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四大家族发家秘笈
27409600000018

第18章 孔门望族(1)

当已有五百年商道历史的山西商人衰败的时候,太谷的土财主孔祥熙——一个学贯中西,亦政亦儒亦商的孔子后裔、两朝连襟,却成为民国新责、“国民党政府的财神爷”,其私家财富之巨,跃居“四大家族”之首。

孔祥熙处世精明,敛财有术。他有点像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看上去有点痴,其实内心活跃得很。

1926年任广东革命政府财政厅厅长。1927年后任国民党政府工商部部长、实业部部长、中央银行总裁、财政部部长、行政院院长等职。1947年旅居美国。1962年到台湾后.任台湾“总统府”资政。1967年病故于美国。

孔氏掌门名利双收号称四大家族的孔氏“掌门人”孔祥熙,本是标标准准的孔圣人之后,他因生在亦商亦儒的大户人家,所以从小便打上了政治经济两驾马车齐驱的烙印。他既有“义”的事业心,又有“利”的经营头脑,他从来不会做赔本的生意。

三缄其口商人头脑

【引语】孔祥熙要进洋学堂读书,有着经商经历的父亲开通豁达,支持儿子上洋学,但家族长老反对,夹在缝中的孔祥熙却三缄其口。

【事例】1890年春末,10岁的孔祥熙听说基督教会在当地所办的华美公学即将招收新生,就向父亲孔繁慈正式提出,想到那个学堂去学习。

不料,满清贡生孔繁慈竟然满口答应了。此举在孔氏家族中引起了轩然大波,闹得太谷县里全城皆知。族中人认为,孔圣人的后代,进入洋人所办的学校,简直是不伦不类,败坏孔家的门风,不成体统。

于是,族中的长老发难父亲孔繁慈:

“堂堂孔家玄圣的后裔,竟然降格以求洋毛鬼子,信奉洋教,这不仅是孔门的耻辱,而且更有失神明华胄的体面!小孩子不明事理,你怎么可以答应他的?”

孔繁慈无可奈何,只好赔着笑应道:“进洋人的学校,不一定就非洋教不可。”

孔繁慈知书达理,又有着经商的经历,是一个开通豁达的人。并且对儿子更是娇宠万分,几乎有求必应。因此,站在了孔祥熙的一边,支持他去学洋学。

结果,事情闹僵了。守旧派眼看着孔繁慈父子屹然不为所动,而华美公学开课在即,孔祥熙的入学将成事实,在多方施压力都不见奏效后,于是请人出来折中,进行调解。

族中人提出的条件是,让孔祥熙当众答应“只在教会学堂读书,不许信奉洋教”。

谁知,小小的孔祥熙个性相当倔强,在众目睽睽之下,族中的长老一问再问,他硬是紧闭嘴唇,不肯开口,几乎闹成僵局。幸亏,调解的人出面排解说:“他并没有申辩么,那当然表示他是接受了。”

这样,孔祥熙父子才如愿以偿了。

【点评】小小的孔祥熙“在众目睽睽之下”对“族中长老一问再问”的严峻问题,干脆“紧闭嘴唇”,不回答,致使父子“如愿以偿”。如果孔祥熙一开口,肯定会让对方有机可乘,造成被动,上洋学堂恐怕就上不成。

这里就体现了孔祥熙善于揣摩又善于应付人的精明处.而商人需要的就是精明二字。果然,日后的孔祥熙就是连精明女子宋霭龄都称他是商界的“精鬼”。

【运用】在商务谈判中。往往会碰上许多很棘手的问题,叫你开口也不是。不开口也不是,怎么办?①只有像孔祥熙那样保持沉默,三缄其口,哪怕对方使尽花招,你也决不可泄露商机。②示人以“可与不可”之间,这既是孔子的中庸之道,也很符合孔祥熙的处世哲学。

第一笔交易保一方平安

【引语】孔祥熙跑下城楼,拿起由商人拼凑的3000两银元交与那批溃兵,溃兵拿到银子,便绕城而行了。

【事例】这天,一位太谷商人气喘吁吁地跑来找到孔祥熙,说:“先生不好了,有一大批散兵直奔太谷而来。”

旁边的人帮着说;“这批兵既不是革命党,又不像正规的清军,直扑太谷,是何用心?”

