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
27408500000057

第57章 良娣弄权:江山残破,无心内宫

担国事于乱世的肃宗李亨,顾了平定叛乱,却顾不了后宫的龙虎斗,从而给李家江山的安全留下了隐患。

肃宗于安史之乱爆发后,随父逃离长安,时为太子良娣的张氏也随其出逃。她侍奉太子李亨,十分尽心。两人患难相依,非常恩爱。李亨在灵武正式帝位,封张良娣为淑妃。张良娣成为后宫第一宠妃之后,渐渐地露出了一些不良的本性。

肃宗平叛时,决定任命天下兵马元帅人选,曾打算任命颇怀才略又有较高威信的建宁王李倓。但在奇士李泌的建议下,任命了广平王李豫为兵马元帅,元帅府就设于禁中。李泌以“侍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名义参加平叛,也于禁中安置。张良娣与李辅国因为在肃宗政变夺权过程中立有大功,权倾一时,气焰熏天。二人互相勾结,招致了时为广平王的代宗李豫以及建宁王李倓的警觉与不满。当时,张氏曾恳求肃宗立她亲生的儿子为太子,遭到建宁王李倓的反对。李倓为了大唐中兴,也对张良娣的专权不满,他曾劝阻肃宗立张氏为皇后。时过不久,张氏的儿子夭折,尽管如此,这件事仍然加深了张皇后对建宁王李倓的怨恨。建宁王英毅果敢,常不分场合地向肃宗陈诉张、李二人的专权骄横。建宁王曾向肃宗报告说:“良娣骄奢恣意,辅国内外勾结,想要干涉朝政。”懦弱的肃宗并不相信。张氏、李辅国知道后,对建宁王更加痛恨。

张良娣阴谋在广平王和建宁王之间制造嫌隙以使他们离心离德。她很有谋略地劝肃宗把天下兵马元帅广平王立为太子,再改任建宁王为兵马元帅。肃宗向李倓说出这个想法之后,李倓一下就猜想到一定是张良娣的阴谋,立即直言不讳地劝阻了肃宗。

张良娣与李辅国见一计不成,更加紧了阴谋策划。张良娣在肃宗面前吹枕边风,李辅国也在肃宗面前进谗言,说建宁王因为没有当上天下兵马元帅,心怀不满,准备谋害广平王。张良娣与李辅国对建宁王大加诬陷,双方较量激烈起来。有一天,张良娣对肃宗奏道:“建宁王恨不得为元帅,想谋害广平王。”李辅国也添油加醋,在一旁随声附和。矛盾一下暴露出来,肃宗见双方都涉及到广平王,眼睛盯着皇嗣,担心会酿成大祸,心中大怒。在张、李二人的蛊惑下,肃宗不辨曲直,偏听偏信,不分青红皂白,就下令将建宁王赐死了。直到广平王李豫登基为代宗时,这样一个大冤案才得以昭雪。

张氏与李辅国互为表里,狼狈为奸,专权用事达数年之久。由于李辅国、张氏结党营私,在朝廷中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势力,懦弱的肃宗也只能听之任之,任其摆布。随着权力的加大,李辅国变得越来越专横,逐渐对张氏也不恭敬了,张氏想独揽朝政大权,便认定李辅国是一大障碍,两个人之间的矛盾也日渐加深。

宝应元年(762年),肃宗病重,便下诏由太子李豫监国,处理军国大事。当时,李辅国已经权势熏天,张氏与李辅国之间的权力之争已达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矛盾的爆发已不可避免。张氏早想废掉太子李豫,李豫时任天下兵马元帅,深得肃宗信赖。太子李豫与张氏不和,张氏的儿子死了之后,她担心将来控制不了太子,于是便暗中接越王李保入宫,准备立越王李保为太子。可是,掌握大权的李辅国却支持太子李豫,那么,她想除掉太子就必须先除掉李辅国。张氏想出了先借太子力量来消灭李辅国的办法,但太子李豫并没有中她的圈套。

于是,在肃宗病危之时,张氏把越王召进宫,越王当太子心切,愿意听张氏的安排。张氏派太监段恒俊选拔宦官二百多人,全副武装,埋伏在长生殿后,准备发动兵变,杀死太子。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张氏矫诏召太子入宫,可是他们的阴谋被李辅国得知了。李辅国急忙调集禁军数百人埋伏在凌霄门等待太子李豫,太子李豫刚到,便被拦下带走后保护起来。然后,李辅国率兵冲进长生殿,抓获了越王李保等百余人。当时,张氏和肃宗都在长生殿,张氏闻变,仓皇逃入肃宗寝宫躲避。李辅国带兵冲进寝宫,逼张氏出宫,张氏吓得苦苦哀求肃宗救命。肃宗不知兵变之事,也受惊不小,竟然说不出话来,病情加重,当天就死在了长生殿。肃宗一死,李辅国的胆子更大了,他将张氏、越王及参与兵变的人一并斩首,拥立太子李豫即位,为代宗。

肃宗的主要精力都以平定叛乱为重心,因此,对后宫疏于管理,以及赋予宦官的权力过大,没有料想到其后果竟如此严重,以至于嫔妃与内大臣之间的斗争都直指皇位,并给以后的继承者留下了隐患。唐朝第九代皇帝是代宗李豫。他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安史之乱”后,代宗从父辈手中接过烂摊子时,盛世的繁华还留在人们的头脑中。代宗为了早日平定叛乱,结束动荡的局面,他对安史降将采取了姑息政策,最终平定了这场历经八年之久的动乱,然而,却造成了外藩入侵和地方藩镇割据的局面。代宗在朝廷内宠信宦官,排斥功臣,使上层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加剧,朝廷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也不断上升。十几年后,代宗把藩镇割据这个难以消除的祸患留给了他的后继者。从此,李唐王朝的盛世便成为了人们心中无法再现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