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外戏剧文学故事(上)
27431000000032

第32章 大荒野

作者简介

杨利民(1947——),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中学毕业后在大庆做石油工人。1974年进中央戏剧学院编剧进修班学习,结业后回到大庆市文化局工作。1987年考取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90年获硕士学位。后任大庆市话剧团一级编剧。他的创作以话剧为主,兼及小说、电视剧本。其代表性话剧作品有《大荒野》(1991)、《黑色的玫瑰》(1985)、《黑色的石头》(1986)、《大雪地》(1989)、《危情夫妻》(1993)、《地质师》(1997)、《在这一个家庭里》(1999)等。

杨利民现为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大庆市文联名誉主席,大庆市文化局艺术创评室一级编剧。他曾被评为新时期十名优秀编剧之一,中国文联授予他“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还被文化部、人事部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故事梗概

春天,在荒原上孤零零的油气井边,老工人老梁头在远离人群的地方和一只狗孤零零地生活着,他的工作是看着那口维系着城市里千家万户取暖烧饭的油井。有一天,一个当地屯子里的牧牛婆来到了附近放牛,她向老梁头问东问西,尤其关心老梁头的老伴和孩子的情况。老梁头告诉她,他的老伴回老家了,他将来也要去那里,他和老伴约好在那里碰头。牧牛婆走后,老梁头和狗交流,狗想起了从前的那些好日子。

老梁头:黑子,你说这人活世上怪不怪?小时候,我们家乡门前有条河,河也不宽,浪也不急,我就总想过那岸看看。爹就骂我:有啥好看的,都一个样!我呀就不信,总觉得那岸有新鲜事。后来,我长大了点,就偷偷游到了对岸,结果回头一看……嘿,这岸跟那岸真差不多。这边牛吃草马吃豆,那岸也是牛吃草马吃豆。再后来,那条河干了,两岸的人跑过来跑过去的,真叫我爹给说着了,都一个熊样!

狗:我从前呆的地方是一片美丽的草原,后来人们把草给烧了,说在上面种粮食,结果,没过一个秋天,大风沙把土地淹没了,人们又拼死拼活的在上面种草。我们动物也搞不明白,大家都在瞎折腾什么?人们把自己的才能,常常用来毁灭自己。

过了几天,牧牛婆又来了,她向老梁头夸耀自己的儿子是如何懂事,丈夫的力气是如何大,能扳倒一头牛,年轻时曾经抱着她在平原上走了十多里路,然后开始攻击老梁头的老伴太狠心,把丈夫一个人扔在荒原上自己回老家瞎逛。她的话激怒了老梁头,他被迫承认自己的老伴已经死了(回老家了),临死前还给自己织了一双毛袜子,听得牧牛婆直掉眼泪。

夏天,牧牛婆又来找老梁头,说她的牛丢了。老梁头挤兑她怎么不让她身板壮实得像头牛的老伴和懂事的儿子帮她找牛?这话激怒了牧牛婆,老梁头只好答应帮她找牛。下雨的时候,他们在一起躲雨,老梁头说附近有一座无字的坟,也不知是谁的,牧牛婆岔开了话题,让老梁头还是多想想活人,他们在雨中扭起了大秧歌,感觉到了久违的年轻和快乐。

秋天,他们又见面了,看着秋天荒原的寞落,他们感觉到了生命的飞逝。老梁头想起了自己一生中的几次大难不死,后悔着多年前错失了一次从水泡水中救一个孩子的机会。霜冻的时候,牧牛婆来帮老梁头做棉衣。牧牛婆告辞回家的时候,老梁头要她带两瓶酒给她的老伴,她拒绝了。在老梁头的一再追问下,她终于说出了她是一个孤老婆子,那座坟是她儿子的,儿子在8岁的时候掉进水泡子里淹死了,她是为了能看见儿子的坟,才不断往油气井这里跑;她的丈夫扪从她出嫁,身体就从来没好过,她伺候了丈夫18年,丈夫最后死在了炕上。老梁头答应她,等他退休了,他们一起去放牛。

冬天,跟了老梁头多年的狗黑子在失踪后终于又回到了荒原,它被想吃狗肉的人打伤,送进了城里,历经艰难终于逃了回来,但已经生命垂危,临死前,黑子向老梁头承认,自己不是狗,而是荒原上最后一只狼,为了生存,不得不尾巴翘起来冒充狗。老梁头告诉黑子,当它曾经扑倒过三个逃犯救了老梁头的命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它不是狗。

全剧结束的时候,老梁头病死在了看油气井的小房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