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领导金口财
2739300000023

第23章 批评的艺术:以人为本,讲究技巧(2)

实在无可避免时,也应注意批评的力度。这一点尤为重要。

古代有一位侠客,他的属下有求于人。一次朋友问他:“有那么多弟子仰慕你、跟随你,你是否有什么秘诀呢?”他回答说:“我的秘诀是,当我要责备某一位犯错误的弟子时,一定叫他到我的房间里,在没有旁人的场合才提醒他,就是如此。”

对领导而言,应该明白,你既身为领导,无论如何你总该对单位的人和事负有责任,这是谁都推诿不掉的。喜欢将“家丑外扬”,反而暴露出你的管理不力,或由你制定的管理体系有缺点、不健全。更不好的是,还会给人留下自私狭隘的印象。

2. 就对象而言,我们应该着意于他的职业、年龄、性格、水平这样一些主要因素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批评要求,譬如说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的行业,批评就应严厉一些,而对于一些要求员工自由发挥程度较高的职业,批评则应注重于启发引导。

不同年龄的人批评也应有所差别:年长者应用商讨的语气,对同龄人则可自由一些,毕竟彼此的共同点较多,而对年轻人则应多给予一些启发性的批评,促使其提高认识。比如对老年者称呼前加上谦辞,显得郑重有礼,对年少者用“小×”来称呼,增加亲近感,就能增强批评的效果。

就性格上的差别来说,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曾将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两类。外倾型开朗活泼,善于交际;内倾型则孤僻恬静,处事谨慎。对他们领导者就应采取不同的批评方法:对于前者可以直率,对于后者需要委婉;对于前者谈话要干净利落,对于后者措辞要注意斟酌。至于介乎二者之间的中间性格类型的人,可以随机应变,因人而异。

知识和阅历水平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对水平高的人需要讲清道理,必要时只需蜻蜓点水,他便心领神会;对水平低的人必须讲清利害关系,他们看重的是结果如何,而不在意其中的奥秘究竟怎样;之乎者也、文绉绉的词句,只能使其如人五里云雾,辨不出东南西北。

中国有句俗语,人有脸,树有皮,任何人都是有尊严的,不能因为你是领导就肆意践踏下属的尊严,说得更直接点,就是要给人面子。

★批评切忌喋喋不休,没完没了

批评的质量与其数量之间,并不存在正比的关系,有效的批评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使下属心悦诚服,而絮絮叨叨的指责却会增加下属的逆反心理,而且即使他能接受,也会因为你缺乏重点的语言而抓不住错误的症结。

而严重的是,有些领导似乎就是喜欢“痛打落水狗”,下属越是认错,他咆哮得越厉害。这样的谈话进行后会是什么结果呢?一种可能是被批评者垂头丧气,另一种可能则是他忍无可忍,勃然大怒,重新“翻案”,大闹一场而去。这时候,挨骂下属的心情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就是认为:“我已经认了错,还要抓住不放,实在太过分了。”性格怯懦者会因此丧失信心,较刚强者则说不定会发起怒来。

显然,领导这么做是不明智的。有些领导认为下属并非真心认错,实际上不论认错态度真假,认错本身总不是坏事,所以应该先肯定下来。然后便可循此思路继续下去:错在何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错误?造成了什么恶劣后果?怎样弥补损失?如何防止再犯类似错误?只要这些问题,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解决了,批评指责的目的也就达到了。须知一千个犯错误的下属,就有一千条辩护的理由。下属能自我反省,承认错误,就不应太过苛求。总之,犯错是第一阶段,认错是第二阶段,改错是第三阶段。无论如何在下属认错之后,领导者只能努力帮助他迈向第三阶段,而不是其他。

★“激励式”批评的语言技巧

用激励代替批评,是史金纳教学的基本观点。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以动物和人的实验来证明:当减少批评,多多激励对方时,人所做的好事会增加,而比较不好的事会因受忽视而逐渐萎缩。

许多年以前,一个10岁的小男孩在工厂里做工。他一直喜欢唱歌,梦想当一个歌星,但他的第一位老师却不但没给他鼓励,反而使他泄气。他说:“你不适宜唱歌,你根本五音不全,简直就像风在吹百叶窗一样。”

但他的母亲,一位穷苦的农妇却不以为然,她搂着自己的孩子,激励他说:“孩子,你能唱歌,你一定能把歌唱好。瞧你现在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她节省下每一分钱,给她的儿子用来上音乐课。这位母亲的嘉许,给了孩子无穷的力量,也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罗素,那个时代最伟大、最知名的歌剧演唱家。

假若在这个小男孩的童年,没有母亲的激励与赞许,只有那位老师的无情打击,这个世界上也许就失去了一位著名的歌剧家。

生活中,少一分指责,多一些嘉许,不仅令事情做起来得心应手,也给予对方愉悦的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不应当怀着自己的私心或对事物不感兴趣,就对他人的行为采取贬低或批评的态度。没有爱迪生母亲对儿子孵鸡蛋行为的肯定与赞许,也许爱迪生就没有今日的辉煌成就;英国作家韦斯特若没得到老校长的激励,可能就没有今日无数本畅销书,英国文学史就缺少了不朽的一页。也许就是那一句微不足道的激励,给了那些需要动力的人无穷的力量,给那些身处逆境的人奋斗的信心。谁又能小视它呢?

