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领导金口财
2739300000010

第10章 说服力:说话就像是一场场头脑的较量(1)

虽然上司在职能和地位上与下属有所区别,但在人格、尊严方面,上司与下属是平等的。上司要想在下属面前树立起形象和声誉,说服时就必须信守诺言,以身作则,公平待人,平易近人。只有这样,下属才会服从领导,配合工作,积极出谋划策。

★以询问替代命令

对意志消沉、没有干劲的职员,最好能让他参与从未参加过的会议。会议上可以用询问加讨论的方式激发他们,改变其态度。

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会议效率,还集中了大家的智慧,扩大了工作者与经营者的“参与意识”。

所谓“参与意识”,内含有影响一个人干劲的重要因素。

人的潜在心理经常会对和自己有关的事情,产生一种“想了解得更深”的“参加欲望”,虽然有时想不去理会某事,但这种想法却违背了潜在心理的要求。

例如,平常总认为参加会议非常无聊而不去参加,但如果想到只有我一个人没去参加,就会有强烈的被隔离感,这时由于无法满足参加的欲望,就产生了一种不满的心理。

让对方说出意见,充分地满足其参加欲望,能使对方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一旦人心里有了这种意识,那么,不管是集团或组织的目的,就会像是自己的目的一样,对方会在不知不觉中,使工作态度和干劲逐渐好转起来。

美国心理学家雷德,以他担任多年上司的经验说道:“对部下不能用命令的方式,而要用询问的方式。”这也是希望从听取对方的意见中,诱导出对方的参与意识。如此一来,可使对方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使参与意识发挥到最大限度。

其实,诱导对方的干劲,让他做出决定,不可能总是好的。因为,让一个能力不足的人下定决心,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让持反对意见的人做决定,还会造成组织上的混乱。

因而,这时应以自己决定的事情来诱导对方,使他觉得像在决定自己的事情一样。

如果能以这种方法顺利地诱导对方,才算是一种成功的说服术。

★运用对比与心理操纵术

对于一个懒得外出旅行的丈夫,可以尝试问他:“你是要去国外旅行呢?还是就在国内旅行?”

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对比效果,就可以使部下欣然接受调职命令。当你必须告诉你的部下,他已经被从总公司调到他所不愿去的分公司时,你要怎样去说服他呢?如果你知道他绝不会答应时,你又该如何是好?

如果这时你以公式化的口气告诉他:“这是命令,你非去不可,否则只有辞职。”那这个部下一定会恨你一辈子。

在这时,假如你能巧妙地运用心理操纵术,一定可以说服这个部下:“其实,在上一次董事会中,我们就曾考虑过要把你调到南部的分公司,但后来想想那边实在太远,对你来说太辛苦,所以最后决定还是把你调到离这近一点的中部分公司,怎么样?让你换一个环境,也比较有新鲜感。”

对一个职员来说,把分公司的职务和总公司比较,任何人都不会愿意接受的,但如果再给他一个更差的作比较,他就会较容易接受了。尤其是你说要调他到环境更差的地方去,他就会产生“好险”的感觉,对调到好一点的地方也就欣然接受了。

只要先将对方意识不到的前提遮盖起来,就可以使“对比效果”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说服武器。关于这一点,美国著名的口才研究家赫拉,就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对于始终不愿看书的孩子,可以尝试问他说:“你今天是要复习功课,还是预习功课?”

每年的岁末,一些职业棒球选手,就纷纷向所属的球队谈论明年的调薪问题。因为在年度的交替期间,如果不将待遇问题谈妥的话,到第二年就会是件麻烦事了。

在调薪的谈判会议上,那些百战百胜的王牌选手,往往一口气就要求将年薪调高一倍。这时如果你是球队的负责人,应如何去说服这个选手呢?

首先应清楚的一点就是,如果你对这个王牌选手说:“事实上,20万元对球队来说并不是问题。”那么,这项谈判就很可能会破裂,虽然你坚持只能给10万元,但王牌选手一听到你上面的话,就一定会执意要20万元。

所以,根据潜在心理操纵术,就必须用下面的说法才能达到说服的目的。“以你的实力,要求20万元并不高,是很合理的价钱,但是我们球队原来只能付8万元,不过我想10万元还是值得考虑,也许这件事情你我都应该好好地想想看。”

如果这时这个选手说:“10万元也可以。”

“不,只是说10万元还有商量的余地,事实上,如果你真要10万元还是很困难的,不过,如果是8万元,我可以马上和你签约,怎么样?我们是不是彼此都考虑一下?”

如果这个王牌选手回答说:“既然如此,那就10万元,否则我是绝对不干了。”

这时你可以叹一口气,表现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然后下结论地说道:“好吧!既然你这么坚决,我也只好认了,就10万元吧!”

