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鼓楼风情
27457600000035

第35章 当代篇章(4)

毛主席高兴地把《沁园春·雪》一词书写赠给柳亚子!柳亚子读罢称,毛润之一支笔确是开天辟地的神笔”后来此词在许多人手里争相传阅”11月14日《新民报晚刊》编辑吴袓光将传抄稿公开发表”紧接着,重庆《大公报》、《新华日报》等也予以转载’这在山城和全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成为诗坛一大盛事”不久,柳亚子等人的和韵纷纷出现,使人们对共产党和毛主席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扩大了共产党和毛泽东在全国的影响,成为革命史和诗歌史上的一段佳话”

毛泽东诗词的发表,也惊动了国民党当局,他们急于物色反动文人填词攻击”当时国民党图书杂志审査委员会审査专员,时任《时事与政治》杂志社社长的易君左,先后写了《沁园春》和《再增沁园春》,以“围剿”毛泽东的“咏雪”之词”易君左见自己不敌毛泽东,便想起正在中央大学执教的唐圭璋,他认为唐圭璋是研究词学的大学者、一代词家,只有唐圭璋才能击败毛泽东,而且只有他自己才能说服唐圭璋,于是他兴冲冲地去找唐圭璋”易君左先是和颜悦色,引诱唐圭璋写与毛泽东唱反调的词”其时,唐圭璋已从报上读了毛泽东的“咏雪”之词,深感诗人在词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气概和英雄胆略,是谁人也不可比拟的,这是一首非凡的杰出词作,自己不应该去与毛泽东唱反调,于是他对易君左说他不会写”易君左听罢,显得很不高兴,对唐圭璋扔下一句:“你看着办吧……”然后悻悻地走了”

唐圭璋深感事情重大,急匆匆去找中文系主任陈中凡教授商讨对策”他俩谈了很久,也谈了很多,从毛泽东的词谈到了柳亚子的和韵,谈到了易君左的反动之词,他俩认识到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和新四军、八路军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艰苦作越的斗争,如今来渝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以建设一个没有战争的新中国,不应该去写反毛泽东的词”于是唐圭璋回绝了写词一事,尽管措辞比较委婉,但还是得罪了当局,不久便被解聘”后来的几年中,唐圭璋一直处于无固定职业的状态,生活拮据”

唐圭璋辛苦耕耘七十年,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国家也给了他崇高的荣誉,1990年被国家教委授予“有特殊贡献的傳抱石(1904—1965)原名瑞麟,1933年在日本东京帝国美术学校随名师金原省吾学习东方美术史,兼习工艺雕刻。归国后执教中央大学艺术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江苏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傅抱石人大代表等职。

傳抱石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中国画大师,同时又是书法家、篆刻家、美术教育和美术理论家。他“不但是本世纪中国第一流的画家,而且是世界第一流的画家。即使在画史上,他也是几百年才能一见的天才艺术家。”傳抱石的中国画,名扬遐迩,然而引领他步入画坛的却是篆刻。

傳抱石1904年10月5日出生在江西的一个穷乡村,其父以修伞养家糊口,后因父早逝,傳抱石8岁小小年纪就到一家瓷器店当学徒,打工虽很辛苦,但他接触到了瓷器上的绘画与书法艺术。后来他母亲继续经营着抱石父亲留下来的修伞铺子。店铺旁边有一家刻字铺子,少年抱石几乎每天都要到刻字铺里看老板刻图章,他的那种虔诚精神和好奇的目光被老板感动了,于是就送他一把刻刀和一块石头,并教他刻字。那时他仿刻清人赵之谦的印章,简直专家学者”称号,并给予特殊津贴费。这一年夏天,在江苏省教委的关怀下,南京师范大学派技术人员给唐圭璋所住的居所安装了空调。当时空调还是奢侈品,较难买到,在素有火炉之称的石城,在酷暑难熬的日子里,得此清凉,时已90高龄的唐圭璋教授,无比激动,用颤抖的手在纸上写下了“党恩比天高”五个大字。

9.傅抱石与印章的情感世界

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他把刻好的印章交给别人去卖!得到一些收入,用来维持家里贫困的生活”但时间一长,他仿刻印章之事被别人识破,引来非议,被认为是欺世盗名”

其时,傳抱石正在一所免费的师范学校读书,校长是个十分爱才的开明人士,并没有处置傳抱石,却建议他挂牌刻印,公开经营。这种正当经营,不仅改善了傳家的生活,还让傳抱石在篆刻艺海里得到了发展。在师范学校,傳抱石学习成绩优秀,又有艺术专长。毕业后,他被学校破格留下任美术教师,这是傳抱石从事美术教育的开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政治运动接连不断,人们的言论比较谨慎,尤其是知识分子格外地小心。那时傳抱石已在坐落在鼓楼随园的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任国画教研室主任。

