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看得懂的经济内幕
27438000000051

第51章 “瘦肉精”事件及“危机公关”思考

经济的发展过程存在着各种问题,但是其中最为普遍的问题就是急功近利。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一些个体经营业和小企业,还时常出现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当中。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对于利润的极力追求放弃了企业长远规划与品牌意识,因此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产品质量问题也就层出不穷。当产品出了问题之后,其应对方式也能看出企业是否能正视自己的问题。最终,企业往往会因为自己的短视与急功近利导致生存危机……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总资产60多亿元,员工5万余人,年屠宰生猪达1500万头,年产肉制品100多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可就是这个举国皆知的著名品牌,2011年3月成了它最难忘的一个月。双汇卷入了一场“瘦肉精”危机中。

“瘦肉精”,其实是很多种药的统称,是添加于饲料可增加动物瘦肉量的药物。能使肉品提早上市并降低成本,但因对人体有副作用而极富争议,各国和地区开放标准不一。我国原则是不准添加任何含“瘦肉精”成分药物的。但仍然很难避免“瘦肉精”的使用。数年前曾经发生过“瘦肉精”调查风暴,并查处了很多猪肉养殖和批发点,但是还没有大型品牌企业出现过这一类的事件。

就是这次的“瘦肉精”事件,几乎让双汇一败涂地。而事件爆发点,是2011年央视“3·15”特别行动——《“健美猪”真相》。曝光了用“瘦肉精”喂出来的“健美猪”,钻过当地养殖环节的监管漏洞,堂而皇之地流入了河南双汇旗下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于是,这个星星之火瞬间开始燎原,并不单单是济源公司,破坏力瞬间影响到整个集团。

像双汇这样的肉制品类品牌形象是多年积累下的。一旦因产品质量问题出了事,后果往往比较严重,甚至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而18道检验程序形同虚设,最终酿成品牌信任危机,让民众对该品牌充满了失望,甚至对整个肉制品生产环节都开始怀疑。

在这种风头浪尖的时候,往往也是表现企业危机公关能力的时候。如果在此时,双汇能积极面对媒体大众,然后使用举措得当的手段去操作,就不至于落到后来“人人喊打”的境地,也不会面临长期的销售萧条。但从这起“瘦肉精”事件当中,我们却看到了一个危机公关的反面教材。

当舆论曝光、社会哗然的时候。双汇反应却并不迅速,虽然其在官方网站上声明致歉,并责令济源分厂停产整顿,但并未有大范围补救行动跟上。最失败的,是在时隔半个月之后3月31日举行的万人职工大会,其核心本意是企业对社会的道歉会,应表现出对责任的一种承担态度。但却出现了很令人费解的一幕:总经理在大会上发言说损失多少多少亿,经销商又在大会上高呼“双汇万岁、万总万岁”。把一场道歉承担责任的大会,变成了一场自我激励动员大会。这就给了社会大众一种错觉,那就是被抓住使用“瘦肉精”仿佛是媒体不对,产品卖不出去是大众故意刁难一样。这就造成社会舆论的反感。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对于肯认错、肯承担的人是较易原谅。但是如果稍显诚意不够,换来的必然是大众对产品反感和市场的无情打击。对双汇产品的信任和谅解必然就跌到低谷。

更糟糕的是,双汇在事后又陷入了“信披门”,被迫承认未提及无条件退货的承诺。有网民发文质疑,说双汇面对“瘦肉精”事件不思改正,没有诚意。这件事情,又让本来已经丧失品牌信誉的双汇再次透支了最后一点商业信誉。双汇是上市公司,要面对广大股东。在A股市场上漏披信息或披露假信息其实并不罕见。但在这种紧要时刻还被抓住口实,实在是危机公关的失败。

另外,双汇三件事做得有问题。第一,销毁肉制品的时间点选择过晚,达不到预期效果。看过电视剧《大宅门》的朋友应该还有印象,一句“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讲出了为商之道的精髓。销毁表示的是公司对产品质量以及未来再不出此类事的决心,是自觉自愿为维护品牌形象而做的,不是因为社会舆论压力而做的。选择销毁时间点早晚效果自然大不相同。因为每晚一天,社会压力自然也就多一天。由此看出是否有诚意。

时间拖到4月才进行,效果就大打折扣。从社会反响来看确实没起到应有的作用。第二,就是“瘦肉精”事件之后虽然停产了济源双汇,但是社会大众认同就是双汇品牌本身有问题。就像前些年的“冠生园月饼”事件,一家冠生园出了问题,整个冠生园品牌都受到重创。所以,这时候应首先表明态度整顿集团工作流程。哪怕是做个姿态,最起码让大家对新出产品放心并重拾品牌信心。但在双汇集团披露信息当中把责任全部归到了“倒霉”的济源双汇身上。这在大众眼中很明显有推脱责任之嫌。大众无法信服,危机公关就是失败的。第三,就是事件曝光后,针对消费者的赔偿措施没有运作起来。更让大众对该品牌印象恶化。企业当然要考虑成本问题,但这种时候,最起码应把赔偿范围缩小到济源产品辐射范畴的重点区域。赔偿方面可以大肆隆重举行,甚至总经理亲自鞠躬赔偿,通过诚意来挽回企业形象,其实是一个低成本高效益的企业再宣传并树立威信机会。可惜的是,这一机会又白白错过。

最后来做一下总结,双汇危机公关的失败之处在于对事件反应过慢,道歉及销毁产品时间点把握不好,道歉大会表达诚意不足。对于社会舆论对双汇产品信任危机估计不足。事件出来后,信息披露欠缺诚信,挽回企业信誉的工作不到位。最后小看了品牌形象的重要性,也小看了社会公众容忍度。双汇老总在事件出来后曾经说过:双汇绝对不会像三鹿一样倒下。可是在连续犯了这么多错误之后,品牌形象一落千丈的双汇如果再不能积极挽回企业形象,向大家展示其质量把关方面的推进工作。三鹿的前车之鉴就难说不会降临在其身上。

不过好在在后面阶段,就是5月以后,事件开始慢慢平息下来,加上另一场有关“塑化剂”事件的危机转移了公众视线,双汇逐步得以恢复,并痛定思痛开始高层大换血。究竟能否换回消费者的信任还需要时间来考验。但是相比较而言,双汇事件毕竟没有三鹿影响那么恶劣,最起码他们还有机会改过,有机会去重新振作。但是如果回过头来反思一下,如果不是单纯追求瘦肉率,不是为了节省成本放弃了相关检验,那么数百亿的损失及品牌形象危机就不会出现。

说到底,任何形式的危机公关最终都要表明一点,就是企业始终是值得信赖的,错了要有诚心去改正。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表达对消费者的诚意和歉意,一味推卸责任是无法改变消费者质疑的。因此,不管是质量还是态度方面,都应该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并及时把诚意传达到消费者那里。而最好的危机公关不是出了事情去解决,而是将事情在萌芽状态尚没有形成危机的时候就能发现并解决,这才是企业解决危机的精髓所在。一个品牌想要建立起信誉需要日积月累,但是一个不小心因为急功近利的心态影响了决策,就会将多年的努力化为乌有。这对企业来说是最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