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雷军:让创业回归简单
27431200000048

第48章 让偶像成为一种力量

雷军

20多年前,我看了一本关于Steven Paul Jobs的传记,就梦想创办一家世界级的公司。虽然目前离这个目标非常遥远,但我一直比较自信:毕竟我比Jobs小15岁,我还有机会!一本书、一个人的影响,改变了我一辈子。

背景:

“乔布斯有一天也会死,所以我们还有机会。我们生存的意义就是等待着他挂掉。当然,一方面,我们衷心希望他万寿无疆,另外一方面,我们不希望他太强的光芒使这个世界黯然失色,我们希望这是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然而,这个世界没有神,因为新一代的神正在塑造。”

2011年8月,在接受某著名财经杂志采访的时候,雷军于闲聊中,掏心掏肺地讲到了这段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此语一经媒体放大,立即引起了一系列的舆论轰击。月末,雷军的老冤家周鸿祎终于“忍不住”了:“乔布斯的伟大和你雷军有矛盾冲突吗?”

周鸿祎甚至赐予了雷军“雷布斯”的封号。批判一旦有人出来开个头,后面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继周鸿祎之后,很多圈内大咖纷纷对雷军的言辞加以批评。事态越演越劣,本欲沉默到底的雷军,只好发表微博公开道歉:“创业家发了一篇我谈乔布斯的文章,是两周前和记者的一次闲聊,引起了一些对乔布斯健康状态的误会,特此致歉!”

事实上,对于乔布斯这个大偶像,雷军断然没有诋毁之意。相反,其对于乔布斯的敬仰,可以说是“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要知道,早在18岁看完《硅谷之火》后,乔布斯就注定了会影响雷军一生。

1987年,好友王川借给雷军一本两元钱的书,书名正是《硅谷之火》,该书详细地介绍了乔布斯与比尔·盖茨等技术先驱们激动人心的创业故事,以及其在硅谷乃至整个美国引发的社会效应。

这本书,让雷军第一次“认识”并牢记下了乔布斯;这本书,也让雷军的人生悄悄起了变化。

一个人凭借一技之长,获得了大写人生,借此而影响了世界,这,太震撼了!

雷军从此将乔布斯列为人生偶像,打拼的原动力。在雷军的心中,也埋下了一枚理想的火种,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乔布斯那样干出一番事业,创办出一家世界一流的企业,为改变这个世界做出点什么。

多年后,面对媒体聚光灯,雷军总是谦虚地说:“我18岁的时候就是乔粉,我从来没有奢望过自己能成为乔爷第二,小米也绝对成不了苹果,因为乔爷是神,是我们顶礼膜拜的偶像,极简完美设计是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

话虽如此,行动却暴露了其野心。我们先看看乔布斯的经历:凭着对技术的痴癫,多年修炼,加入苹果后一扎根就是12年,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那里。在苹果大获成功的时候离开(1985年)。离开苹果后,乔布斯为了重新证明自己,成立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很快又发展成为了全球最好的3D电脑动画公司之一。苹果陷入危机后的1997年,乔布斯被请回来。回归后,乔布斯带领苹果从pc转战手机,一石激起千层浪。

再来看看雷军的成长路径:加盟金山,一待就是16年,在金山成功上市的时候急流勇退;退出后,做天使投资人,扶植出“雷军系”;2011年跨界创办小米手机,成为行业黑马,并被金山高调请回。

轨迹惊人的雷同!更巧的是,重回苹果、二次崛起的乔布斯42岁,小米手机发迹、回归金山的2011年,雷军也是42岁。这一切,足可见乔布斯对于雷军人生的影响力。难怪,媒体都喜欢称他为“中国的乔布斯”。

点评:

西方有一句谚语:“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心想事成的人太少了,他人的成功不可复制。的确,当我们急切想成为某种人,成就某种事业的时候,很可能事与愿违。毕竟,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而一旦我们像雷军一样,拥有自己的人生参照目标,让偶像成为一种力量,成为激发自己奋斗的内驱力,打一场有准备的人生持久战,最终的轨迹很可能就会出现神奇的雷同。即便不像雷军与乔布斯一般雷同,最终也会遇到理想中的自己。偶像,是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