有一回,他在讲学时谈到书法与篆刻艺术,他举了一个例子。他谈到了齐白石,谈到白石老人给蒋介石刻的一方“蒋中正印”,他从印中字的篆刻刀法,讲到字体的美学所在。在讲到最精彩的时候,他称赞这一方印精美极了。此刻,他似乎忘记了所处的年代、所处的政治环境,继续滔滔不绝,意犹未尽。然而,他的这一赞言引起了台下听众不小的争议,褒贬兼而有之,但傳抱石毫不在意。会后有好心人问他,什么人的印章不好讲,偏偏讲蒋介石的印章,还说好极了,简直不可思议。傳抱石听罢淡淡一笑,回道:“我谈的是印章艺术,所以要举这个例子。”可见傳抱石是撇开政治,把这个印章作为艺术经典来讲述的,表现了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少时的傳抱石因贫穷而念不起书,在一祿画店里打杂,当时有一位师范附小的张老师,发现他勤奋好学,智力过人,很同情傳抱石的状况,便向学校竭力推荐,使他得以免费入学。傳抱石入学后,抓住这一机会,废寝忘食、如饥如渴地学习,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当他17岁高小毕业时,考试成绩全校第一。根据规定,成绩突出的学生可以保送进入师范学校。师范学校是免费的,但需要交纳10多元的保证金。可是傳抱石无钱交纳,他甚至徒步忍饥挨饿来回走了许多路去借钱,结果还是空手而归。在这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又是张老师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将自己一个月的18元工资全部送给了傳抱石,让他入学。张老师的这种义举,深深地印在他的脑子里,对他以后的成长起到非常大的影响。

同样无私帮助傳抱石的还有徐悲鸿。1933年’傳抱石闻徐悲鸿带学生从庐山写生下来,途经南昌。傳抱石带着自己的画作,慕名求教。徐悲鸿打开画作一看,那些画作别具一格,一股清新之气打动了他。次日,徐悲鸿冒雨找到傳抱石的家,得知他出身贫苦,曾以走街串巷修伞糊口,作画全靠自学,现为一小学教师。虽是一面之交,徐悲鸿建议傳抱石出国深造,在得知他无钱实现时,爱才心切的徐悲鸿用自己的两幅画送给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以此换得傳抱石出国留学的资格。傳抱石每每谈及此事,总是激动地对人说:“没有徐老师,就没有我傳抱石。”

对前辈的关心帮助,傳抱石一直怀有感恩之心。他曾为自己刻了一方“富贵于我如浮云”的印章,从这方印章可看出傳抱石对生活的态度,也反映出他朴素的人生价值观。傳抱石幼时饱受清贫之苦,后来他出了名有了钱,却也不因此而挥霍浪费,在公共场合和家里他穿着简朴,丝毫没有名家富有的心态。他常常把自己家的房子让给那些无处安身的穷学生住。有学生生病付不起医药费,傳抱石毫不吝啬地给他们付上。

那一年,有一位香港的“抱石迷”向傳抱石索求画作。傳抱石得知此人的目的后,精心画了一幅画,给人家寄去。然而画寄去不久,求画者来信又说画作不合所制作的画框。傳抱石读罢并没有责怪人家,又毫不犹豫地画了一幅与画框相符的新作,再次给求者寄了去,并且分文不取。还有一回,有人伪造傳抱石的画从中获利,他得知后了解此人是因为生活所迫,便放弃了追究其法律责任的念头,傳抱石宽阔的胸怀和殷殷爱心,博得当事人和人们的一致称赞。

傳抱石在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2000余幅画,并先后发表了《国画源流概述》、《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中国美术年表》、《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研究》、《中国的山水画和人物画》。1953年,他用了近20年时间写作的美术史论巨著《中国美术史》面世,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作出了开拓性和独创性的贡献。

10.朱楔竭力抢救“鬼脸城”

在南京诸多的名胜古迹中“南京古城墙最为突出”它周长33.676公里,平均高达19米,有13个城门!规模宏伟壮丽!比当时法国的巴黎城还长4000多米,堪称世界第一大城。至1983年,外形保存完整的尚有19.802公里,半损坏的有1.549公里。今天人们登临高高的中华门、石头城等南京古城墙,不得不缅怀当年为保护南京古城墙付出极大代价的有功之臣朱楔。

朱楔(1907—1968)字伯商,出生于浙江海盐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其父朱希袓是著名史学家。民国十七年(1928)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次年考取德国柏林大学研究生!932年获得经济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他任南京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这时候,正值国民政府实行《首都计划》,开始大规模建设,南京市政建设大兴土木,文物破坏越来越严重。朱楔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在比较我国长安、洛阳、金陵、北京四大古都之后说:“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关,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他怕南京的这些名胜古迹被淹没在建设拆除的滚滚黄尘之中,对不起国家和人民,就在工作之余,背起照相机,奔走在南京及其周边的山山水水之间,为历史留影,为国家护宝。他东至丹阳,西至当涂,南到湖熟,北及浦镇,足迹遍及上百公里,举凡古代城郭宫阙坟墓、玄观梵刹、祠宇桥梁、园林宅第,都在他的相机快门之下。他边摄影边测量,边考证,做到了一景一考、一图一考,在此基础上,编写成《金陵古迹图考》一书,并在1000余幅实际拍摄的图片中,精选了320幅,另印成《金陵古迹名胜影集》传世。他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激发人们对南京这座历史古城钟灵毓秀山水的深深眷恋和保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