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外戏剧文学故事(上)
27431000000030

第30章 风雨夜归人

作者简介

吴祖光(1917—2003),祖籍江苏武进,但自幼生长于北京,官宦世家。20岁即担任南京戏剧学校秘书,22岁开始在该校任教。20世纪40年代曾任多种报刊、杂志的编辑、主编。1949年任中央电影局编导,1960年冬任中国戏曲学校实验京剧团、中国戏曲研究院实验剧团编剧。1978年起任文化部艺术局艺术委员会委员。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中学时,吴祖光曾长期观看富连成科班的京剧演出,接受了戏剧启蒙,还曾与一些演员交上朋友。1935年在中法大学文学院就读时,开始在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1937年冬,年仅20岁的他写成了处女作四幕剧《凤凰城》,该剧曾在前后方广为上演,赞誉颇佳,使他从此走上了职业创作之路。1940年,吴祖光创作了历史剧《正气歌》,并于1941年被上海《剧场艺术》杂志评为剧本的一等奖。1942—1944年,吴祖光写了他的代表作《风雪夜归人》(1942),以及《牛郎织女》(1942)、《林冲夜奔》(1943)、《少年游》(1944)、《凯歌归》(与陈白尘等合作,1944)、《画角春声》(改编本,1944)共6个剧本。抗战胜利后,创作了《捉鬼传》(1946)、《嫦娥奔月》(1947)讽刺国民党统治。20世纪60年代后期,主要从事戏曲创作,作品有《三打陶三春》、评剧《花为媒》;话剧作品有《咫尺天涯》(1964)和《闯江湖》(1978)。

故事梗概

军阀统治期间,战乱频频,灾荒不断,但京城里却是一片太平景象。达官阔人们整日沉湎于笙歌丝管之中,城南的戏园子是令他们最流连忘返的地方,而魏莲生又是这里最让他们喜欢的名角儿。出身贫苦、早失双亲的魏莲生,天生有着一副好嗓子,九岁时便进了科班学戏,由于色艺超群,很快就在梨园里走红了。

一个春天的夜晚,戏园里的前台上正演着大轴子戏,喝彩声连连不绝,而后台魏莲生的化妆室里却冷冷清清,只有王新贵和李蓉生两人在闲谈。王新贵是魏莲生以前的邻里,早年就开始闯荡江湖,穿街走巷,因此练就了一身混混儿的本事。但是,十几年的流浪生涯让他感到厌倦,如今的他却想过点儿安稳的日子。今晚他也正是为了这事来的。王新贵兴高采烈地谈论起魏莲生的大红大紫,这不禁勾起李蓉生想起了自己的心酸往昔。从小是个孤儿的李蓉生,早年也在科班学戏,而且曾负有神童的誉名。不幸的是,正当红极一时的时候,他却在众目睽睽的戏台上突然倒了仓,让他从此一蹶不振。后来,无依无靠的李蓉生只好做了同行魏莲生的跟包。想着这些伤心往事,他忍不住发了几声感慨。

正说着,听见门外有一女人叫李蓉生,李蓉生便走了出去。李蓉生看见魏莲生的街坊马大婶正在门外哭泣,马上询问她究竟出了什么事。马大婶哭哭啼啼地告诉李蓉生,自己的儿子二傻子昨晚被隔壁牛大嫂的儿子德禄拉出去一起喝酒。没想到,两人喝醉了酒后就迷迷糊糊倒在法院院长苏大人家大门底下睡着了。夜里不巧被巡警发现了,德禄机灵地逃走了,留下稀里糊涂的二傻子被抓进了拘留所。马大婶担心儿子在拘留所里受折磨,只好前来找魏莲生。她知道魏莲生与苏大人有交情,希望魏莲生能帮她在苏大人面前说说情,将二傻子放出来。李蓉生告诉她,苏大人正在前台看戏,待会儿可能会来后台。马大婶听了十分惊喜,但又得知魏莲生不在,只好告辞了,说过一会儿再来。

趁着魏莲生下场换戏装的当儿,王新贵立即向魏莲生提及了自己的事情。魏莲生告诉王新贵,他已经把王新贵荐到苏大人家去做管事了。临上台前,他又叮嘱王新贵在屋里等着,一会儿苏大人到后台来的时候,他会帮王新贵引见。

魏莲生最后唱完戏回后台的时候,苏弘基大人和刚上任的天南盐运使徐辅成已经在化妆室了。苏大人向徐辅成介绍了魏莲生,并让魏莲生待会儿去状元楼吃夜宵。见苏大人准备离去,魏莲生连忙把一旁的王新贵引见给苏弘基。苏弘基应允了,让王新贵明天一早就去他的公馆。临出门时,苏弘基又告诉魏莲生,这几天自己的四姨太玉春正吵着要跟魏莲生学戏。

不久,陈祥领着章小姐和俞小姐来了,王新贵觉得自己说不上话便离开了。陈祥是富家子弟,自幼娇生惯养,虽说是学生,却整日不务正业,只知道四处玩乐,近日来又迷上了听戏,捧上了戏子。陈祥告诉魏莲生,他的许多同学都想请魏莲生唱一出《红拂传》。魏莲生当即答应了。

