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曾国藩,胡雪岩智慧经典全集
27618100000059

第59章 交际之道——广结良友,得人心者得天下(3)

从胡雪岩当时的情况来看,他这个冷灶烧得还是很有风险的,因为他自己没有钱,是挪用了东家的钱来帮助王有龄的。因此当时王有龄担心自己若用了这用钱,可能会连累胡雪岩。胡雪岩的回答也是让人感动的:“你不用担心,我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你放心去吧,得意之后别忘记我就行了。”从胡雪岩的话里的意思就看得出这个忙他是非帮不可了。也正因为这一次有远见的“烧冷灶”,为胡雪岩以后的发迹埋下了种子,也奠定了他一生事业的基础。

其实,“烧冷灶”还有一种形式就是结交倒台政客,潦倒文人。现实中可能很多人会乐意帮助未发达的人,却很少有人看重已失势的人。

在这一点上胡雪岩有自己的做法。有这样一件事:当时官场一个叫宝森的因为政绩平平,被当时的四川巡抚丁宝桢以“才堪大用”的奏折形式,藉朝廷之手体面地把他请出了四川。下台之后,宝森闲居在京,每日呼朋唤友,吟酒品茶泡赌场,表面上极尽悠闲,事实上心里却甚觉落寞。胡雪岩认准这是个可结交之人,就亲自登门拜访,劝说他到上海一游,费用全部由胡雪岩出。这个提议正中了宝森下怀,它正因为自己的旗人身份限制,深感在京玩得不过瘾,就随了胡雪岩去游上海,逛杭州,猜拳狎妓,游山玩水,极尽享乐。这件事之后,两个人的交情猛升,宝森遂把胡雪岩视为密友,此后每有大事,定是自告奋勇,帮胡雪岩在京城里打点通融。

说到胡雪岩“烧冷灶”,还有这样一件事,当年他的阜康钱庄刚开业时,就遭遇了这样一件事:浙江藩司麟桂捎了个信来,想找阜康钱庄暂借两万两银子。胡雪岩与这个麟桂平日并不来往,更何况胡雪岩124听官府里的线人说,麟桂马上就要调离浙江:这次借钱很可能是用于填补他在财政的空缺,借完肯定是打水漂。况且自己的钱庄才刚开业,所有财物都算上也不过只有四万现银。

对于这件事,一向慷慨的胡雪岩也开始有些为难,若是借了,他一走,这钱等到于白花了?就算人家不赖账,但像胡雪岩这样的人,也不会天天跑到人家官府去逼债。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两万两银子,对阜康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的。

依照人际交往的原则,通常是“人在人情在,人去人情坏”,所以若是别的钱庄老板可能会打马虎眼,阳奉阴违一番,四两拨千斤,几句空话应付过去。不是说“小号店小利薄,实在担不起如此大任,”

就是说“创业日浅,根基浮动,实在调度不动”。就算有人肯把这钱借给他了,也是利上加利,真就等于活生生把那麟桂剥掉几层皮。

但是胡雪岩毕竟是胡雪岩,他经过再三考虑,若是在对方困难危急之时,自己出钱解围,对方自然会铭记在心,到时对方利用手中的权势,给自己行个方便,银子赚得岂不更多?况且据线人说,麟桂这个人绝不是那种欠债不还、耍死皮赖的人,如今他要离任,他只是不愿把财政“空缺”的把柄授之于人,以免影响他今后仕途的发展,因此才急需一笔钱来解决问题。

最后,胡雪岩终于下定决心冒一次险。他不但借了钱还是以超低利率,他的做法令钱庄大伙刘庆生非常不解,胡雪岩是这样说的:“调度,调度,做生意讲究的就是调度,所谓‘调’,就是调得动,所谓‘度’,就是预算。生意要做得活络,有进有出,什么时候有银子进来,什么时候银子该用出去,要有计划。银子调来调去,只要不穿帮崩盘就可以。”事实也终于证明,胡雪岩当初的决定是太对了。虽然麟桂马上就要调离浙江,但他在出发之前,送了“阜康”钱庄三个很有价值的礼物:

