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有钱是教出来的
27700700000015

第15章 孩子的家庭储蓄(1)

§§§第一节让孩子认识储蓄

储蓄的意义

要学理财,先要存钱,这是家长必须要给孩子培养的好习惯。通常,当孩子已经了解物品要有钱才能购买之后,家长就可以开始教孩子存钱(储蓄)了。

小孩子最初并不懂得储蓄的概念和意义,但是教孩子学会储蓄,首先能够有效地防止孩子乱花钱,从而培养孩子节约的品质。

小女孩佳惠今年5岁了,正在上幼儿园。在以前,佳惠可是个“小小购物狂”。佳惠的妈妈说,当女儿还在牙牙学语之时,就对货币——商品交易产生了莫大的兴趣。继“爸爸”、“妈妈”之后,佳惠学会的第三个词竟然就是“钱吧”,意思就是说:拿钱去买好东西吧。等她已经长到3岁半的时候,对花钱的兴趣更是“日益浓厚”,不管是大超市还是路边小店,只要她认为是能够买到好东西的地方,总是拽着爸爸妈妈不肯离开,非要到里面带回点东西才肯罢休。而让佳惠的爸爸妈妈头疼的是,每次买回来的东西,一拿到家,佳惠立即就会失去兴趣,总想着再去花钱买新的。为此,佳惠的爸爸妈妈没少想办法,没少伤脑筋,教育、批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都收效甚微。

说来也巧,有一天,一家三口又到超市购物,没想到佳惠看中了一个漂亮的卡通猫储蓄罐。其实佳惠并不知道这是存钱用的,也许只是对罐子上的卡通动物感兴趣吧。妈妈心中暗自高兴:说不定可以帮女儿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呢,于是顺水推舟,很痛快地买了下来。

到了家里,妈妈对佳惠说,这是个存钱罐,妈妈每天给你一元零花钱,你花不完就装进罐子里存起来。可别总是让小猫(存钱罐)饿着肚子啊,它会哭的。等你存钱多了,就可以买玩具,给幼儿园交学费了。

没想到,一个存钱罐比多少口舌都管用。佳惠从此就不舍得花钱了,每天拿到零花钱,就赶紧装到存钱罐里。有时真是抑制不住想花钱的欲望了,就打开罐子,可翻了半天,也只舍得拿出一角、两角出去。有时候犯了“老毛病”,让妈妈给买好吃好玩的,妈妈就说:“小猫还饿着呢,我们把钱花了,小猫就没有吃的了。”这个时候,佳惠就会“忍痛割爱”,对妈妈说:“那还是别买了吧,把钱给小猫吃吧。”

如今,佳惠不但自己改掉了乱花钱的毛病,而且经常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讲自己存钱的辉煌经历:因为她曾经自己攒下了30多元钱,妈妈一高兴,又奖励给她20多元,终于去超市买了她心仪已久的遥控小汽车……

教孩子养成储蓄习惯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让孩子明白金钱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金钱和尊重家长的劳动。

有些孩子没有金钱多少(数量)的概念,遇到什么想要的东西如果爸爸妈妈没有买给他,他就会觉得是爸爸妈妈不愿意给他买,而从来不会从这个东西的价格是否能够被接受的角度去思考。所以,当孩子一角一元地把钱储蓄起来的时候,他就能深刻地感受到钱来之不易,而且不是所有的东西我们都能买得起,从而更能理解父母赚钱的辛苦。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总会缠着父母想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就算父母如何软硬兼施,孩子也一再坚持,万一不能得逞就会号啕大哭,或者觉得委屈万分。而如果父母教会了孩子储蓄,最终建议孩子用自己储蓄的钱去买一样东西时,孩子就会像个小大人似地仔细衡量一番,这件东西该不该买,会不会一下子把“自己的钱”全花完。当孩子突然明白一样东西可能要花掉自己好几个月的储蓄时,自然有所触动和顾忌,可能会放弃花这笔钱的想法,同时也能体会到父母平时的良苦用心和挣钱的辛苦。

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还不能明白储蓄的最重要作用是应急和抵抗未来潜在的经济风险。家长可以在生活中给孩子讲述这样的道理:爸爸妈妈的收入是为了满足生活需要的各项支出,只有在支出小于收入的情况下,家里才能积累一定的钱财。这样,在遇到大量支出(比如上幼儿园的费用)和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故(比如生病)时,就可以用平时的积蓄来支付。此外,将来一些较大的购买计划或投资,如买车,上大学,做生意等,也需要平时的积累。

有位理财专家曾经说过:赚很多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自己赚到的钱里能够储蓄多少。对于小孩子来说,储蓄的目的自然不是为了“攒钱”,而是用“储蓄”这种快乐又贴近生活的方法,让孩子从小认识金钱并尝试学习理财的理念,这比空洞说教的效果要好得多。

给孩子准备储蓄罐

让孩子存钱,自然少不了存钱的工具——储蓄罐。实际上,储蓄罐在我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

