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宝宝饮食与健康
27364100000021

第21章 第7个月(2)

中药在本病的治疗中有相当作用,可根据患儿病情辨证用药。

婴幼儿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治方法

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经蚊虫媒介传播流发于夏秋季节,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尤以儿童多见。临床特征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脑膜刺激症等,重者引起呼吸衰竭。人对乙脑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持久的免疫力。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主要在10岁以下,尤以2~6岁儿童发病率为最高。

乙脑患者的病程可分为以下4个时期:

初热期

(发病开始的3~4日内)相当于病毒血症期,起病急骤,一般无明显的前驱症状,表现为发热,体温骤升到39℃左右,伴有头痛、嗜睡、呕吐、精神萎靡及食欲不振等。

极期

(病程4~10日)表现为高热、嗜睡、昏睡或昏迷、惊厥、肢体痉挛、锥体束征、不自主的运动、不对称的肢体瘫痪。多数患者在发病7~10日左右,体温开始下降,病情逐渐改善,进入恢复期。

恢复期

本期多数患者能在2周后顺利恢复,体温逐渐正常,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好转、消失而痊愈。昏迷的患者常经过短期的“精神呆滞”的阶段而逐渐清醒。严重的病例因脑部病变较重,常恢复较慢,可有神智迟钝、痴呆、精神或行为异常、失语、吞咽困难、肢体瘫痪或不自主的运动等表现,约需1~3个月逐渐恢复正常。

后遗症期

少数患者在发病半年后,仍留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瘫痪、锥体外系等后遗症。如坚持调养及适当的治疗,部分患者仍能恢复。

预防乙脑的关键是作好灭蚊及疫苗注射的工作和对动物宿主的管理。

乙脑病人的病情发展较快,需住院治疗,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方法来及时处理,合理用药。

婴幼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治方法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冬春季较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由脑膜炎双球菌所引起。其病原菌存在于患者及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当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借飞沫由空气传播,一般在冬春季流行,2~4月份达到最高峰,5月份后逐渐下降。本病多发生于15岁以下儿童。

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短为1天,最长7天,感染后本病的发展可分为三期:

(1)上呼吸道感染期。主要症状为鼻炎、咽炎或扁桃体炎,与其他病原引起者难以鉴别。多数患者感染即中止于此期,不发展为菌血症或脑膜炎。病初即接受磺胺药或抗生素治疗更易如此。

(2)败血症期。一般起病急骤,突发高热,伴有恶心呕吐。幼小病儿易发生惊厥,年长儿可诉头痛及全身疼痛,关节尤甚。可有冷感,但少寒战。病儿面容呆钝、缺乏表情,脸色灰白或发绀。起病数小时后,迅速出现出血性皮疹———淤点,淤点分布不均,多少不等,用手压不退色,大小不一,可自针尖大至1~2厘米直径,形态多为星状,初呈红色,后发展为紫红色或扩大为成片淤斑,肩、肘、臀部易于受压处多见,也可见于口腔粘膜或结膜。

(3)脑膜炎期。大多数患儿在发病24小时左右即出现脑膜刺激症,此时仍有高热、皮疹、因颅内压增高患者头痛加重,呕吐频繁,烦躁不安或嗜睡,病重者神志不清,或有惊厥。颈项强直,克氏症及布氏症等脑膜刺激症呈阳性。脑脊液可呈典型的化脓性改变,培养基涂片细菌多为阳性。

防治措施

注意住室宿舍卫生,经常通风,以保持新鲜空气,常晒被褥,注意个人卫生,不带儿童到拥挤的公共场所。流脑药物预防应限于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易感者,患者周围的上感病人和皮肤有出血点者。

目前我国多数地区流行菌群仍为A群,且大多数对磺胺药敏感,故仍可酌情采用。服药方法为磺胺嘧啶(SD),儿童每日1~2克,1岁以下每日500毫克,连服3天;亦可选用磺胺甲基异恶唑(SMZ),磺胺—6—甲氧嘧啶(DS36)等新合成磺胺药,服药时应遵医嘱。

早期诊断和及时恰当的治疗是减少本病死亡率、防止发生后遗症的关键所在。腰椎穿刺对小儿并无害处,切不可因对腰穿有顾虑而拖延诊断,失去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时机。不可等到出现惊厥昏迷等严重症状时才下诊断,以致治疗后出现智力减退、癫痫、四肢强直、脑积水、耳聋或精神异常等后遗症。因此,发病后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婴幼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防治方法

