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集
27290800000060

第60章 元朝(3)

元代杂剧经过一大批文人、作家的辛勤创作,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艺术样式。在表演方式上,把歌曲、舞蹈、旁白有机地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文学剧本;在结构形式上,通常是一本四折为一个独立的剧本,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为多本连演,有的还在第一折前面加个楔子。元代的杂剧和散曲被后人统称为元曲,是中国文学遗产中的一块瑰宝。

马可·波罗之旅

13世纪,蒙古铁骑的几次西征打开了亚洲和欧洲的通道,促进了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马可·波罗行记》就是这种交流的成果之一。

马可·波罗生于1254年,意大利威尼斯人。威尼斯是一个具有经商传统的城市,是当时地中海的商业中心和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马可·波罗出身于商人家庭,父亲和叔叔都是威尼斯的大商人,曾到过中国,受到了忽必烈的接见。马可·波罗从小就开始听父亲和叔叔讲中国的一些事情,他的幼小心灵萌发了经商和漫游东方的种子。

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叔叔从威尼斯远赴中国。他们先乘船横渡地中海到达耶路撒冷,后经小亚细亚半岛、底格里斯河谷来到古城巴格达,接着继续向南抵达波斯湾的海港忽里模子。

之后马可·波罗继续与叔叔和父亲一起,由陆路北上越过伊朗高原及沙漠地带后折向东行,翻过帕米尔高原到达可失哈儿(今新疆喀什),沿着丝绸之路继续东行,穿过塔里木盆地和罗布泊南缘的和田、且末诸城,越过沙漠到达沙州(今甘肃敦煌)。再经过河西走廊上的肃州、凉州(今甘肃酒泉、武威)后,北上宁夏(今银川),穿过草原,最后到达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

1275年夏天,历经千辛万苦,费时三年半的时间,马可·波罗和他的叔叔、父亲终于到达上都。

忽必烈热情地接见了马可·波罗和他的叔叔、父亲三人,并且把他们留在大都居住任职。年仅21岁的马可·波罗,由于聪明谨慎,擅长辞令,很快熟悉了蒙古的风俗习惯,并学会了骑马射箭和蒙古语等,因此很受忽必烈的宠爱和器重。忽必烈经常把他带在身边,并多次派他到全国各地去巡视。

马可·波罗曾到过中国西北、华北、西南、中南和华东的许多地方。他南巡的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经过保定、太原、西安、成都、昆明到大理;另一条是顺着大运河,经济南、扬州、杭州到福州。

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叔叔在中国住了17年,难免想念家乡,一再向忽必烈请求回威尼斯。这时候,伊利汗国的大汗派使者向忽必烈求婚,忽必烈决定让17岁的阔阔真公主出嫁。马可·波罗便请求带公主从海路走,忽必烈舍不得他们,可公主又要出嫁,只好同意。1292年初,马可·波罗父子3人,带着14艘大船,两年吃用的粮食、物品,从福建泉州出发了。在海上一直航行了两年零两个月,才到达伊利汗国。马可·波罗父子3人在那儿休息了9个月,又继续向意大利前进。终于于1295年,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回到了阔别24年的家乡威尼斯。

他们的东方之行,轰动了整个威尼斯,人们争相观睹,听他讲述神奇的东方之旅。1298年,威尼斯和热那亚发生战争,马可·波罗参战,后兵败被俘,被关在热那亚的监狱里。在狱中,马可·波罗口述,同狱的小说家鲁思梯切诺笔录,经一年多时间写成了《马可·波罗行记》。

这本游记传抄出狱后,人们争相传诵,很快地用几十种文字传抄和翻译,出现了上百种版本,轰动了整个欧洲。书中记述了一百多个城市,涉及亚洲的大多数国家,但叙述最多的是中国,特别是他居住多年的元大都以及杭州等地的风土人情、气候物产、朝政宗教,等等。

这本游记对后来欧洲航海家和探险家的影响很大,促进了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哥伦布看了《马可·波罗行记》后,为了寻找遍布黄金的中国,于是带着西班牙国王致中国皇帝的信出海远航,最终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欧洲到达美洲的新航线。

从19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学术界对《马可·波罗行记》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公认它提供了许多极有历史价值的资料,涉及地理、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等很多方面。

《马可·波罗行记》第一个把东方地大物博的中国介绍给西方,书中渗透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感。这本书是当时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而作者本人则是那个时代的伟大的旅行家。

南坡之变争皇权

1294年忽必烈去世以后,他的孙子铁穆尔做皇帝。1307年铁穆尔去世,皇位被铁穆尔的侄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夺去,后因海山的势力比较强大,自己就把皇位让给了海山,也就是武宗。

海山即位后,与他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商定以后帝位的继承,采用兄终弟及,叔侄相承的办法。即海山死后,由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爱育黎拔力八达死了,就该由海山的儿子继承帝位。

过了4年,海山去世,爱育黎拔力八达做了皇帝,他就是元仁宗。元仁宗在位9年,算是忽必烈后元朝少见的贤君,他继位后积极推行“汉法”,而这触犯了答己和答己亲信铁木迭儿等人的利益,答己和铁木迭儿都对他有所不满。于是,他们相互勾结,总想干涉仁宗的政策。可是,仁宗底下也有许多亲信的大臣,答己不能对他怎么样,便想办法控制太子。

本来,按照仁宗和他哥哥武宗的约定,仁宗应传位武宗的儿子和世琼。可是答己太后却认为和世琼已长大成人,怕将来不好控制,而仁宗的儿子硕德八剌才只有13岁,而且性格懦弱,容易控制,就劝元仁宗立硕德八剌为皇太子。开始仁宗还有些犹豫,经过铁木迭儿的一番花言巧语,最后也就同意了。和世琼被封为周王,送到云南去镇守边疆。

