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说说开皇之治那些事儿
27358300000021

第21章 四方告急,睦邻政策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之初,内忧外患,边疆形势告急。面对陈朝、突厥、吐谷浑、高宝宁这四面的威胁,隋文帝杨坚采取了镇抚结合、远交近攻和各个击破的策略,最终平定了陈朝,消除了危机,并实现了中国的统一。这些无不显示出隋文帝的雄韬伟略。

开皇元年(公元581年)2月,杨坚即皇帝之位。隋文帝即位之初,隋朝东面是高宝宁,漠北是突厥,西面是吐谷浑,南面是陈朝,形势十分危急。面对这样的形势,隋文帝实行了睦邻政策,以暂时稳定局势。棘鞠、契丹是居于隋朝东北地区的民族,隋文帝在位期间臣属于隋朝,隋文帝对他们亦采取友好政策,对于他们内部各部之间的攻伐严以谴责,劝他们同突厥友好相处,主张实行睦邻政策。隋文帝的这一政策对于安定隋王朝边境、密切隋王朝同、棘鞠、契丹的经济文化联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月,文帝任命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驻扎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韩擒虎为庐州总管,驻扎庐州(今安徽省庐州市)。韩擒虎在平定尉迟迥的叛乱时,屡次击败陈朝将领萧摩诃。贺若弼曾在韦孝宽的手下为将,攻打过陈朝江北之地,威名远扬。

文帝下诏给安徽寿州总管元孝矩,部署了南线的作战方针:“一定要‘志存远略’,服从大局,把陈朝打败即可返回。”面对陈军老将陈纪、任忠、萧摩诃等的攻击,文帝调派上柱国长孙览和元景山为行军元帅,对陈发起进攻,一方面派高颎奔赴前线,节度统军。高顾上前线主要是掌控全局,监督诸将不要贸然激战以保存实力,为安定局势,积蓄力量,等待时机,隋文帝并没有立即别南陈采取军事行动,于开皇二年二月,诏令高颎班师,把准备南下的军队撤回北方。当时,隋文帝询问南征将帅的人选,高颎推荐贺若弼和韩擒虎。所以把两人安置在南部边境的战略要地,让他们暗中经营策划。隋文帝下令高颎班师后,一方面集中精力实行各项改革,恢复和发展经济,增强军事实力,为日后统一南方积蓄力量:一方面出于权宜之计,对陈朝采取睦邻友好政策。

开皇元年(581年)9月,隋军组织精兵对陈朝发起进攻,在长孙览、于凯、源雄和贺若弼等大将的率领下,初战告捷,江北失地迅速收复。到年底,隋军在长江口岸布阵。隋军越战越猛,陈军大败,退居江南。陈宣帝本想收复淮南等地,没想到遭此大败,不久就病逝了。陈宣帝一死,陈朝内部大乱。隋军看到陈朝内部大乱,想趁机渡江,一举荡平陈朝。高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开导诸将:“仁义之师,礼不伐丧,绝不乘人之危。”费了一番唇舌,才把诸将渡江灭陈的想法给压下去。新皇帝陈叔宝每日里饮酒作诗,不理朝政。为了表达诚意,就派使者去隋朝示好,归还以前攻占城池。为对陈宣帝的病死表示哀悼,隋文帝于二月诏令高颎班师,撤回南征军队,并派遣使节赴陈国吊唁,在慰问的信函中自称姓名,末尾有“顿首”的字样。然而陈后主的答谢却非常傲慢,在书信的末尾写道:“您的统辖之内,如果一切都治理得很适宜,这样宇宙之内就太平安定了。”隋文帝读信后十分不满,把书信拿给朝廷上的人臣们看,并向高颎征询攻取陈国的策略。