第一个礼物:巧立名目。上书进行廷户部明令褒扬“阜康”,这在现代就等于是浙江省政府报请中央财政部,发个正字标记给“阜康”,125此举不仅在浙江提高“阜康”名声,将来京里户部和浙江省之间的公款往来,也委托“阜康”办理汇兑。

第二个礼物:以后浙江本省额外收入,包括援助江苏省戡剿太平天国的“协饷”,均委由“阜康”办理汇兑。

第三个礼物:将来江苏省与浙江省公款往来,也归“阜康”经手。

这就是胡雪岩的智慧,他这一“烧冷灶”,不但使得阜康钱庄再不愁没有生意做,而且还把生意做到了京城和江苏去。正所谓是人生投资最忌近利,讲近利,就像人情的买卖,就是一种变相的贿赂,这“烧冷灶”的利益回报,真是立竿见影。

不过话说回来了,“烧冷灶”也不是逢灶必烧,而是要有长远目光,有选择的“烧”。正所谓是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你帮人渡过难关,对方肯定会报答恩人。有句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到回报之日到来,你这个排忧解难者就受益不尽了。

雪岩启示:

聪明者就在于做事有长远的打算,这需要你不仅善于存储能力资本,还要会存储人情资本。若你认为对方是个英雄,是个有为之才,就应该乘时结纳,多多交往,好言慰藉,以鼓励其再起雄心。或者相机进以忠告,指示其所有的缺失,勉励其改过从善,如果你有能力,也可给予相当的协助,或施与物质上之救济。待日后此人否极泰来,他一定会把这些人情帐加倍还给你!

7.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一个极重人情的社会,有些事情光靠公事公办,有时候却办不成。于是,结交一些有效的社会资源,建立自己的关系网,是很重要的。晚清巨商胡雪岩不但善于经商,而且善于经营自己的关系网,他的精明之处就在于,善于抓住不同人的特点,投其所好,对症下药。他曾说过:“中国自古就有送礼的习俗,但是如何送礼,却是大有学问的。”

送礼就要送人家求之不得的东西

胡雪岩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与他能够结交到为数众多,各种各样的官场权贵有很大关系,但是他也并不是一味地用砸银子或拍马屁等单一手段。他在送礼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善于抓住不同的人不同的弱点,有目的进行突破,也就是对“症”下“药”,或献美,或献策,因人而异,紧紧地围绕每个人最想要的东西来行动。胡雪岩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送礼总要送人家求之不得的东西。”此话一语道破胡雪岩送礼的高明之处。

在胡雪岩看来,要结交官场权贵,送钱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还有不少人是既爱金钱更爱美女的。认准这一点之后,胡雪岩可谓是牺牲不小,他甚至忍痛割爱也在所不惜。

那一年,浙江巡抚黄宗汉露出口风说要动一动了,那么就得考虑下一任浙江巡抚的位置由谁来接替最为合适。考虑到自己的利益,胡雪岩认为这个位子由何桂清接任最合适,为了这件事,胡雪岩专门去了一趟苏州,游说何桂清早日进京活动。而为此所花费的银两,则全部由胡雪岩放款(也就是代垫了)。

但是令胡雪岩万万没想到的是,金钱竟难以令何桂清动容,何桂清年少得意,在情、色上免不了看不开,他竟然迷上了胡雪岩的宠姬阿巧。这件事令胡雪岩感到很意外,对于阿巧,胡雪岩自相遇之日,便有“西南北东,永远相随无别离”的属意。如今要做“断臂赠腕”的举动,这个决心实在是难下。但是到最后,他还是做了“退一步”的打算,忍痛割爱,将阿巧让给了何桂清。事实到了这一步,何桂清见胡雪岩竟不惜以美相让,非常感动,随机带阿巧上京打点,没多久便补了黄宗汉的缺。自从这件事之后,他便对胡雪岩另眼相看,一直到死,都是胡雪岩生意的坚强后盾。

