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慧的盛宴:中国人的人生境界
27604500000024

第24章 第八辑(6)

诸葛亮继庞统之功,辅佐刘备夺取了益州。半路又收了马超,好不顺利。刘备有了益州,才真正有了坐天下的福地、打天下的平台。诸葛亮在蜀地大行法治,发展经济文化,同时让刘备大施仁义,收买民心。

关羽一直在为刘备守荆州,这时听说马超也来了益州,坐不住了,要来益州与马超比试武艺,因为曾有人说吕布死后马超武功天下第一。关羽自视是当今英雄之首,不肯让马超独享大名。刘备知道关羽脾气火爆异常,一旦真的与马超干起来势必两败俱伤,十分担心。诸葛亮但道无妨,写了一封信去大肆夸奖关羽武功天下第一,说马超最多与张飞战平手,“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继而晓之以大义,让关羽好生守住荆州,不可有失。

见了诸葛亮的这封赞美信,关羽感到有面子了,不再想与马超争高下,抚其髯笑曰:“孔明知我心也。”把信给手下传看,十分得意。

不要吝墙赞美别人。诸葛亮是说话的高手,该激将时就用激将,该大骂时就破口大骂,该赞美时就大肆赞美。关羽自视甚高,仅在吕布手下败过一回,除此之外没有一人在他手下逃过三招,通常是一声大喝,青春长髯一甩,青龙偃月刀一挥,对方就被斩于马下,能与关羽抗衡的人如凤毛麟角,曹操一方的大将张辽、夏侯悖、许褚都曾与关羽交过手,无一能敌关云长。本来张飞、赵云倒是关羽劲敌,但自己人不打自己人。

关羽颇有寂寞高手之感,所以一旦看见马超出现,定要与之争高下。那样势必坏事。

诸葛亮知道关羽要与马超相争是为了面子,好,我就给你好面子,给你高帽子,于是去信大肆赞美,明确无误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认为马超不如关羽远矣。关羽十分开心,遂罢争锋之意。

要是别人赞美关羽比马超厉害,未必有什么效果,因为赞美的话关羽听多了。只有像刘备或诸葛亮这这样够级别的人关自开口才有奇效。而刘备又不便开口,因为他固然想偏袒自己的弟兄,但新收马超为将,也必须护着马超,所以不便如何。诸葛亮的地位特殊,什么事他都可以说。

如果诸葛亮只是简单地劝阻关羽要好好守住荆州,不要来益州与马超比武,那只会引发关羽的更大脾气:俺荆州也要守,马超也要比!

所以诸葛亮用了赞美的方法给足关羽面子,让关羽觉得自己已经天下无敌,完全不必再比了。诸葛亮算准了以关羽的性格收到他的赞美会很享受,然后用轻言细语在信中相劝一定不可离开荆州。关羽本来就知好歹,焉有不为兄长守荆州的道理,自然会不再坚持。

二三

君子一诺千金,终生不改

轻诺寡信者内心没有坚持,不会有成就。成功偏爱执着者。诸葛亮在三顾茅庐时就答应刘备要一起干事业,在刘备临死托孤时又答应继续完成天下大事。他信守了自己的诺言,来去明白。有坚持的执着者活着并不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于什么,所以为人处事相当轻松。

诸葛亮指挥蜀汉大军在汉中打败曹操后不久,刘备在群臣的拥戴后,进位汉中王。凡事太顺必有亏损,再过不久关羽大意失荆州,被孙权军队生擒。孙队问关羽肯降否?关羽大怒,厉声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岂与汝叛汉之贼为伍耶?我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孙权于是杀关羽,把关羽首级用木匣装好献给了曹操。曹操自从见了关羽的首级后,日渐不爽,病倒在床,不久就死了。曹操死后,曹丕加紧纂位,逼退汉献帝,正式南面为帝,刘备也随即称帝于成都,中国出现了南北二帝并峙的局面。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领大军来攻东吴,不料被陆逊所阻,未能成功,病死在了白帝城永安宫,临死将蜀汉江山与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

诸葛亮答应了刘备要尽忠辅佐少主,就为了这句诺言,诸葛亮在刘备死后带领群臣奋发图强,大治蜀中,练兵积粮,以图报国。数载之后,刘禅已长大成人,渐能处理政事,诸葛亮为了向南发展,领兵讨伐南蛮,七擒孟获,平定了夷地。然后七出祁山,九伐中原,但每次都功亏一篑。诸葛亮积劳成疾,渐感身体虚弱,终因操劳过度,病死在了战场上。

