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哲理枕边书经典大全集
27720900000011

第11章 思考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1)

跳出箱子外的思考佚名

哈佛大学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最为出色的学府之一,就在于有一大批卓越的大师们,他们强调自由,崇尚个性,尊重每个人。在那里,每位学子都会受到这样的鼓励:打破常规,跳出箱子外思考。

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决定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高薪聘请营销人员。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

面对众多应聘者,公司招聘负责人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梳子尽量多地卖给和尚。”

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出家人剃度为僧,要梳子有什么用处?岂不是神经错乱,拿人开涮?没过一会儿,应聘者纷纷拂袖而去,几乎散尽,最后只剩下三个应聘者:甲、乙、丙。负责人对他们三人交代:“以10日为限,届时请各位将销售成果报给我。”

10日期到。

负责人问甲:“卖出去多少?”

答:“一把。”

“怎么卖的?”

甲讲述了历尽辛苦,以及受到众和尚的责骂和追打的委屈,幸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儿挠着又脏又厚的头皮。甲灵机一动,赶忙递上了梳子,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

负责人又问乙:“卖出去多少?”

答:“10把。”

“怎么卖的?”

乙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乙找到了寺院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上放把梳子,供善男信女梳理头发。”住持采纳了乙的建议,那山共有10座庙,于是住持便买下了10把梳子。

负责人又问丙:“卖出去多少?”

答:“1000把。”

负责人惊问:“怎么卖的?”

丙说他到一个久负盛名、香火极为旺盛的深山宝刹,朝圣者如云,施主络绎不绝。丙对住持说:“凡来进香朝拜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梳子,您的书法超群,可先刻上‘积善梳’三个字,然后便可成为赠品。”

住持大喜,立即买下1000把梳子,并请丙小住几天,共同出席了首次赠送“积善梳”的仪式。

得到“积善梳”的施主与香客很是高兴,一传十,十传百,朝圣者更多,香火也更旺了。这还不算完,好戏还在后头。住持希望丙再多卖一些不同档次的梳子,以便分层次赠给各种类型的施主与香客。

就这样,丙在看来没有梳子市场的地方开辟出了很有潜力的市场。

人生哲理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思维,不同的结果。智慧的思考使得沙漠变成绿洲,机会无处不在,也许是伪装成陷阱出现,考验人的胆识。智者能创造环境,创造机会,改变命运;愚者就是与机遇擦肩而过,也会因为辨识不清而错失良机。

纵杀申林

世上害人之法多种多样。记得小时候看过一出戏:家婆讨厌出身低微的儿媳,但儿子与儿媳又特别恩爱,婆婆心生一招,借儿媳病后身体虚弱之时,假意对媳妇无微不至地关怀,每天亲自为儿媳炖汤大补,直至把儿媳大补而死。原来人是可以补死的。后来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他还有“捧杀”与“骂杀”之说:说英雄为娼妇是攻击、是“骂杀”;说娼妇是英雄,表面上似乎是称赞,然赞得和事实相反,效果有时也就相反了,便成了“捧杀”。而人往往是“被骂杀的少,被捧杀的却多”。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害人的法子叫“纵杀”——纵容尔后杀之。冯玉祥说过:“你要想害哪个人,就让他去当军需官,且三个月不要查账。”让一个人掌握军用物资的大权,又对他放任不管,岂不就是纵容他作奸犯科,又岂不是害了他?其实,这些故事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篇小小说《作家》,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某局办公室主任爱好文学,常去作家家请教,结果一来二去,把作家的妻子勾搭上了。事情败露后,作家与妻子离婚了。不久,作家大学时的同学来访,作家讲了离婚的事。同学是手握大权的人,一听便拍案而起,说:“我可以将你送入天堂,也可以将那家伙打人地狱,只要你表个态、”作家不愿进天堂,同学说:“让他下地狱吧!”作家说:“那就让他当局长。”同学以为他在说胡话。作家说:“我清醒着呢。”主任当了局长,三年后因贪污受贿、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被判处死刑。同学打来电话:“你的复仇计古今少有。”作家说:“不足为奇。一个连朋友妻子都要贪占的人,再添个追求享乐的女人,一旦拥有了财税大权,能不走向地狱?”

