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有钱是教出来的
27700700000028

第28章 孩子应该知道的经济学常识(2)

一种观点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人们对商品的总的需求量过度增长,导致商品的总供应量相对不足,也就是“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货物”,或者是因为“物品与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照现行价格可得到的供给,所以一般物价水平便上涨”。总之,就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所引起的通货膨胀。这一点,与人们常说的“物以稀为贵”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假定在一个原本供需平衡的经济体系中,出现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总量的增加(总需求增加),如果没有足够的商品来满足这一增加的需求,人们就会出高价来购买商品,从而推动价格的上升。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发生通货膨胀是因为商品的成本增加,从而导致商品价格上涨。比如一个商品的生产厂家,在原来的生产成本和一定的利润率之下,能够保持正常的生产运营。现在由于某种原因使成本增加了,例如工资的增加、原材料的涨价等,生产者为了保持原来的利润率,就会抬高出售的价格,把增长了的成本转嫁出去,这样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后导致价格水平的普遍上涨。

人们通常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即物价上涨的比例)不一样,将其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温和的或缓行的通货膨胀

这种情况是指通货膨胀率低,而且呈较为稳定、缓慢的上涨趋势。物价较为稳定,货币不会有明显的贬值。

2.疾驰的或奔腾的通货膨胀

指年通货膨胀率为2位数,甚至3位数的通货膨胀。这时,通货膨胀在加速之中,人们的恐慌心理使通货膨胀变得更严重。通货膨胀已经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但还不至于引起金融崩溃和经济生活的混乱。

我国在1992年到1994年间发生的通货膨胀就属于这种级别。

3.恶性通货膨胀

指通货膨胀率在3位数以上,物价连续狂涨,货币价值不断下降。人们不愿握有纸币,或抢购物资,或持有外币,已对经济社会的生活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甚至引发政局的动荡。

另外还有一种受抑制的通货膨胀,又称隐蔽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与配给制,通货膨胀并没有发生;但一旦解除价格管制并取消配给制,就会发生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实际生活中,如果出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人们手中的钱就不值钱了,也就是常说的“贬值”。这时人们的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少了,如果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相对下降,严重的会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的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掌握通货膨胀的概念,可以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增强经济风险的意识,加深对理财重要性的认识。

税收是怎么回事

税收是和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概念,家长应该适时地向孩子传授一些税收知识。

按照专业的说法,税收是指国家为了满足一般的社会共同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向负有纳税义务的人无偿地征收货币或实物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这是国家为了行使其职能,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家长可以这样向孩子解释:如果把国家比喻成人的“肌体”,那么税收就是肌体里的血液;把国家比喻成一个家庭,那么我们的企业、事业单位、公司、集团和13亿人民就是这个家庭的成员,而税收就是这个家庭的一笔巨大而稳定的收入。国家通过税收筹集的资金,按照国家预算的安排,有计划地用于发展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卫生、国防等事业。比如:宽敞明亮的教室、设备上乘的医院、宽阔通畅的公路、环境优美的城市面貌等都离不开税收的支持。

家长可以用孩子身边的事情来说明国家为什么要征税的道理。比如在大街上,告诉孩子治安巡逻的警察从事的不是义务劳动,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参加生产性的劳动,但是如果没有他们的存在,社会的安定将难以保证。这些不直接参加生产的人的报酬靠什么来支付呢?国家就要动用税收收入来支付他们的薪金,以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除了警察,还有很多不直接参加生产性劳动的人,比如保卫祖国的战士、政府的公务员等。

税收通常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04年我国财政收入为2.63万亿元,其中税收收入(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约2.5万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95%以上。

国家税收与购买国债、自愿捐赠等行为不同,它具有强制征收的特点。也就是说,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有些商家为私利,偷税漏税,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这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税收还具有无偿性的特点。这是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归国家所有,不需要再归还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是无偿征收的,不像人们进行储蓄或者购买国债还能得到一定的利息。

