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走遍东欧
27404800000026

第26章 感受东欧(6)

她出生在贝尔格莱德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一家企业的领导,母亲是工程师,但现在也摆脱不了生活困难的现实。我请她结合自己的家庭给我们描述过去南斯拉夫人的生活情况。她说,十几年前南斯拉夫并不是这样,不能说每个家庭都很富有,但大家的生活条件确实还不错,家庭平均生活水平还可以,没有经济方面的困难。而现在南联盟变成了一个很贫穷的国家,我觉得老百姓真的没有钱。十几年前,南斯拉夫人的平均收入是几千马克,也就是说一两千美元,现在变成这么低的一两百美元。南斯拉夫变成这么贫穷的国家,其实经济方面的打击我觉得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南斯拉夫人受到了很多的侮辱,所以让南斯拉夫人自己说,他心里肯定有点不舒服,挺尴尬的。比如十几年前我们想去意大利旅游,并不需要护照,也不需要什么签证,拿自己的身份证就可以过去了。现在去旅游的话,我不提经济方面,这个对我来说让我不好意思,但西欧国家怎么看我们,怎么对待我们?好像我们是犯人一样,我觉得这个是最大的变化。拿我自己的家作一个例子。我妈妈是工程师,我爸爸在一个工厂里工作,不是普通的工人,而是一个领导。我爸妈十几年前的收入一个月算起来差不多是5000马克,就是2000多美元,现在只有200多马克。我爸爸下岗了,他原来是工厂里的一个领导,因公司倒闭,他也无能为力,只能下岗了。他曾工作了25年,现在居然没有工作了,与朋友合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厂,把所有的钱都投进去了,努力地去赚钱,否则一点办法都没有。我妈妈的情况稍好些,因为她是工程师,她的工资一个月算起来还是不够吃饭,只能买蔬菜、水果之类的东西。我大学本科毕业,可在外边跑翻译赚点钱,也可以帮助他们。但不管怎么说,我家的生活是很困难的,其他90%的家庭和我们的情况差不多,可能最多只有10%是有钱的人,像那些个人开公司的,或者非常聪明的,就赚了钱。可以说南斯拉夫现在面临着各方面的困难,除了经济方面外,我还提到了让人很不好意思很尴尬的另一个方面,那就是别的国家怎么对待我们。比如我们要去意大利的话,先去意大利使馆,他们总是问你要这个或那个证明,然后你在银行里必须有多少钱,等等。这个是让我心里最难受的,我心里很难过,他们的态度对我们很不友好。南斯拉夫人最讨厌的就是他们对我们的态度。我相信我们会富起来,因为南斯拉夫还是有这个能力,会做得更好一些,我们以前是个富有的国家,我相信总会有一天我们还会回到原来那个程度,而且会发展得比以前更好。所以我的第一个希望就是西欧国家改变对我们的看法和态度。

就拿签证来说,过去起码欧洲的20多个国家之间不需签证,只要拿护照就行了。我爸妈那时去旅游的地方很多,一年2次或3次,冬天去滑雪、滑冰,夏天去海边晒太阳。有时星期六、星期天空闲时,他们就去意大利买点东西,或者是去德国也可以的。10年前先是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独立了。战争一开始,他们对我们好像不友好不客气了,过去南斯拉夫包括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都是一个国家,现在就有些不方便了,去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都需签证,而去波黑、马其顿就不需要(我以前去过意大利、希腊,那时每年起码去一次希腊,希腊海边风景很好,特别美,比我们黑山可能更好一些。我们也常去意大利,匈牙利也去过好几次)。

作为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现在也面临很大的困难。因为大学生很多,现在许多年轻人都希望去读大学,可大学毕业了还要去找工作,但现在工作确实不好找。好像许多西欧国家答应帮助我们,给我们钱,或者到这里投资办大的公司,我觉得这些可能他们愿意,但至今还没兑现,等了好久并没有什么投资,也没有什么外国的公司。所以年轻人虽已经毕业了,但工作还是不好找,毕业之后有很多人靠爸妈吃饭。我觉得整个世界每个年轻人都一样,追求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成立一个家庭,有自己的车,但这个心愿,南斯拉夫的年轻人如今很难把它变成现实。我爸妈十几年前,就是说结婚之后,有了工作,盖了两套房子,一套在市中心,另一套在乡下,开车差不多需要半个小时,就是为了周末能到那边去休息,所以十几年前把这个心愿变成现实并不困难,而现在好像只是在心里,不可能变成现实。像我爸妈现在生活都不能保证,真的不能保证。我妈妈下班之后还要到外面跑,去干别的事情,比如去卖化妆品可以赚点钱,如果仅靠工资收入就不能生存下去。我还有一个弟弟,他在读高中,将来还要去读大学,为了他,我们还要去做别的工作赚点钱。其实我现在可以养活自己,父母还是希望我有一个自己的家,可以不必为我担心,所以他们的困难也不想告诉我。我很理解他们,我也希望能帮助他们,所以我自己也很努力。现在和我同龄的年轻人,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到中国去留学,但这真的很难,去中国留学也要花很多钱,自费的人很少。不过中国和南斯拉夫好像有协议,中国每年送给我们很多奖学金,所以很多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如果得到这个奖学金,那就很方便的,学费、住宿费都免。这要感谢中国政府把这些奖学金给我们,不然,南斯拉夫的学生和中文系的学生们大都没有机会去。我同班同学都是普通家庭的学生,有钱的很少,他们都去外国读书,或者去私人的大学,普通老百姓还是在我们公家的大学读书。这种学生一般自己去留学是不可能的,只有得到奖学金之后才会去。所以去年,我们同班4个同学一起去了中国。

我曾两次从贝尔格莱德前往被称为“海湾商都”的阿联酋迪拜酋长国。由于当地的华人越来越多,当局已经看到了中国人给所在国带来的巨大商机,不仅普通人愿学中文,连当地警察也开始学中文。我漫步街头见到值勤警察,他们都会很友好地用不太熟练的中文向你问好,并说“我在工作”等简单的中文词汇,表明了学中文的热情。我由衷地希望有一天汉语能成为世界语言。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来华留学生已超过了63万,为外国培养了大批科技、教育、外交、管理及经济、文化等各类人才。在这些留学毕业生中,有30多人在本国担任了部长一级的领导职务,10多位先后担任驻中国大使,30多位担任驻华使馆的参赞,120多人在各国的大学担任教授或者副教授,还有很多成为企业家。

中国驻南使馆被炸的背后

在科索沃战争期间,1999年5月8日(也就是我从国内抵达布达佩斯的第二周,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联盟用5枚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使馆,造成馆舍严重毁坏、20多名使馆人员受伤、3位中国记者丧生的重大伤亡,成为外交史上的罕见事件。

科索沃是南联盟的一个自治省,在20世纪90年代曾与中国宁夏结为友好省区,双方还进行了互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