当然,一些人沦为阶下囚甚至走上黄泉路,首先应从其自身“内因”方面找根由,但也不能排除“纵杀”的因素。比如有些巨贪,群众对他是早有举报,社会对他也是早有舆论的,但某些上级领导就是充耳不闻,按下不查。群众越告,他越是大红大紫;社会舆论越大,他越是官位高升,于是也终于被“纵杀”了。还有的上级领导明知某人无才无德、贪欲极强,可禁不住他又跑又送,多次磨,还是把他放到了很有权力的岗位上,其结果也无异于是把他推向了地狱。

“纵杀”人的人并非全是主观上心怀歹意或另有他图,但“纵”其恶而致害了其人的客观效果还是存在的,这教训也是极深刻的。其实,做官如此,做人亦如此,所谓的大“补”、大“捧”、大“纵”,都未必是真正的好,有时,看似严格的要求与实事求是的批评甚至逆耳的声音,才是真正有益生命的滋养。

人生哲理

“骂杀”好比是一真小人,“纵杀”好比是一伪君子;前者能让人死得明明白白,后者能让人死得不明不白。明白了这点,我们不要去纵容自己的亲人、朋友和下属,同时也要谨防人性的弱点,不要被人被己纵容到一个无法控制的程度。

报答和奖赏佚名

一只羚羊在逃命时,脚上扎了一枚钉子,它想了许多办法,都没有把它弄掉。同伴都为它担心,因为像它这样,随时都可能成为狮子的午餐。为了不至于失去一位好伙伴,大家向草原上的其他朋友求救。它们挂出牌子说,谁能帮忙拔出钉子,就能得到丰厚的酬谢。

正好,一只飞向南方越冬的白鹤得到了这个消息,它停下来,走近那只受伤的羚羊,用它又尖又长的嘴夹住钉子,一使劲拔了出来。羚羊们万分感激它,为了表达谢意,它们把它领到一个鱼虾最多的水塘边。白鹤饱饱地吃了一顿,带着美好的祝福继续向南飞翔。

在快要离开大草原时,白鹤决定休整一下。就在它准备找个地方落脚时,发现了一头狮子。这头狮子正躺在一块石头上,周围是狐狸、豺狗和众多的小鸟。原来这头狮子在吃一只羚羊时,被骨头卡住了喉咙。它非常难受,正向草原上的鸟兽发布告示:谁能把那块骨头弄出来,重赏。

白鹤从空中落到地上,摇摇自己的长脖子,心想,我的脖子这么长,肯定可以帮它这个忙。于是白鹤走近狮子,把脖子伸进它的嘴里,眨眼工夫,就把骨头衔了出来。狮子非常满意,大吼一声,跳下石头,伸手抓了一只狐狸就吞了下去。

站在一旁的白鹤见狮子没有理睬它,就问:“狮子先生,我的奖赏呢?”狮子一听,大为生气,咆哮着说:“你难道没得到奖赏吗?你把头伸进我的嘴里,还能活着出来,这就是我给你的最高奖赏。”

人生哲理

善人与恶人的报答是不一样的。不要期望恶人会有报答,他们从来不存在感恩之心。施善要是不看对象,只能是上演东郭先生与狼的悲剧。寓言故事谁都明白,现实中的事情却往往不是那么容易看清楚。

向最讨厌的人学习胡赳赳

人的身上有两条虫:一条是可怜虫、一条是讨厌虫。可怜虫发作的时候带来怜悯,讨厌虫发作的时候带来反感和不喜欢。谚语说了上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它缺了下句:讨厌的人必有可学之处。

对讨厌机制的研究,心理学家说:“当我们讨厌某人时,往往因为对方身上拥有和我们相同的缺点。”对方将我们的缺点暴露出来,所以我们也将讨厌他的情绪表达出来。这是讨厌发生的秘密。

