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仲马是著名的法国作家,他在剧本《金钱问题》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商业,这是十分简单的事。它就是借用别人的资金!”这也证明了财富是建立在借贷上的,但还是需要创造财富者有充分利用借贷的能力。
卢斯福是生活在荷兰的犹太人,他是扎希里耶人,从55岁时开始创业的,10多年后,已有5.2亿美元的家产,曾被列入富豪榜第96位。他创业时,家里人极力反对,没有一个人支持他,因为家人想让他享受清福,但他意志坚定,步入了创业之路。卢斯福有几年的积蓄,想把这笔钱用来投资做些生意。在他年轻时很喜欢机动车,对修理机动车也很感兴趣,私下里学习研究过,对车上的结构和零配件了如指掌,他有个要好的朋友是做机动车发动机的,他就找朋友问问发动机的生意好不好做,知道了目前发动机市场被国家级的两大品牌所垄断。卢斯福就意识到机动车发动机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便将创业核心指向了机动车发动机。与这样两个大品牌竞争,真是碰上大巫了,但他充满了信心,决定就“背靠这两棵大树”。
经过一番细心的琢磨,卢斯福选好最好的一家机动车发动机厂家,指示手下将其维修部的发动机配件买过来,自己仿效装配,组成发动机以后再出售,装配的成本是1400美元,而装配成成品的发动机的卖价高达1998美元。因为零部件都是名牌的,产品质量有保证,这给卢斯福免去了许多的麻烦。这样卢斯福借助该厂家之手,迅速打开了销路。卢斯福的发动机一上市,便被该厂家察觉,不再卖给卢斯福零配件,卢斯福采取对策,不定期地进行购买,今天派了土尔格去购买,过些日子就派乐希金去购买,再过些日子再派巴塞去购买,然后再把这些配件拿回来进行分类,做研究,卢斯福把这些配件分成是通用的、非通用的,容易买到的、市场缺乏的,该厂家生产的和非该厂家生产的一一分开来,然后与这些配件厂做咨询,自己暗暗地研究,设计替代品。
半年之后,该厂家才醒悟过来,感到上了卢斯福的散兵购件的当了,他们也采取了相应的一些措施,但是卢斯福的机动车发动机的替代品已经研制出来了,并投放到了市场,两年后,卢斯福靠这些替代品赢利千万美元,为给卢斯福走向世界富豪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普利策是一位犹太人,他曾经千方百计找到圣路易斯的一家报社,向老板求一份记者工作。开始老板对他不屑一顾,拒绝了他的请求。但普利策反复自我介绍和请求,老板从言谈中发现了他的机敏聪慧,勉强答应留下他当记者,但有个条件,就是在试用一年后才正式决定是否聘用他。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普利策全力投入该工作。他勤于采访,白天认真学习和了解报馆各个环节的工作,晚间不断地学习写作及法律知识。他写的文章、报道不仅真实生动,而且法律性也很强,不会引起社会的非议和抨击,吸引着广大读者。老板高兴地吸收他为正式工,到了第二年,还把他提升为编辑,因此,他的收入也增多了,慢慢开始有了一些积蓄。
几年之后,普利策对报社的工作了如指掌,决定用自己的一点积蓄买下一家濒临歇业的报馆,开始创办属于自己的报纸。他将该报取名为《圣路易斯邮报快讯报》。普利策自办报纸后,资本严重不足,但他非常善于借助他人之力,使用别人的资金,很快就度过了难关。他怎么借用别人力量呢?19世纪末,美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商业开始兴旺发达,很多企业为了加强竞争,不惜投入巨资搞宣传广告。普利策正是盯住了这个现象,把自己的报纸办成以经济信息为主,加强广告部,承接各种各样的广告。就这样,他利用客户预交的广告费使自己有资金正常出版发行报纸,发行量越来越大。开办5年来,每天净赚15万美元以上。他的报纸发行量越多,广告也越多,他的经营进入良性循环。不久,他便发了财,在美国报业成了巨头。
普利策从两手空空到腰缠万贯,是一位做无本生意而成功的典型。他初时分文没有,靠打工挣的工资,然后以节衣缩食省下的极有限的钱,一刻不置闲,这是他经营成功的诀窍之一。
很多犹太人都可称作是善于借用别人之“势”,巧借别人之“智”的高手。犹太人懂得任何事业都不能一步登天,但“登天”的办法有很多种,办法得当,则可快捷省力。巧于“借力”,精于“借势”,就是成功经商的一大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