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精通建账做账的28个秘诀
27516300000022

第22章 公司产品要生产所需资产要购建

2012年11月5日星期一阴

今天,我来到李叔的办公室。

李叔问道:“多多,今天我要让你了解我们公司的资产购建问题,你们培训班的老师是不是也讲过了?”

“讲过了,不过,我还有些地方不是很明白。”

“看吧,你又不认真了,这样是不行的。”

“现在来看看关于资产的购建。”李叔接下来说道。

一、固定资产

到底哪些是固定资产呢?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资产。比如我们公司的房屋、机器设备、小汽车、卡车、工具等。

1.固定资产的增加

企业增加固定资产的方式一般有外购、自建、投资者投入、融资租入等。

(1)外购固定资产

我们公司上个月从大华机械厂购买了一台无需安装的机器,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是20000元,增值税3400元,发生运费500元,款项均以转账支票支付。

编制分录:

借:固定资产20465(20000 500×9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435(3400 500×7)

贷:银行存款 23900

解释:2009年1月1日起,一般纳税人外购固定资产所支付的增值税允许一次性抵扣。外购小汽车、摩托车、游艇等所支付的增值税不允许抵扣,发生的运费,其中7的部分允许作为增值税进项税抵扣。

如果我们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对于购买行为不需要考虑增值税,也就没有什么抵扣的说法,所有支出一律计入成本。这时的分录:

借:固定资产 23900

贷:银行存款 23900

(2)自建固定资产

如自建一项固定资产,材料耗费10000元,人工发生2000元。编制分录:

借:在建工程 12000

贷:原材料 10000

应付职工薪酬 2000

安装完毕:

借:固定资产 12000

贷:在建工程 12000

(3)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

借计“固定资产”,贷计“实收资本”。

(4)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借计“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贷计“长期应付款”。

2.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增加之后,需要对它计提折旧。”李叔说。

“固定资产折旧即它的磨损。”李叔说。

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会计准则是如何规定的呢?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折旧额应通过“累计折旧”科目来核算。计提时,计入“累计折旧”的贷方,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的借方。

规定如下:

(1)生产车间的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制造费用”;

(2)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管理费用”;

(3)销售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销售费用”;

(4)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在建工程”;

(5)经营出租的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6)未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管理费用”。

固定资产原值减去折旧额后的金额就是净值,所以,累计折旧增加会导致固定资产净值减少。比如我们公司这台机器,买的时候是20000元,2年累计折旧额是2000元,那么2年后的今天的净值为18000元。

什么时候就可以开始计提折旧了呢?

根据规定,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下个月起开始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依然提折旧,下个月起开始提折旧。

我问道:“一项固定资产会提多少年折旧呢?”

“这个问题,税法上有最低折旧年限的规定。”李叔说。

最低折旧年限的规定如下:

①房屋、建筑物为20年;

②飞机、火车、轮船、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③工具、家具、器皿为5年;

④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⑤电子设备为3年。

单独入账的土地,可以不计提折旧。

“那是把我们公司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延长好,还是缩短好呢?”

李叔说:“从交税的角度看,缩短好,因为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允许扣除折旧费。折旧年限短,每期的折旧额就多,就会少交企业所得税;反之,每期的折旧额就少,就会多交企业所得税。”

“那我们就尽量缩短折旧年限。”我说道。

“总不能低于税法上的规定吧。”

“那我们就采用规定的最低年限为折旧年限。”

“多多,你悟性不错嘛!我们就是采用税法上规定的最低年限为折旧年限。”李叔说。

下面看看计提折旧的方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四种: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其中前两种最常用,后两种方法是加速折旧法,用于使用寿命较短的固定资产。根据规定,公司一经选定某种方法后,为了保证会计核算的一贯性原则,不能随意变更。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每月(年)所提的折旧额是一样的,是以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除以预计使用年限,求得每年的折旧费用。

解释:“预计净残值”就是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结束后的残料处理收入,事先无法确定这个残值,只能预计。

那么如何预计未来的残值呢?