隋文帝在处理同东、西突厥的关系上,虽然也曾多次出动军队,但彼此间的战事和伤亡有限。隋文帝采纳长孙晟的策略,利用东西突厥内部各部间的矛盾,时而挑拨离间,时而笼络其中一方,使之归顺朝廷;时而孤立、打击另一方,并不被其中的某一方所利用,有时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同时,又往往伴之以和亲政策,使东西突厥始终未能联合成统一的势力,未能对隋王朝的边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历史表明,隋文帝对匈奴的政策是正确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政策之下,隋王朝同突厥的交流和文化往来日益密切,突厥的马、羊大量输入内地,汉人的丝织品瓷器也丈量传人突厥。事实表明,隋文帝时期隋与突厥的关系,友好往来是主导的方面,隋文帝所实行的是北和突厥的政策。

突厥的祖先是以狼为其图腾的,阿史那氏的部落出现一个名为阿贤设的首领,率领部落从洞穴中走出来,世代臣属于茹菇(即柔然)。到首领大叶护时,突厥渐强。北魏末年,首领伊利可汗,率兵击铁勒,大败铁勒,降服五月余家,势力渐强,并向茹菇主求婚。茹菇主大怒,派使者辱骂。伊利斩杀来使。率部众击败茹菇。伊利可汗死,其弟逸可汗立。逸可汗死,立其弟木汗可汗。“木汗勇而多智,遂击茹菇,西破挹怛,东走契丹,北方找狄恶归之,抗衡中夏。后与西魏入侵东魏,至于太原。”

《突厥传》又载:“其俗畜牧为事,随逐水草,不恒厥趾。穹庐毡帐,被发左衽,食肉饮酪,身为裘褐,贱老贵牡。官有叶护,次设特勘,次俟利发,次吐屯发,下至小官,凡二十八等,皆世为之。有角弓、鸣镝、甲、稍、刀、剖。善骑射,性残忍。无文字,到木为契。候月将满,辄为寇抄。谋反叛杀人者死,淫者割势而腰斩之。斗伤人目者偿之以女,无女则输妇财。”

5世纪中叶,突厥被柔然民族征服,被迫迁居金山(今阿尔泰山),成为柔然的附庸。6世纪,北魏暴发六镇起义,其后分裂为东、西魏。柔然曾帮助北魏镇压起义军,后利用东、西魏的矛盾坐收渔利。突厥乘机拓展疆土,势力波及到中亚。随着越来越强大,突厥断绝了与柔然的隶属关系。同时,屡屡骚扰北朝的边境地区,朝廷曾多次发兵征伐,但多无功而返。

在北齐与北周对立的时候,两国为压倒对手,均争相拉拢突厥。北周一年要向突厥进献绢帛上万段。北齐也是倾其所有,以换得一时安宁。此时的突厥趁北周占弱势的时候,就帮助北周打北齐。后来北周明显占据优势,他便转而又帮助北齐。周武帝亲政后,国势强盛,亲率大军一举消灭北齐。之后,齐定州刺史、范阳王高绍义投奔突厥,想借助突厥的力量卷土重来,进而消灭北周,光复北齐。他钵可汗立即证高绍义为齐国皇帝,北方的齐人统统归他管辖。

宣政元年(578年)4月,他钵可汗的大军屯居幽州(今北京),企图南下,攻击北周。北周派柱国刘雄去抗击,北周大败,刘雄战死。武帝大怒,亲率大军北伐,不料武帝病死在征途中。他钵可汗趁机进犯酒泉,但没有深入中原。不管北周还是北齐统一北方,对于突厥来说,直接的经济损失就是不能继续坐收渔翁之利了,于是企图借北周政局还不稳定之机,帮助北齐复辟。北周也不是省油的灯,气势越来越盛,突厥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对于突厥的侵略特点,北周君臣非常了解。当时的情景,北周的统帅杨忠看在眼里,向周武帝分析:“其实突厥就是想趁火打劫,他最大的目的就是坐收渔翁之利。如果咱们坚持作战,突厥势必要败。”杨忠分析得非常恰当,当然会影响着儿子文帝杨坚对突厥的态度。