吉林省曾经出土过几件金代时期的泥质陶制“扑满”(即储蓄罐),这些“扑满”圆体,平底,顶上有可以投钱的长条状孔,腹部有高低不同的六个小孔,可以从中看出积蓄程度。设计得非常巧妙,独具匠心。从这几件“扑满”可以得知距今800多年的金代人就有了良好的储蓄意识和节俭美德。

现在的储蓄罐样式繁多,色彩各异,设计也越来越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了鼓励孩子储蓄,家长可以给孩子挑选一个他喜欢的储蓄罐。对于大部分小孩子来说,手中拿着漂亮的储蓄罐,存钱的欲望会大增,所以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养成储蓄的习惯,一个漂亮可爱的储蓄罐,自然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除了样式美观可爱之外,家长不妨给孩子挑选一个透明的储蓄罐。这样的储蓄罐,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可以让孩子和他们的钱保持“接触”,让孩子直接看到自己“财富”的数量,感受到“财富”的日益增长,会让孩子有一种满足感,也能增强孩子储蓄的动力。

另外,很多理财专家建议给孩子准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储蓄罐。美国有一本畅销书叫做《钱不是长在树上的》,这本书的作者戈弗雷在谈到储蓄原则时就指出:孩子们可以把自己的零花钱放在三个罐子里。第一个罐子里的钱用于日常开销,购买在超级市场和商店里看到的“必需品”;第二个罐子里的钱用于短期储蓄,为购买“芭比娃娃”等较贵重物品积攒资金;第三个罐子里的钱则准备长期存在银行里。

我国的理财专家也建议,家长可为孩子准备两个储蓄罐:把平时不用的钱,一角、五角等钱币投入第一个储蓄罐,积到一定数目的时候,把零钱取出来,同孩子一起到商店买一点小商品,让他初步接触货币交换的道理;把孩子的压岁钱和每个月大人给的零花钱投入第二个储蓄罐,作为短期储蓄,等储蓄到一定数目后,用于购买较为贵重一点的物品,或者用于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支援希望工程等。

实际上,市场上销售的储蓄罐,有的本身就已经将一个罐体分为三个部分,即三个投钱孔,罐体上也相应地写着“消费”、“投资(储蓄)”、“捐献”字样。这样的设计本身也很受孩子喜欢。

有了储蓄罐,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储蓄罐上写上孩子的名字,让孩子知道这是属于他自己的钱。

家长应该注意,既然给孩子买了储蓄罐,就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储蓄的钱的来源。通常,孩子的生日和节假日收到的礼钱、压岁钱等都是很好的储蓄源,但是这些钱在时间和数量上不太稳定,所以储蓄的来源最重要的应该是平时给孩子的零花钱。另外,家长还应该明白,钱拿在孩子手中越久,被花掉的几率也会越大,所以每当孩子收到零用钱的时候,家长要引导孩子尽快把部分的钱拿去储蓄,以免孩子把手中的钱全部花光。

做好了以上准备,孩子就可以进入人生理财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储蓄”了。

§§§第二节培养孩子的储蓄意识

每一分钱都重要

孩子最初的储蓄,往往是从一分五分的分币开始的。但是现在的孩子,特别是稍大一些的孩子,根本不会把分币甚至一角钱放在眼里。所以,家长应该向孩子从小灌输一种思想:每一分钱都值得珍惜,每一分钱都很重要。

有一位事业有成的父亲,发现从小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儿子,金钱概念模糊,对“小钱”轻视到极点,四处乱扔。比如每次母亲给他洗衣服时,口袋里都会有一角、五角、一元的硬币骨碌碌滚滑出来,甚至在儿子的床头、抽屉、书包等处都可以搜罗到零碎的角币。父亲每次责问,儿子就说不习惯把角币存放在皮夹里。父亲说那我帮你买个储蓄罐吧,把多余的零钱存放在里面,但儿子非要坚持自己去买。可是儿子总是说过就忘,不但好久未见买来储蓄罐,而且依然我行我素乱扔零钱。

于是这位父亲另辟蹊径,给儿子讲述了自己以前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我刚参加工作时,公交车始发站到终点站才两毛钱。有一天我从始发站上车去终点站上班,可掏尽每个口袋也只掏出一毛九分钱。于是我又掏出10元大钞让售票员找零,可偏偏售票员找不出,让我自己想办法。我询问了全车厢的人也没能兑换成零钱,傻傻地一路站在售票员旁边,直到我快要下车时,仍没兑成零钱。售票员也没有松口,也就是她不肯为我补上一分钱,可以想象我那时的尴尬狼狈相。终于坐在第二排的一位小青年递过来一分钱,我当时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但当我拿到那张来之不易的车票时,车子已到了终点站。

父亲接着对儿子说:“生活中不能轻视一分一厘的小钱,在节骨眼上缺一分也不行。”