在《孩子,我并不完美,这只是真实的我》这本书里,著名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评论道:“激励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敏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吝于把激励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

那么身为领导,在看完上面这些话之后,就别吝啬你的那束阳光,让它普照周围的每一个人吧!

★“赞美式”批评的语言技巧

指出别人的缺点,可能因与对方意思相违而伤害到对方,又可能因对方态度蛮横伤及自己,这时,需要用赞美的话语做中和剂,令对方反驳不是,发怒也不是,批评得有理有据,令其心悦诚服地接受。

首先必须设想一个限度,否则你的忠告也许会适得其反。当你要指出别人的缺点时,必须先认识到人类的脆弱及不完美,且保持着自我反省的心态和与对方一同背负过失的谦虚态度,让对方发觉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其次,为了免于引起对方的逆反心理,必须要事先准备些称赞的话,在批评他人之前,先将这副“灵丹妙药”给对方服下,然后再转入正题。当对方因你指出的缺点而感到难过和难以接受时,表扬就起了很大的中和作用。

某部门科长有一天一大早见到他的一位女秘书,便夸她,“你昨天拟的那份报告很好,我很喜欢。”那位女秘书听了受宠若惊,很高兴。这位科长又不急不忙地接着说:“可是,我说这句话的目的,是要你心里高兴,今后打字的时候多加注意,不要有错别字。”

这位科长的方法值得效仿。就像一种很苦的药丸,外面裹上糖衣,先让人感到甜味,容易一下子吞到肚里。于是药物进入肠胃,药性再发生作用。病人既不会感到药苦,难以下咽,又把病治好了。如果科长直截了当地指出,“以后注意错别字”,那位女秘书可能会觉得羞愧、难过,难以接受,或者还要争辩几句。这样,对秘书的规劝就失去了效果,还可能引起下属的不满,令双方不愉快。

良药未必苦口,批评也要讲究方法。不顾时间、地点、对方心理,直截了当、劈头盖脸的一阵冷言恶语,达不到批评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学会和风细语地指出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好处多多!

★“三明治式”批评的语言技巧

美国著名企业家玛丽?凯在《谈人的管理》一书中写道:

“不要光批评而不赞美。这是我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不管你要批评的是什么,都必须找出对方的长处来赞美,批评前和批评后都要这么做。这就是我所谓的‘三明治式’批评法——夹在两大赞美中的小批评。”

即在批评别人时,先找出对方的长处赞美一番,然后再提出批评,而且力图使谈话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同时再使用一些赞扬的词语。这种两头赞扬、中间批评的方式,很像三明治这种中间夹馅的食品,故以此为名。

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对方可能不会太难为情,减少了因被激怒而引起的冲突。这种方法在很多情况下也是比较有效的。其优点就在于由批评者讲对方的长处,起到了替对方辩护的作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批评行为时,我们会发现,大多数人在听到批评时,总不像听到赞扬那样舒服。人在本能上对批评都有一种抵触心理,人们喜欢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尤其是一个人在工作中已付出很大努力时,对批评会更为敏感,也更喜欢为自己辩解,以便使自己和他人都相信他是没有错误的。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也是认知不协调的一种表现。即在认识上,人们确信自己是不可能不犯错误的,而在行为上却试图为每一次过失辩解。解决这种认知不协调的方法,就是批评者替对方进行辩解或创造条件使对方觉得无法辩解。

对方的能力、为人、工作的努力等方面,有很多可以肯定的地方,批评者如果视而不见,对方可能会觉得不公平,认为自己多方面的成绩或长期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一次失误就被抓住,大概是对方专门和自己作对。而批评者首先赞扬对方,就是避免对方的误会,表明上级、同事对他所做工作的承认,使他知道批评是对具体事而不是对人的,自然也就放弃了用辩解来维护自尊心的做法。有些领导者不喜欢这种方式,认为先赞美再批评,是一种软弱的表现,领导者应该是强者的形象。在日益强调人的作用时,这种批评方法完全以领导者自居,以严厉维护威信,更不足取。

从“三明治策略”的表达形式看,赞扬——批评——赞扬,也是符合人的心理适应能力的。人们希望别人的赞赏,赞扬就应该在他的心里留下比较深的印象。两头赞扬就能起到这种作用。当批评者在诚恳而客观的赞扬之后再进行批评时,人们会因为赞扬首因效应的作用,而觉得批评不那么刺耳。但是,如果你需要比较透彻地分析他的错误时,赞扬的作用可能会被冲淡,批评又会产生比较强的近因效应,被批评者可能会产生一种被戏弄的感觉。注意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所谓人缘好的领导者都比较喜欢“三明治”式的批评方法。当然,这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自觉或不自掌地去做的,并非“进口”的技术。我们的政治思想工作和领导工作的传统,就是要求采取“同志式”的批评,要“治病救人”。