大象二年(580年)2月,朝廷将赵王宇文招的女儿千金公主嫁给突厥的他钵可汗,由长孙晟护送。虽然此时还是北周,但杨坚已经辅政了。和亲的条件是突厥交出高绍义,他钵可汗没有同意。此时,恰好爆发了尉迟迥、司马消难和王谦三方叛乱。其中势力最大的尉迟迥,北边勾结北齐残余势力高宝宁;南边又把江淮之地送给陈朝,希望陈朝帮助自己一起攻打刚刚辅政的杨坚;司马消难甚至把自己的亲儿子做人质,向陈朝求援,内外勾结。尉迟迥等三方叛乱被平定后,文帝决定以武力征服突厥。

他钵可汗在位10年,于开皇元年(581年)冬病逝。临终前,他钵嘱咐自己的儿子说:“我的哥哥不立儿子而把汗位传给我,我死之后,你千万不要和大逻便(他钵的侄儿)正面交锋。”他钵病逝后,一部分人想立大逻便为可汗,因为他的母亲地位卑贱,众人不服;部分人愿意推举庵罗为汗,因为他是他钵可汗的儿子,其母地位尊贵。争论之间,一个叫摄图的人说:“若是立庵罗为可汗,我当率众人侍奉他;如果立大逻便为可汗,我等必将誓守边疆,用大刀长矛和他相见。”摄图年长,且英武有才干,旗人对他的话都很信服,终于立庵罗为可汗。大逻便没有被立,心中非常仇视庵罗,经常派人辱骂他,最后,庵罗把汗位让给摄图。就这样,摄图成了新可汗,号沙钵略可汗。沙钵略即位后,按照突厥风俗续娶去年才嫁过来的千金公主为可贺敦。之后庵罗迁至独洛水(今土拉河),称第二可汗。沙钵略又怕大逻便闹事,便以他为阿波可汗,令他统帅原部众。又有沙钵略的叔叔玷厥,居住在突厥国的西部,称达头可汗。以上四个可汗各自统领自己的地盘,分别居于突厥的四面。沙钵略英勇而深得民望,北方各族都顺从他。突厥内乱刚刚平息,使得突厥暂时无暇顾及刚刚改朝换代的隋朝。这个时候,去年出使突厥的长孙晟回京。

长孙晟是原北周的官员,善弓箭骑射,号称神箭手,沙钵略见到他,大加赞叹。盛情难却,长孙晟就在突厥住下来,教沙钵略子侄们射箭。有一次,沙钵略和长孙晟出去打猎,突然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争夺一块肉,撕扯在一起。随行的士兵都想表现表现,就争先恐后地把箭对准天空中飞翔的大雕,由于雕飞得非常高,速度又快,谁也射不中。没想到长孙晟搭上箭,拉满弓,策马飞奔,望空中只嗖的一箭就把两只雕全部射下来。随行人一齐喝彩,都赞长孙晟为神手将军。

由于长孙晟的英勇,其名声在突厥越来越响。长孙晟是利用和突厥子弟打猎的机会,时刻观察突厥的山川、地理、淘壑。没多久,就把突厥的地形地貌铭记于心。他平时又借着和突厥于弟闲聊的机会,从他们的喜好或怨恨的话语中,熟知了突厥各部众的强弱和内部矛盾。

待到突厥大举入寇,长孙晟上书说:“今华夏虽然安定,戎虏却时而入寇。出师讨伐,时机尚不成熟;弃而不顾,又经常骚扰边境。所以应当秘密地运筹对策,制定出抵御的策略。玷厥(即达头可汗)与摄图(即沙钵略可汗)相比,兵虽强而位属其下,表面上从属于摄图,实际上内部的矛盾已经很深。从中挑动,二人必将相互攻战。再说处罗侯,本是摄图的弟弟,势力甚弱,但他却想尽办法笼络众人之心,国人都爱戴他。因此,处罗侯遭到摄图的嫉恨,心中十分不安;想要弥补同摄图的裂痕,又心怀疑虑恐惧。再说阿波可汗,踌躇不定,但对于摄图甚为畏惧,受其牵制,准备依附于何人,尚未拿定主意。如今当采用远交而近攻的策略,离间强者而联合弱者,向玷厥派出使臣,说和阿波可汗,如此则摄图必将回兵自防其土地。联络东方的处罗、奚、释,则摄图必将分部众,还兵防御东方。如此,州突厥内部猜嫌,离心离德,十几年过后,乘机讨伐,必可一举攻灭他们。”

