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口才全书·风趣出名嘴
27397300000019

第19章 语言解套高手(2)

避雷针的发明者、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1706-1790年)正在邀请人们参观他的新发明。其中一个阔太太问:“可是,它有什么用呢?”富兰克林回答道:“夫人,新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

例(2)

富兰克林不仅是著名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政治活动家。他曾积极地参加了《独立宣言》的起草,为争取黑人解放发表演说,为建立美国的民主制度进行斗争。他在指责一项有钱人才能有资格当选为议员的法律的时候说:“要想当上议员,就得有30个美元。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30个美元,那么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以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是我,还是驴?”

6不保密

基辛格参加美苏战略武器谈判并签署协议之后,他立即在自己下榻的莫斯科一家饭店举行记者招待会。在会上,基辛格透露说:“苏联每年大约有生产250枚导弹的能力。”“我们美国呢?”敏感的美联杜记者马上接过话头。“我们的导弹生产能力怎样,核潜艇又有多少?”很抱歉!我不知道美国每年生产导弹的枚数,基辛格道:“不过核潜艇的数目我倒是清楚的,但我不知道是不是属于保密的。”

“不属于保密!”那记者又立刻说道。

“不保密吗?”基辛格微笑说:“那好,你说有多少呢?”

对于棘手的提问,一不留心就容易落入陷阱,就像上面的例子,如果回答了就是泄密,不回答显得有点无能的样子,对于这样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抓住漏洞予以反击。

关于上帝

爱迪生不仅在科学领域有大量发明,还善于机智地回答记者们提出的各种古怪的问题。

一次,有个记者问他是否应该给一座正在修建的大教堂装个避雷针。他毫不犹豫地答道:“当然。因为上帝往往是粗心大意的!”

记者又问他是怎样想象上帝的,爱迪生说:“先生,没有质量,没有重量,没有形状的东西是无法想象的!”

7来不及考虑

爱迪生75岁时仍到实验室上班。有个记者问他:“爱迪生先生,你打算什么时候退休呢?”

爱迪生装出一副十分为难的样子,说:“糟糕,这个问题我活到现在还没来得及考虑呢!”

例(1)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发电机的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法拉第,对知识有着执著的追求,为了一项科学研究,他常常百折不挠,这使得那些急功近利的人迷惑不解。

有一次,他的一个熟人、税务官格拉道斯通,看到法拉第在做一个在他看来毫无实用价值的实验,便问道:“花这么大的力气,即使成功了,又有什么用呢?”

法拉第回答说:“好吧,不久你就可以收税了。”

例(2)

有一次,英国女王安娜参观著名的格林威治天文台,当她知道天文台长、天文学家詹姆斯·布拉德莱的薪金级别很低以后,表示要提高他的薪金。可是,布拉德莱恳求她千万别这样做。他说:“如果这个职位一旦可以带来大量收入,那么,以后到这个职位上来的将不是天文学家了。”

例(3)

英国天文学家约翰·杰尔舍利临终的时候,神父坐在他的床头,喋喋不休地对他大谈其天国之乐。

“对我来说,人生最大的赏心乐事,”杰尔舍利打断了神父的话,“莫过于能看到月亮的背面了。”

例(4)

英国科学家查理·罗勃·达尔文在一位移居乡间的故友家作客。友人的两个孩子蓄意趁机逗弄一下这位显赫的科学家。他们捕捉了一只蝴蝶,一只蚱蜢,一只甲虫,一条蜈蚣,取下蜈蚣的躯体,撕下蝴蝶的翅翼,拔下蚱蜢的大腿,摘下甲虫的脑袋,小心翼翼地拼凑起来,粘合成一只奇形怪状、肢体异样的小昆虫。然后他们把它放在匣子里,带到达尔文的跟前。

“我们在地里捉到了这个昆虫。达尔文先生,您能否告诉我们它属于哪一种类型?”

达尔文看了一下,随后又向孩子们瞟了一眼,微笑地说:“孩子们,你们留意了没有:在捕捉的时候,它们会不会叫?”

“会叫的。”他们回答,彼此用臂膀打着暗语。

“既是这样,”达尔文说,“那是一个‘叫’虫。”

8以得报怨

有个渔夫捕到一条色泽艳丽、鳞光璀璨的鱼,这种鱼一辈子也没有见过。他想:如果把这条鱼拿到市场上去卖,也卖不到几个钱,不如送进宫里献给国王,他喜欢的话,说不定能给我一大笔赏钱。

渔夫打定了主意,就把鱼送给了国王。国王见了这条奇怪的鱼,非常高兴,便下令赏给渔夫一百枚金币。

国王身边的一个大臣,看到渔夫得了那么多钱,很不高兴。他附到国王的耳边悄悄说:

“陛下,为这么一条鱼付出了一百枚金币,太不值了!”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你叫我怎么办呢?”国王低声对大臣说。

“这个容易,”大臣献计说,“陛下可以问问这个渔夫,这鱼是公的还是母的。如果他说是公的,您就说要母的;如果他说是母的,您就要说是公的。不管怎么说,您都可以把账赖掉。”

国王听了高兴得不得了,便问渔夫:

“这鱼是公的还是母的,你知道吗?”

