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务实高于一切(下)
27471000000012

第12章 打造高效的务实型组织(1)

务实作风需要培养

务实是企业员工用心工作、发挥出自身潜能、体现自身价值、将工作做到更好的前提。不过,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是先天形成,而是后天形成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工作实践中下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务实作风,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在当前的竞争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务实这种工作作风的形成,不是短平快式的,它是要潜移默化地植根于自身的头脑当中,过分强求自己无法实现务实,刻意的做作也不会达到真正的务实。在培养务实作风的时候,工作人员还应该下一番心思,讲求方式、方法。

工作人员在培养务实工作作风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着眼于企业发展大局

从某种角度上说,是否能够着眼于企业的发展大局完全可以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员工是否务实的基本标准。因为如果不能着眼于企业的发展大局,企业员工在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时就不能做到目光长远,也不容易形成大局意识,这将会滋生浮躁、喜欢幻想。为此,员工必须让自己有意识地融入到集体当中,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企业大局出发。

如果没有整个企业的持续发展,员工的个人利益就得不到保障。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员工个人在工作中更充分地理解上级命令,从而更好地服从命令,更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企业员工培养务实作风的目的就是要把实际工作做到更好,而企业的发展大局就是员工要面对的最大实际问题。身为企业的一员,就必须认识到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大局的关系,它们之间是一个有机整体。

二、不单纯追求名利,更注重内在实力的提高

员工不该将外在的名利当成个人奋斗的全部目标,尽管职位的晋升和薪酬的提高,都是企业对于员工个人努力的一种鼓励,而且很多时候这些鼓励方式都能够使员工感到自身价值的被肯定和被欣赏。但是,从长远来看,对于员工未来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职位,也不是薪酬,而是内在实力,内在实力的提升和积淀是员工拥有更大未来发展空间和更多机会的前提,反之亦然。

人在受名利的驱使下,因不注重内在实力的提高,常常会导致投机取巧行为的发生。这种行为也许可以一时蒙混过关、欺骗上司,但是当真正检验实力的挑战来临时,马上就会败露真相。不具有真实才能的员工不会通过现实问题的考验。

其实名利就如同喷泉,看似美丽但却短暂。蓄水池中的水很有限,当水池干涸之际,喷泉就成了无源之水,它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形同虚设;而内在实力就像涓涓细流,虽然在流动过程中要面对种种艰难险阻,但是它却是水源充足的活水,只要勇往直前,它最终都会汇入大海,汇聚成滔天巨浪,形成翻江倒海之势。

三、从小事做起

有些员工认为自己能力出众、智慧超群,理所当然就是成就大事业的人才,所以根本没有必要做那些“琐碎而毫无意义”的日常小事。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就是要从小事做起。

大事小事并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小事并非毫无意义。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在一件件小事中积累的经验和锻炼的能力,遇到大事时根本就不会顺利完成。如果你能把身边的每件小事都做到最好,日积月累,最后也将是一种伟大事业的成功。这个道理企业员工都懂,但是却因为过于好高骛远而不肯从小事做起,结果落得个小事不愿意做,大事做不了,一事无成的后果。

如果你意识到工作中的每件小事都可能关系到你的前途和整个企业的安危,并且能认真对待这些小事,把每一件小事都当做自己通往成功道路上的一个台阶,那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已然获得了许多,而且自己已经越来越逼近自己的目标。

四、必须要持之以恒

务实的工作作风绝不是短期内就能做到的,它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和付出。因而,它要求工作人员要坚持不懈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顽强地克服困难,持续不断地努力工作,还需要长期地为企业的未来考虑。如果做不到持之以恒就谈不上务实。真正具有务实品质的员工会充满毅力和韧劲,他们不会半途而废,也不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些工作人员会因为一时兴起而认认真真工作几天或者几个月,但是当新鲜劲一过就会把兴趣转到聊天、玩乐上。而事实证明,懂得坚持的员工换来的是内在品质和能力的持续提升,而那些没有坚持精神的员工则无法与他们最终取得的成就相比。

五、务实不是只顾眼前

有些员工把强调具体事务当成务实,这明显就是只顾眼前。这样理解务实作风是非常错误的。培养务实的工作作风就是为了未来的长远发展。但是,任何长远发展都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人员能够做到脚踏实地,并且在做好眼前事情的基础上提升自身潜能、拓展发展空间,就是务实的基本要求。

为此,培养务实作风的工作人员可以多尝试新的东西,比如主动迎接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学习和钻研一种提高效能的新方式,激励自己进行有意义的创新等。当然,前提是做好眼前的事情。

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正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求真务实与一切成功相关,与所有美德相连,是事业的根基、人生的基础、道德的命脉。离开了它,社会将归于涣散崩溃,生命会变得暗淡无光,企业会变成一盘散沙。

拒绝“差不多先生”

