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质量】人口质量是指人的科学文化素养、觉悟程度、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身体健康水平。人口质量是由自然生理条件与社会条件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而社会条件则是主要的。人口质量与人口数量是紧密相联的,人口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劳动者文化科学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人口自然增长率】也称“人口净增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该国家或地区净增人口数(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对同期平均人数之比,用千分率表示。用“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可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人口统计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社会劳动力后备力量的增长数量和增长速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人口自然增长率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是研究人口发展动态的重要标志之一。
【人口出生率】是人口统计中反映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育频度的指标。指全国或某一地区在一年内平均每千人中的活产婴儿数,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
出生率(‰)=一年内活产婴儿数/同年平均人口数×1000‰。出生率的高低是人口增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研究人口变动情况的依据。
【人口死亡率】是人口统计中反映居民在一定时期死亡频度的指标。指全国或某一地区在一年内平均每千人中死亡的人数,通常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
死亡率(‰)=一年内死去的人数/年平均人口×1000‰
死亡率可按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和疾病等计算。它反映了人民的健康水平,是研究人口数变动情况的依据之一。
【人口老化】一个国家人口的年龄构成中,如果老年人(65岁以上)的比重不断增加,就叫做人口老化。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这个国家就叫老年型国家。引起人口老化的原因一方面是出生率下降,儿童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另一方面是某些国家青年人的外迁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受到的人口损失对于老年人相对数量的增长产生的影响。如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老年人比重高达16.6%。近几十年来,在大部分经济发达国家、人口老化的情况很突出。例如西欧老年人比重占13.6%,北欧占13.5%。人口老化使人口非生产部分扩大,引起许多经济、社会和医疗方面的严重问题。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的稠密程度的指标。指单位面积土地上平均居住的人口数。即生活居住区总人口数对用地面积平方公里数之比。适当的人口密度可以保证良好的居住条件和卫生条件。人口密度是制订城乡建设规划和其他同居民生活直接有关的计划的依据之一。
人口密度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时期内的相对数字,是一个可变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区分工和职能的变化而变化的。
【人口移动和迁移】人口移动是泛指人们由于某种原因,长时间或短时间离开原来居住地,或者返回或终生不返回。移动方式也各有不同。有四方游荡的,有钟摆式移动于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有在一般时间到各地去旅游的等等。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一般叫做移民。人口迁移是人们由于某种原因,离开原居住地而定居他乡,并在那里重建家园。有的在本国内部迁移;有的跨越国界,并加入住在国国籍。人口迁移是随着人们生产、政治、文化活动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生存和交往范围的方式,它在客观上为人类文明的交流、传播、各种族各民族间融合同化创造了条件。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前期,大批移民是从旧大陆移到新大陆,从已开发的国家或地区移向未开发的国家或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形式和特点是:(1)世界性大规模的国际移民高潮已近尾声,而国内的移民垦荒不断发展;(2)人口从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并且以外籍工人为主;(3)难民流动规模大,持续时间长;(4)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人口的钟摆式移动等等。
【种族】也称“人种”,种族是人类发展初期形成的有共同体质特点的人群。具有遗传性的体质特点,包括外表的(即身体的)特征。如肤色、发色、发形、眼色、身高和身体各部分的比例,面型(鼻型、口型)等;潜在的特征如血型、味觉等。通常,把人类划分为四大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和棕色人种。人类身体上重大差别的形成,是由于在人类发展的初期(古石器时代),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类各个集团相当隔离地生活在各种自然地理条件下的缘故。
