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集
27290800000022

第22章 西汉、东汉(7)

一天班超抄书时非常疲惫,他扔掉了手中的毛笔,叹息道:“男子汉大丈夫,就应当像张骞那样,在边疆上立功。现在我为了生活,整天抄抄写写,怎么能施展我的才能呢?”班固没有责怪他,可是别的抄书人都认为班超说话不切实际,都耻笑他。后来,班超投军入伍,真的找到了施展才能的舞台。

人们把这个故事,称为“投笔从戎”。

汉明帝即位后,重用窦宪,封他为侍中。公元73年,窦宪带兵攻打北匈奴,封班超为假司马,让他与从事郭恂率领三十六人到西域各国出使。班超首先来到鄯善国(今新疆境内)。鄯善国王广一开始对待班超非常热情,可是过了几天就对他们冷淡了。

班超对部下说:“一定是匈奴使者来到鄯善,广不敢得罪匈奴,所以对咱们冷淡了。”于是,当鄯善人前来送饭时,班超对他说:“匈奴使臣来了几天?住在哪里?”送饭人以为班超知道了匈奴与鄯善的交往,只好将匈奴使者的情况和盘托出。班超和郭恂商量如何对付匈奴,郭恂竟然提出逃跑。

班超稳住郭恂,对同伴们说:“现在匈奴人来到鄯善。如果广听信了匈奴的话,就会把我们杀了。那时我们的尸体就会被鄯善人抛到荒郊野外,让狼任意撕咬。”大家说:“那可怎么办呢?”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今之计,只有袭击匈奴大营,将匈奴人杀死,才能使鄯善归顺汉朝,不生二心。”大家都赞同班超的意见。

当天夜里,班超率三十六人来到匈奴大营,趁夜放火。匈奴人惊慌失措,乱作一团。班超带领众人闯入大营。班超杀死三人,他的下属杀了三十余人,葬身大火的匈奴人有一百多名。

第二天早上,班超提着匈奴使者的脑袋,去见鄯善国王。鄯善国王得知匈奴人被杀的情况,急忙向班超道歉,表示愿意归顺汉朝。鄯善国王还将自己的儿子交给班超,让他带回长安,作为人质。

班超回到长安,汉明帝非常高兴,封他为军司马,让他到于阗国去出使。汉明帝让他多带一些人马。班超却说:“臣到了于阗,如果发生不测,人多了反而麻烦。臣只带三十六人就足够了。”

那个时候,于阗国王广德兵强马壮,在西域称霸一方。而匈奴也派使者到于阗,不让广德臣服汉朝。班超到了于阗后,广德对他并不热情。一位巫师深得广德的信任,对他说:“天神知道你接见汉使,非常震怒。要想平息天神的怒气,必须把汉使乘骑的宝马献给天神。不然,天神就会降下灾难。”

广德听信了巫师的话,向班超索要宝马。班超就派人对他说:“既然是巫师想要我的马,就让他自己来取吧。”

巫师一来到班超居住的馆驿,班超就拔出刀来,把他杀了。然后,他提着巫师的头去见广德,说:“巫师已被我们处死。你听信谗言,与匈奴勾结的事情我们全知道了。”于阗王认为可以依靠汉朝,就把匈奴派来的“监护使者”杀了,表示与汉朝结好的诚意。

从此,从汉朝到欧洲的“丝绸之路”又重新通畅了。

后来,班超在西域联合各国势力,先后打败莎车(今新疆莎车一带)、龟兹、焉耆(今新疆焉耆一带)等国的军队。在西域,愿意与汉室结好、与匈奴断绝关系的国家达到了五十个。

汉明帝死后,汉章帝、汉和帝都支持班超与西域结好。公元99年,月氏国军队袭击班超。班超指挥部队,将他们打败。汉和帝大喜,封班超为定远侯。

跋扈将军梁冀

汉顺帝在位的时候,外戚梁家掌权。梁皇后的父亲梁商、弟弟梁冀先后担任了大将军之职。梁冀非常骄横,他经常敲诈富人,攫取财富,根本不把汉顺帝当回事。汉顺帝去世后,梁冀辅佐两岁的汉冲帝,继续掌握政权。公元145年,汉冲帝去世,梁冀在皇族中找了一个八岁的小孩继位,就是汉质帝。

