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星云大师开释人生
27431700000006

第6章 修心禅(3)

人生如水,去日苦多。在短短的人生之旅中,人人都有所求,有的人求富贵满堂,即得满足;有的人求福如东海,深得幸福;有的人求无上智慧,最是得意;有的人求万事如意,甚为欢喜。如果就表面看来,他们所求各不相同,但万涓细流,会聚成海,归根结蒂,他们所求的仍然是快乐。

内心的快乐才是永远。生活本身是很简单的,快乐也很简单,只是人们把它想得很复杂了,或者人们自己太复杂了,所以往往感受不到简单的快乐。生活中如果我们都努力地放下沉重的包袱,不为贪婪所诱惑,择精而担,量力而行,这样的人生自然也就是轻松快乐的。

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蕴藏着无限的哲理与深意,它就像一本书,只有用心去读,才能品味到生活中的有学问。只有驾驭生活中的真理,眼光才能看得更远,深知生活中的诀窍,才能活得越自在,越洒脱。生活闪现着智慧与学问,只有用心去领悟,才能体验到自在的真谛。

竹杖芒鞋轻胜马,饥来吃饭困来眠,观潮起潮落,看清风送云。这又何尝不是禅者的智慧生活呢?

远看画则美,遥望山更幽

“放下!”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吾人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

——星云大师

“画,远看则美;山,远望则幽;名利,远观则能洒脱;思想,远虑则能洞察事物本末;心,远放则可少忧少恼。”某些情境之下,星云大师赞成“距离产生美”的观点,疏远名利的效果尤其明显,能够给人带来清明的心智与洒脱的态度。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古至今,多少人在混乱的名利场中丧失原则,迷失自我,百般挣扎反而落得身败名裂。司马迁说得好:“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

世间众生,有几人能够在名利面前淡然处之,泰然自若?

“人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这是《红楼梦》里的开篇偈语。这一首《好了歌》既诉说了繁华锦绣里的段段公案,又在告诫人们要提防名利世界中的人情冷暖,看似消极,实则是对人生的真实写照,即使在数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此。世人总是被欲望蒙蔽了双眼,在人生的热闹风光中奔波迁徙,被名利这些身外之物所累。

那些把名利看得很重的人,总是想将所有财富收到囊中,将所有名誉光环揽至头顶,结果必将被名缰利锁所困扰。

一天傍晚,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中散步。这时,有位小和尚从林中惊慌失措地跑了出来,两人见状,并拉住小和尚问:“小和尚,你为什么如此惊慌,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和尚忐忑不安地说:“我正在移栽一棵小树,却突然发现了一坛金子。”

这两人听后感到好笑,说:“挖出金子来有什么好怕的,你真是太好笑了。”然后,他们就问:“你是在哪里发现的,告诉我们吧,我们不怕。”

和尚说:“你们还是不要去了吧,那东西会吃人的。”

这两人哈哈大笑,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不怕,你告诉我们它在哪里吧。”

于是和尚只好告诉他们金子的具体地点,两个人飞快地跑进树林,果然找到了那坛金子。好大一坛黄金!

一个人说:“我们要是现在就把黄金运回去,不太安全,还是等到天黑以后再运吧。现在我留在这里看着,你先回去拿点饭菜,我们在这里吃过饭,等半夜的时候再把黄金运回去。” 于是,另一个人就回去取饭菜了。

留下来的这个人心想:“要是这些黄金都归我,该有多好!等他回来,我一棒子把他打死,这些黄金不就都归我了吗?”

回去的人也在想:我回去之后先吃饱饭,然后在他的饭里下些毒药。他一死,这些黄金不就都归我了吗?

不多久,回去的人提着饭菜来了,他刚到树林,就被另一个人用木棒打死了。然后,那个人拿起饭菜,吃了起来,没过多久,他的肚子就像火烧一样痛,这才知道自己中了毒。临死前,他想起了和尚的话:“和尚的话真对啊,我当初就怎么不明白呢?”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可见,“财”这只拦路虎,它美丽耀眼的毛发确实诱人,一旦骑上去,又无法使其停住脚步,最后必将摔下万丈深渊。

星云大师说,好名之人必将被名枷捆绑,好利之人也会被利锁缚住。名利,就像是一座美丽豪华舒适的房子,人人都想走进去,只是他们从未意识到,这座房子只有进去的路,却没有出来的门。枷锁之所以能束缚人,房子之所以能困住人,主要是因为当事人不肯放下。放不下金钱,就做了金钱的奴隶;放不下虚名,就成了名誉的囚徒。