“来者不善啊!”士绅们非常胆怯,苦苦请求孔祥熙:“请先生为民做主,速想退兵之计啊。”

孔祥熙被逼上梁山了,他想:在众目睽睽之下,要逃已是不可能,要打,凭这几枝破枪,显然不是对手,怎么办?只有先关闭城门,稳住阵脚,再作打算,于是,他扯着胆子对大家说:“请父老们放心,那群乌合之众是不敢进太谷城的。”

孔祥熙临时调集了一些商团团员和青年学生,拼凑成武装,将4个城门紧紧关闭,分别派人配备枪械加以把守。他自己带人登上北城楼,一会儿就看见大批的溃兵吵吵闹闹地向北城门走来。一名军官高声地叫嚷:

“城里的人听着,再不开城门,我就下令开炮!”

孔祥熙硬着头皮出面应付:“太谷城已经光复,在下便是新推的民兵司令。诸君过境,本县军民无不欢迎,只不过太谷城小,难以歇马,并且妇孺无知,不善招待,诚恐贻笑大方。在下想诸君一定是急于赶路,也不会在敝县停留,为诸君计,不如由敝县立刻筹出一笔盘费,聊代招待,就不知道诸军是否应允?”

那位军官根本不听孔祥熙的这番话,用武力强迫使他开城门。

孔祥熙只好计上心来,骗说:“实不相瞒,太谷城也有几门炮,而且这里城墙也还牢固。刚才我接到电话,太原府里正有第二批队伍在往太谷进开进,兄弟还是劝诸君先拿一笔盘缠。”

溃兵们对此话将信将疑,但又真怕太原派兵追来,经过一阵子的讨价还价,要孔祥熙出3000两银元,方同意绕城而过。孔祥熙觉得3000两是多了些。但是为了太谷的安全,无可奈何地答应了下来:“好吧,3000两就3000两吧。”

于是他急急忙忙地跑下城楼,同早已在下面等候的商会诸人商议一番,由商会拼凑了3000两银元交给那批溃兵。溃兵们收到了银元,说了声“谢谢”,绕城而过了。

这次溃兵过境之后,孔祥熙大肆宣传地方武装的重要性,太谷的士绅们也宣称有迅速建立自卫武装的必要。由于孔祥熙出面退兵,赢得了一些支持,于是他将太谷的警察、商团团员、青年学生集合起来,组成民团,名为“太谷营务处”,自任“营务处”司令,统辖1000余人,备有4门大炮,100余支步枪。

当上了司令,孔祥熙觉得很荣耀,他请人制作了很多套戎服,时常穿上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他有时穿红衣白裤,长靴齐膝,胸前数道缨穗,有时呢料军装,软皮套裤,胸前缀五枚外国带回来的徽章。

【点评】面对散兵的侵扰,如何退之?孔祥熙根据敌人强弱的实情,先强打精神稳住自己的和众人的情绪,设计退敌,好言相劝不听就散钱消灾,何况这些散兵正是急需银两之时,见钱眼开,正中下怀。孔祥熙的金钱意识,不是一般人可以比得上的,孔祥熙深知金钱的重要性,利用金钱确保了一方平安,又使自己赢得了好的声誉,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身价。

【运用】商业社会,金钱的作用不是其他可以比的,我们不说金钱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你将什么也玩不转。英雄将为之皱眉而叹息无奈。当你经商时,由于某种原因没有了周转资金,你想进一步发展,此时真是难上加难!当你上一个项目,手头没有钱,那等于嘴唇上抹石灰—_白谈。你想去银行贷款,可你的经济收入已出现赤字,有许多钱都是别人欠你的要不上来,银行也不会贷给你的。千言万语一句话来概括,无论干什么事业,不打好经济物质基础,你的设想再美。也将是空中楼阁,你的想法再好,好得难以名状,也将是白日作梦。现实就是这样冷酷无情的。

一个是“哈哈孔”一个是“钱袋子”