【黄色人种】也称“蒙古人种”,它具有下列特征:皮肤略带黄色或浅棕色,头发黑而平顺,颧骨突出,具有蒙古式的上眼皮皱纹。黄色人种有两个支系:亚洲支系和美洲支系。亚洲支系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部、东部和东北部地区。在亚洲支系中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人种差异也很大,亚洲北部或西伯利亚的蒙古人种身材更低些,面颊宽;亚洲东部地区的人身材高些;而亚洲东北部的土著民族如爱斯基摩人鼻孔很狭窄。美洲支系主要指北美和南美大陆原有的居民如印第安人。他们是亚洲支系的人经过楚克奇海和阿拉斯加而迁至美洲定居的。
【白色人种】也称“欧罗巴人种”。其特点是:白色或淡褐色的皮肤、头发颜色为浅黄色或黑色,弯曲或平直、鼻狭而高、嘴唇较薄,男子身上和面部毛发较浓密,颧骨不高突,颚骨较平。欧罗巴人又分为北部支系和南部支系。北部支系主要分布在北欧,其特点是身材高大,头发卷曲颜色浅,眼珠浅蓝色。南部支系主要分布在南欧、北非、亚洲西部和南部(印度北部)及拉丁美洲,其特点是中等身材,肤色较浅,头发黑而直,眼珠黑色。在南、北两大支系之间还有一个中间型地带,包括欧洲西部、东部的斯拉夫民族和北美、澳大利亚的欧罗巴居民。
【棕色人种】也称“澳大利亚人种”。其特征是皮肤棕色或黑色,头发黑色且呈波浪型,眼珠黑色,男子身上和面部的毛发十分发达。他们主要分布在大洋洲及太平洋上的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等群岛上,及安达曼群岛上。
【黑色人种】也称“尼格罗人种”。特点是:黑色皮肤、黑色卷发、眼珠黑色、颧骨不十分突出、鼻宽、唇厚。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还有美洲例如在巴西,美国海地等国。
【阿拉伯人】泛指说闪含语系、闪含语族和阿拉伯语的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约1亿多人。多信伊斯兰教,教派很多。原住阿拉伯半岛,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后,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我国历史叫“大食国”。由于大力传布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所以形成以巴格达、开罗、科尔多瓦(在西班牙)为中心的阿拉伯文化,在医学、数学、历法、建筑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对亚、非、欧某些地区中世纪科学文化发展影响很大,同时与中国进行经济联系、文化交流,并有一些阿拉伯人留居中国。13世纪末大部分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达数百年。19世纪受英国、法国侵略和控制。主要从事农牧业、手工业、商业。并有现代石油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分别建立了独立国家。
【波多黎各人】主要居住在波多黎各。由印第安人、黑人同西班牙人长期的结合而成。约300万人。通用西班牙语和英语。信天主教。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甘蔗、烟草、水果等。16世纪初,遭受西班牙殖民统治。1898年美西战争后受美国控制,曾长期进行独立运动。1952年美国同意波多黎各作为美国的“自由联邦”,实行“自治”。另有140万人分布在美国等地。
【犹太人】古称“希伯来人”,公元前13世纪曾在巴勒斯坦居住。用闪含语系闪含语族希伯来语。公元前11世纪建立以色列王国,创犹太教。公元1至2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期间,绝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住地,散入欧洲、亚洲、美洲等地,公元7世纪起巴勒斯坦为阿拉伯人聚居区。近代散入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多已改用所在地语言,并取得定居国国藉,但仍保持犹太教风俗。犹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德国法西斯残杀的达600万人。现在全世界约有犹太人1500万人,以美国、以色列和俄罗斯为最多。
【墨西哥人】主要居住在墨西哥。以印第安人为主,同西班牙人,黑人长期结合而成。讲西班牙语,多信天主教。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玉米、小麦、棉花等。有采矿、钢铁等现代工业。在文化上印第安人色彩特别浓厚,有优秀的壁画艺术传统。另有约700万墨西哥人在美国,主要从事农业。
【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原有的居民,属黄色人种的美洲支系。分布遍及南美洲(秘鲁等国)、北美洲(美国、墨西哥等国)。语言属印第安语群、分十几个语组。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有采集、狩猎、也有灌溉农业。有氏族公社、部落、部落联盟。也有少数像玛雅人和印加人等的早期奴隶制国家,有些已有自己的文学,并创造过世界著名的玛雅文化和印加文化。最先种植玉米、马铃薯、向日葵、棉花、番茄、金鸡钠树等作物,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16世纪起,印第安人遭受欧洲殖民主义者的摧残、经济发展中断。长期以来,由于战争、屠杀,流移以及被同化等原因,人口逐年下降,现有3200多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在北美只剩80万人,大部被赶入保留地,生活濒于绝境。在中、南美洲的人,部分被迫退入山林,过着孤独困苦的生活。19世纪,先后挣脱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但一般都受所在国统治者的歧视并被同化。
【爱斯基摩人】又称“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的亚洲支系。主要分布在北美沿北极圈一带及亚洲东北部地区。语言属古亚细亚语系爱斯基摩—阿留申语族。近海的主要从事捕猎海兽、海鱼,内陆的主要从事狩猎;多用石、骨制工具,喜爱雕刻艺术。住帐篷,冬季大部分地区住雪屋。狗是唯一的家畜,用以驾雪撬。
