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浅草青青
27499200000021

第21章 高二作文(1)

高二:文学与人生

逆风前行

——读《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有感

2004级高二(1)班武慧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一个几乎由痛苦制造的人,世界不给他快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

读罢全文,文章结尾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不由得在心灵深处刻下了这位用苦难铸造欢乐的音乐天才——贝多芬。

他的一生究竟是喜剧还是悲剧?

他的一生究竟是痛苦还是快乐?当他和病魔作斗争时,当他痛苦地面对耳聋时,当他在进行音乐创作时,一直毫不松懈地与困难交锋,他的痛苦,他的悲伤,让我们看到他悲剧的一面;而他的快乐,他的成功,他的骄傲,他的信念却又让我们看了到他喜剧性的另一面,同时也领略到了他人生中绚丽的彩虹。

贝多芬之所以有如此伟大的成就,仅仅因为他是音乐天才吗?是,但又不全是。非凡的才智是他的垫脚石,努力、认真是他成功的助力,积极、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是他成功的源泉。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都流露着他的性情,蕴涵者他的感情。因此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那么纯净,那么透彻,那么珍贵。

如果要选取逆境中成才的杰出代表,贝多芬一定会成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17岁时的他就已经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肩负着一家之主的责任。病魔也正是在此时缠上了他。但他没有胆怯、没有退缩、肉体上的疼痛丝毫不能浇灭他对音乐的热情,精神上的痛苦没有让他失去信念,反而让他的信信念更加坚定。因为有爱,试想,如果换成我们,被爱情遗弃了,孤独和寂寞时时陪伴,我们会继续坚强地面对生活、面对生命吗?贝多芬面对没有朋友、没有爱人、面对穷困又艰辛的生活,面对孤单无助的人生时,他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他深信自己的生命乐章不会就此进入尾声,他没有悲观,没有沮丧,他仍渴望幸福,他从不肯相信世界上有无药可救的灾难;他仍渴望痊愈,渴望爱情,他仍充满着希望。

“欢乐永远是欢乐,悲伤也保存着一屡希望”,他的音乐中总有这样一种情绪贯穿其中。时而沉重,时而轻快,时而急促,时而舒缓,起伏的旋律如他的人生一般,有高峰有低谷,有欢乐有痛苦,有得意有失意,因为艰辛苦难让他的音乐充满色彩感,让他的人生精彩无限。

读完贝多芬的经历,我的脑中突然闪现出一句话:“一道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扇就会打开。我们经常太多太多地只看见关闭的门,而对开启的门却视若无睹。”贝多芬没有只看关闭的门,他坚定地冲向了那扇开启的门。一路上虽然不能听到声音,但他却可以执着地充满灵感地在自己心灵深处弹奏出美妙的音符。那一个个的音符是那么纯正,丝毫不受任何世事尘杂的干扰,而他在演奏会上的精彩表现,更让我们不能不佩服他的执着,他的努力,这样一个身体有缺陷的人却做出了正常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是多么可贵啊!

生命只有一次,机会也只有一次。贝多芬战胜了命运,战胜了痛苦,战胜了窘迫的生活,在传奇的人生中流下无数音乐珍宝。永远想讴歌“欢乐”之美的他,永远对未来信心满怀的他,永远在苦难.中挣扎的他,勇敢地追寻梦想.永不言弃的他,永远执着,忍耐的他,又一次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多灾多难的他永远不会是可怜的人,而是一个可敬、可爱的勇者。我们常常因为生活的安逸忘了去追求,也常常因为满足而忽略了生活中的许多珍宝。磨难会使我们成长,会让我们更加坚强,生活会因波澜起伏而充满色彩,生活也会因磨难重重而更加显出其重量。难道不是吗?

是因为希望的支撑,让他取得了成功,成功永远属于那些受过伤害却勇于面对不幸的人,那些乐于探索的人,因为只有他们才懂得对自己生活有影响的逆境的重要性。

文章中有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最幸福的人并不是那些拥有最好东西的人,他们只是能将得到的东西变得最好。”

贝多芬是个幸福的人,你认为呢?

东方神话的铸造者

——读《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有感

2004级高二(4)班杨红潮

斯诺的这篇文章使我们对毛泽东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他是一个伟人,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我们却很少了解伟人背后的平凡。在此之前,毛泽东在我的脑海中是个无比高大的形象,甚至是个被神话了的形象,读了斯诺先生的这篇回忆录后,他在我的心目中已经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形象,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事实在在的人。

其实伟人有时比我们更平凡。书中有关毛泽东童年的回忆,使我很难将其与一位国家主席联系在一起,他似乎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也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但是与我们不同的是,他很小的时候就体现出超人的组织才华,尽管他当时建立的组织规模小的可怜。但也带动了一些热血青年,他们为国运忧愁,为国家的前途运去参军。

