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集
27290800000039

第39章 隋唐(6)

鉴真不但是佛学研究界的大师,还精通医学药理。他将中医的学问广泛传播开来,促进了日本医学的发展。后世的日本医学家都把鉴真奉为先师。据说,豆腐的制作方法也是鉴真带到日本的,所以日本的豆腐业也把鉴真当做祖师一级的人物。

公元763年春天(唐代宗时期),鉴真在奈良圆寂。鉴真的弟子们为了寄托哀思,造了一尊鉴真的干漆坐像。这尊塑像身披袈裟,盘腿打坐,两手交叉,置于大腿之上,神态亲切,面容熠熠生辉。

日本人民非常珍视这尊塑像,把它保存在唐招提寺内,不敢轻易移动。这件塑像见证着中日人民的友谊,被日本佛学界当成无上的国宝。

李林甫口蜜腹剑

唐玄宗做了二十多年皇帝,对政事厌倦,开始贪图享受。宰相张九龄非常焦急,经常向唐玄宗苦谏,怎奈玄宗不听。这时,奸臣李林甫在朝廷里渐渐得势。

李林甫花了不少钱,与宦官高力士结交。他对高力士说:“我想当宰相,您能不能助我一臂之力?”高力士说:“我是宦官,不能参与朝政,怎么帮你?现在皇上最宠爱武惠妃,如果你能结交上她,自然禄位高升。”

李林甫认为这是个好办法,就走驸马杨洄的门路,要求拜见武惠妃。李林甫见了武惠妃,说道:“我一定想办法,让您的儿子寿王登上太子之位。”武惠妃正想在群臣中争取外援,就把李林甫视为心腹。在武惠妃的帮助下,李林甫升任黄门侍郎。

公元733年,中书令萧嵩向玄宗秘密推荐韩休为相,玄宗欣然同意。高力士马上将此事告诉李林甫。第二天,李林甫在金殿公开推荐韩休,说他是宰相之才。玄宗大喜,就拜韩休为相。后来,韩休又推荐李林甫为宰相。

唐玄宗对张九龄说:“李林甫很有理政能力,拜他为相如何?”张九龄坚决反对,说道:“李林甫虽有些能力,但人品不高,善于奉承亲贵。如果用他为宰相,大唐江山就危险了!”

李林甫听说此事,非常生气,但表面上对张九龄十分恭敬。一日,唐玄宗想提拔朔方(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将领牛仙客,因为牛仙客读书不多,张九龄坚决反对。李林甫却在背地里劝玄宗:“牛仙客是个人才,张九龄倒是读了不少书,却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于是,唐玄宗对张九龄产生反感。

中书侍郎严挺之的前妻嫁给蔚州刺史王元琰。公元736年,王元琰贪赃枉法,被抓了起来,严挺之却为王元琰辩护。李林甫在朝堂奏道:“严挺之竟然为贪官辩解,真是因私废公、不顾国法之徒。”

张九龄一向反对李林甫,同情严挺之,就发表不同意见。李林甫抓住这个机会,对玄宗说:“张九龄、严挺之竟然勾结一气,结党营私。如果不处置他们,大唐江山怎么办?”唐玄宗大怒,将张九龄贬官,拜李林甫为中书令(即宰相)。

公元746年3月,唐玄宗命李林甫组织考试,招揽天下人才。李林甫趁机向皇帝奏报道:“这次考试没有一个人及格。”唐玄宗说:“难道天下都没有人才了吗?”李林甫则大拍马屁:“这是因为皇帝广纳贤才,所以野无遗贤。”唐玄宗从此更喜欢李林甫。

一日,唐玄宗忽然想起严挺之,就对李林甫说:“严挺之虽然顾念私情,但理政能力很强。现在他在什么地方,朕想用他。”李林甫不动声色地说:“陛下说得极是,微臣马上查一下。”

李林甫不想重用严挺之,就把他的弟弟严损之找来,说道:“你哥哥在外地当刺史,吃尽了苦。我现在想了一个办法,能让他回到京城。你看好不好?”