豆瓣网上有人建立了个小组,名字叫“我讨厌××”。小组的介绍说:“把你讨厌的生物/事物说出来,我们一起唾弃他/她/它”。创建者还幽默地补充一句:“为了扩大阴暗面,聚集怨气。”人们在上面抒发着对明星、电视台、杀毒软件、聚会、商场活动、冬季长跑、堵车、星座等的讨厌之情。这个小小的讨厌者联盟,成为发泄负面能量的窗口。

就连传播学巨擘麦克卢汉也坦承,他曾受到讨厌的困扰:“有许多年,直到我写《机械新娘》,我对一切新环境都抱着极端的道德判断的态度。我讨厌机器,厌恶城市,把工业革命与原罪画上等号,把大众传媒与堕落画上等号。简言之,我几乎拒斥现代生活的一切。”但后来,他将这种负面情绪转化为学术研究的动力。他开始意识到20世纪的艺术家济慈、庞德、乔伊斯、艾略特等人一齐发现了一种迥然不同的方法,这个方法建立在认识过程和创造过程合二为一的基础上。他意识到,艺术创作是普通经验的回放——从垃圾到宝贝。

“我不再担任卫道士,而是成了小学生。”麦克卢汉最后说。

有个著名的禅宗公案是讲苏东坡和佛印禅师,苏东坡问佛印禅师看他像谁,佛印说看他像佛。苏东坡则讥笑道:我看你像一堆牛粪。佛印不语。苏东坡高兴地回家说给苏小妹听,苏小妹说:哥哥,你这次又输了,你看别人是什么,你自己就是什么,你的看法是内心的投射。讨厌是一种感性的说法,如果我们理性地看待,几乎最讨厌的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之处。人们的普遍应激反应是同情弱者、讨厌强者。强大者必有讨厌之处,最讨厌的对象往往是因为强大而“获罪”。美国哲人爱默生说:“所有的英雄最后都令人讨厌。”人们用讨厌的模式来取得某种平衡和平等,从而适应“强者生存”的达尔文生态环境。

抛开这一点不说,将社会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话,最讨厌的人只是少数派,他们的存在具有清道夫的功能,能够让人看清楚存在与不足。从讨厌模式切换到学习模式,是对待周遭事物最好的方式。

在异己和类己之间,异己最容易成为最讨厌的人。无论是国家、城市还是个人,观念的不同很容易造成分歧、谩骂与讨厌。如何对待异类分子,是宽容、借鉴、欣赏、接纳,还是怀有偏见?这绝非是成功学的选择,而是基于一种心智的成熟。

尼采这样说:“如果我们不能胜任善,善就令我们讨厌。”他解决了一个哲学问题,我们讨厌的对象,是我们所不能胜任的事物,哪怕它是善。如果我们不能胜任学习,学习也会令我们讨厌。之所以有最讨厌的人存在,因为那也是个我们不能胜任的人。没有任何道理不去学习他。

想想我们身处的娱乐环境,郭敬明、宋祖德、陈凯歌、杨二……总之,列出来会是新浪名人博客的一长串单子,会在“最讨厌的人评选”中都有点击量。摒弃世俗的眼光,心平气和地思考,他们真的一无是处?恰恰相反,他们的许多能力、努力、耐力倒真值得我们学习。那些走在时代前列的人,开启的是学习模式。可人们也会担心,“我终于变成我所讨厌的人”,这种风险也是存在的,因此有人打趣道:“当你变成你所讨厌的人时,你就成功了。”讨厌是刹车,学习是踩油门,在经济提速的历史快车道,讨厌使人清醒;而在如今金融危机的滞速车道中,学习则使人进步。

没有人可以取悦所有人,最讨厌的人也是相对的概念。记住一句有用的话:“请你最讨厌的人吃饭,而不是请你最喜欢的人。”

人生哲理

有时候我们的讨厌也许缺乏足够的理由,也许改变心态后,能在你最讨厌的事情上发挥自己的特长;也许你讨厌的人,是你自己的一面镜子;也许你讨厌的人,正是你最嫉妒的人,他身上有你没有的优点;也许你讨厌的人,是因为在习惯方面你不能接纳他。如果肯去包容,如果能够胜任工作和学习,讨厌的范围就会变得越来越小。