【华人】泛指中国人。其由来有两种说法:(1)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总称是中华民族,因而简称华人。(2)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3.3%,而汉族是古代华夏族和其他民族逐渐发展而成,因此称中国人为华人。
【华侨】是指侨居外国、但仍保留中国国藉的人。加入外国国藉的华人,则被称为中国血统的外国人。解放前,不少中国人为了谋生到外国侨居。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地,以侨居东南亚的最多,早在秦汉时期由于文化和贸易往来,就开始有中国人移居东南亚,大量移民是从元朝开始,以明末清初为多。到19世纪中期,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东南亚进行大规模的掠夺性开发,大批中国农民被贩运到东南亚当劳工,华侨人数剧增。华侨对居住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并同居住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华侨十分热爱祖国,但是旧中国华侨的利益得不到保护。解放后,党和政府积极关怀华侨、保证华侨的正当权益和利益,回国参加祖国建设的华侨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照顾。
【侨乡】华侨的原籍以广东省和福建省最多,因此人们把广东省和福建省称为“侨乡”。侨乡在一些地区特别集中,例如福建省的厦门市、晋江地区、龙溪地区,广东省的梅县地区、汕头地区、佛山地区以及海南岛的一些地方。
【黑山人】也译作“门的内哥罗人”。主要分布在南斯拉夫的门的内哥罗共和国,部分在塞尔维亚等地。说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的一种方言。多信东正教。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文化、生活与塞尔维亚人相近。
【马其顿人】(1)古代巴尔干半岛中部马其顿王国的居民。(2)巴尔干半岛马其顿地区的居民。其居住的地区分别属南斯拉夫、希腊、保加利亚等国。其中大部分住在南斯拉夫,部分在希腊、保加利亚。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大部分人信东正教,少数则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
【斯洛文尼亚人】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基本居民,少数住在南斯拉夫其他地区,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多信天主教,主要从事工业和农业。另有一小部分斯洛文尼亚人散居在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及美国等地。
【克罗地亚人】又称“克罗特人”。南联盟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基本居民,部分散居在其他共和国。在民族起源、文化和语言方面与塞尔维亚人相近。多信天主教,部分信东正教。主要从事农牧业。另有一小部分克罗地亚人散居欧洲其他国家及美洲等地。
【塞尔维亚人】原南斯拉夫人数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塞尔维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克罗地亚等地。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讲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多信奉东正教,部分信奉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牧业。另外有一小部分塞尔维亚人散居在罗马尼亚、匈牙利和美洲等地。
【哥萨克人】俄罗斯族人的一部分,现多居住在俄罗斯的捷列克河、顿河、库班河流域。15至17世纪,因逃避封建压迫,从俄罗斯中部地区流亡到边疆的部分农奴和城市贫民,自称“哥萨克”。“哥萨克”在突厥语中是“自由的人”“冒险者”的意思。18世纪起,哥萨克人多被利用来当兵,在沙俄向乌克兰、高加索、中亚及西伯利亚扩张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十月革命后,哥萨克人的特权被取消,多从事农业劳动。
【种族主义】种族问题实质上是阶级问题。殖民主义者为了维护和扩大其在殖民地的反动统治,就用种族作为区分人类优劣的标准。并建立了种族主义的反动理论。他们以人类不同种族把人类分成“高等种族”和“低等种族”,认为高等种族应统治低等种族。宣扬人种血统的“纯洁”和“优生学”,主张“改良人种”,繁殖“优种”,淘汰“劣种”,以确保“高等种族”的统治地位。种族主义者以这些反动理论为依据,制订上百种的种族主义法令,如“集团住区法令”“通行证法令”“劳动隔离法令”“教育隔离法令”“社会生活隔离法令”及多种镇压法令。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生活等方面迫害有色人种,镇压民族解放运动。
【民族】泛指历史上形成的在某一定地区内处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的共同体。他们具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和习俗特点等,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现代民族。又如中华民族,阿拉伯民族等。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生产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在阶级社会里,每个民族都包括少数剥削阶级和广大的劳动人民两部分人。
【白俄罗斯族】旧译“别洛露西亚人”。白俄罗斯共和国的基本居民,部分散居在邻近各共和国、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有文字。信奉东正教,有些信奉天主教。历史上为争取民族独立曾长期同外来侵略者进行斗争。另有一小部分白俄罗斯人散居在东欧和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