文章还向我们展示了毛泽东性格的无穷魅力,他与父亲对峙,公开地表现出对父亲的不满,以至于后来父亲总是认为毛泽东是个不孝子甚至是个无赖。伴随着矛盾的激化,他毅然离家。初步地暴露出其性格的叛逆性,在今天看来这也正是他进步的思想的集中体现。我总是幼稚地固执地想把他比做是老虎和猴子的结合物。他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但又充满了叛逆的思想,因此他在成年的时候有既老虎的霸气,也有猴子的精明,但很明显,霸气中带有暴虐,精明中带有乖张。他的丰厚文化底蕴缘于他对中国传统的执着和热爱,他是一个那样书生气浓重的人,在多次敌人重重围困之下,仍然能镇定地和对手打笔墨官司,他对革命总是充满了理想主义。

文章也写出了伟人少年时的缺点,譬如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新校有很多规矩,只有极少几条是我同意的,例如:我反对自然科学中的必修课程,我希望专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在我并无特别兴趣,我不读他们,于是这些课程的分数大都很差。我最讨厌的是静物写生。我以为这是透底的愚笨。我总是想画简单的东西,快快画完离开教室。记得有一次画半日半山,我用一条直线和上半圆来代表,还有一次图画考试时,我画了一个椭圆,我称之为‘鸡蛋’,结果得了40分。幸亏我的社会科学的分数却非常好。这样和其他的课程扯平了。”

哈哈,从这看来,伟人身上也有缺点。

古典音乐之神,逆境中的勇者

——读《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有感

2004级高二(4)班马培尧

贝多芬,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用他的一生,谱写了一曲永不终结的命运之歌,自由歌。正是他那充满了悲剧的一生,造就了他的音乐,他的性格,他的成功。

他的一生都在痛苦之中,只有音乐给他带来了欢乐,成为他的精神寄托,让他能够活下去,他是当之无愧的古典音乐之神,他在逆境中奋勇前进,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生命的乐章”,他用音乐来排遣心中的苦闷、不快和寂寞。

他的童年很不幸,人们常说童年应该是最无悠无虑的,可他却丝毫没有感到。他小时候曾在舞台上展露头角,显示出他在音乐上极高的天分,但这并没有让他的父亲送他去深造,而成为他父亲卖弄虚荣的本钱,最后使得年少的贝多芬不得不做一家之主,担起全家的重担。

稍后的日子里,他向着他的音乐梦想不断地奋斗着,爱情也渐渐地到来,像所有年轻人一样,他爱得轰轰烈烈,然而结果却只有伤痛,但这恰恰给了他创作的源泉,给了他无穷的音乐灵感,使他的《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爱情的创伤打破了他美丽的生活理想,击碎了他的希望,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把所更多的热情都投入到共和革命之中,他开始创作革命音乐,“时代之魂在其中复活,那么强烈,那么纯洁,因为当代巨大的变故在孤独的巨人心中显得强烈与纯洁,这种印象即使和现实接触也不会减损分毫。”在他当时的作品里,到处都有他和战友们们的影子,如《高丽奥郎序曲》《第四重奏》的第一章和《热情奏鸣曲》等,这些作品中,都充满着热情与勇气,充满着一颗为共和革命宁愿献身的心。他的激情在这一时期挥洒得淋漓尽致,毫无保留,这就是作为艺术家应有的表现。

不幸的是,他渐渐地听不太清楚了,到最后,甚至完全听不见了,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简直是个天大的灾难,就像长跑运动员没有了双腿,射击运动员失了明,他会断送音乐天才的音乐生涯,这无疑是要了他的命。但这困难最终还是没有能阻止他,他的毅力,他对音乐的无限热爱,驱使他从未停下手中的笔,放弃心爱的钢琴,他用不懈的努力,换取了他生命中金色的夕阳,也让他深深地刻在了人们心中。

古典音乐之神——贝多芬,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名作,逆境中成长的他,练就了一身坚强的性格,无限的勇气,生活的打击永远不会使他倒下,感情的伤害也永远不会把他打垮,他坚强地活着,活得那么精彩。

外表与心灵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

2004级高二(4)班王秋南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15世纪光怪陆离的巴黎生活,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一群性格鲜明生动、极富艺术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以之前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和悲惨命运剖析了丰富而复杂的人性世界。

首先让我们一起先来关注吉卜塞少女爱斯梅拉达和敲钟人卡西莫多的命运。16岁的爱斯梅拉达美貌绝伦,纯真善良,能歌善舞,但在当时社会,这样一朵鲜花般的生命却在极端保守腐朽的教会势力的摧残下令人惋惜地走向陨灭。20岁的卡西莫多外貌奇丑无比,严重的残疾使他一来到世界上便遭到了先是亲人,继而是整个社会的遗弃,然而外貌丑陋的他却有着一颗美丽纯洁的心灵,他以纯真得不掺一丝杂质的爱情守护着爱斯梅拉达,试图使她远离一切伤害。可是在强大的社会偏见和邪恶势力面前,个人的力量实在微不足道,卡西莫多最后也只有选择徇情这一悲惨结局。这两个主人公有着几近相似的不幸身世和人生遭遇,外貌上的巨大反差无法掩盖他们共有的纯真善良的天性,在他们这种至善至美的天性的照耀下,成为了整部小说中最高尚灵魂的代表。