【引语】孔祥熙有一副慈善的面孔,逢人便笑。他表演的—切都是为一个钱字,这与好财的宋霭龄刚好成为珠联璧合的一对。

【事例】孔祥熙有“哈哈孔”之称,他对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总是装聋作哑,伪装糊涂,但对搜刮民财,却是十分精通,也是他人所望尘莫及的。

孔祥熙进入政界以后,网罗了一批山西老乡、旧日部下、铭贤学校学生等组成的亲信,最后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孔院长官邸秘书处”为中心的所谓公馆派。

这群人聚集在孔氏家族门下,是孔祥熙聚敛财富的干将。孔样熙凭借手中所掌握的政权、财权,为他们撑腰、“打气”,为他们出谋划策;而这些干将们,在孔氏家族的保护伞下,大搞投机倒把,违法乱纪,兴风作浪,想尽一切办法,甚至是铤而走险地为孔家“增值资本”。同时他们也中饱私囊。

在孔氏家族中,宋霭龄可以说是仅次于其夫的聚财能手,抗战初期,宋霭龄仅在套取外汇的投机中,据说就“捞了800万英镑”。到1939年,宋霭龄在美国的存款占重庆“所有要人在美国银行中存款的第一位”,被美国记者赛利文称为“孔府的钱袋子”。

早在孔祥熙与宋霭龄恋爱的时候,这一对青年人就常常以金钱为主要话题。

据说,有一次孔祥熙曾经向宋霭龄表示,自己真想掌握一大笔财富,然后可以随时捐献给革命。

宋霭龄则为他的这一“崇高愿望”而感动不已,觉得这位“圣人”的形象不仅可敬,而且越来越可亲了。“她睁大了眼睛,不愿意把目光从这张方方正正的脸上移开”,用一种完全是对知心伙伴的口吻说:

“我也渴望支配巨大的财富。我相信,我能使之造福于万民。”

【点评】这一对恋人结婚后几十年的实际行动,都证明了双方所讲的话前半部分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而后半部分则是谎话。

孔祥熙就任财政部长后.总是在一些公众场合冠冕堂皇地大谈理财之道,以表示他的公正、廉洁和为民谋利,为政府效力。

【运用】一对恋人,男的说:“我真想掌握一大笔财产,然后可以随时捐献给革命”。女的讲:“我也渴望支配巨大的财富.我能使之造福于万民”。这话是孔祥熙与宋霭龄谈恋爱时说的话,如果后来真是这样,那么孔、宋志同道合,比翼双飞,为天下造福,将传为美谈,成为后代楷模。遗憾的是他们所讲的话,谋财是做到了,为天下造福却是没有做到。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现代青年人当以此为鉴,在追求财富的同时。不要忘记造福于天下。

执行公务不忘赚钱

【引语】宋庆龄和孙中山的正式结合。使孔祥熙由一个上海买办商人,一跃而成为革命领袖孙中山的连襟。他在政治上发展的道路已经打开,霭龄在鼓励孔祥熙涉足官场的同时,不断通过她的亲朋故友放出气球,让他们注意到孔祥熙的才能和背景,这一手现在已经显现出效果。

【事例】孔祥熙赚钱的才能确实是无与伦比的,他们夫妇从日本回国,受领的任务是策动反袁起义。他们到上海不到一个月,就看中了一所房子,这是位于亚尔培路一所德国人的私房。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位德国人急于回国,要处理房子。孔祥熙抓住他急于带钱走的心理以16万元买了下来。宋霭龄看过房子,嫌德国人的房屋样式不合口味,认为孔祥熙花了冤枉钱。孔祥熙并不争辩,只说如果认为不好,可以再卖。霭龄说,这房子可不像衣服,样式旧了就压箱底,这种不动产,投入太高,倒换困难,你孔家有钱就往这上赔吧。孔祥熙只嘻嘻一笑:“赔?我孔某今生还没做过赔本的生意,不信你等着瞧。”果然,仅仅过了一年,没有在上面再花一分钱,孔祥熙就以3万多元的价格出了手,整整比一年多前买进时赚了一倍多。当时孔祥熙就问宋霭龄:“请问世界上还有什么正当的买卖有超过100%的利润率?”卖房所得的钱孔祥熙并没有带回太谷,而是用这3万多元卖房款立即在上海福开森路又买了一座房,这一次是辛亥革命元勋黄兴的住宅。霭龄因原房主人名声太大,怕住进去压了自己,仍不满意。孔祥熙说声“别忙”。几个月后。迫害孙中山、黄兴的袁世凯一死,黄兴的旧房立即升值,孔祥熙又以6万多元卖出。这两次买卖,总共没花几天时间,却使原来的投资翻了两翻。这样赚钱的速度和效率,就是上海专门的房地产商也做不到。而他仍然用翻上来的钱,再在西爱咸斯路买一处房子,几年不到,这所原价6万元的房子又涨到了60万元。霭龄对孔祥熙的赚钱本领这才真正信服了。