本病是因化脓病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侵入中耳而发生,为婴幼儿多见的耳病。因婴幼儿抵抗力弱,较易患上呼吸道炎及各种疹热病,咽鼓管短,位置低而平,平卧吃乳,易反胃呛咳,带菌分泌物可侵入咽鼓管,婴儿中耳常遗有胚胎期的结缔组织,容易发生感染。这些因素均易招致鼓室发炎。

临床表现

(1)发热。体温在38.5℃~40℃或以上,鼓膜穿孔流脓后,体温可降至正常。

(2)耳痛。年长儿可诉耳痛,可放射至头部及齿部。鼓膜穿破流脓后疼痛减轻。婴幼儿不会诉说耳痛,则哭闹烦躁不安,常用手抓耳。有明显的胃肠症状,如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极似胃肠道疾病。间有惊厥及颈部强直。

(3)本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下述并发症:

①急性乳突炎。

②急性化脓性脑炎。

③重症婴儿腹泻。

治疗方法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若能及时治疗,多能控制流脓并使穿孔愈合,恢复听力。治疗若不及时可迁延成慢性。

(1)全身疗法。立即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及磺胺药消炎,治疗全身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

(2)局部疗法。保持耳部清洁,清洗外耳道脓液,用各种消炎药水滴入耳内。如用3%过氧化氢液洗耳:将药滴入耳内,2~3分钟后,使患耳朝下倒出药水,反复2~3次,然后用棉签清拭干净。

(3)清除耳周围病灶。治疗鼻炎、鼻窦炎、增殖体炎或扁桃体炎。

婴幼儿不要乱用镇咳药

应当明确诊断,确定引起咳嗽的病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首先控制感染,口服抗感染药物,消除炎症;或对抗过敏原,配合对症治疗,才能使止咳祛痰药收到良好的效果。

对一般咳嗽的治疗应以祛痰为主,不宜单纯使用镇咳药。只有因胸膜、心包膜等受刺激而引起的频繁剧咳,或者只有当痰液不多而频繁发作的刺激性干咳,影响病人休息和睡眠时,以及为防止剧咳导致合并症(如肺血管破裂、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咳血)时,才能短时间地使用镇咳药。对咳嗽伴有多痰者,应与祛痰剂(如氯化铵、滇已新、乙酰半耽氨酸)合用,以利于痰液排出和加强镇咳效果。

对痰液特别多的湿性咳嗽如肺脓疡,应该审慎给药,以免痰液排出受阻而滞留于呼吸道内或加重感染。

对持续1周以上的咳嗽,并伴有反复或伴有发热、皮疹、哮喘肺脓肿症的持续性咳嗽,应及时去医院明确诊断或咨询医生。

除用药外还应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忌食刺激性食物。

婴幼儿不要多喝止咳糖浆

小儿止咳糖浆是人们熟悉的一种家庭常备药,由于此药味甜,小儿喜欢喝,一些年轻的父母也误认为小儿止咳糖浆能止咳又无毒,多喝点好得快,常常过量地给小儿服。其结果,有的小儿出现了不良反应,影响了小儿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任何药物都有其安全范围,小于最低用量则不能产生治疗作用,而超过极量却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产生药物中毒。

小儿止咳糖浆中的主要成分是盐酸麻黄素氯化铵、苯巴比妥和桔梗流浸膏药物。小儿止咳糖浆服用过多,会出现盐酸麻黄素的不良反应,如头昏、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还可出现大脑兴奋,如烦躁和失眠等;苯巴比妥的不良反应是头昏、无力、困倦、恶心和呕吐等;氯化铵服用过量可产生酸中毒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小儿服用小儿止咳糖浆不宜过多,应遵照医嘱按规定的剂量服用。

痱子的预防方法

夏天,经常能见到小儿的头面部、前额、脖子等部位都长有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密集成片,这就是痱子。

痱子都发生在夏天气候炎热时,尤其是又闷又热的天气,这是因为周围环境温度过高,而气压又低,致使汗液排泄不畅,引起汗管周围发炎。肥胖的小儿更容易长痱子。

长了痱子最难受的感觉是瘙痒,所以很多小儿长了痱子就用手抓,抓破了的痱子容易引起皮肤感染。那么,长了痱子应该怎么办呢?我们知道,痱子是因为汗液排泄不畅引起的,所以平时要保持空气的流通。长了痱子也不要着急,应该勤洗澡、勤换衣服,不要穿已经被汗浸湿了的衣服,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洗完澡后扑上痱子粉,既能使皮肤干燥又能止痒。只要注意了空气的流通,又能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痱子很快就会消退。当然,如果已经发生了感染,就要请大夫开一些外用的药了。