丢失的名犬佚名

一位富翁的狗在散步时跑丢了,于是他急匆匆地在电视台发了一则启事:有狗丢失,归还者,付酬金1万元。同时还发布了几张小狗的彩色照片。

送狗者络绎不绝,但都不是富翁家的那只。富翁的太太说,肯定是真正的捡狗人嫌给的钱太少,那可是一只纯正的爱尔兰名犬。于是富翁把酬金改为两万元。

富翁的那只狗,被一位在公园躺椅上打盹的乞丐捡到了。乞丐看到广告后,第二天一大早就抱着狗准备去领赏金。当他经过一家大百货商场的墙体电视屏幕时,又看到了那则启事,不过赏金已变成了3万元。

乞丐又折回他的破屋,把狗重新拴起来。第四天,乞丐再到百货商场,发现悬赏的金额涨到了4万元。

在接下来的9天时间里,乞丐从没有离开过商场的大屏幕,当酬金涨到使全城的市民都感到惊讶时,乞丐返回了他的住处。他想,就凭这笔赏金,足可以痛快地生活好几年。可是,当他跨进家门时,看见那只狗已经饿死了。

人生哲理

贪婪的心使人失去理性,即便有了天上掉馅饼的机会,也会错失良机。一个人的思维形式决定了他的生存方式,如何能使我们的思维谙合现实,不至于处处碰钉子,是我们要去努力做的事情。

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结果佚名

在印尼的巴厘岛海湾里,有一条荒弃了的栈道,这条从岸边延伸至海里的栈道,原来是渔民登大船用的。

被荒弃后,土著人巴拉克便把它当作了钓鱼台。每天,巴拉克都蹲在栈道的尽头上“钓”章鱼。

章鱼有个习惯,每到生殖季节,总喜欢往空螺壳里钻,并在里头下卵。章鱼有8根足爪,每根爪都有上百个吸附性很强的小吸盘,能牢牢地攫住空壳。

巴拉克抓住章鱼这一习性,把一只只系着索线的破坛烂罐放入海里,总能“钓”到不少章鱼。为此,巴拉克心中窃喜:看来,这样的主意也只有我想得出。

一天,一位衣着整齐的陌生人登上栈道。他向巴拉克租赁了一只小船,在海湾里转悠了一圈后,又回到了栈道上,默默地观看巴拉克“钓”鱼。看了一会儿,他问:“你这章鱼卖吗?”

巴拉克说:“卖,卖呀!”

陌生人又问:“多少钱一只呢?”

巴拉克说:“一美元一只!”

陌生人说:“好!你钓上来多少,我就买多少!”

陌生人把从巴拉克手上买过来的章鱼,系上钓线后,又重新放回大海中……

巴拉克和陌生人,一个占据栈道的左边,一个占据栈道的右边,巴拉克往海里放破罐子,陌生人往海里放章鱼。巴拉克时不时拉回破罐子,“钓”到不少章鱼;陌生人时不时拉回章鱼,“钓”回了不少破坛烂罐。

此后每天,他们都如期来到这里,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前一天做过的事。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也不知过了多少天……终于有一天,陌生人“钓”上了一只沾满淤泥的瓷器。陌生人用衣袖抹了抹泥污,看了看后,便急匆匆地离去了。

一个月后,一支庞大的专业打捞船队开进了巴厘岛海湾,为首的正是那个神秘的陌生人。

原来,他就是闻名遐迩的古董商迪默先生。

迪默指挥打捞队,以章鱼“钓”上的瓷器地点为轴心,展开地毯似的搜索,打捞海底沉物,收获巨大。

此次打捞行动,迪默共获得价值一亿美元的宝物和古董。

迪默早已听说巴厘岛海湾海底有古物沉船,但不敢贸然轻信,正打算投资两千万美元先期勘探,看是否属实,没想到小小的章鱼竟帮了他一个大忙。

巴拉克知道实情后,逢人便说:“章鱼的习性,是我发现的,这样的‘钓’法,还是我发明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