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旅游地理
27354300000013

第13章 旅游开发规划与旅游环境保护(1)

【本章提要】

本章介绍了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内容与方法;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必要性与基本原则;旅游地规划的原则与内容;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以及旅游环境的保护的方法。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评价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要成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必须经过适当的开发和利用。就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言,其首要的问题是进行旅游资源的科学评价,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旅游资源评价,即是按照某些标准来确定某一旅游资源在全部旅游资源或同类旅游资源中的地位,以确定某一旅游资源的重要程度和开发利用价值。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

(1)通过对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质量等的评价,为新旅游区的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已开发的旅游区的发展、提高、改造、扩大规模和推出新产品提供依据。

(2)通过对旅游资源的规模、分布等的鉴定,为国家和地区进行旅游资源分级规划和管理提供系统资料和判断的依据。

(3)通过对区域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为合理利用资源,发挥区位区域优势提供规划、计划思路,确定旅游区、旅游项目等开发顺序。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一)旅游资源的自身评价

1.旅游资源的特色

旅游资源的特色是衡量其吸引力大小的关键因素,也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先决条件之一。它对旅游资源的利用功能,开发方向,开发程度和规模及其经济和社会效益起着决定作用。

2.旅游资源的数量、密度和地域组合

旅游资源的数量是指旅游区内可观赏景观的多少。其密度是指在一定地域内旅游资源集中的程度。其地域组合则指资源的分布和组合特征孤立的单个景观即使具有较高的价值,也不一定适合旅游开发。只有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集中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方具较高的开发价值。

3.旅游资源的环境容量

旅游资源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时间与空间内,在保证旅游资源质量和游客旅游体验质量的条件下,旅游地所能容纳的最大游客量。

4.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

旅游资源的价值包括其文化、科学、美学等价值,它反映了旅游资源的质量。旅游资源的功能是指它能满足旅游者哪些需求,如观光、度假、娱乐等。旅游资源的这些价值和功能是其开发规模、程度和前景的重要决定因素。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1)区位条件,即旅游资源所处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它决定了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可进入性,进而影响到旅游资源开发的时间、规模、接待设施的档次等。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包括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经济实力、工农业生产、商业及饮食、基础设施、城镇的发展、教育水平等,这些要素决定了旅游地建设所需要的资金、物资、人力等要素的供给状况。

(3)环境因素。包括旅游资源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环境、投资环境等。

(4)建设施工条件。旅游资源开发需要一定的设施场地,用于建设各种接待设施如游道、宾馆、修车场等。这些设施要求不同的地质、地形、土质、供水等条件。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上述条件的难易、优劣有密切的关系。合理地评价施工条件,才能既不浪费资金,又有可行性施工效益。

三、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法,定性评价又称经验法,一般是评价者在收集大量旅游资源信息的基础上,凭经验通过主观判定旅游资源的价值。定量评价是将评价内容的指标加以量化进行评分的方法,评价的结果比较直观准确。

(一)定性评价

北京师范大学卢云亭采用的“三三六”评价体系和上海社会科学院黄实辉的评价方法是旅游资源定性评价中比较有影响的。

1.“三三六”评价体系

“三三六”评价法的评价标准包括“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三大效益”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六大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的地域组合条件、旅游资源容量条件、旅游资源客源市场条件、旅游开发投资条件和施工难易条件。

2.黄实辉的评价方法

黄实辉对旅游资源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从资源本身来评价,另一个是从资源所处的环境来评价。

(1)在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方面,他采用了六个标准,即美、古、名、特、奇、用。美是资源是否给人美感;古是指资源历史的悠久性;名是指某项资源与知名的人物、事物、事件的关系;特是指资源的稀有程度;奇则是指资源是否给人以新奇感;用则指旅游资源的实用性。

(2)在评价资源所处的环境方面,黄实辉提出了气候、污染、联系、可进入性、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环境、市场七个标准。不同旅游资源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价值高低不同,如冰雪在这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旅游价值较高,而海滨旅游资源在气候温暖,日照时间长的条件下旅游价值较高。旅游资源所在地及其周边地区若有较大的环境污染,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消失。资源联系是指资源与周围的自然、人文环境是否有联系,如苏州寒山寺与张继的《枫桥夜泊》是有联系的,长江运河与两岸景色和人民生活联系。可进入性主要指资源所在地是否具备便利通达的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包括公共基础设施如交通、电力、通信等和旅游基础设施如宾馆饭店,这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就社会经济环境而言,一方面可以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时间、规模;另一方面,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与其他资源要素本身就可以构成旅游资源。市场包括旅游客源市场的规模、质量、可达性等。旅游经济活动就是围绕市场展开的,能不能对旅游市场作出正确的分析,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决策和市场开拓至关重要。

(二)定量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与指数评价法是定量评价方法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工作分为以下四步:首先选取合适的评价因子,并将其分解为若干层次,下一层因子是对上一层因子的具体化;第二,对最下一层因子进行量化评估,其唯一途径是根据适当的标准给予相应的评分,评价工作最终要落实到最下一层因子的评价上;第三,对各评价因子给予适当的权重;第四,根据模型得出最终评估结果。

指教评价法分三步进行,首先定量分析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吸引能力及外部环境;其次分析旅游需求;最后建立表示旅游资源特质、旅游需求与资源间的若干量化模型进行总评价。

(第二节)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概念

“资源”的本意是对人类有用的事物,它是一个中性词。通过人类追加劳动,“资源”可以通过多种具体方式展现其价值造福人类,这个过程就是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在开发之前,可能其主要用途不是用于从事旅游活动,如寺庙,主要用于从事佛事活动,河流的功能则包括灌溉、水利运输等。为了能使这些资源为旅游业所用,就必须对其加以适当的改造、利用,使其具备旅游功能,这就是旅游资源的开发。一句话,旅游资源开发就是通过适当的方式把旅游资源改造成具有旅游功能的吸引物或旅游环境的技术经济过程。需要强调,旅游资源开发只是对某种资源的旅游利用或改造,而非对其进行改变,否则旅游资源开发就成为旅游资源破坏。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式包括兴建、利用、提高和改造四种。兴建是指创造性地建设新的旅游吸引物。受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旅游资源的分布并不平衡,有的地方原本缺乏价值高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业便需要兴建旅游资源,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旅游资源开发过程。而有的地方虽有旅游资源,但因某些条件如交通的限制却无法被旅游者利用,旅游功能严重欠缺。或是有的资源,由于人们旅游需求发生变化,成为人们新的旅游兴趣,如大学校园、工厂等,也需要这些潜在的旅游资源变得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而提高和改造则是针对那些已经被利用过的旅游资源,由于旅游者需求特征变化,旅游吸引力下降,或是由于自然或历史的原因遭到破坏;或是现有的旅游设施无法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等;这些都需要对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加以提高和改造,以增加其吸引力,满足市场需要,发挥效益。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一)独特性原则

旅游资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特色即独特性。独特性原则要求在旅游资源开发中,首先要选择那些具有垄断性的不可替代的与众不同的旅游资源;其次,挖掘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突出其地方性;此外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突出民族特色,特定区域内的民族风情是旅游资源开发取之不尽的源泉。总之,越是民族性、地方性的旅游资源,吸引力越强,市场竞争力越强。

(二)市场导向原则

是指旅游资源在开发前一定要进行市场调查。掌握市场需求及其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否则,旅游地无法吸引相当规模的旅游者,其经济效益难以实现。

(三)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