圣母院副主教弗罗洛也爱上了美丽的爱斯梅拉达,但是他与卡西莫多的爱却有着天壤之别,弗罗洛披着神职人员的神圣光环,道貌岸然,灵魂却极度扭曲、充满了邪恶的毁灭欲,最终毁灭了爱斯梅拉达,也毁灭了自己。雨果以悲天悯人的姿态深刻地剖析了这个人物阴暗丑陋的灵魂。另外,作品中还有两个极有特色的人物,一个是徒有华丽外表、内心却一包烂瓤的弗比斯队长——一个粗野、浅薄的花花公子,他以极其恶劣的手段玩弄了一片痴情的爱斯梅拉达;另一个人是落魄诗人格郎古沃,一个在夹缝中苟且偷生的家伙,为了生存可以抛弃爱情、抛弃尊严、抛弃责任,作者对这两个认为人物的描写同样充满了鄙夷和嘲讽。

这部小说不仅从人道主义的高度揭露了当时社会黑暗的本质,更告诉了我们很多深刻的人生道理:首先,一个人的外表并不能决定一切,人的内心往往扮演着比外表更重要的角色。人不能过分追逐外表美,心灵的纯洁真诚才是我们更需要具备的。同样,衡量一个人也要从他的内在品质出发,不能以貌取人。因为丑陋的外表下,可能藏着一颗火热纯真的心灵;英俊美丽的面容下,也可能深埋了龌龊可耻、卑鄙扭曲的人性。这一点,小说中的人物为我们做了鲜活的例证。其次,人活在世界上,要有积极的人生理想、奋斗目标,不能随波逐流、浪荡颓废,在任何时候,都要有人格尊严,要能明确自己的位置和任务,不能放纵自己,不能让自己原本纯洁的心灵受到玷污。而且,我们还要学会珍惜人与人间的感情:亲情,友情,爱情……

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等这些让生命精彩的亮点逝去之后才后悔不已。

总之,作品中细腻的人物描写,精妙的比喻、精彩的描述、细节的捕捉,都给小说增色不少,令人读后称快。我想这些手法,也完全可以借鉴到我们平时的写作中来,使文章更精彩!

争脱命运束缚的伟人

——读《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有感

2004级高二(4)班刘涛

“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到了晚年皮肤才变得黄黄的,额角窿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宽大无比的鼻子又短有方,竟是狮子的面容”。谁能将这粗犷强壮的体格同创作出美妙细腻的音乐巨作的贝多芬联系起来呢?

然尔这就是贝多芬,他没有莫扎特的高贵出身,有的知识酗酒的父亲与贫困的生活。然而他那张“奔放”的脸和他的性格相互辉映,他狂放不羁,他奔放热情。

贝多芬给大多数人的感觉是:他是一位才华横溢,星光四射的音乐家。他的生活一定很快乐很富裕并有众多追捧者,可是,贝多芬的生活却恰恰相反。他出身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父亲是一个不聪明的高音歌手,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父亲还是一个酒徒。年仅四岁时,贝多芬就加入戏院乐队,12岁当大风琴手,直到17岁时父亲去世,接着他又经受了爱情受挫,还经受了失聪的痛苦,这对一个音乐家而言是多么可怕的厄运啊!然而他没有就此屈服,而是发出了“扼住命运的咽喉!”的怒吼,勇敢地向命运发出挑战!在他的多音乐作品中,《命运交响曲》〉是最有名的,也是最受欢迎的作品。然而这不是偶然的创作,而是贝多芬经历了命运的考验,体验了生命的真谛后的惊世之作。

尽管耳朵聋了,但贝多芬在音乐创作和表演的路上却更加坚强地迈着步伐。他不仅作曲,同时也当起了指挥,然而经常因为听不见使得演奏变得异常糟糕。贝多芬极度忧郁地回家了,心情坏到了极点,然而伟人不会被这样的小事击倒,尽管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但他继续努力着并成功地指挥了乐队,当时就连国王也最多受到观众的三次掌声,而他,却受到观众多达五次掌声……

在维也纳演奏时,观众更是为之疯狂,许多人哭了起来,多芬当场激动得晕了过去。

为了艺术,他牺牲了太多太多以至于他的一生就像一场悲剧。晚年的贝多芬曾用全部的心血培养自己的侄子,然而最终为他合上双眼的却是一双陌生人的手而不是他一直很大希望的侄子,可悲啊。一个不幸的人,一个由痛苦造成的人,他贫穷、残疾、孤独,世界不给他的光明与欢乐,他却造就了欢乐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创造了快乐,他用他的苦难开创了音乐的新世纪!他出生了,一个时代诞生了;他走了,一个时代也随着消逝了。

雕琢生活的女人

——读《长恨歌》有感

2004级高二(1)班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