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读懂孩子的心
27291600000008

第8章 性格:塑造孩子健全人格(1)

1我总有新的爱好

——摆脱浮躁心理

一天,娜娜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妈妈自己要学舞蹈,以后要当一名舞蹈演员。父母对娜娜找到奋斗的目标感到非常高兴,为此全家还庆祝了一番。可是加入学校的舞蹈队还没两天,娜娜就觉得练舞太辛苦了,总是摔跟头,还是拉小提琴比较时髦,于是就改学小提琴。隔了没多久,又觉得小提琴太吵了,想要学个既安静又高雅的,于是就改学画画。可是学着学着忽然觉得画画要求太高、太烦琐,又跑去学唱歌……就这样周而复始,娜娜不断地换班,转换学习科目,始终没能好好静下心来专心学好一门才艺,一个学期下来,娜娜发现自己什么也没学会。

浮躁心理是当前一些青少年的通病,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做事盲目,缺乏思考和计划性,而且对于某一件事情缺乏恒心和毅力,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无法静下心来,稍不如意就轻易放弃,不肯倾尽全力。比如,有的孩子看到歌星挣大钱,就想当歌星;看到企业家、经理神气,又想当企业家、经理。有了理想却又不愿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还有的孩子兴趣爱好转换太快,干什么事都没有常性,做事情总是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今天学绘画,明天学电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忽冷忽热,最终哪一样也没有学好。还有一些青少年,他们对任何事都患得患失,也经常焦虑不安、喜怒无常,总是自寻烦恼。

很多心理实验表明,那些具有强硬而不灵活、不平衡的神经类型的人,容易急躁,沉不住气,做事易冲动,注意力易分散。对此,应当引起家长重视。有的家长只知道给孩子灌输知识,却不知培养孩子的意志和品质,因而造成有的孩子学习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

总体来讲,青少年出现心理上的浮躁,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社会原因。现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利益与结构正在进行大的调整,每个人都面临着在社会结构中重新定位的问题,导致心神不宁,焦躁不安,迫不及待。社会上的这种浮躁心态,也必然渗透到家教领域中来。无视孩子的个体需求而进行过度开发,希望得到一个秘诀、找到一条捷径,使孩子快快成才,这便是家庭教育中浮躁心态的典型表现。

第二是青少年的个人原因。个人间的攀比是产生浮躁的直接原因。“人比人,急死人”,通过攀比,青少年对社会生存环境不适应,对自己生存状态不满意,于是过火的欲望油然而生。在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投机主义荡涤的躁动化的社会心态驱使下,不少青少年最向往的一个目标是为金钱而学习。但学习又缺乏恒心与务实精神,缺乏对自己能力的准确定位,因而使孩子们显得异常脆弱、敏感,稍有“诱惑”就会盲从。

浮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相交织的病态社会心理。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一旦形成风气,对国家及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都是有害的,必须予以纠正。

浮躁的人,不论做什么,总是不能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的时候,不是想着以前的事情,就是想着做完这件事情以后接下来要做什么,他们的心不是在以前,就是在以后,但永远不在现在。为了改变孩子的浮躁心理,父母应指导孩子注意以下问题:

1要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

家长只有帮助孩子明确生活的目的和对崇高理想的追求,才能使孩子对生活和学习产生高度的责任感,这对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家长要告诉孩子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的道理。要防止孩子“常立志而事未成”。

2要培养孩子形成先思考后行动的习惯

家长无论要求孩子做什么,都要让孩子先思考,后行动。就像出门旅行,要先决定目的地与路线;上台演讲,应先准备好讲稿。家长要引导孩子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目的是什么,希望什么结果,最好怎样做?”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具体化。

3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家长要培养孩子对事情负责的心态,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地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分开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不断积累即可达到目标。

4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青少年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家长应把孩子的好奇心引入对问题、对事物、对现象的深入探讨中,让孩子对深层次、更本质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孩子的思维水平。

5帮助孩子调节心理状态

孩子有时候在学习中会感到心情烦躁,这时候家长可让孩子先把功课放一放,听听优美、舒缓的音乐;可带孩子出去散心,减轻他的负担,让他心情平静下来,重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孩子专注于学习,浮躁之心自然就消失了。

6有针对性地“磨炼”

