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活用人体大药
27477600000003

第3章 中医经络穴位的神奇功能(2)

人体经络穴位在哪里——十二经脉篇

了解了经络的运行原理和结构,还远远不足以为我们治疗病痛工作。

我们知道,每条经络都有这固定的一条轨迹,是连接五脏六腑的通道。既然如此,这些通道具体在哪里,又怎样的走向,它们的异常又会带来怎样的病变,这才是了解经络奥秘,把握治疗根本的基础所在。经络的主干是十二经脉,而十二经脉又分为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四个部分。根据命名的不同,它们各自的走向也有这固定的规律:手三阴——起始于内脏,从胸部经过,终结于上肢内侧。手三阳——从手部起始,经过上臂外侧,终结于头部。足三阴——起始于足部,经下肢内侧和腹部,终结与胸腔。足三阳——起始于头部,从这里一直穿过躯干和下肢,到足部为止。从上面的总结可以看出,阴经总程上升趋势,而且居于人体内部;而阳经则恰恰与之相反。知道了经络的大体行走规律,再来锁定具体经络的位置以及相应穴位和病症就不难了。下面我就将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包含穴位以及临床表现作一下简要的总结。虽然看似繁杂,但是了解了其走向和穴位之后,在后面我们要针对某一穴位进行治疗时,就更容易找穴,也更易于各位举一反三,根据身体具体病痛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按压方法。

手太阳小肠经行走路线:起始于小指端少泽穴,经手掌→手腕→前臂→肘部→臂部→肩胛→大椎穴→缺盆→胸腔→心脏→沿食管下行→腹腔→胃部→终止于小肠。缺盆出分出支脉,经颈部上行→面颊→目外眦→耳部→耳中。从面颊分出支脉,经眼眶下部→鼻旁→目内眦。包含穴位: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腧、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临床表现:耳疾、目疾、喉咙不适、面颊肿痛、肩肘臂疼痛等。

手少阳三焦经行走路线:起始于无名指末指端关冲穴→沿指被至第四掌骨间→上行至手腕→前臂背面桡骨尺骨间→肘尖→肩部→大椎穴→缺盆→胸腔→膻中→心肌→隔肌→腹腔。胸中分出支脉,经缺盆→项部→耳后→耳上角→面颊→眼眶下。耳后分出支脉,向前进入耳中→耳前→横行至上关→面颊→目外眦。包含穴位: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泠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

临床表现:耳聋目痛、咽喉不适、面颊疼痛、手臂酸痛等。所谓三焦,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三焦不是穴位,而是各自对应一个范围。例如,上焦就是指膈肌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中焦是指膈肌以下肚脐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下焦是肚脐以下的部位,包括肾、膀胱、大小肠等。

手阳明大肠经行走路线:起始于食指端商阳穴→经合谷→前臂→肘外侧→肩端→肩峰→颈椎→缺盆→肺脏→终止于大肠。盆缺处分出支脉,经颈部→面颊→下齿→环唇→人中穴→止于迎香穴。所包含的穴位: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临床表现:消化、呼吸、神经系统病症,头部、面部胸部及上肢病症等。

手太阴肺经行走路线:起始于胃脘→经过肠道→隔肌→肺脏→肺系→上臂→肘窝→寸口→鱼际→终结与拇指内端少商穴。所包含的穴位: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临床表现:呼吸、消化道病症、皮肤病症等。

手少阴心经行走路线:起始于心脏,经心系→隔肌→腹腔→小肠。心系向上分出支脉,经食管和咽喉→颅腔→眼球后部神经组织。心系分出直行支脉,经肺脏→腋窝→上臂内侧→肘窝→前臂内侧→掌后腕豆骨→小指内侧末端少冲穴。包含穴位: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临床表现:咽喉不适、心胸疼痛、眼疾等。