1320年,仁宗皇帝去世了,17岁的硕德八剌登上了皇位,就是元英宗。仁宗死后,答己太后马上就让铁木迭儿当上右丞相,对仁宗的亲信大臣非杀即撤职,好让小皇帝乖乖地听他们的话。硕德八剌年纪虽轻,却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两个月后,英宗就将铁木迭儿一党的左丞相合散免职,改任木华黎的曾孙拜住为左丞相。有一次,铁木迭儿有一个亲信犯了罪,铁木迭儿请答己太皇太后去讲情,可是英宗说:“刑罚是祖宗定下来的,不能随便更改,该打就得打。”答己太皇太后见小皇帝不听话,就后悔让他当皇帝。

于是,铁木迭儿与其亲信合散和失烈门说动太后密谋发动政变,想废掉英宗,改立英宗的弟弟安王兀鲁思不花为帝。但是,密谋不成,事情很快就被英宗知道。英宗先发制人,率宫中卫士将合散与失烈门等人一齐捕杀,安王兀鲁思不花不久被杀。铁木迭儿因为有太后做后台,而没有被治罪。但他自己明白自己的罪状,于是称病躲在家中,不敢再过问政事。

到1321年,铁木迭儿趁着拜住离京的机会想入宫朝见英宗。英宗对他说:“你年纪老了,应该保重身体,不必朝见,明年元旦再来吧。”铁木迭儿怏怏而退,到1322年元旦也没敢再去朝见英宗,不久便病死家中。同年十月,兴圣太后也亡故了。

英宗再没有顾忌,开始下令追查铁木迭儿的罪行,把他的儿子八里吉等人处死,将他的另一个儿子锁南撤职,并没收了他的全部家产。英宗没有斩草除根,将锁南和铁失留了下来,最终为自己引来杀身之祸。

铁失是掌握禁卫军的御史大夫,是铁木迭儿的义子,也犯了很多罪。铁失一心想找机会杀死英宗皇帝。

1323年夏天,硕德八剌去上都避暑,铁失等人决定发动政变,在他回大都的途中行刺。沿途护卫的军队,都是由他直接控制的阿速卫兵,这可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同时铁失已经派了斡罗思赶到北方,想说服晋王也孙铁木儿来做皇帝。晋王也孙铁木儿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太子真金的长孙,驻守在蒙古的发祥地。

当斡罗思来劝说的时候,晋王不但不肯,还将斡罗思绑了送去上都给英宗。但是押送斡罗思的人到上都的时候,英宗已经离开上都,在回大都的路上。

8月5日,英宗在上都以南30里的南坡店过夜。这天夜里,铁失派阿速卫兵值夜,自己和锁南等16人,拿着凶器,闯进拜住和英宗的大帐,杀死拜住和英宗。之后,拥立晋王也孙铁木儿为帝,这就是泰定帝。

泰定帝即位以后,就先封拥立他的人做大官,巩固势力。一个月后,泰定帝以谋杀皇帝的罪名,把铁失等人全部杀死了。

伯颜专政

元朝到元惠宗继位时,他年龄还小,根本不懂得怎么去治国安邦,朝廷大权因此旁落到了伯颜和燕铁木儿两大家族手中。

元惠宗曾授予伯颜中书右丞相的头衔,燕铁木儿的弟弟撒敦担任中书左丞相,伯颜的弟弟马札儿台与燕铁木儿的儿子唐其势并为御史大夫。这样,伯颜的权势开始凌驾于燕铁木儿家族之上。

唐其势对此很不满意,他常说:“天下本是我家的天下,伯颜凭什么当那么大的官?”因此,他有好几次都想刺杀伯颜,但始终没有得手。伯颜明知唐其势对他不利,仍然不露声色,静观事态的发展,暗中寻找时机剪除这个死对头。

至元元年(1335年),撒敦死去,唐其势晋升为中书左丞相。他见元惠宗越来越宠信伯颜,便抓紧行动,暗地里与他叔叔答里、弟弟塔剌晦和宗王晃火帖木儿密谋策划,决定发动宫廷政变,废黜元惠宗,另立文宗的儿子燕铁占思为帝。

然而他的计划被人泄露给伯颜,伯颜于是将计就计,在他带兵闯入皇宫时伏兵以待,将唐其势及其同党团团围住,唐其势当即死于乱刀之下。如此一来,朝廷大权落到了伯颜一个人手中。

不久,元惠宗授予伯颜世袭的答剌罕封号。按照蒙古惯例,受封者可以随意出入宫禁,并享有许多特权。

这样一来,伯颜身价就更高了。他当政期间所得的封号、官衔加在一起长达246个字,其权势之显赫,为元朝历代宰相中前所未有。

自从诛灭唐其势后,伯颜专政自恣,肆行贪暴,越来越不把当朝小皇帝放在眼里。

中书省有官员提议废除科举,伯颜深表赞同,他立即上奏皇帝,请求批准。至元元年(1335年)十一月,在伯颜的煽动下,元惠宗下诏停止科举取士,把各地儒学贡士庄田的田租改拨为宿卫士的衣粮,又下令禁止汉人、南人学习蒙古文字。

伯颜自恃功高权重,毫无顾忌,又向蒙古诸王下毒手。当时,蒙哥的后裔彻彻秃受封为郯王,伯颜的先祖是蒙哥家中的奴隶,按照蒙古传统,伯颜一家应该世代尊蒙哥后裔为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