不过,说到送钱、送美,到了一品顶戴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使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那里,又不起什么作用了。最初,因为杭州被太平军占领期间的谣言,当时的左宗棠对胡雪岩虽然早闻其名,但也早有戒备,他甚至接到许多状告胡雪岩的禀贴,决定一律查办,指名严参。左宗棠素有“湖南骡子”之称,在胡雪岩前去拜见时,甚至都不127给他让座,很是“凉”了他一把。不过靠着自己的对“症”下“药”,胡雪岩最终还是取得了左宗棠的信任,甚至视其为知己,左宗棠也因此成为胡雪岩在官场比王有龄更有力量的靠山。胡雪岩之所以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就是得益于左宗棠的大力举荐。

在赢得左宗棠信任的办法上胡雪岩还是运用了对“症”下“药”的方法,给他想要的东西,一举攻破他的心防。在下“药”的时候,胡雪岩主要做了两件事:

第一,送米送钱。当年,胡雪岩去杭州之时,是带着1万石大米和10万两银子的。原本这1万石大米还有一个名目,那就是当初杭州被围之时,胡雪岩和王有龄商议,由胡雪岩冒死出城到上海采购大米以救杭州粮绝之急。但胡雪岩购得大米1万石后运往杭州却无法进城,无奈只得将米转道宁波,后来杭州收复,胡雪岩又马上把这l万石大米又运回了杭州,而且还将当初购米款两万银子当面交还左宗棠。

这样一来,他等于既完成了公事,又以此证明自己绝不是携款逃命,此外又无偿捐献给左宗棠l万石大米。

而另外那10万两银子主要是为胡雪岩为了敦促攻下杭州的官军自我约束,不要扰民,而自愿捐赠的犒军饷银。那时候清军出外打仗,为了激励士气,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攻城部队占领城池之后,三天内可以不遵守禁止抢劫奸淫的军规。胡雪岩拿出这10万两银子,等到于说是为杭州买个平安。

第二,主动为左宗棠筹集粮饷。当年,左宗棠以几十万兵力东征镇压太平军,光每月所必需的饷银达25万之巨,当时朝廷财政支出,用兵打仗采取的是“协饷”的办法,也就是由各省拿出钱来做军队粮饷之用,其实这意思就是各支部队自己想办法筹饷。在与左宗棠结交之时,胡雪岩听到他为筹饷之事忧虑,便当即表示自己愿意为此尽一分心力,而且当时就为筹集粮饷想出了几条很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综观上述两件事,胡雪岩的确是找到了“病根”,所以“药”到“病”

除。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粮食、军饷,都是左宗棠此时最急需也最棘手的事。战事刚刚告捷,杭州城百废待兴,善后可说是极为128要,但这件事想要做好,首先就是要有粮食,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当时左宗棠是李鸿章联合镇压太平军的,胜利之后,左宗棠当然想争头功,此时粮草军饷就成了当务之急。若是缺少粮饷就无法进一步展开攻势,若一旦“闹饷”,部队无法约束,也就势成“乌合”,还会酿出大乱。胡雪岩来的恰到好处,把这两件使左宗棠头痛的事情塞满解决,哪里还有不被赏识的道理!用左宗棠本人的话说,解决了这些问题,不仅杭州得救,肃清浙江全境他也有把握了。这也就不难解释胡雪岩初次拜见时,他连座都不让,现在听说运来了粮食、军饷,不仅让座而且留饭款待。

对症下药,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投其所好。就像送礼,要送得合适,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对方喜欢。

而要想既送又让对方喜欢,就要送给对方急需一时又没有的东西。比如左宗棠喜奉承、求事功,胡雪岩正好送去能使他成就事功必需的东西,所以也就达到了他想要的目的。

雪岩启示:

“对症下药”的本意是医生往往根据患者的病情开药方。不过,在求人送礼时同样也要讲究对症下药。谙熟世事的人,都知道有“礼”

好办事,无“礼”办事难。不过也有个别人,由其挑剔,对礼品不屑一顾,有时还让来人将礼品带回去,让来人很尴尬。做的不到位,对方一生气,事都给办砸。因此,送礼必需讲究对症下药,力争做到“礼到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