隋文帝读过奏书,十分喜悦,因而召见长孙晟并同他交谈。只见长孙晟在文帝面前“口陈形势,手画山川,写其虚实,皆如指掌,帝深嗟异,皆纳州之”。接着,长孙晟分析突厥的内部矛盾:“如今的突厥有四个可汗:沙钵略、庵罗、阿波、达头。另外还有一个处罗侯,此人是沙钵略的弟弟,也很难对付。虽然沙钵略可汗最强势,但是其他三汗和他并不是一条心,各有打算,互不信任。我们只要采取‘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计谋,让他们的矛盾日益激化,如果他们窝里斗,咱们就有胜算的把握了。”长孙晟口述形势,文帝听后大加赞叹,并采纳长孙晟的建议。

根据长孙晟的意见,针对突厥,隋文帝决定养民备战,停止对突厥岁贡。其次,隋文帝为着北部边防的安全,调令北部边境加强防备,修缮长城,命上柱国、武盛人阴寿镇守幽州,京兆尹虞庆则镇守并州,对突厥的入侵进行防备。后隋文帝命汾州(今山西省吉县)刺史韦冲修筑长城;又命崔仲方修建了绵延七百里的一段长城,这样一来,大隋的国防更为坚。

再次,隋文帝利用突厥内部不和的机会,在其内部进行离间。文帝派遣使臣联络达头,赠送绣有狼头的大旗,狼头是突厥各部落的图腾,赠此物以示尊重。沙钵略听到消息后,感到不解:“大隋给达头送旗,怎么对我没一点表示呢,分明没把我放在眼里。”于是就派使者到隋朝打探。此时,达头使者也在,文帝故意让选头使者坐在上位。沙钵略看到达头和隋朝关系如此密切,心里更加不舒服,立即派兵对付达头。接下来,长孙晟又去联络处罗侯,处罗侯是沙钵略的弟弟,性格奸诈而势力甚微,力量远不及哥哥沙钵略,他一面想尽一切办法笼络族人之心,一方面与隋朝联盟。其实,处罗侯早就和长孙晟达成共识。这次长孙晟来访,处罗侯非常高兴,盛情款待。处罗侯视长孙晟为知己,彻底与哥哥沙钵略决裂。

沙钵略听到消息,连夜派兵戒备处罗侯。自此,沙钵略与达头、处罗侯之间关系日益紧张,矛盾更加激化。文帝利用突厥内部矛盾激化的间隙,迅速做好应对突厥的准备。

当突厥汗位之争尘埃落定,内部大致安稳后,沙钵略便找了个理由攻伐隋朝。于是,沙钵略与原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联合出兵,入寇隋朝边境。而此时,尉迟迥、司马消难和王谦等三方叛乱平定后,司马消难投靠陈朝,此时陈朝趁机越过长江攻打大隋,迅速占领安徽一带,陈朝军队似乎势不可挡。与此同时,西部的吐谷浑也来犯隋朝。

吐谷浑原是辽东鲜卑的一支,晋朝末年民族大迁徙的时候,迁到西面,在河西走廊一带定居下来,建立吐谷浑国,势力逐步强大,据有今青海、新疆南部。吐谷浑与北周时有兵戎相见,便也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政策,一方面频频遣使向北齐示好,一方面则不断攻打河两、陇一带,向北周挑衅。北周曾多次回击吐谷浑,曾于建德五年(576年)大败吐谷浑。

大隋初建,百废待兴,要做的事太多,要打的仗也太多。吐谷浑趁着大隋忙乱之际,就向隋发动进攻,以报建德五年之仇,于是在弘州(今甘肃省临潭县)一带挑起事端。文帝觉得弘州这个地方地广人稀,不利战争,便放弃了此地。不料,吐谷浑再次攻打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此时的大隋四面受敌,形势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