但是霭龄认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仅仅靠这种投机赚钱是不行的,必须要政治上发展,才能创造更大的赚钱机会,也才能保住到手的钱财。

孔祥熙在与宋霭龄结婚之前,虽说又是当司令,又是办社团,但他的主要精力,始终放在办学和经商上。但是自从霭龄走进他的生活,情形就逐渐不同了。比如这次孔祥熙离开太谷,到太原出任阎锡山的参议就是一个证明。当然霭龄担任大总统的秘书,对政界风云和官场内幕比孔祥熙了解的多得多,因而她的眼光和胃口也要大得多。让孔祥熙出任参议远非她的目标,这只不过是对孔祥熙的试炼和淬火,她相信机会总有一天要到来的,但是能量需要积聚,阶梯更要开凿。

宋庆龄和孙中山的正式结合,使孔祥熙由一个上海买办商人,一跃而成为革命领袖孙中山的连襟。他在政治上发展的道路已经打开.霭龄在鼓励孔祥熙涉足官场的同时,不断通过她的亲朋故友放出气球,让他们注意到孔祥熙的才能和背景,这一手现在已经显现出效果。

1916年底,东北大帅张作霖的专使到山西要求见孔祥熙,但老孔不愿在阎锡山的督军府接待这位贵客,因为这里只是他的暂时栖身之地,在这里他的身份只是一个参议,缺少主人的环境氛围。因此他返回了太谷。张作霖的这位专使只好到太谷去拜见他。

【点评】孔祥熙在执行政治任务之时,看好机会也要赚钱,把严峻的事情掩饰在商业买卖中,使政治任务执行起来显得轻松了,也发挥了他赚钱的能力,满足了他捞钱的欲望。但这只是投机倒把的性质,不可能使孔祥熙成为大的资本家。而宋霭龄则独具慧眼,看到政治与经济挂勾,才能有更大更多的创造赚钱的机会。后来的实践也证明了,宋霭龄的策略是正确的。而孔祥熙也靠妻子宋霭龄的计划,成功进入了政界。

【运用】孔祥熙赚钱的本领主要是他在商场中炼就的,通过观察分析、预测,看好机会、抓住机会,把买卖搞定。如今有的企业老板,在出差、参观、旅游时,发现了一些商机。回来就马上对某个项目进行投资,过段时间市场有需求且需求量大时。就马上推出市场。结果大赚一笔,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君子好财取之有道

【引语】孔祥熙在组建“中美同盟会”的活动时,曾与外国传教士接触频繁,他发现煤油为居民夜间燃灯照明所必需,煤油生意有大利可图。当他听说英国商人要在山西倾销煤油时。立刻伙同五叔孔繁杏设立了“祥记公司”。他向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交了25万英镑保证金,按当时汇价16银元兑换1英镑,共付出银元40万元,取得了山西省亚细亚壳牌火油总代理权。

【事例】孔祥熙开始发财,是在欧战时期代美国购买山西铁砂。

因为他常通过教会的和美侨接近,又因为火油生意和美国使馆商务参赞处也有来往。有一次,他听说美国商人要收购铁砂的信息,立即跑到太原,把山西铁砂趸购下来,每吨铁砂1银元,运到天津交货,美国给他的收购价是美元1元,转手之间获利1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