其实,税收的无偿性是对纳税人而言的,而对全社会来说,税收又具有返还性。上文已经提到,国家将把税收收入用于国家建设,造福人民。所以,我国税收的本质,体现了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分配关系。

现在,国家规定的税收的种类很多,和个人关系最密切的要属个人收入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其征收方法为以每月收入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以应纳税所得额乘以5%—45%的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家长不妨以自己的实际收入和纳税情况,告诉孩子个人收入所得税是怎么回事以及如何计算。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和消费中,向孩子传授税收知识,培养孩子的纳税意识。比如,家长为孩子购买了一双鞋,商场同时开出了一张发票。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张发票的意义。

发票是唯一合法有效的购物凭证,这是对消费者自身利益的一种保护;发票也是税务部门核实商家销售与获利情况并据此向商家征税的重要依据。消费行为发生后,如果商家不开发票或少开发票,都会影响税收核算,商家涉嫌偷税漏税,是一种违法行为。事实上,税务机关为了防止国家税收的流失,为了提高消费者索要发票的积极性,增强税收意识,还专设了有奖发票。

外汇及其相关知识

众所周知,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是无法离开钱的,而钱或钞票便是货币的代名词。在经济学上,货币的定义是指任何一种能同时充当交换媒介、记账单位、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职能的资产。

在货币出现以前,实行的是物物交换,由于交易范围的扩大及可交换商品的增多,物物交换便不适用了。这时,货币便应运而生,成为一切商品交换的中介,也就是说,货币可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同时,货币也具有价值。

货币具有价值,那么货币是否可以交换呢?用人民币交换人民币是毫无意义的。但是,世界上并非只有一种货币,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货币,本国的货币叫本币;其他国家的货币叫外币。本币与外币之间、不同外币与外币之间便可以交换了,这便引出了外汇的概念。

外汇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动态意义上的外汇,是指人们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清偿国际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这个意义上的外汇概念等同于国际结算。

静态的外汇主要是指外国货币(外币资产),还同时包括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以进行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我国对于外汇的定义是,外汇是指外国货币,包括钞票、铸币等;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本票、支票等)、银行存款凭证及其他外汇资金。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外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外汇必须用外国货币来表示;

(2)在国外能得到偿付;

(3)必须是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以不可兑换的货币表示的支付手段,不能作为外汇)。

外汇是可以互相买卖(交换)的,既然是一种买卖,首先就有一个价格的问题,这就涉及外汇的汇率问题。汇率就是以一国货币表示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或者说是两种货币折算时的比例。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在国际市场上,1美元可以买8斤大米,同时1元人民币可以买1斤同样的大米,便可以说1美元等于8元人民币。

我国目前在外汇市场上交易量比较大的主要外汇品种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港币等等,这些外汇在外汇市场上交易频繁、交易量较大,同时,它们也可被看成是外汇市场上的晴雨表,它们的剧烈、频繁变动往往会导致整个外汇市场上的剧烈变动。

目前,人们谈论最多的关于外汇的话题就是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关系,即人民币升值与贬值的问题。所谓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就是美元的相对贬值,即1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数量减少了,这时我们就说人民币的汇率升高了。举例来说,本来在某一时期内1美元可以兑换8元人民币,如果人民币升值,那么1美元就只能兑换少于8元的人民币,如7.90元。相反,如果人民币贬值,也就是美元的相对升值,那么1美元就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比如8.10元,这时我们就说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了。

汇率的变化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比如,当A国的货币相对于B国的货币贬值,A国的出口产品就会变得相对便宜,从而促使B国增加从A国的进口。这种情况有利于改善A国的国际贸易的收支情况,即外汇收入增加;但是当A国出口增加时,A国国内的商品供应就会相对减少,货币供给量相对增加,会造成A国的物价上涨。相反,如果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则会使本国外汇收入减少并引起本国物价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