庄子在《徐无鬼》篇中说:“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势物之徒乐变。”追求钱财的人往往会因钱财积累不多而忧愁,贪心者永不满足;追求地位的人常因职位不够高而暗自悲伤;迷恋权势的人,特别喜欢社会动荡,以求在动乱之中借机扩大自己的权势。而这些人,正是星云大师所说的“想不开、看不破”的人,注定烦恼枷身。

权势等同枷锁,富贵有如浮云。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莫不如退一步,远离名利纷扰,给自己的心灵一片可自由驰骋的广袤天空,于旷达开阔的境界中欣赏美丽的世间风景。

星云法语

登山的人,手中拿根拐杖,有所支柱依靠,爬起山来,轻松多了。佛法的信仰好比拐杖一样,能够给我们依靠。

不妄求是知足的生命,不投机是本分的性格,不计谋是诚实地做人,不自私是净化的身心。

水入污泥,虽清亦浊;人入邪恶,虽正亦奸。

胸襟宽大,条条都是大路;心意清净,处处都是净土。

知苦恼,才会本分不妄求;知惭愧,始能进步不退化。

真理要靠力量来实践,力量要靠真理来发挥。

看得破的人,处处都是生机;看不破的人,处处都是困境。

自我观照,反求诸己;自我更新,不断净化;自我实践,不向外求;自我离相,不计内外。

以智慧灯来点亮心光,以自性佛来成就内心,以六度法来治疗心病,以七圣财来丰富内财。

信其言,不察其行,是智者之愚;信其行,不察其言,是愚者之智;察其言,亦察其行,是智者之智;不察言,亦不察行,是愚者之愚。

不吃过头的饭,不讲过头的话,不走过头的路,不做过头的事。本分,照顾当下;过头,失去未来。

水之性,在由高而下,故宜因势利导,以为疏通之则;人之性,在有所获得,故当喜拾布施,以为结缘之方。

“无常”,可悟缘起缘灭,必能精进;由“无我”,可知性真性实,必得自在。

法无善恶,善恶是法;境无损益,损益在人。

你可以没用学问,但不能不会做人。

为了得到幸福,非得从亲自去找幸福开始不可。凡事顺遂并非就等于幸福,在追求幸福的途中,或许才是最幸福的时刻。

愚者以为幸福在遥远的彼岸,聪明者懂得将周遭的事物培育成幸福。

一个人在生活中除了物质以外,还有很重要的精神生活,所谓精神,就是一个人的思想见解,一个人的内心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凡事要求其心安,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就是正确的思想见解。

学佛的人没有敌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如果心中真有敌人,那么用心去爱自己的敌人是让一个人进步的最大动力。

淡看得失,经营舍得的智慧

做人要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时放下。对于功名富贵放不下,生命就在功名富贵里耗费;对于悲欢离合放不下,生命就在悲欢离合里挣扎;对于金钱放不下,名位放不下,人情放不下,生命就在金钱、名位、人情里打滚;甚至对是非放不下,对得失放不下,对善恶放不下,生命就在是非、善恶、得失里面,不得安宁。

——星云大师

想抓住的太多,能抓住的太少

人生是活在欲海里,欲海不可怕,可怕的是浮沉在欲海里,在欲海里没顶,那就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了。

——星云大师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永不满足的欲望一方面是人们不懈追求的原动力,成就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箴言;另一方面也诠释了“有了千田想万田,当了皇帝想成仙”的人性弱点。

在生活中,人们总喜欢抓点什么,房子、金钱、名利……抓得世界五彩缤纷,抓得自己精疲力竭。星云大师看得透彻,我们毕竟只是凡人,想抓住的太多,能抓住的实在太少。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过一篇名为《蝜蝂传》的散文,文中提到了一种善于背负东西的小虫蝜蝂,它行走时遇见东西就拾起来放在自己的背上,高昂着头往前走。它的背发涩,堆放到上面的东西掉不下来。背上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重,不肯停止的贪婪行为,终于使它累倒在地。

人心常常是不清净的,之所以混乱是因为物欲太盛。人生在世,很难做到一点欲望也没有,但是物欲太强,就容易沦为欲望的奴隶,一生负重前行。每个人都应学会轻载,更应学会知足常乐,因为心灵之舟载不动太多负荷。