也许读者会认为这种方式太过于顺利了,但若以人类潜在心理操纵术的观点来看,这种方式是一定可以达成协议的。因为一般人在谈判时,不知不觉中总会将两件事情拿来作一个比较,所以,如果在这时你给对方一个选择的范围,对方的思考能力就会仅限于这个范围内做比较,当然,他会选择对自己较有利的一方。

正如前面所说,虽然对方要求20万元,但你给对方的只有8万元和10万元的选择范围,如果对方冷静思考的话,一定会觉得这个范围表明有商榷的余地。

但事实不然,因为这就好像当一个人头昏眼花时,被你的话所蒙蔽,他根本就看不到任何可以商榷的余地。而且,如果你先提出一个数字(就如前面所提的8万元),那么,即使对方所选择的未必对他有利,但对方却没有办法立刻感觉出来,所以他会立刻接受,尤其是当你提出一个上限和下限的数字,让对方进行比较而选择时,对方的潜在心理就会产生一种“对比效果”。

★亮出竞争对手

对于没干劲的部下,只要告诉他“你和A先生两个人,成功是指日可待的”,就等于暗示了他竞争对手的存在。

美国最有名的说服术书中,介绍了下面一些有关说服术的故事。

那是某家铸造厂,该厂的老板经营了许多工厂,但其中有一个厂效益始终徘徊不前,从业人员也很没干劲,不是缺席,就是迟到早退,交货总是延误。该厂商品质量低劣,使消费者抱怨不迭。

虽然这个老板指责过现场管理人员,也想了不少办法,想激发所有从业人员的工作士气,但始终不见效果。有一天,这个老板发现,他交代给现场管理员办的事,一直没有解决,于是他就亲自出马了。这个工厂采用昼夜两班轮流制,他在夜班要下班的时候,在工厂门口拦住一个作业员。

他问:“你们的铸造流程一天可做几次?”

作业员答道:“6次。”

这个老板听完一句话也不说,就用粉笔在地上写下“6”。

紧接着早班作业员进入工厂上班,他们看了这个数字后,不明个中原因,竟改变了“6”的标准,做了7次铸造流程,并在地面上重新写下“7”。

到了晚上,夜班的作业员为了刷新纪录,就做了10次铸造流程,而且也在地面上写下“10”。

过了1个月,这个工厂变成了他所经营的厂中成绩最高的。

这个老板仅用了一支粉笔,就重整了工厂的士气,而员工们突然产生的士气是从哪里来的呢?相信各位读者已注意到,这是因为有了竞争的对手所致。

作业人员做事一向都是那么拖拖拉拉,毫不起劲,可在突然有了竞争的对象后,自然而然就激发了他们的士气。

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其潜在心理都希望“站在比别人更优越的地位上”,或“自己被当成重要的人物”。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种潜在心理就是自我优越的欲望。有了这种欲望之后,人类才会努力成长,也就是说这种欲望是构成人类干劲的基本元素。这种自我优越的欲望,在有特定的竞争对象存在时,其意识会特别鲜明。一个老板就曾经巧妙地运用过这个技巧。

这个老板有一个常年为他开车的司机,最近这个司机的工作态度恶劣,不但经常迟到,而且开车时心不在焉,让这个老板毫无安全感。然而,这个老板并不直接责骂他,只是若无其事地说:“你也认识A先生吧?他是你的晚辈,工作态度非常认真,给人的印象非常好,而且从来都不迟到早退。”

这个老板只说了这些,就不再多说了。

那个司机当时并没有任何反应,但从此以后,他的工作态度就有了360度的大转变。因为自己当上老板的司机,毕竟是一件荣耀的事情。这个资深的司机,心里一定想不能输给A先生,所以他才努力工作。

以这种方式去诱导对方,让他注意到有竞争的对象存在,那么你的目的就可以达到80%了。

★暗示目标可以实现

要给一个人定目标时,可以稍微暗示他:“这样的话就比较简单了。”

人类对于一件很难完成的工作缺乏干劲,主要是由于人的潜在心理中,没有一股强烈的“达到欲望”。而当这种强烈的欲望起作用时,他本能地就会想办法促使这项工作完成。

人类在即将完成某项工作时,内心会产生一种喜悦和满足。“达到欲望”就是那种完成后喜悦的期待,这种期待是深深埋在心里的。所以,人类在遇到那种完成后无法尝到喜悦的事情时,就会失去干劲。反之,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但完成后的喜悦可以预想得到,那么“达到欲望”就受到充分的刺激,他就会有完成目标的意愿。

在利用这种心理作用时,最好是将目标缩小,这样诱导对方更具功效。例如,要给小孩子教材时,最高明的做法是不要一次给一本很厚的书,而是分次将页数少、薄薄的教材给他,然后对他说:“这薄薄的书,你应该可以很容易读完。”以这种方式来刺激孩子的“达到欲望”,反复不断地次次如此去做,有一天孩子就能将一册厚厚的书念完了。