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磨炼”孩子的浮躁心理。比如说让孩子练习书法、学习绘画、弹琴、解乱绳结、下棋等,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韧性。不仅如此,家长也要指导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例如,做事时,孩子可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会把事情办坏”,“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孩子坚持不懈地进行心理上的练习,孩子的浮躁心理就会慢慢平复。

7用榜样教育孩子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榜样。家长要为孩子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此外,家长也可以借助其他的榜样去鼓励孩子,如革命前辈、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以及周围同学生动、形象的例子来教育培养青少年勤奋不息、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

2别人都不行,我最棒

——如何使孩子不再自负

小童从小是个要强、拔尖的孩子,干什么都要赢别人、都要得到别人的表扬才行。如果她输了,就会用大哭、大闹来表示自己的不满。为了让女儿高兴,让她“必须赢不能输”的心理得到满足,父母多是顺着女儿的意思,在和她下棋、玩扑克和做游戏时故意输给她,对她的一切表现都给予表扬、鼓励:“你真棒”、“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是最能干的”等等,反正是什么最好听,什么最让女儿兴高采烈就说什么。

可是,在学校就不行了。小童上课回答问题、做作业不可能保证一点错不出,偶尔还会因为马虎、不认真被老师批评,这是小童接受不了的,每次都会发一通脾气,弄得老师一点办法都没有。和同学一起,小童也总是认为只有自己的观点最对、方法最好,对同学们说的话不以为然,也看不起别人。而一旦事实证明她错了,或是在游戏、比赛时输给了别人,小童就会找各种借口为自己的错误和失败解释,永远不承认自己输了。当然,她心里也不舒服,于是就回家和父母找碴儿、吵架,再在父母故意的谦让和顺从中找回心理平衡。

虽然说自信很重要,但是过分的自信,就是自负,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临界点,青少年有时把握不好两者的度,这就需要家长给予一定的帮助。

自负的青少年有时会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往往没有远大理想和志向,而只满足于眼前取得的成绩。而且,他们看不到别人的成绩,只会“坐井观天”。自负的青少年很难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因为他们不能做到平等相待,总是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别人。自负的孩子情绪也不稳定,当人们不去理睬他们时,他们就会感到沮丧,一旦遭到失败和挫折时,又会从骄傲走向悲观、自卑和自暴自弃,否定自己的一切,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

自负与自卑相似,都是源于对自己的不正确认识。自负者过高地评价自己,他们仿佛通过放大镜来看自己的长处,甚至视缺点为优点,而在看别人时,则总是容易贬低他人的优点,夸大对方的不足。

自负者往往自视过高。他们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自负者通常看不起别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自负者往往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他们为自己制定过高的目标,容易遭受失败的冲击。总之,自负就是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一般的说,自负多表现在独生子女身上,或是表现在家庭条件较优越、具有某种先天优势的孩子身上。自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从家庭方面来讲,多是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他们所导致的。

自负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有的青少年因自负而不能和同伴友好地相处,常常让人感觉他们高高在上、盛气凌人;有的青少年对大人傲慢无礼,不尊敬长辈,瞧不起成年人在某些知识方面的缺陷;也有的孩子因自负而不爱与人说话,不爱回答别人的提问,甚至变得爱挖苦人、讽刺人。自负可以说是条件较优越者普遍存在的一种不健康心理,许多有专长或智力超群的孩子都容易受其侵害。

自负往往会导致自满,使青少年丧失进取心,滋长虚荣心。另外,自负心理还容易使儿童意志脆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

青少年的自负心理是自我认知缺陷的一种表现,处处瞧不起别人,对大人傲慢无礼,是一种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现。如果家长再对孩子评价不适当,就会给孩子带来一种错觉,以为自己真的毫无瑕疵。为了纠正孩子的自负心理,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给孩子正确的评价

家长要逐渐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方式,对孩子的评价应客观实际。孩子总是有不足的地方,家长不要因为溺爱孩子就不切实际地吹捧他,这样易形成孩子的自负心理。

2给孩子适当的批评

家长对孩子的表扬要适当,对孩子的批评也要恰如其分,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掩耳盗铃、视而不见,而要客观地指出孩子的不足。这样可以帮助青少年正确地认识自己。

3让孩子养成独立生活的好习惯

家长应创造一些遭遇挫折的机会,经历适当的挫折可使孩子心理机制健全,不至于过分自负,经不住任何打击。

4增加孩子接触社会的机会

当孩子看到外面纷繁复杂的世界,接触到比自己更优秀、更具专长的人,认识到“强中自有强中手”,就不会为自己的“强项”而自负了。因此,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而不要“坐井观天”,夜郎自大。