手厥阴心包经行走路线:起始于胸腔,向下通过横膈肌→腹腔。胸部分出支脉,沿胸壁至肋部→腋下天池穴→腋窝→沿手臂前行→肘弯中央→沿前臂掌面下行→手腕→掌中→中指指端中冲穴。掌中分出支脉,从劳宫穴→无名指指端关冲穴。包含穴位: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临床表现:心脏不适、心烦意乱、胸肋胀痛、腋下红肿等。

足太阳膀胱经行走路线:起始于目内眦,经额头→头顶→百会穴→颅内→大脑→向下至肩胛内侧→沿脊柱两侧至腰→臀部→沿大腿后至膝窝。从项部分出支脉,经肩胛→沿胛内下行至臀部→髋关节→沿大腿后外侧至胭窝→小腿后部肌肉→外踝→沿足外侧→小趾端至阴穴。从腰部分出支脉,经脊柱旁肌肉→腹腔→肾脏→膀胱。从头顶分出支脉,上行至耳部。包含穴位: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譩嘻、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临床表现:头部不适、体寒体热、鼻目疾病、背腰不适等。

足少阳胆经行走路线:起始于眼外一厘米处的瞳子髎穴,上行至额头颌厌穴→耳后风池穴→肩部→缺盆→胸腔→隔肌→腹腔→肝脏→胆脏→沿胁肋内侧下行之腹股沟股动脉→绕过外生殖器向后至髋关节→大腿→膝盖→腓骨下端→外踝、足背外侧→四趾末节外侧足窍阴。耳后分处支脉,进入耳中→耳前→目外眦→大迎穴→颈部下行至缺盆。缺盆分出支脉,下行至腋下→胸侧壁→季胁→髋关节。足背分出支脉,沿着第一、第二跖骨间→大趾端→穿过趾甲分布于趾背。包含穴位:瞳子髎、听会、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 脑空、风池、肩井、渊腋、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

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临床表现:头痛、眼痛、腋下、胸肋疼痛、小腿外侧、膝关节不适等。

足阳明胃经行走路线:鼻翼→鼻根→齿龈→口唇→浆穴→腮后→下颌→耳前→上关穴→前额。下颌分出支脉,经颈部→人迎穴→盆缺→胸腔→腹部→胃→脾脏。盆缺处向下分出支脉,经胸部乳头内侧→腹部脐旁→腹股沟→下肢外侧→足背→终止与足中趾外侧端的厉兑穴。

包含穴位: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

临床表现:呼吸、消化、循环神经系统病症,头部、面部、五官病症,下肢疼痛麻痹等。

足太阴脾经

行走路线:起始于足大趾末端隐白穴,经大趾内侧→内踝→腿肚→沿胫骨至膝→腹股内侧→腹部→脾脏→胃→通过隔肌→食管两旁→舌根→分散于舌下。

包含穴位: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

临床表现:腹部不适,便秘、呕吐、食欲不振、舌头僵硬疼痛、脚大趾痉挛等。

足少阴肾经行走路线:起始于小趾下,经然谷穴→足内踝→足跟→上行至腿肚内侧→小腿→膝盖→大腿内侧→腹股沟→脊柱→肾脏→膀胱。从肾脏分出支脉,经肝脏→隔肌→胸腔→肺脏。从肾脏分出另一支脉,言气管喉咙上行→舌根外侧。从肺脏分出支脉,经心脏→胸腔。包含穴位: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临床表现:嗜睡、口燥、咽喉肿痛咳嗽、食欲不振、腹泻、肌肉萎缩、心烦意乱等

足厥阴肝经行走路线:起始于大趾背大敦穴,沿足背上行→内踝中封穴→踝骨→小腿→膝盖→大腿内侧→腹股沟→阴毛→绕回外生殖器→进入小腹腹腔→胃外侧→肝脏→胆脏→上行至横膈肌→胸腔→胁肋→沿气管背部上行→鼻咽→头颅→目系→出前额→头顶。从目系分出支脉,下行至面颊→环绕唇内。从肝脏分出支脉,上行至横膈肌→胸腔→肺脏。包含穴位: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临床表现:腰痛、咽喉燥痛、呕吐腹泻、尿路不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