人要明明白白来,明明白白去。

诸葛亮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建功立业,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刘备三顾茅庐将他恭请出山,为他提供了实现抱负的最大空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刘备,同样地,没有刘备也没有诸葛亮。

刘备在临死时,把自己的儿子与整个蜀汉江山都托付给了诸葛亮,诸葛亮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为什么他毫不犹豫?因为他不能犹豫。一旦犹豫就说明他对刘备有所不忠,而对刘备不忠就是对自己的事业不忠。诸葛亮并不是简单地忠于刘备,而是忠于他们共同的事业。什么事业?创造新世界。

有的人轻诺寡信,这种人内心没有坚持,将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

有的人一诺千金,终生不改,这种人内心有坚定的信念,成功属于他们。

人要明明白白的来——我来这个世界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什么是我想要的?

人要明明白白的去——我是否对得起自己?我都做了什么?我还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

如果以上六个问题在临终时能清楚地回答自己,那么这个人是高尚的、智慧的,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枉为人一场。

如果回答不上,那基本上白活了。

诸葛亮一生来得明白,走的明白,他为了自己的理想与事业尽了全力去做,并且做得非常好。这才是人样,值得我们学习。

而其不凡的智慧,将继续引领我们走向成功。一诺千金,才有一呼百应。

二四

败后重生就是胜利

有一种胜利是失败,那就是高兴太早,以至阴沟翻船;有一种失败是胜利,那就是卧薪尝胆,终于东山再起。刘备有了诸葛亮后打了几个漂亮的胜仗,但毕竟不敌百倍于己的曹操大军,又被追得满天飞。赖有诸葛亮熟知地理,带领团队败后重生,这就是胜利。没有这一步就没有接下来辉煌的赤壁之战。

刘备有了诸葛亮,如鱼得水。曹操知道了寝食不安,命夏侯悖率于禁、李典等将领兵十万杀向新野。在此之前,东吴孙权杀了刘表手下的守边大将黄祖,大有侵吞荆州之意。曹操早就想南侵,此举意在同时吞掉刘表、刘备与孙权,夏侯悖先杀过来不过是投石问路。刘表本来想学陶谦把荆州让给刘备,刘备心怀仁义,推辞不要,甘愿为刘表打仗,以至失去了拥有荆州的第一次机会。孔明叹曰:“真仁慈之主也!”

夏侯惇兵至,孔明第一次大显身手,在博望坡用三路伏军大破曹军。夏侯惇败回许昌,曹操大惊,点起五路大军共计五十万兵马,杀向荆州。孔融阻止,曹操杀孔融。刘表病重将死,想把荆州托付给刘备,刘备泣拜曰:“备当竭力以辅贤侄、安敢有他意乎!”刘表于是遗命刘备辅佐长子刘琦为荆州之主。刘琦这时不在荆州,急忙赶来,蔡瑁不让进,刘琦只得站在门口大哭一场回江夏。刘表一死,蔡夫人假写遗嘱,以刘琮为荆州之王。不久曹操大军已至,刘琮、蔡瑁不敢硬拼,投降了曹操。

刘备见突变连发,问计于孔明。孔明知新野已成火池,建议将人马转移到樊城。刘备从之,又恐百姓被曹兵蹂躏,张榜告知可以随行。结果刘备军队一下子多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行动不便。曹军前锋曹仁追来,占了新野空城,半夜被刘备的伏军烧死大半。曹操闻之大怒:“诸葛村夫,安敢如此!”大军掩杀过来。刘备人少,孔明建议又从樊城转移到襄阳,以免被包抄。刘备于是又携带两县百姓战略大转移。到了襄阳,不料刘琮不认他这个叔叔。这时蔡瑁手下大将魏延大开城门起义,刘备担心城中百姓安全,没有进城,孔明熟知荆州地形,建议又转移去江陵。襄阳百姓趁乱纷纷出来跟着。

刘备带着三城百姓同行,行军极缓。孔明让关羽先行与刘琦会合,在江陵准备好迎接大部队,张飞断后,赵云保护刘备全家,其余各将各护百姓火速行军。走了几天,不见关羽消息,刘备着急,担心关羽搞不定,让孔明亲自去一赴。孔明因事关刘备十数万军民的落脚生存问题,只得离开刘备前往。