比较典型的“三明治”式,就是标准的三段论:“小张,这份总结写得很好,看来你下了一番工夫,思路很清楚,里面有几点写得比较精彩。要说不足,我看是不是把这几处改一下,这种说法不太妥当,言辞过于尖锐会刺伤别人的积极性。好,就这样。好好干,小伙子挺聪明,文笔很好,希望再接再厉。”这样说,小张听后会觉得领导对自己充满期望,不足的地方点得很清楚,合情合理,他就会尽最大努力去改正不妥当的地方。

有时,人们也会把“三明治”变成“双色糕”让赞扬与批评交错出现,其目的也是维持听者的心理平衡。如果批评是三言两语便可结束,只需“三明治”即可,如果要分析,谈话时间较长,就应在大“三段论”中套上小“三段论”,时时谈起别人的优点,这样效果会好得多。

★先礼后兵,虚心接受

先礼后兵,先表扬他一番,趁着他心神愉快时再指出他的缺点,相信他一定会虚心接受,同时还会对你心存感激。

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其实仔细想想,良药是不是都要苦口呢?良药虽然可以治病,但苦口的滋味确实不好受。那么,有没有既能治病,又不苦的良药呢?

三国时期,曹操准备镇抚关中以后,即回师洛阳。可是关中某地豪强许攸拒绝归降曹操,还说了许多谩骂曹操的话,曹操大怒,准备下令征讨许攸。

群臣纷纷劝曹操用招抚的办法使许攸归顺,以便集中力量对付吴蜀军队的侵扰。可是,曹操丝毫听不进去,且横刀膝上,群臣吓得谁也不敢做声了。

留府长史杜袭上前劝谏,曹操劈头喝道:“我的主意已定,你不要再说了。”杜袭问道:“主公,你看许攸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不过是个匹夫罢了。”曹操怒气冲冲地说道。

杜袭说:“对啊,只有贤人才了解贤人,圣人才能理解圣人。像许攸这样的人,怎么能了解您的为人呢?所以,您犯不着去跟他生气。现在大敌当前,豺狼当道,您却要先打狐狸,人们会议论您避强攻弱。这样的进军算不上勇敢,收兵也算不上仁义。我听说力张千钧的巨弩,不会对小老鼠射箭;重逾千斤大石,不会因小草棍的敲打而发出声音。现在一个小小的许攸,哪值得您大驾呢?杀鸡岂能用牛刀?”

曹操听了这番话,觉得很入耳,便爽快地接受了杜袭的劝告,以优厚的条件去招抚许攸,许攸果然归降了。

其实现代企业管理中领导也需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毕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先礼后兵是一个很好的技巧,这在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身上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卡内基的侄女约瑟芬?卡内基,在她19岁那年来到纽约,成为卡内基的秘书。当时,她刚刚高中毕业,做事的经验几乎等于零,所以,在工作中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卡内基毫不客气地批评了她,约瑟芬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一天,约瑟芬工作中又出错了。卡内基刚想开始批评她,但马上又对自己说:“等一等,你的年纪比约瑟芬大了一倍,你的生活经验几乎是她的一万倍,你怎么可能希望她与你有一样的观点呢?你的判断力,你的冲劲等等,这些都是很平凡的。还有你19岁时,又在干什么呢?还记得那些愚蠢的错误和举动吗?”

经过仔细考虑后,卡内基获得结论,约瑟芬19岁时的行为比他当年好多了,而且他很惭愧地承认,他总是严厉地批评约瑟芬而很少称赞过她。从那以后,当约瑟芬再犯错误时,卡内基不再像以前那样当面指出她的错误。他总是微笑着对约瑟芬说:“亲爱的,你犯了一个错误,但上帝知道,我所犯的许多错误比你更糟糕。你当然不能天生就万事精通,成功只有从经验中才能获得,而且你比我年轻时强多了。我自己曾经做过那么多的傻事,所以,我根本不想批评你。但是你不认为,如果这样改进的话,会更好一点吗?”

听到这样的话,约瑟芬不再感到有压力,而是充满了动力。现在,她已经成为一名很出色的秘书。

人人都渴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同样,每个人都害怕别人的指责。当领导毫不隐讳地批评下属时,下属即使认为你是对的,他确实错了,但大多数人会心怀不甘,乃至引起愤恨。

但是,如果你能换一种方式,先礼后兵,先肯定他做得对的地方,趁着他心神愉快时再指出他的缺点,相信他一定会虚心接受,同时还会对你心存感激。

在一定要批评时,要先想好,为这件事批评他是否值得;是否有必要;批评后是否有利于下属在今后的工作中改正错误。

精彩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