严损之非常高兴,说道:“不知是什么办法?”李林甫说:“你让令兄上一道奏章,就说得了风疾,请求回京医治。皇上念及他的功劳,也许会批准。”严挺之接到弟弟的信后,真的按照李林甫的话做了。

李林甫拿着严挺之的奏章,对唐玄宗说:“太可惜了!严挺之得了重病,不能重用了。”唐玄宗看罢奏章,就再也不提严挺之的事了。

兵部侍郎卢绚生得风度翩翩,办事果断。一天,唐玄宗见到卢绚,赞许道:“真是个大将之才!”李林甫怕玄宗重用卢绚,就对卢绚的儿子说:“你父亲颇有才干,皇上想让他去交、广两州,管理那里的政务。如果他嫌路途遥远,赶快上奏章说明。”

卢绚不想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就上奏章说:“微臣年纪老迈,不堪一用。您还是让我到洛阳做詹事吧!”唐玄宗大怒,把卢绚贬到华州做刺史。不久,李林甫又诬陷卢绚不理政事,将卢绚降为太子詹事。

李林甫怕能人夺了他的相位,因此将许多大臣排挤出朝堂,使他们得不到重用。至于李林甫所用的方法,不过是表面对人宽厚,背地里却施展阴谋诡计。人们感叹张九龄、严挺之等人的不幸遭遇,都说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杨玉环入宫

唐玄宗即位以后,十分宠爱武惠妃。惠妃的女儿咸宜公主与驸马杨洄成亲时,唐玄宗大办婚事,花了大量钱财。惠妃之子寿王李瑁娶杨玉环为王妃时,玄宗又动用了数不清的金钱。由此可知武惠妃在宫中的地位。

公元737年,武惠妃去世。玄宗非常悲伤,后宫佳丽虽多,他一个也看不上。玄宗之时,皇帝的生日被称为“万寿节”,臣子都要祝贺。公元740年玄宗过生日之时,皇子、公主们为他大办寿辰,希望他能高兴一下。玄宗心情不快,只是勉强应付。

这时,他发现寿王身边有一位绝世美女,竟是那样的光彩照人,顾盼生姿。此人正是寿王之妃杨氏。武惠妃在世之时,玄宗心有所属,不曾留意其他女子。现在失偶之后,却对杨玉环格外注意。

咸宜公主将杨玉环推了一推,让她向前跪下,说道:“父皇,这是玉环,是寿王的妃子,您的儿媳。”玄宗不禁眉开眼笑,与寿王、玉环叙谈了一番。

宦官高力士看出了皇帝的心思,对玄宗说:“玉环是十七岁时嫁与寿王的,现在出落得端庄得体,仪态万方。老奴见她与道教有缘,不如让她进宫,先做个女道士。”玄宗大喜,命高力士从速办理此事。

高力士让咸宜公主劝杨玉环出家,他说:“皇帝的妹妹玉真公主一心向道,在宫中建立道观,出家修行。玉环如果有缘,就到宫中与玉真公主做伴吧!这样,对寿王和她都好。”咸宜公主正担心玄宗疏远自己,马上应允。

咸宜公主对寿王说:“玉环喜欢道教,不如让她到宫中出家。这是父皇的意思,希望你不要阻拦。”寿王与杨玉环非常恩爱,见自己将要失去她,难过得流下眼泪。杨玉环也哭泣不止。

咸宜公主对寿王说:“母亲已经去世,父皇与咱们姐弟的感情越来越淡薄。如果你再违逆他的意思,只怕引来大祸!既然遇到此种情况,你舍不得玉环也要舍!”寿王无奈,只得将杨玉环送入宫中。

杨玉环入宫之后,先被抬到温泉宫,唐玄宗在那里等候多时。玄宗曾谱写《霓裳羽衣曲》,认为是自己的得意之作。他召见杨玉环时,命令乐工演奏此乐,并将金钗、金钿插在她鬓发之上。杨玉环随乐起舞,玄宗吹笛助兴,格外兴奋。

温泉宫之会后,玄宗命杨玉环在宫中玉真观出家,赐号太真。这样做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公元745年,玄宗立韦氏为寿王妃,封杨玉环为贵妃。玄宗非常喜爱玉环,说道:“朕得到杨贵妃,如同得到一件稀世珍宝!”当时宫中没有皇后,杨玉环宠冠六宫,被宫娥们称为“娘子”。

一年秋季,大明宫太液池的白莲突然怒放,人们非常惊讶,京城百姓把这事当成奇闻,纷纷议论。唐玄宗带杨贵妃来到太液池,他看着娇美的贵妃,动情地说:“白莲虽然美丽,若与我的‘解语之花’相比,也要黯然失色!”

