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产后恢复与新生儿养育
27292500000030

第30章 小儿疾病的预防护理(4)

抽风发作时,孩子突然神志不清,头向后仰,面色由红变白或发青,双眼球上翻、发直或斜视、呼吸憋住,两拳紧握,面部肌肉和四肢不停地抽动和强直,头出冷汗,脉搏快而弱。每次发作多为几秒钟或几分钟,有时反复发作,甚至持续几十分钟,可危及患者生命。

[1]高烧引起抽风

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小儿。当孩子得到感冒或扁桃体炎时,若体温急聚升至39~40℃以上,就可诱发抽风,此种抽风一般只发作一次,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偶尔长达十几分钟。抽风停止后神志即可恢复正常。医学上把这种单纯由体温升高引起的抽风叫做“高热惊厥”。有的小儿一发高烧就抽风,要等到4~5岁才会停止。

[2]严重感染引起抽风

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中毒性菌痢、支气管肺炎、败血症等。此类疾病引起的抽风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同样伴有发热。

[3]非感染性脑部疾病引起抽风

如新生儿颅内出血、大脑发育不全、癫痫、脑积水、颅脑损伤等。尽管此类抽风也反复发作,但抽风前后不伴体温升高,故可与严重感染引起的抽风相区别。

[4]低钙引起抽风

往往发作较频繁,但每次发作后孩子照常玩耍、吃喝、也不发热。患儿平时多汗、易惊、夜间睡觉不安,此点有助于鉴别。

(2)家庭治疗与护理

小儿抽风时,家长要保持镇静,尽量减少对患儿的刺激,切勿大声喊叫或摇晃患儿。此时应妥善护理患儿,并就尽快采取措施制止抽风。否则,抽风持续时间愈长,脑缺氧就愈严重。

首先要使患儿平卧于床上,头偏向一侧,这种姿势可防止痰液或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解开衣扣和裤带,以利于呼吸时胸、腹部起伏。若口腔或鼻腔有分泌物,要及时擦去,保持呼吸道通畅。需要在患儿上下牙齿之间放置用布料包裹的筷子或牙刷柄,以防咬伤舌头。若小儿牙关紧闭,则不可强行撬开,以免损伤牙齿。患儿发高烧时,可用10%~20%安乃近滴鼻剂滴鼻,5岁以下患儿一次滴鼻孔1~2滴,滴药1小时后若退烧不明显,可再滴一次,有助于降温;还可将冷湿毛巾放在患几前额部,此毛巾变温后就要及时更换。抽风过程中不要给孩子喂水,以免引起呛咳。也不要给孩子乱喂药,因为治疗不当反而对病情更不利。冬季要注意给患儿保暖,夏季要避免阳光直射在孩子身上,室内要通风、安静。

有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缓解抽风发作,即用指甲掐压或针刺人中穴,此穴位在鼻唇沟上1/3处。

经过相应处理后,须尽快把患儿送往医院诊治。

常见的疾病

1.脐炎

脐炎多发生于新生儿,新生儿的脐残端一般需7天左右的时间方才干枯脱落。在此期间,如果护理不当,极易受到细菌感染;如果脐带脱落过晚,也容易成为细菌繁殖的场所,引起脐带发炎。

(1)疾病特点

轻症脐带发炎时,可见到新生儿脐带根部或脐带脱落处发红,有少量粘液和脓性分泌物,但无其他症状,重症脐炎时,可出现脐部脓肿,并可发展成败血症,危及小儿的生命。

家长要注意每天观察包扎脐带的纱布外边有无渗血。渗血较多时应在消毒无菌的条件下重新包扎止血。如无渗血现象,则不要打开,以免造成感染。

(2)家庭治疗与护理

保持脐带残端的清洁、干燥。如果脐窝处有红肿、分泌物增多现象,可用消毒棉签蘸75%酒精清除分泌物,然后涂以1%紫药水并要注意包扎脐带的纱布,不可松散和移位。如果其被大小便污染,要及时更换。

如果发现脐带根部有白色脓性分泌物,有臭味,就可能发生脐炎,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2.红眼病

红眼病,即火眼,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许多种细菌和病毒都能引起。此病传染性较强,常在家庭和集体单位中流行。