从前,一个想发财的人得到了一张藏宝图,上面标明在密林深处有一连串的宝藏。他立即准备好了一切旅行用具,特别是他还找出了四五个大袋子用来装宝物。一切就绪后,他进入那片密林。他斩断了挡路的荆棘,蹚过了小溪,冒险冲过了沼泽地,终于找到了第一个宝藏,满屋的金币熠熠夺目。他急忙掏出袋子,把所有的金币装进了口袋。离开这一宝藏时,他看到了门上的一行字:“知足常乐,适可而止。”

他笑了笑,心想:有谁会丢下这闪光的金币呢?于是,他没留下一枚金币,扛着大袋子来到了第二个宝藏,出现在眼前的是成堆的金条。他见状,兴奋得不得了,依旧把所有的金条放进了袋子,当他拿起最后一条时,上面刻着:“放弃了下一个屋子中的宝物,你会得到更宝贵的东西。”

他看了这一行字后,更迫不及待地走进了第三个宝藏,里面有一块磐石般大小的钻石。他发红的眼睛中泛着亮光,贪婪的双手抬起了这块钻石,放入了袋子中。他发现,这块钻石下面有一扇小门,心想,下面一定有更多的东西。于是,他毫不迟疑地打开门,跳了下去,谁知,等着他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片流沙。他在流沙中不停地挣扎着,可是他越挣扎陷得越深,最终与金币、金条和钻石一起长埋在流沙下了。

如果这个人能在看了警示后立刻离开,能在跳下去之前多想一想,那么他就会平安地返回,成为一个真正的富翁。物质上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权力、地位、金钱之类引发的。这种病态如果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自我爆炸、自我毁灭。像星云大师所言,世间一切我们能抓住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又何苦为了抓住更多而失去更多呢?

所以,生活中的我们应该明白:即使你拥有整个世界,你一天也只能吃三餐。这是人生思悟后的一种清醒,谁真正懂得它的含义,谁就能活得轻松,过得自在,白天知足常乐,夜里睡得安宁,走路感觉踏实,蓦然回首时没有遗憾!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掉了。”人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永久地拥有什么。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说过,从长期来看,我们都属于死亡,人生是这样短暂,即使身在陋巷,我们也应享受每一刻美好的时光。

钱花出去才是自己的

有钱是福报,会用钱才是智慧。

——星云大师

“钱,用了才是自己的。”当时,星云大师正在负责《人生杂志》的编辑工作,当他第一次从杂志的发行人东初法师口中听到这句话时,心中为之一震。在后来的人生岁月中,他越来越认识到这句话乃是俗世人生的至理,也由此领悟到:“有钱是福报,会用钱才是智慧。”

很多人拥有财富,却不知道如何将这份福报转化为能滋润到自己和他人的甘霖。星云大师说:拥有财物而不用,和“没有”并没有什么差别;拥有财物不会用,和“无用”也没什么不同。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房子,但如果不能和至爱家人住在一起,别墅也就没有了家的感觉;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田产,但若不在其中播撒种子,一块荒地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每个人都希望能拥有巨额的财富,但如果只是紧紧握在手中而不使用,一张永远不能支取的存折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以前,有一对兄弟,他们自幼失去了父母,相依为命,家境十分贫寒。他们俩终日以打柴为生,生活十分艰苦。即便如此,兄弟俩也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起早贪黑,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而且,哥哥照顾弟弟,弟弟心疼哥哥,生活虽然艰苦,但过得还算舒心。

观世音菩萨得知了他们二人的情况,为他们的亲情所感动,决定下界去帮他们。清晨时分,菩萨来到兄弟俩的梦中,对他们说:“远方有一座太阳山,山上撒满了金光灿灿的金子,你们可以前去拾取。不过路途非常艰险,你们可要小心!并且,太阳山温度很高,你们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下山,否则,就会被烧死在上边。”说完,菩萨就不见了。

兄弟二人从睡梦中醒来,非常兴奋。他们商量了一下,便起程去了太阳山。一路上,他们不但遇到了毒蛇猛兽、豺狼虎豹,而且天空中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兄弟俩咬紧牙关,团结一致,最终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来到了太阳山。

兄弟俩一看,漫山遍野都是黄金,金灿灿的,照得人睁不开眼。弟弟一脸的兴奋,望着这些黄金不住地笑,而哥哥只是淡淡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