可以根据税法上确定的残值比率(原值的百分比)来预计,也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经验来预计。

计算公式: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12

如,企业外购一幢厂房,原值为5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20年,预计净残值率为5,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费。

年折旧额=500000×(1-5)/20=23750(元)

月折旧额=23750/12=1979.17(元)

每月编制分录:

借:制造费用1979. 17

贷:累计折旧1979. 17

平均年限法简单明了,易于掌握,简化了会计核算。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平均年限法适用于固定资产在各期的使用情况大致相同,其负荷程度也相同时,修理和维护费用在资产的使用期内没有显著的变化。如房屋,建筑物。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如,企业行政部门外购一辆小轿车,原值200000元,预计行驶600000公里,预计净残值率为4,采用工作量法计提累计折旧,当月该小轿车行驶3000公里。

则: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200000×(1-4)/600000=0.32(元)

当月折旧额=3000×0.32=960(元)

当月编制分录:

借:管理费用 960

贷:累计折旧 960

工作量法适用于运输工具、不经常使用或季节性使用的大型机器设备。

加速折旧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

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则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

(1)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一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限)× 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 12

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因此,不能使固定资产的净值低于其预计净残值以下。也就是说在其折旧年限到期的最后两年,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2)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年限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 12

如某设备预计使用5年,则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为1 2 3 4 5=15.第一年时,尚可使用的年限为5年,年折旧率为5/15;第2年时,尚可使用年限为4,年折旧率为4/15;……。

适用范围:

加速折旧法适用于技术进步、更新换代快的固定资产。如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企业、飞机制造企业等。

3.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因出售、转让、报废或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和发生的清理费用都计入到这个科目中,它起到的是过渡作用。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按固定资产账户余额—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累计折旧(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即原价)]

(2)发生清理费用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应交税费

(3)发生处置收入、残料回收、保险赔偿时

借:银行存款(处置收入)

原材料

(残料回收)

其他应收款(保险赔偿)

贷:固定资产清理

(4)最后结转固定资产清理,使该科目无余额

如“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方余额,就是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如“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借方余额,就是亏损。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比如,我们公司在2年前购入了一台设备,原价为20000元,在2年的时间里计提累计折旧4000元,因不能再满足生产需要,公司将它出售,售价10000元,已通过支票收回,发生清理费用为800元(现金付讫),发生税费为1700元。

(1)转入清理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16000

累计折旧 4000

贷:固定资产 20000

(2)收到出售收入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000

(3)借:固定资产清理 2500

贷:库存现金 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1700(一般纳税人按17计算)

(4)最后结转固定资产清理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 85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8500

二、低值易耗品

比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短、价值低廉、容易损耗的物品就计入“低值易耗品”。比如小型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等,都是容易损耗的东西。

“低值易耗品的账务处理和固定资产一样吗?”我问道。

“它虽然和固定资产很相似,不过,固定资产的损耗叫折旧,低值易耗品没有折旧的说法,而是进行摊销。”李叔说道。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一次转销法或者五五摊销法对低值易耗品进行摊销,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1)一次转销法

一次转销法是指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将其全部价值一次计入当月产品成本、费用科目等;报废时如果有残值,将残料价值冲减有关的成本、费用,作为当月摊销的减少。

缺点:在一次转销法下,领用时价值就从账上一次性注销,而我们知道,只要低值易耗品没有报废,就仍有使用价值,这样就会出现账外资产,造成账实不符,不便于进行实物控制和管理。

如企业管理部门领用生产工具一批,总成本为400元。五个月后该批生产工具报废,残料入库作价60元。则会计分录如下:

领用工具时:

借:管理费用 400

贷:低值易耗品 400

报废时:

借:原材料 60

贷:管理费用 60

(2)五五摊销法

五五摊销法是指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先摊销其账面价值的一半,在报废时再摊销其账面价值的另一半。适用于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的工具、器皿等。

其账务处理的办法是,在领用时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摊销时再计入产品的成本或相关费用科目中。

如车间领用工具一批,价值1200元,采用五五摊销法分摊低值易耗品价值。

领用时:

借:长期待摊费用 1200

贷:低值易耗品 1200

摊销时:

借:制造费用 600

贷:长期待摊费用 600

三、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比如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无形资产的核算相对比较简单,购入或自行研发时,以实际支出的价值计入成本,在使用的过程中要采用摊销的办法对其进行摊销。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摊销时,需设置“累计摊销”科目,借记“管理费用”,贷记“累计摊销”。

多多寄语

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