日本幕府时代的丰臣秀吉,是日本首推的会激发别人干劲的专家。他最善于运用将目标缩小的技巧。

当年,他曾被称为木下藤吉。他所居住的青州城的城墙,经历了100多年的风吹雨打,已破旧不堪,急需修补。该城的织田信长请藤吉来帮忙,并故意告诉他:“如果是我的话,只要三天就可以完成了。”

事实上,这句话并不是吹牛,因为当时修补工作已进行了一个月,只要用三天的时间进行善后,就可以把未完成的工作做完了。

藤吉首先将100个间隔的城墙分成50个部分,然后给每个负责人分两个间隔,并命令他们要在三天之内,将所负责的两个城墙修补好。

如果从接受命令的人来看,等于是将100个间隔的城墙,突然减少到只有两个而已。原来听到要修补100个间隔的城墙,就觉得很烦,现在突然减少到每个人做两个,当然会使他们产生干劲。因此,在他们夜以继日地修补之后,青州城墙终于在三天内修补好了。

当某人对难以达到的目标失去干劲时,领导者不需要降低目标,而只要将目标稍微加工一下,然后用诱导的口气说:“如果这样做的话,就很容易完成了。”

这样,最后达到的效果也是相同的。

★暗中把目标引向一致

开会时,如果没有一个强硬的反对者,你只要轻松地说一声:“已经决定好了。”事情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决定了。

如果问人家:“你最喜欢什么颜色?”

答案当然是各有不同。

但是如果事先告诉他:“今年流行绿色。”

那么即使是喜欢“红色”或“咖啡色”的人,也有可能会转而喜欢“绿色”了。

“今年流行绿色。”这句话就是一种“提前暗示”。尤其对那些没有明确想法,头脑像白纸一样的人,要让他们赞成自己,“提前暗示”是极其有力的武器。

有一个经营汽车买卖公司的朋友,他在开会时就常利用人的潜在心理,可以说他是一位非常卓越的心理诱导者。他在每一次会议开始时,就先提出大纲,然后告诉职员们:“这是我的意见,剩下的就让你们自己去讨论了。”说完他就打瞌睡,让开会的职员们自己去讨论,直到归纳出结论时,他才又发言说:“那么大家就努力朝这个方向前进吧!”

等他讲完,会议就结束了。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职员们认为,事情好像是他们自己决定的,他们会有一种成就感,而职员们归纳出来的结论,事实上就是按照他所提出的大纲讨论出来的,所以说根本就是他自己的构想,因为一开始,他预先提出了大纲,并将这个大纲作为“暗示情报”,留有小部分修正的余地,就留下来让职员们提出咨询和信息,再加以改正和讨论。

这种会议的技术,当然不是公司老板拥有的专利,任何人在会议上,都可以先提出自己的意见作为暗示,再征求对方的意见。如此一来,对方就会认为你的意见和他的意见相同,而赞成你了。

愈是心态如白纸的人,愈容易被暗示所左右。这就是利用了心理的作用,即所谓的“误前提暗示”。

总而言之,就是事先提供错误的前提信息,来引导对方改变态度,使目标达成一致。

★让态度软下来

一种苦味的药丸,外面裹着糖衣,使人先感到甜味,容易一口吞下肚子里去。于是,药物进入肠胃,药性发生效用,疾病也就好了。我们要对人说规劝的话,在未说之前,先来给人家一番赞誉,使人先尝一些甜味,然后,你再说上规劝的话,人家也就容易接受了,面子也觉得过得去。

某机关办公室陈主任,有一天对一位女打字员说:“你今天穿了这样一套漂亮的衣服,更显出了你的美丽大方。”那位女打字员突然听到了主任对她这样的称誉,受宠若惊,内心高兴万分,面孔都红了起来。陈主任于是再接下去说道:“可是,我要告诉你,我说这句话的目的,是要使你的心里高兴,我希望你今后打字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标点才好。”

陈主任这样说话,虽然未免太露骨一些,然而,他的这一种方法,是值得我们仿效的。因为,他如果爽直地告诉女打字员,叫她对于标点要加以注意,她心里就要感觉到今天受了上司的责备,这是十分羞愧的事,甚至心里很生气,她的心里也许几天不痛快,有时她也许要为她自己辩护,说她自己很小心,因为原稿上有着错误或是不清楚,所以,她不能负这错误的全部责任。这一来,陈主任的规劝不但失了效,说不定还会惹来一场没趣呢,给双方造成不快。

如果你要人家遵照你的意思去做事情时,得应该用商量的口气。比如人家说:“我要你这样那样的做。”他就不是这么说,而用商量的口气说道:“你看这样做好不好呢?”假使他要他的秘书写一封信,他把大意讲了以后,要再问一下,“你看这样写是不是妥当?”他看了要修改的地方,又说道:“如果这样写,你看怎样?”他虽然站在发号施令的地位,可是他懂得人家是不爱听命令的,所以不用命令的口气。这可不是军队,必须用命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