3我家很有钱

——赶走孩子的虚荣心

李莉家境富裕。上了大学后,李莉发现自己吃的、穿的、用的都比室友强很多,因此感到很有面子。可是不久,寝室来了一个更“时髦”的女孩,吃的、穿的、用的都比李莉要强,为此李莉觉得自己在室友面前丢了面子。

因此,李莉不惜借钱购买更昂贵的衣服,而且还办了很多张信用卡,透支买了很昂贵的项链、戒指,为的就是把新来的室友比下去。而且李莉经常对别人说自己家多么的有钱,这些衣服都是爸爸妈妈给她买的。直到有一天,李莉的室友无意中看到了银行寄来的账单,大家才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儿。室友都觉得李莉太虚荣了,从此大家对李莉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李莉也为此陷入了苦恼之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爱慕虚荣的风气日盛。这与其怪孩子爱慕虚荣,不如怪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各环节没有树立起青少年对待贫富的正确价值观。相比之下,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淡化贫富意识方面,倒不乏积极有效之举。

如日本中学明文规定禁止学生穿名牌服装或名牌运动鞋来学校,并对何为“名牌”作了明确具体的界定。此举得到高达九成的富裕家庭家长的欢迎。

在美国,虽说有关学生是否该穿校服上学一直存有争议,但很多州的中学依然实行“校服制”,且赢得了家长的支持。支持者认定“千篇一律”的校服尽管表面上似乎限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却有效避免了贫富生在服装上的优劣之别,从而避免了对穷孩子自尊心可能存在的伤害,也避免了富孩子虚荣心的滋生。

加拿大中学大多向学生提供免费午餐,孩子无论贫富,吃的一律相同。即便在贫穷的肯尼亚,有幸收到救助的中学往往给每个学生都发放一份救济物品,而不论孩子的家庭是穷还是富。有人质疑:富家子弟并不缺这份救济物品,“照发”是否意味着浪费?但学校方面认为,让大家都领到一份,就会大大减轻穷孩子心理上的压力。

上述种种,虽未消除青少年在穷富上的实质性差别,但在营造淡化青少年贫富意识的氛围上,创造了一个良好环境。

据有关调查表明,独生子女的虚荣心较强,在被调查的独生子女中有20%存在较强的虚荣心。虚荣心往往会导致青少年产生其他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敏感,这些都会阻碍孩子的发展。青少年虚荣心形成的原因主要来自家庭。由于现代家庭孩子少,家长们总怕孩子受委屈,于是对孩子总是有求必应。自己孩子穿的、戴的都不能比别人差,别人的孩子买什么,自己的孩子也得买,决不能让人家比下去。于是在家长的纵容下,孩子的欲望无限地膨胀。另外,独生子女的父母溺爱孩子,总是爱讲孩子的优点,掩盖他们的缺点,孩子听到的都是赞美的声音,很少有人指出他们的缺点。由于孩子对自己客观评价的能力还很差,家长具有绝对权威性,慢慢地孩子就从家长眼里的“十全十美”变成自己心中的“十全十美”,再也容忍不了别人超过自己。

绝大多数青少年的虚荣心属于一般心理现象,不需要心理治疗,只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就行了。但在两种情况下,需要有足够的勇气面对自己:一是诚实会给自己带来难堪的时候,二是不诚实会给自己带来荣誉的时候。

虚荣心强的青少年在个性成长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为了满足其虚荣心而经常说谎,情绪不稳定,不认真学习,缺乏意志力等。虚荣心强对青少年来说无疑存在负面影响,家长应采取必要的方法加以纠正。

不管经济条件如何,家长都不能放纵孩子的消费欲,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引导,逐步纠正孩子追求穿戴、羡慕虚荣的坏习惯。其具体做法是:

1让孩子学会悦纳自己

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由于不接受自己,往往把自尊心和人生价值建立在两个错误的基础之上:一是他人的缺点,二是他人的肯定。当发现自己比别人好,或得到他人的肯定时,就会感到自己很有价值。一旦发现自己不如别人,或失去他人的肯定时,就觉得自己毫无用处。而悦纳自己意味着把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建立在自身的优点之上,这是一种自我肯定。如果能悦纳自己,那么就不会为自己的普通而自卑。

2教孩子客观地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