魏莲生在屏风后换装的时候,马大婶进来了。陈祥一见衣衫褴褛的马大婶,以为是一个溜门儿贼,便大声呵斥,吓得马大婶落荒而走。陈祥离开的时候,又与马大婶碰了个正着。陈祥正准备向魏莲生说她是个贼时,魏莲生却告诉他,马大婶是自己的街坊。陈祥只好无趣地走开了。

魏莲生告诉马大婶,他一定能让二傻子明天就出来,请她不用担心。马大婶闻言,终于放了心,说了一通魏莲生的好话。魏莲生得知马大婶没有钱吃饭后,又马上掏出两块钱给了她。马大婶接过钱,感激涕零地离开了。

送走了马大婶,魏莲生回到了屋里。想着马大婶的一番感激之言,魏莲生对自己刚才的所作所为十分满足,甚至沾沾自喜地对着穿衣镜唱了起来。正唱着,苏大人的四姨太玉春笑着走了进来。

玉春显然是看见了刚才魏莲生帮助马大婶的一幕,但是她却半带讥讽地夸赞魏莲生是个“大好人”。她说,街上比马大婶可怜的人还多得很,他魏莲生想周济,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接着,玉春告诉魏莲生,她总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可怜的人,而且认为魏莲生其实也和她一样。魏莲生一时不明白,玉春便让他回家好好想想,第二天晚上十点钟上苏家来找她。

第二天晚上,九点多钟,玉春在内书房里吩咐丫环兰儿去前面寿堂里把魏莲生请来。兰儿刚下楼梯,苏弘基就上楼来了。苏弘基告诉玉春,他约了徐辅成一会儿在这里谈一笔生意。玉春听罢立刻表示自己要出去。但是,苏弘基却一定要她留在屋里好好招待徐辅成,以帮助他说服徐辅成。

徐辅成来了之后,玉春帮着沏了一壶茶,接着就说自己想去花园里走走。当着徐辅成的面,苏弘基无可奈何,只好同意了。于是,苏弘基和徐辅成谈了起来。苏弘基想让徐辅成利用他的盐运使职务与自己合做鸦片生意。由于徐辅成初入宦途,官场经验少,所以显得有些犹豫不决。但在苏弘基的极力开导下,徐辅成终于同意了,并与苏弘基谈起了分账问题。正谈着,王新贵有事来清苏弘基。而玉春这时也回来了。苏弘基让玉春同去前面看戏,但是玉春声称自己头晕要暂时先回屋休息一下。于是,苏弘基和徐辅成一同离开了。

得知四姨太身体欠安,想献殷勤的王新贵又回到了内书房。在王新贵肆无忌惮的闲聊中,玉春得知了魏莲生的凄苦身世。玉春一边听着,一边满怀心事地看了看手表。已经十点钟了,玉春便示意王新贵快点离开。正说在兴头上的王新贵却没有领会,依旧在一旁滔滔不绝。玉春便不再搭理他,于是,王新贵知趣地退下了。王新贵刚出去,就看见兰儿领着魏莲生来了。王新贵看出其中的蹊跷,与魏莲生搭讪了几句便走开了。

玉春和魏莲生坐在桌旁面对面地谈了起来。玉春向魏莲生倾诉了自己贫苦辛酸的生活经历。魏莲生这才知道玉春有着与自己一样的身世。玉春告诉魏莲生,虽然她由青楼出身一跃成为苏家四姨太,令许多人感到羡慕,但是,她自己并不满足于眼前这种吃穿不愁、婢奴环列的“幸福”生活,她认为自己只不过像小鸟一样从一只笼子里又钻进了另一只笼子里,始终不过是人家的玩意儿。玉春希望自己能重新做一个真正的人,为自己而活。玉春的这番肺腑之言,让魏莲生终于有所醒悟,并渐渐地对玉春产生了爱意。

自从与玉春那晚交谈了之后,魏莲生每晚都睡不着觉,整日心神不定。四天后的早上,李蓉生帮着魏莲生吊嗓子,却发现魏莲生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甚至把唱词给忘了。魏莲生告诉李蓉生,自己不想再唱戏了。李蓉生闻言,颇为不悦,便向魏莲生吐露出自己期望他成名的一片苦心,并告诫魏莲生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要懂得知足。

不一会儿,王新贵推门而入。三人在屋中闲侃了一阵子之后,李蓉生说有事要出去,王新贵也跟着离开了。两人刚走,陈祥又来了。陈祥不停地搭讪着,魏莲生却不想理他。陈祥告诉魏莲生,他不想再读书了,而想去唱戏。于是,魏莲生规劝陈祥,不要再整日玩耍了,应该好好读书,并告诉他自己不愿再唱戏了。正当陈祥感到惊讶的时候,马大婶领着儿子道谢来了。陈祥觉得无趣。走开了。

少许,玉春也来了,马大婶慌忙带着儿子离开了。玉春与魏莲生商量着,决定第二天一起出走,重新开始“一个阔人也不认识”的、真正的人的生活。正当他们遐想着明天的自由生活时,王新贵率着三四个打手闯了进来。原来,王新贵恩将仇报地出卖了他们。因此,魏莲生被驱逐出境,玉春也被送到徐大人家做女仆。

二十年后,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穷困潦倒的魏莲生拖着患有重病的身子再次来到了苏家的后花园,倒毙在茫茫的雪地上;而恰在此时,玉春也被送回了苏家,随后却在这个风雪之夜里失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