票入场。于是我和另一个朋友去派发票子,预订当天的午饭,还要备好照相机为这次活动留些纪念。
会议始于10点,主要是那位美国学者演讲,介绍最新的经济学理论,以及经济学的理性与假设的种种问题。我和那位朋友在旁负责拍照。到了中场休息的时候,我将照片展示给那位学者看,他看了之后欣喜万分,直夸漂亮,并问我读什么专业。我答道:金融学。他兴奋地说:“你其实可以去学拍照,你拍的照片真的很美。”
我心里一惊,枉你为知识分子,帮你拍照你不感谢,竟然还叫我学拍照,难道做个“影相佬”比读金融炒股票好吗?要知道,我们从来不会如此夸奖人,因为我们认为拍照是闲事而读书赚钱是正事,拍照是娱乐但不是一生的追求。
一生的追求应该是稳定的工作,即便是深恶痛绝的,只要收入不错又稳定,管他是吹牛拍马,还是枯燥得要命,我们都必须做,而且越是投入,人们觉得我们越是理性。
对于成功,我们也是如此理解。我要做生意了,你祝我成功,我要升职了,你祝我成功,但要是我读哲学做学问甚至去偏僻的地方发掘史前文物,就没有人祝我成功了。因为成功是李嘉诚之类的人专用的,而鲁迅、沈从文、李敖或者昆德拉就不是成功的,他们充其量是小说家或者演说家。
在这样的社会中浸淫越久,我的心胸越是狭窄,狭窄得无法理解那位美国学者的话。他之所以叫我去学拍照,恰恰是因他认为拍照也可以作为人生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是跟读金融和炒股票一样的,两者无异,都值得支持。与此相反,当子女为了追求理想而放弃高薪厚禄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却常施嘲讽之能事,或施加压力或嗤之以鼻,更别说支持了。
他们总有很多理由,关心我们啊,爱我们啊,不想我们吃苦啊。哎,不知道有多少生命被这种爱所扼杀。
人生哲理
我们的观念已经在无形中被世俗定位了,把职业分为三六九等,分为有用的和没用的。理所应当地去做有用的,哪怕心里不痛快,因为那样做会给我们带来经济收益,会让我们有社会地位;而对于“无用”却能带来精神享受的一切,我们却本能地排斥。不知不觉地走上了独木桥,关上了快乐的门,不能不是遗憾。
爱你,也用你华明玥
有的女子,读了几本书,就架起肩膀,清高起来,不好意思或者耻于去利用周遭的人际关系。一辈子,竟有可能就在一所小学校,一间昏昏暗暗的办公室,一个底层的角落里,止步不前,就这样原地踏步了一生。她们从没有这样的觉悟:周遭的人际关系,是可以拿来用的;朋友,既是拿来爱的,也是拿来用的——讲出这番石破天惊的话的女人,是我的朋友信文。听说了她的信条后,我疏远了她6个月:谁听到这样的肺腑之言能安之若素呢?但,6个月没有信文的欢声笑语,没收到她夹有落花和古琴谱的书信,没喝到她自酿的“花露烧”,没看到她从网上发来的臭美照,我的心中,竟空空落落。我又恢复了与她交往,对于她可能在什么时候会“用”上我一回,我认了;我甚至认为,被她这样可爱的“真小人”用上一回,也是我的荣幸。
信文今年29岁,她的奋斗之路,就是“用人”之路。她是那种会抓住一切机会让自己跳脱到一个更好环境里的女人。当然,她在此之前用心做过很多铺垫,她非常擅长打动人;她的美好之处还在于,她不会过河拆桥,她与她“用过”的人仍保持密切的交往,让人非常舒心地感应到,她念着你的恩,她并不健忘。29岁,为了请动海峡彼岸的席慕蓉为她的散文选作序,她不断地写信给席慕蓉,邀她来江南旅行,她愿当“全陪”,她在信上落实每一个出游细节,为了让席慕蓉读信有亲切感,特意去看了她所有的画作,当她的知音。还学会繁体字来写信;26岁,她为了考研,特意到她的未来导师家去,太冷天,替儿女都在国外的老两口洗窗帘,做暖锅,听老先生将二三十本家庭影集从早说到晚;25岁,为了说服当地最有名的文学评论家对她的小说发表评论,她亲手抄了6部古琴谱给他,因为她听说他雅爱的东西就两样,酒和琴,从此,他喝的美妙烧酒都是她手酿的,里面依照季节加入了桂花、玫瑰、杨梅和山楂;24岁,她为了让未来婆婆接受她,特意送了全套的土布床罩和沙发套给婆婆,那些用板蓝根染就的图案,都是她一手设计的;23岁,为了让她代课的小学校里每位老师都喜欢她,她折了很多花插放在老师桌上,冬天是腊梅,夏天是石榴花……很快地,小学校有了可以进编制的机会,她成了正式的语文老师。
这是她生活的一个个转弯,她当了老师,当了签约作家,考上研究生,获得比较文学硕士学位,现在,她是有名的散文作家和电视编剧。没错,她一路走来,靠了很多人,很多人也甘愿给她靠,乐意为她的进步提供帮助,而他们,在她这里也享受到了一份有风情有雅量的情谊,他们也不吃亏……当你真的喜欢一个人,你就不在乎给她“利用”一回吧。
人生哲理
真心地爱你,用心地爱你,也用心地用你。本文提出了一个前卫的观点,在道德继续存在的前提下,发展到了人际关系的利用。反之来看,这是情感的融会,友情的荫庇,只要是真心地付出,有什么不可以呢?