痱毒的防治方法

在炎热的夏天,气温高、湿度大,如果汗不能及时蒸发,就容易使汗腺堵塞,汗液排泄不通畅,引起汗管破裂,造成皮肤轻度发炎,产生痱子。痱子好发于颈、肘弯、腿窝、胸背和头面部,密集排列,互不融合。痱子周围稍红,有痒和灼热的感觉。如果孩子搔抓,容易感染,引起汗管及汗腺发炎、化脓,形成痰疖,俗称痱毒,痱毒有豆子大小,大的可有葡萄大小,表面红紫色,疼痛、发烧,局部淋巴结肿大,严重的可引起败血症。

在夏季,要预防痱子和痱毒的发生,关键是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用温水洗澡,不要用冷水。温水不会刺激汗腺,不引起血管收缩,洗后容易干爽。在炎热时,不要让孩子赤裸,皮肤没有衣服的保护,更容易生痱子并发生感染。孩子夏季的衣服要宽大,室内要通风,多喝水,特别是绿豆汤、红豆汤等。如发生痱毒,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并外涂10%鱼石脂软膏或如意金黄散,成熟后,切开排脓。

荨麻疹的防治方法

荨麻疹是一种皮肤病。有的孩子突然发生皮肤瘙痒,在搔抓部位很快地发现了红斑和淡红色的风团,并且迅速增大,融合成片。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荨麻疹。荨麻疹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持续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一般的持续时间不会超过24小时,也有的荨麻疹一天发作好几次。

为什么会发生荨麻疹呢?

发生荨麻疹的原因很多。主要的原因是感染和机体对某些物质产生的过敏反应。相当一部分荨麻疹是发生在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比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荨麻疹大多发生在疾病的急性期。还有一部分孩子是因为身体对某种东西过敏而发生荨麻疹,这种东西可能是食物,比如:牛奶、鱼等等,也可能是某种昆虫叮咬所致,或者对某种花粉过敏。还有一些孩子是因为有家族遗传史,也就是说他的父母或家族中其他长辈有过敏体质。

发生了荨麻疹不要紧张,可以到医院去看病。一般来说,首先应该明确为什么会发生荨麻疹,也就是应该找出引起荨麻疹的原因。有些情况需要自己回忆,如果能查出引起过敏的物质,就可以避免再次接触。如果是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荨麻疹,则首选抗生素治疗。对于局部皮肤的瘙痒,尽量不要抓破,以免继发感染,可以用一些抗组织胺药物减轻瘙痒,保证必要的休息。当然,这些药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荨麻疹消退后皮肤上是不留痕迹的,因此不会影响皮肤的美容。

黄水疮的防治方法

黄水疮是脓疱病的俗称。在热天,空气潮湿,皮肤酸度减弱,抵抗力降低,容易被传染。孩子夏天穿衣少,皮肤外露,容易被碰伤。虫子叮咬搔抓以后,也会使皮肤出现伤口,给细菌侵入皮肤创造了条件。所以,黄水疮发病多在夏季。

得了黄水疮,开始皮肤发红,不久出现零散的豆疹及水疮。1~2天内水疱很快变大,疤液变混,形成脓疱。疱壁很薄,容易被患儿抓破,露出淡红色的肉。破处会不断流黄水,水干后结成黄色痂皮。黄水疮多见于面部,嘴周围及上肢露出的地方。患儿可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流出的黄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菌,所以如果孩子接触了粘黄水的衣服、毛巾、手帕,以及抓了患处的手都可传染上黄水疮,所以,要特别注意隔离消毒。特别是幼儿园及学校。病人用过的衣服、毛巾、手帕、围嘴、被单都要消毒。患儿要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手。病人与正常人的用具要分开,特别是玩具,也要清洗消毒。

得了黄水疮要及时治疗,治疗可根据病情轻重用药。如果全身症状明显,淋巴结肿大,淋巴管发炎或发烧,应该使用抗生素治疗。如果只是局部皮肤感染,可涂外用药,并去掉痂皮,挑破水疱,用药液清洗,洗后涂药膏。每天换两次药,几天即可痊愈。

如果不及时治疗,黄水疮可在全身感染,或反复发作。还有些可继发全身性疾病,如肾炎等。

对黄水疮这种病,关键还在于预防。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勤洗澡常换衣,保持皮肤不受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