杨玉环喜欢吃荔枝。荔枝只在南方生长,而且容易腐败,若离枝四五天,色泽就会变化。为了让玉环吃到鲜荔枝,玄宗命人在岭南至长安修建了一条驿道,再差人役骑快马运送荔枝。荔枝到长安时竟然不坏。

一天,杨贵妃偷了宁王的紫玉笛。唐玄宗非常生气,将杨贵妃逐出宫院,送到她哥哥杨国忠那里。可是,玄宗没有了杨贵妃,好像失魂落魄一样,吃饭也不香,玩乐时也没有兴致。高力士为了讨好玄宗,就将贵妃宫中的物品,送到杨玉环那里,供她使用。

杨贵妃悲伤不已,将头上一绺青丝剪下,托中使张韬光给玄宗带去。玄宗见到贵妃头发,大惊失色,急命高力士将她带回宫中。杨贵妃知道玄宗对她用情至深,暗自得意。二人在长生殿结下白首之盟,发誓永不相负。

李、杨爱情虽然可贵,但却造成了杨氏亲贵飞扬跋扈的情况。再加上唐玄宗信任李林甫等奸臣,大唐江山在兴盛的背后隐藏着重重危机。

李白傲视权贵

唐玄宗晚年荒疏政事,每天饮酒玩乐。时间过得久了,玄宗认为宫中的歌词非常陈旧,不能表现盛世的激情。他听说蜀中才子李白善于作诗,就传下诏书,传李白入京,准备授予官职,供皇家驱使。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他五岁之时,在父亲的带领下移居蜀地,在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青莲乡居住。

李白从小认真学习,通晓诸子百家的著作,喜欢吟诗。他受巴蜀环境、时代精神的影响,形成了风流倜傥、自由豪放的性格。

李白二十六岁时,仗剑离乡,到外地旅游。祖国各地的山川风物,增长了他的见闻,也使他吟诗作文时体现出一种奇气。他希望借着作诗这条道路,成为皇帝身边的大臣,建立一番功业。

公元742年,唐玄宗传下招贤诏书,命李白入京。此时,李白正在会稽剡(音shàn)中游山玩水,受诏后马上出发。他已经四十一岁,是个中年人了,见到自己终于得到施展才华的舞台,高兴地作诗自叹: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到了长安,把自己的诗作给大臣贺知章翻阅。贺知章看后非常惊讶,说道:“我久闻你的盛名,想不到你的作品如此巧夺天工。莫非你是谪仙人(从天上贬到尘世的仙人)下凡吗?”从此,李白得到了“诗仙”的称号。

唐玄宗见到李白后,感到他气概不凡,于是站立起来,让内侍给他摆设座位。玄宗赐李白饮食,李白觉得羹汤太烫,玄宗竟然手握汤匙,为之调和。唐玄宗说:“朕曾读过先生的作品,觉得非常精彩。今日相逢,见你英姿惊人,真是文臣之选!”

于是,唐玄宗传下旨意,封李白为翰林供奉。李白见自己那么快就成为皇帝身边的文学之臣,格外高兴。

到了公元743年,李白的心情却由兴奋转为失望。原来,唐玄宗只让李白为他填写歌词、撰写文件,为升平盛世进行点缀,并不想让李白参与政治。这样一来,李白虽能接近皇帝,却没有一点实权,这与他辅佐君王的理想相差甚远。

从此以后,李白丧失了为官的激情,终日饮酒,长醉不醒。朝中亲贵见他的行为与世俗社会格格不入,就在玄宗面前搬弄是非,说李白的不是。

一日,唐玄宗命文臣起草文件,阅后甚为不悦。他说道:“若是李白在此,所作文章必能使人满意。”于是,他命人传李白入宫。众臣早就对李白不满,见他如此得宠,心中愤愤不平。

这时李白正在酒楼饮酒,受诏后昂然入宫。他带着醉意参拜天子,玄宗笑道:“朕要给外国君王递送国书,你从速草拟。”

李白坐在锦墩之上,凝神构思。唐玄宗见他脚上的靴子有些破旧,笑道:“你进出宫院,怎么不为自己准备一双新靴?来人,取一双新靴给他换上。”有人取新靴来,李白趁着醉意对宦官高力士说:“麻烦你与我脱靴换上。”