侍弄生命马德
有这样一户人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被迫从城里流落到乡下。朋友送他们走的时候,都落了泪。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夫妻俩,手无缚鸡之力,除了满脑子的学问,几乎什么农活都不会做。更要命的是,他们的一对儿女还不到5岁,一家人该怎么活啊!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朋友们都很担心,而他们的脸上却非常平静,根本看不出痛苦和绝望。
若干年过去了,城里的朋友决定去遥远的乡下看看这一家人。在朋友们看来,这家人一定生活得很凄惨。于是他们凑了一些钱,到商店里买了所有能够买到的东西,大大小小装了许多包,开始朝一个叫圪塄营的村庄出发。
汽车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颠簸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到了圪塄营。这是一个荒凉的小村庄,没有几户人家。轻轻地走到屋里,朋友们都惊呆了。只见他们一家人围坐在一张破旧的八仙桌旁,桌上,是新沏好的茶水,一缕淡淡的清香飘散在空气中。丈夫,妻子,儿子,女儿,每人手里捧着一本书,在这样一个初夏的午后,正静静地埋头读着。
朋友们都知道,原先在城里的时候,男人就有这样一个习惯:每天午后,跟妻子一道沏一壶好茶,然后在茶香的氤氲中,品茗读书。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在这么荒凉的乡下,他们竟然还保持着这样一个高贵的习惯,几年的艰苦生活,竟没有压垮他们。
据说,这一家人在小村庄里一直这样精神昂扬地生活了近20年。落实政策后,男人又回到了城里,成了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而他们一双在贫穷中长大的儿女,大学毕业后,一个留学于德国,一个留学于意大利。
在一个人出生的一刹那,坚强、勇敢、忍耐……人生这些优秀的品质,就像一粒粒种子,一同降落在了生命深处。那些屈服于命运的人,就是在自我的精神世界里放弃了这些种子的人。而生活中的胜利者,常常是侍弄这些种子的高手。譬如,故事中的那个男人,在生活艰难中,依然饶有情致地组织全家在午后品茗读书,就是他对一粒叫做“坚强”的种子最高雅的侍弄。
所以说,这个世界上,只有屈服于命运的人,没有失败给命运的人。
人生哲理
我们往往看重生活的大环境,往往认为困难会改变一生。不料,最不懈的坚持使得鸟儿一旦出笼,依然有高飞的力量,因为他一直为飞翔做着积极的准备。生命是自己种下的,是靠自己来建设的,这种建设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
成功的秘诀佚名
她从小就“与众不同”,因为患有小儿麻痹症,不要说像其他孩子那样欢快地跳跃奔跑,就连平常走路都做不到。寸步难行的她非常悲观和忧郁。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忧郁和自卑感越来越重,她甚至拒绝所有人的靠近。但也有例外,邻居家的残疾老人是她的好伙伴。老人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了一只胳膊,但他非常乐观,她也喜欢听老人讲故事。
有一天,她被老人用轮椅推着去附近的一所幼儿园,操场上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吸引了他们。当一首歌唱完,老人说道:“让我们为他们鼓掌吧!”她吃惊地看着老人,问道:“我的胳膊动不了,你只有一只胳膊,怎么鼓掌啊?”老人对她笑了笑,解开衬衣扣子,露出胸膛,于是,老人用手掌拍起了胸膛……
那是一个初春的早晨,风中还有几分寒意,但她却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里涌起一股暖流。老人对她笑了笑,说:“只要努力,一个巴掌也可以拍响。你一定能站起来的!”
那天晚上,她让父亲写了一张纸条贴在墙上:“一个巴掌也能拍响!”从那之后,她开始配合医生做运动。无论多么艰难和痛苦,她都咬牙坚持着。有一点儿进步了,她又以更大的受苦姿态,来求更大进步。甚至父母不在家时,她自己扔开支架,试着走路……蜕变的痛苦牵扯到筋骨。她坚持着,相信自己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行走、奔跑。
11岁时,她终于扔掉支架,开始向另一个更高的目标努力着:锻炼打篮球和参加田径运动。
1960年,罗马奥运会女子100米决赛,当她以11秒18第一个撞线后,掌声雷动,人们都站起来为她喝彩,齐声欢呼着她的名字:“威尔玛·鲁道夫!威尔玛·鲁道夫!”
那一届奥运会上,威尔玛·鲁道夫成为当时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她共摘取了3枚金牌,也是第一个黑人奥运会女子百米冠军。
人生哲理
一个老人乐观、包容和奋进的生活态度改变了她的一生,她开始意识到,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于是,她真的做到了。理念改变一切,奋进的人生就有成功的回报。
我毕业了刘志军
我毕业了。对这句话最初最强烈的感受是在看《奋斗》的时候产生的。大学毕业前,全体同学和李老师告别,集体大喊:“李老师,请留步!我们舍不得您,非常非常舍不得您。但是我们必须告诉您,我们必须离开您,我们必须去工作,去谈恋爱,去奋斗。这件事十万火急,我们一天也不能等。请您接受我们离开前最后的问候!”当他们说完这段慷慨激昂的话之后,连我这个观众都振奋了。是啊,我毕业了,从此以后我就独立了、自由了。这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儿啊。使劲把书抛向空中,等待它漫长的降落。我毕业了!
这么多年来,我都是拿着父母的钱在经营着自己的小天地,从来都不去考虑明天如果没有了钱我会是一种什么状态。可是现在我毕业了,这就意味着我要脱离学校,远离父母的呵护,正式开始打拼了。想到这儿,我无端地生出许多茫然,心里空落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