渔夫回答说:“尊敬的陛下,这是一条反复无常的共生体鱼!”渔夫的回答可谓天衣无缝,让对方无计可施,这种解套方法叫做进退自如。

例(1)

当英国热力学专家开耳芬老年时,常抱怨时间过得太快:“一分一秒是太短促了,我们需要长一些的时间量度。”

他无法调节时间,只能加快工作、整天忙碌。他计划中的工作够搞“两个世纪”,而他的难题是这无法在“一辈子”中完成。他永远在那里工作,马不停蹄——直到他养的名叫“钩嘴博士”的那只鹦鹉,用它尖利的叫声对他嚷道:“开耳芬爵士!开耳芬爵士!开耳芬爵士!闭嘴!闭嘴!”

例(2)

英国物理学家依撒克·牛顿有一次写信给他的朋友洛克,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他的著作。在收到洛克的极为不满的信后,牛顿复信说:“我记得我给你写过信,但不记得信里对你的书说了些什么。请你把信抄给我,我将尽可能加以解释。”他抱歉地解释说,“当时,我由于坐在炉火旁,所以不能控制自己的肝火。”

例(3)

弗兰西斯·克里克,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成名后,每天有大量的人来访和来信,使他应接不暇,无法工作。后来,他终于想出了一个方法,设计印制了一种“万能的复信”,信上说:

“克里克博士对来函表示感谢,但十分遗憾,他不能应您的盛情邀请而给您签名;赴宴作讲演;参加会议;赠送相片;充当证人;担任主席;为您治病;为您的事业效劳;充当编辑;接受采访;阅读您的文稿;写一本书;发表广播讲话;作一次报告;接受名誉地位;在电视中露面……”

对方的来信提出什么要求,他就在相应的地方作记号答复。很快,他就从难于应付的困境中解放出来了。

例(4)

英国植物学家、作家约翰·希尔因为未能被批准加入家皇家学会,一直耿耿于怀。有一次,他从朴茨茅斯给学会寄来一封信,信中他编造了一例神奇的病例:一名水手从桅杆上摔下来,跌断了一条腿。医生用绷带替他扎牢后,给他用焦油冷浸,效果奇好,3天内他的腿就恢复如初了。这一案例引起学会认真的讨论。谁知不久学会又收到约翰·希尔的来信,说他上封信上忘了说明那条断腿是木头做的。

例(5)

有一个英国勋爵,擦破了点皮,受了一点轻微的伤痛,就去召请著名的外科医生塞缪尔·夏普。夏普给“病人”检查后,立即吩咐勋爵的仆人赶快跑到药房去取药。

勋爵听到这急促的吩咐后,脸色都吓白了。他紧张万分地问外科医生:“我的伤口看来很危险吧!”

“是的,如果您的仆人不尽快跑的话,那么我担心……”

“将会发生什么意外……”

“我担心,在他回来之前,您的伤口已经愈合了。”

例(6)

一天,有人问英国光学权威W·S·富兰克林:“为什么一个物体在我们视网膜上的像是倒立的,而我们却不感到物体是倒立的呢?”

富兰克林想了一下回答说:“当你两耳同时听到一个婴孩子啼哭时,为什么马上能肯定啼哭的不是双胞胎呢?”

9急中生智

1832年,亚伯拉罕·林肯只是军队中一位年轻的上尉。一天,他率领他的一排人在行军途中遇到了一道栅栏。

林肯对训练,战术和队形的知识知之甚少,一时不知按正规军的条例该如何应付这种场面,于是,他急中生智,命令说:“停止前进!解散!两分钟后在栅栏的另一侧集合!”急中生智,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显现,都能即兴发挥。

例如俄国沙皇召见谢甫琴科,文武百官都对沙皇低头鞠躬致敬,只有谢捕琴科昂首站在一边,沙皇大怒,问道:“你是什么人?”“我是谢甫琴科。”

“为什么不低头?”“因为您想见我,如果我也像他们一样低头鞠躬,深深地弯腰敬礼,您怎么能看得到我们容貌?”沙皇“召见”要看谢甫琴科的容貌而谢甫琴科却让沙皇看自己的头顶岂不违抗了沙皇的命令,这样回答使沙皇也不得不了了之,这是高手解套,语言解套的绝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