红眼睛患者是传染源,在病人的眼里和眼泪中都有病原体存在,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染给别人。如果小儿与红眼睛患者用同一个洗脸盆和毛巾、或用病人的手绢擦眼泪,摸了病人用过的东西,不洗手又去摸眼睛,就会传染上红眼病。

(1)疾病特点

患红眼病后,病儿结膜充血、眼睛发红、眼皮肿胀、流泪怕光、不敢睁眼,睡醒后眼屎增多,有时上下眼皮粘在一起,病人还常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常感眼睛磨痛,年龄小的病和常哭闹不安,一般经过1~2周的治疗,炎症即可消失。如果病变波及角膜,将会使病程延长。

(2)家庭治疗与护理

患病后要及早治疗,白天可给病儿滴眼药水,每隔1~2小时滴1次。常用的眼药水有0.25%氯霉素眼药水、0.5%卡那霉素眼药水等。晚上睡觉前可用红霉素眼膏、金霉素眼膏涂眼。病儿的眼睛被眼屎粘住睁不开时,可用湿水浸湿棉花,在眼睛上敷一会,然后轻轻的从眼内角向外擦洗。注意不能来回擦,一块棉花只能擦一只眼睛。在发病初期不能用热敷,热敷和包扎都能使结膜囊内的温度增高,便于细菌的发育繁殖。在眼睛充血明显、有烧灼感时,可用冷敷,以便使血管收缩、减轻充血和疼痛。此外,家长不要给病儿滥用抗生素,可根据病儿的年龄适当服些中成药。年龄大一点的小儿,可选用黄连上清丸或明目蒺藜丸;婴幼儿可选用导赤丹,服法按说明用。如果用药后效果不好,应送医院进一步的治疗。

3.鹅口疮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白口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口腔炎,由一种叫做白色念珠菌的真菌所引起,新生儿和营养不良、消化不良的婴幼儿可得此病,有些小儿长期使用抗生素亦可并发此病。

(1)疾病特点

小儿得了鹅口疮的直接表现是烦躁不安、啼哭、唾液增多,影响婴儿吮吸,甚至出现低烧。家长若观察小儿的口腔会发现许多白点,白片覆盖在口腔粘膜多处,有的甚至融合成片,形成一块大膜,布满口内,像一片白雪似的。

(2)家庭治疗和护理

要注意婴儿的清洁卫生,尤其是口腔卫生。给婴儿吃奶后要喂几口清水,以清洗口腔。婴儿所用的奶具每次用前进行消毒;并用开水煮沸20~30分钟,母亲在喂奶前把奶头洗干净,接触婴儿时要洗手。母亲若患有阴道真菌病,要及时治疗。

较为简便的方法是喂奶后,将装于滴瓶内的10%紫药水滴于婴儿舌下,利用其舌间的活动使紫药水涂到整个口腔粘膜,每天滴2~3次。同时,可将维生素B和维生素C片压碎成粉,加水溶解后喂给婴儿,每天2次,每次各1片。如果发现白斑较多,则可用消毒棉签蘸2%~5%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清洗表面,然后再涂(滴)紫药水,不要随便擦去白斑,以免感染。必要时,应到医院请医生治疗。

4.痱子

痱子是热天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如果护理不当,小儿用手抓破,常可造成糜烂和感染。

(1)疾病特点

婴幼儿皮肤发育不完善,天气炎热时出许多汗,但排泄不畅,汗液布满汗腺口,再加上用不干净的手,毛巾擦汗,便造成汗腺口发炎,出现红色小疹样痱子。

痱子易出现在出汗多的额头、脖子、胸背等处,有刺痒感,常影响小儿情绪及睡眠。

(2)家庭治疗与护理

常给病儿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干燥。洗澡用的水最好是温水。洗澡时不用肥皂,以减少刺激,如果需要用时,可用碱性小的肥皂。洗澡过程中要避免用力擦有痱子的部位,防止擦破形成糜烂。洗完后用毛巾‘轻轻擦干,再擦些爽身粉或痱子粉,以减轻刺痒,衣服最好轻薄、柔软、肥大,以棉布做成的为宜,可减少对皮肤的摩擦。要教育病儿,不要在火热的阳光下玩耍,并勤给病儿擦干汗水,以防淹着皮肤而加重刺激。擦拭用的毛巾要保持清洁,常用热碱水煮烫消毒,洗去污垢。不可用脏手或不洁的布、巾给孩子擦拭以防皮肤感染。对1岁以内的婴儿,家长不要整天抱着或背着,可以在凉爽通风的地方铺一领席地,让他自己爬着玩,或者放在小车里玩。如果是睡在小床上,要勤给小儿翻身。