诸葛亮一走,曹军就追来了。刘备领众将奋斗冲杀,且战且走,百姓各自逃命。赵云一路杀敌,不觉把刘备妻小落下,急忙去找,糜夫人已受伤,让赵云抱着阿斗去找刘备,自己怕连累赵云杀敌,投井而死。赵云怀抱阿斗,大杀曹兵曹将,挥剑跃马,所到之处血如泉涌,直出重围。张飞在长坂桥接住赵云,大喝一声,霹雳顿起,将曹操追兵吓退。

刘备找到了阿斗,继续前行,不久关羽、刘琦、孔明三路人马前来接应。刘备集合四散军民,暂住刘琦江夏,以图江陵。

人不是神,可以创造奇迹,但不能创造神迹。

诸葛亮智商绝高,但以刘备集团的几千人挡曹操的几十万人,这还是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这不是悬殊几倍,而是悬殊百倍之多,诸葛亮不是神。就算他是神,曹操也有了灭神之术,所以诸葛亮不能硬碰硬。

诸葛亮为刘备献的第一计是吃掉荆州,接管刘表兵马钱粮以荆州抗曹操。刘备要行仁义,不从。

诸葛亮的第二计为战略转移,刘备知他熟地理,当然同意。诸葛亮的第三计是立足江夏,以占地利,刘备因此而战后重生。

诸葛亮在几千人对抗几十万的情势下,能保刘备主力不毁,还有个安全的地方落脚,可谓高人。当然高人也有应付不了的事,高人也不能想怎样就怎样,这回刘备如果没有孔明,曹操一定会把他一窝端。孔明创造了奇迹。即:

大胜——不可能

小胜——可能

大败——难免

败后重生——定能做到

这就不易了,从这一角度讲,刘备又胜利了,因为就算有几十万大军昼夜追杀,还是追不到刘备。

二五

用最大手段成为最大赢家

当情况混乱时,谁果断谁受益;当牌局渐明朗时,谁用最狠手段谁就是最大赢家。在赤壁之战中刘备一看孙权、曹操二人果然绞杀在一起,迅速按诸葛亮的布局上夺湖北,下夺湖南,以闪电之势夺得极大地盘,成为赤壁之战最大赢家。

赤壁之战胜利后,刘备采用了孔明在战前就定好的计策,趁战乱出现真空,马不停蹄地攻下了南郡、荆州、襄阳三犬地盘,成了赤壁之战的最大赢家。曹操败后继续派曹仁与孙权鏊战,孙权见胜利果实被刘备夺去,大怒,撕毁了联盟,但也无法。刘备乘胜推进,赵云智取桂阳,张飞硬拿下武陵,关羽勇夺长沙,一下子把刘备的地盘从湖北护到湖南。这时孙权依然忙着与曹操在合肥会战,无暇顾及刘备,小有交锋,总被打败。

刘备借孙权破曹操,又借曹牵制孙权,迅速出击,终于有了一大块属于自己的辽阔地盘,兵力一下子壮大到几十万,人才济济,王者之象已露端倪。东方不亮西方亮,北方不利南方利。

刘备当初在中原各处大战时,做梦都没想到会在南方有发展。他从中原来到荆州也只是暂时落脚,恐怕眼睛还在望中原看,但诸葛亮的出现与孙权的出现使刘备不得不把眼光从中原收回放到了南方。中原姑且让曹操称霸吧,南方可是我的,以中国之大何处不可称王?

刘备这么一来就搞对了,南方与北方同样辽阔,而且南方比北方富。更重要的是南方还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各方力量都较弱,好取!

刘备往南发展是一大转机,北方平坦,适合曹操;南方崎岖,适合刘备。刘备一下子爱上了南方,因为南方能实现他的梦想。当初他心动较迟,但这没关系,只要行动快就可以了。

讲仁义也要讲效益。

刘备最讲仁义,但也不是无条件讲仁义。从根本上讲,他讲仁义是因为有利于事业发展,他的仁义是为效益服务的。

当仁义与效益冲突时,他选择效益。

这就是刘备不惜在赤壁之战后迅速与孙权闹翻的原因,并不是说他露出伪善的狰狞面孔,而是“天与不取,必受其殃。”机会也许只有一个,过期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