高力士深得玄宗宠爱,势力雄厚,太子尚且称他为“二兄”。他见李白如此高傲,不禁勃然大怒。但他不想让皇帝不快,只得忍气为他脱靴。李白非常得意,写完国书,呈交上去。唐玄宗仔细阅读,非常满意,将李白大大夸奖了一番。

事后,高力士在唐玄宗面前屡进谗言,诋毁李白。唐玄宗终于与李白疏远起来。

公元744年3月,李白被迫辞官。唐玄宗觉得他不适应官场,再留下来也没有好处,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但玄宗毕竟与李白相知一场,仍赐他一面金牌。凭着这面金牌,李白可以得到各地官员的热情接待。

李白沿黄河东下,来到洛阳,与诗人杜甫相遇。二人一见如故,结为至交好友。不久,他们又巧遇诗坛名宿高适,三人遂结伴同行,游于梁、宋。李白虽然悲伤,仍然狂放、自信,作《将进酒》(将音qiāng)叹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白虽在仕途上失意,但其诗歌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巨大。杜甫佩服李白的才情,作诗赞道: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安禄山邀宠

唐玄宗为了巩固边疆的防务,在边关设置了十个藩镇(又称军镇)。藩镇的最高长官是节度使,不但指挥军队,还有行政和财政的大权。节度使一旦立了大功,还可能调进京城,入阁拜相。

李林甫拜相后,害怕节度使威胁他的地位。那时,朔方四镇的节度使王忠嗣才能很高,功劳显赫。李林甫怀疑玄宗要调他入京,就诬告王忠嗣想拥立太子。玄宗大怒,命人彻查此事,王忠嗣因此险些丧命。

李林甫知道唐玄宗不会拜胡人为相,就想用胡人为节度使。在胡族将领之中,李林甫最信任突厥人安禄山。公元742年,安禄山被封为平卢节度使。过了两年,他又兼任范阳(治所在北京西南)节度使。公元745年,唐玄宗想了解平卢的情况,就调安禄山入京。

安禄山携带许多财物到长安,贿赂文武官员,让他们为自己说话。玄宗召安禄山进宫,发现他非常肥胖,就指着他的大肚子说道:“你的肚子那么大,如何带兵打仗?”安禄山装出一副憨厚的样子说:“臣的腹中装着一颗忠心,因此带兵作战总是得胜。”玄宗听了,非常高兴。

安禄山与玄宗谈完话,就在一旁站立,对太子李亨不理不睬。内侍向他喝道:“安禄山!你见了太子为何不拜?莫非欺君傲上?”安禄山对唐玄宗说道:“陛下,太子是什么人,为何要臣向他下拜?臣实在不明白。”

唐玄宗不认为他奸诈,反而觉得他天真可爱,就对安禄山说道:“太子是朕的继承人,朕百年之后,太子就是皇帝。”

安禄山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说道:“哎呀!我刚入京城,就得罪了太子,真是罪该万死。希望皇帝不要怪罪为臣。”说着,他跪在地上,冲着太子叩了几个响头。唐玄宗以为安禄山毫无心机,越发喜爱他。

唐玄宗问道:“你休息之时,做何消遣?”安禄山说:“臣喜欢跳舞,请皇上恩准臣表演。”唐玄宗惊讶地说:“你如此肥胖,竟然能够跳舞?朕倒要欣赏你的舞姿。”安禄山就在皇帝面前表演起“胡风舞”来,竟然跳得极为轻柔。

晚上,唐玄宗在宫中摆下宴席,为安禄山接风洗尘。因为唐玄宗对安禄山特别喜爱,所以让杨贵妃也参加宴会。安禄山早就听说杨玉环宠冠六宫,所以立即参拜,希望给她一个好的印象。

唐玄宗对杨贵妃说道:“安禄山这人非常有趣,你以后就知道了。朕还想收他为义子呢!”聪明的安禄山岂肯放过这个攀龙附凤的机会?他再次跪在杨贵妃石榴裙下道:“儿臣参拜母亲,愿您寿享千岁!”

唐玄宗先是一愣,然后大笑道:“就算你急于当朕的义子,也不能先拜母亲,再拜孤王!”安禄山站起来,对玄宗说道:“臣是胡人,胡地的风俗一直是先母后父。”唐玄宗笑道:“你这人当真有趣。”安禄山又向玄宗叩头,认他为父。

唐玄宗对杨贵妃说:“你新得贵子,不妨按民间‘洗儿’习俗,洗去他的满身污垢。”杨贵妃向来放纵惯了,竟然点头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