可多喝点清凉饮料;如绿豆汤、绿豆稀饭、小豆粥等,多吃青菜和瓜果,这样既可消夏解暑,又可补充水分及维生素,增加凉爽感,以减轻刺痒等症状。还可用鲜藿香9克,鲜佩兰9克、野菊花9克、金银花9克、蒲公英15克、青蒿6克,加入适量的水,煎成一碗,加入白糖代茶饮,有清热、解毒、清暑的作用。

对于一般的痱子,不需特殊治疗,为了防止感染,可用苍耳12克、白矾12克、马齿苋12克,加水200毫升,煎20分钟,放凉后,清洗患处,每次5~10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可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5.脓疱疮

脓疱疮又称黄水疮,是夏天常见的一种皮肤病,主要因皮肤不清洁被细菌感染所致。

(1)疾病特点

患病初起,病儿皮肤上突然生出一粒粒豌豆或蚕豆样大小的水疱,疱内含有黄色的液体。然后皮肤发红,水疱很快变大,极易破裂。水疱一破,里面带有细菌的水就会流出,污染四周的皮肤,又可引起新的脓疱。脓疱大多数发生在皮肤皱褶处。病儿一般不发热,除感到局部轻微发痒外,没有什么其他感觉。如果脓疱过多,可出现低热和头痛等症状。

(2)家庭治疗与护理

因为脓疱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发现小儿患病后要及时隔离。病儿用的毛巾、脸盆、浴盆等,要和其他人的分开。换下来的衣服、尿布、被单等,可放在水里煮沸10分钟。病儿的碗、筷、勺等餐具要专用。病儿的玩具在没消毒前不能给其他小儿玩。在托儿所或幼儿园里小孩患病后,需彻底治疗好后才允许入托。

在脓疱刚出现时,要及时把它挑破,使里面液体彻底排出。方法是:用一根针,放在火上烧一下,凉后用它将脓疱挑破,再用消毒的棉花把疱里的液体吸干。然后在上面涂些紫药水。脓疱周围的正常皮肤,要每隔2~3个小时用50%酒精涂抹,注意切不可用没消毒的针或用手指甲随便弄破脓疱,以免造成感染。对于结痂的部位,要先用1:1000的高锰酸钾水冲洗后,再揭去痂皮,然后涂些紫药水。使用其他药物治疗时,要遵照医生嘱咐的方法使用,不要给小儿乱用药。病情是否能很好转,关键是护理是否得当,消毒是否彻底。如果能做到用品消毒、护理得当,不让脓疱里液体沾染外部皮肤,保持疮口干燥,再配合用药,很快就会好转。

为防止小儿自己将脓疱抓破,要勤给病儿剪指甲、洗手。

6.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大多数发生在冬、春季,主要是5~20岁的人得病。由于流感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播性,而且病毒本身不断增加,使人体无法产生有效的抵抗力,因此,每当流感一来,常导致许多人染病,甚至造成大流行。

流感病儿,尤其是病情较轻的病人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在发病的前3天,病毒可以通过他的鼻涕、痰液、甚至打喷嚏而传染给别人。

(1)疾病特点

年龄较大的孩子的症状与成年人差不多,发病急,出现高烧、怕冷、头痛、背痛、四肢疼痛、身体疲乏等情况,以后有咽痛、干咳、流鼻涕、流泪、眼睛充血、眼眶痛等,但婴幼儿除了有上面所说的情况外,体温常常高烧不退,持续在38~41℃左右波动,有鼻出血、肚子疼、拉稀、呕吐等症状,有些幼婴儿还可能发生呼吸道梗阻现象。