儿子听了父亲的这段话后,没多久就买回了一个大猪仔储蓄罐。此后,父母很少再见到儿子散落的零钱,而猪肚里的钱币倒是一天天地厚实起来。

没有类似经历的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述一个流传很广的“亿万富翁与一分钱的故事”。

香港的何东是位著名的亿万富翁,一分钱对于他来说,只是牛之一毛,但他却对每一分钱都很较真。一次,他下车时不慎将口袋里的一分钱掉在地上,那枚钱滚进了草丛。何东便停下脚步蹲下身来仔细在草丛中寻找,找了半天,却怎么也找不到那枚硬币。

何东并没有放弃,第二次经过时仍继续寻找。有一位服务员实在看不下去了,她偷偷在草丛中扔了一枚硬币,何东终于找到了,他高兴极了。

有人问起此事,何东说:“钱都应该有所值,而不应该浪费,对于金钱的意义,一分钱与一万或者一百万应该是同等重要的。”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香港巨商李嘉诚身上,他曾经在阴沟里掉了一元钱,保安帮他找到并交还给他。李嘉诚收了那一元钱,却从皮夹中抽出一百元给了保安。

对于李嘉诚的做法,当然引起众人的好奇。李嘉诚的解释是,我给保安100元,并没有浪费,而是继续进入流通,而那一元钱如果不捡起来就浪费了。

通常,富人们常给人以一种越是有钱越吝啬的印象,但实际上,不论是何东还是李嘉诚,他们对应花的钱从不小气,捐给慈善事业时更是一掷千金。他们的这些生活小节,应该是一种成熟而理性的金钱观的具体表现。因为每一分钱都应该物有所值,每一分钱都有自己的位置。

我们要让孩子开始在认识金钱、学习理财的时候,就形成这样一种思维观念:每一分钱都很重要,每一分钱都不能轻视。

积少成多

财富是累积得来的,存钱的重要意义在于“积少成多”。

家长可以用“延迟满足”的策略,让年龄尚小、对金钱的数量观念比较模糊的孩子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和重要性。

例如,某一天,孩子在商场里看中了一个价格不菲的芭比娃娃。虽然妈妈口袋里的钱足够支付这笔费用,但是妈妈可以借机告诉孩子:这个芭比娃娃需要的钱太多了,妈妈需要从现在起,把每天挣来的钱积攒下来,过些天才能攒够买这个娃娃的钱。

回到家,妈妈可以画一个简单的目标计划表:把芭比娃娃画在一张纸的最上边,同时注明价格(比如100元),拿出10元钱给孩子存下来,在纸的最下方写明孩子已经拥有的数额(10元),以后每天存入若干,并一一记录。这个过程,要让孩子体会到钱是一天天增多的,而且在逐渐接近100这个数字高度。

通过这样的一次攒钱购物的经历,孩子就会体会到存钱的重要性和“积少成多”的道理。

如果让孩子自己存钱去完成一个大的目标,孩子可能坚持不了多久就没有耐心了,或者想把钱取出来花掉。这时父母可以这样提醒孩子:如果今天把钱用了,将来便不可能存得更大笔的金钱,就不能购买更昂贵的东西或者做更有意义的事情。究竟是今天用钱买糖果会开心点,还是过些天攒了更多的钱买模型玩具会更为开心?平时可与孩子多讨论一点类似的问题,孩子便可以清楚地明白“积少成多”带来的好处。

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了储蓄的习惯,久而久之,当有一天孩子发现钱罐里竟然已经攒了数目不少的钱时,他会觉得很惊喜。这时家长如果告诉孩子,他的存款可以帮他实现一个大心愿的话,则更容易帮他建立起储蓄抗风险的理财观念。

另外,为了让孩子感受“累积”的“神奇效果”,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样一个事实:小钱虽小,增加的速度却很快。假如每天都能比前一天翻倍地往储蓄罐里丢硬币(第二天,两个;第三天,四个……),一直持续下去,到月底,你的储蓄罐将昂贵无比,因为,里面已经是500万元——5亿分的硬币了。

相信孩子听了都会目瞪口呆。

培养孩子节俭的品质

中国的古训“成由勤俭,败由奢”,说明了勤俭节约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相信即使在物质日益丰富、生活逐渐富裕的今天,这句话也不会过时。人们有理由怀疑:一个在生活中奢侈浪费、不懂得合理支配金钱的人,如何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家庭、经营好自己的事业?

节俭是一个人从小应该养成的好品质,但是现在的孩子乱花钱、随便浪费的现象相当严重。有一所小学,捡拾的物品大至皮夹克,小至铅笔、橡皮,堆满了一屋子。学校多次广播,要求孩子们去认领,却没有人去。没办法,学校只好召开专门的家长会讨论处理这件事情。

家长们应该明白,孩子的良好习惯并非一日形成,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的。孩子的出手大方、看不起“小钱”、乱丢东西等不良习惯,就是因为平时在家里太浪费,不珍惜父母的辛勤劳动。真正明事理的妈妈不会让孩子忽视一个小硬币、一张白纸、一个旧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