务实的文化氛围非常重要。务实作为一种文化,对组织成员起着内驱力的作用。如果一群“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聚集在一个组织内,那么,这个组织就不会有务实的文化氛围。可以想象,在这里任何制度、措施、政策、任务都不会得到有效地执行。相反,如果一个组织内的绝大多数成员,都以务实为荣,以不务实为耻,那么,这个组织就会形成务实的文化氛围。任何制度、措施、政策在这里,都不会得不到有效地执行。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是一个缺少务实文化氛围的国度。对此,胡适先生早有洞察。在上个世纪初,胡适先生还为此写过一篇很有名的《差不多先生传》。文章写道: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因为他是中国某部分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却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结果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大夫。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到:“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格言,方才绝气。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后来,他的声名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

凡是对事不认真的人总会说差不多。“差不多”是每个懒惰的人的一种自我安慰的方法,来隐藏自己懒惰的缺点。想一想,如果万事差不多,“神州5号”就不会升上太空。

“差不多先生”虽然早已寿终正寝,但他却子孙满堂,今天仍有大大小小男男女女的“差不多先生”。如:北京某医院的一个医生就是一个“差不多先生”,他给一位患了甲状腺癌的刘女士写诊断书时,写成了“甲状腺瘤”,致使做手术的另一位医生在手术方案和治疗方案选择时,发生了不该发生的错误。“瘤”字和“癌”字不是“差不多”吗?是的,但遗憾的是刘女士的病情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该医院成了被告,并被判处赔偿患者6.9万元。

重庆合川市6名法官也是“差不多先生”。在他们眼里,错别字和规范字,从字形到字音都是“差不多”的,所以,他们懒得去查词典,致使判决书或裁定书上出现了错别字。就因为“差不多”,他们受到了纪律和经济的双重处罚。

马鞍山钢铁厂向上海A厂订购一批设备。A厂填写合同的人也是一位“差不多先生”,他居然漏掉了一个“马”字,于是马鞍山成了“鞍山”,本应发往安徽的货物,却发往了辽宁。南辕北辙,A厂只得赔偿马鞍山钢铁厂的一切损失。

宋朝时有这样一个画家。有一天他刚画了一只虎头,又有人请他画马,他不假思索,居然在虎头的后面画上了马的身子。是虎?是马?他对大儿子说这是虎,他对二儿子说这是马。大儿子打猎遇见一匹马,误认为是虎,一枪把它刺死了,结果赔偿了马主人的损失;二儿子碰上了虎,误认为是马就要骑,结果被虎咬死了。于是,这位画家痛心疾首,烧掉了他的画,并做诗以自诫:“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像虎。大儿依图刺死马,二儿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这可能只是一个传说,但其寓意在于告诫人们,办事一定要认真,不能马虎,不能敷衍塞责;否则,那“差不多”的差,是会大大地误事害人的。这种“差不多先生”的所作所为,结果或给自己,或给别人,或给国家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差不多的结果往往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务实的三大原则

台湾的企业家王永庆成功经营企业的经验已被许多人总结和传播。综观王永庆诸多经营秘诀,我们会发现,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务实。

在台塑集团,有个著名的让台塑的管理人员害怕的“午餐汇报”制度。每天中午,王永庆都在公司里吃一盒便饭,用餐后便在会议室里召见各单位主管,先听他们的报告,然后提出很多犀利而又细微的问题。主管人员为应付这个“午餐汇报”,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70小时。他们必须对自己所管辖部门的大事小事十分清楚,对出现的问题做过真正的分析研究,才能顺利“过堂”。王永庆本人每周工作100小时以上。正是由于坚持事无巨细的工作方针,再加上习惯于刨根问底、狠抓务实,台塑集团才能在激烈的商战中一直立于不败之地。王永庆的成功经验提示我们务实的三大原则。

一、明确企业任务

任何企业的存在都是为了完成一定的生产和经营任务,离开了这些任务,企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企业任务的形成可从社会和企业两个角度去认识。

1.从社会的角度讲,这是宏观方面。企业具体所执行的生产和经营任务是根据社会发展的总需求,在企业利益机制的驱动之下,通过市场竞争,对社会生产的总任务加以具体分工而形成的。每一个企业所执行的生产和经营任务,通常应当与其所追求的利益相一致。如果企业能找到对其利益实现更为有利的生产和经营任务,就要放弃眼前的任务而去执行更为有利的新任务。

2.从企业的角度讲,这是微观方面。企业任务的确定一般应当考虑以下五个基本要素:

①企业历史

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历史状况会使企业在某一领域形成自己的特征和优势,如生产、技术方面的优势,市场声誉方面的优势或是营销渠道方面的优势等等,这就是企业的历史。企业自然应当根据自身特定的优势来选择企业的任务,因此必须同时尊重自己的历史。

②管理者偏好

管理者心理状况会影响对各种各样市场机会的评价。

③市场环境

企业执行某种生产和经营任务的利益和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各种政治、经济、社会、自然因素的变化所导致的社会总需求在数量和结构上发生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