(2)家庭治疗与护理

由于没有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护理和预防并发症是极其重要的。

[1]隔离与消毒

病儿和负责照顾病儿的人应单独居住一室,病儿所用的生活用品、玩具等也要与健康人分开,应隔离至热退后48小时。流感病毒对紫外线敏感,病儿居室要加强通风,常开门窗,充分接受阳光照射,以达到消毒的目的。病儿吐的痰或流出的鼻涕等可用2%~3%来苏水或漂白粉液消毒,或吐在废纸里烧掉。

[2]休息

发热期间要注意让病儿卧床休息。病儿的居室要保证空气新鲜湿润,以防空气干燥、尘土飞扬刺激病儿的鼻子和咽喉引起咳嗽。室内阳光应充足,每天中午可打开门窗,充分接受阳光的照射,但要给病儿盖好被子,防止冷风直吹病儿身体而受凉。

[3]饮食

要给病人吃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如稀小米粘粥、挂面汤、藕粉、鸡蛋汤等,不要给油腻大的食品,并注意多给病儿吃青菜、水果。发热期间让病儿多喝水,这样即可补充机体发热损失的水分,又可促进毒素的排出。为了促进病儿的饮水量,最好给病儿喝些白糖水和果汁。对于年龄大的病儿可以劝他们喝些有治疗作用的药水,如野菊花10~15克,水煎后当茶饮;鲜芦根30~60克(用干芦根可减半量),水煎后当茶饮;还可用白菜根、萝卜根、大葱根、生姜等,水煎后当茶饮。

[4]口腔的护理

注意保持病儿口腔卫生,每日用淡温盐水漱口,对年龄较小的病儿可用干净棉花蘸温盐水给病儿清洗口腔,每日2~3次,这样可以减少继发细菌感染的机会。

[5]发热的护理

降温可用冷敷法,可将冰块弄碎,放在冰袋或不漏水的塑料袋中,或者用毛巾浸凉水,稍加挤拧后,叠成长方形,放在病儿的头部、腋窝、大腿根或窝下。也可用温水擦浴,用30℃左右温水毛巾,擦遍病儿的周身,每1~2分钟将毛巾重浸一次水,毛巾在腋窝,大腿根等处停的时间长一些,以促进热量的散发。酒精擦浴以提高降温效果,可用白酒1份加水2份,配好后用沙布或手绢蘸湿从头部开始擦遍全身。

在对病儿使用上述方法降温时,开始或作完后要注意测量体温、观察降温效果。在降温过程中要注意病儿的一般状态,如果用冰袋冷敷,病儿太凉不能忍受,可暂停几分钟再进行。用上述方法仍不能达到降温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给小儿服用退热止痛药,如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等。

(3)注意发现并发症

感冒与流感在发病过程中,都可因继发细菌感染而合并其它疾病,其中流感的合并症较感冒要多。

继发细菌性肺炎,多在患病后2~4天时发生,病儿可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口唇发青等。

合并鼻窦炎时,病儿感到头痛、鼻子不通气、流脓性鼻涕。

合并中耳炎时,早期有耳痛、鼓膜穿孔,从耳朵里往外流脓。

发现这些并发症后,要及时请医生诊治。

7.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就是平常所说的“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在冬、春季发生,呈散发流行,任何年龄的人都可患这种病,但以5~15岁的小儿发病率为高。如果小儿患了腮腺炎,体内产生了抵抗力,可获得终生免疫。

患痄腮的人和带病毒者是这个病的主要传染源。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把病毒传给健康人。病毒侵入健康人的口腔粘膜及鼻粘膜后会大量的繁殖,然后进入血液,使小儿开始发病;病毒也可经腮腺管口直达腮腺而发病。

(1)疾病特点

腮腺炎的潜伏期一般为12~24天,初染病时病人感觉周身没劲、嘴发干、口渴,病儿可有哭闹不安、发高烧,体温可达40℃左右。1~2天后,病儿耳垂周期腮腺部出现红肿、疼痛;开始只有一边腮腺肿痛,然后另一侧也有。张嘴吃酸性食物由于唾液分泌增多,可使疼痛加剧。在上颌第二臼齿旁的颊粘膜上,可看到红肿的腮腺管口。整个病程需1~2个星期。

(2)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