汉质帝的年纪虽小,却非常聪明。面对梁冀的蛮横作风,他越看越不顺眼。公元146年,皇帝与众大臣在朝堂上议事。汉质帝竟当着臣子的面,用手指着梁冀说:“他真是个跋扈将军!”

梁冀见汉质帝居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非常生气。没过多久,他在质帝的饼子里放入毒药,然后命内侍送给皇帝吃。汉质帝吃了饼子,觉得肚子很难受,就召见太尉李固,说道:“我肚子难受得很,快点弄点水来给我喝!”

梁冀却说:“皇上如果喝了水,只怕要呕吐,对龙体不利。因此不能喝水!”这时,汉质帝身上毒性发作,大叫一声而死。因为中了剧毒,质帝死时手和脚都是青色和黑色的。李固伏尸大哭,然后去见梁太后,要求调查宫中内侍。从此,梁冀开始忌恨李固。

梁冀召集百官商议立君之事,多数大臣们都倾向于立成年的清河王为帝,而梁冀想立15岁的蠡吾侯,所以没有表态。会议结束了,宦官曹腾亲自跑到梁府,对梁冀说:“您作为贵戚,掌握了三朝政权,一定会有失误。清河王处事非常果断,如果立他为君,必定会惹来大祸。您要想保持富贵,必须立蠡吾侯!”

第二天,众臣又商议此事。梁冀气势汹汹地说:“我意已决,必须立蠡吾侯为君!清河王怎能担当如此大任?”说着,他怒目环视群臣,表现出一副蛮横的样子。胡广、赵戒怕梁冀翻脸,忙说:“唯大将军之令是从。”但太尉李固、大鸿胪杜乔仍反对梁冀。梁冀大怒,拂袖而去。他与梁太后商议,罢免李固,立蠡吾侯为帝。

公元147年,蠡吾侯登基,就是汉桓帝。桓帝封杜乔为太尉,又娶梁冀之妹为妻,立为皇后。9月,梁冀罢免杜乔,封赵戒为太尉。11月,刘文等人劫持清河相,欲立清河王为帝。梁冀逮捕刘文,流放清河王至桂阳,并诬陷李固、杜乔与刘文同谋。李固、杜乔均在狱中死去。

此后,梁冀独揽朝政,他置了很多田宅,甚至霸占洛阳近郊的民田,作为他的私人花园。

京城名士吴树被任命为宛县县令,上任之前去梁府辞行。梁冀对他说:“我有一些门人,在宛县居住,希望你关照一下,不要让他们受委屈。”吴树却说:“您身为大将军,不向我称赞一个君子,反而将一班小人托付给我。这令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吴树到宛县上任后,得知有数十名梁府门徒坑害百姓,为恶一方。为保宛县百姓的安宁,吴树将这数十名恶徒斩首。梁冀听说后,非常怨恨吴树。后来,吴树被提升为荆州刺史,又去梁府看梁冀。梁冀请他饮宴,在酒中下毒。吴树离开梁府,在车中毒发身亡。

梁冀不断积累财富。有个平民孙奋,是个大财主。梁冀将自己乘骑的马抵押给他,向他借钱五千万,孙奋只给了三千万。梁冀特别恼怒,就向官府诬告,说孙奋之母曾经做过梁府女仆,偷了梁府十斛白金,一千斤紫金。

官府虽然不相信梁冀所说的话,可是不敢不秉承他的心意办事,就将孙奋全家抓入监狱。然后,官府又派人抄孙奋的家,共得一亿七千万钱,大半被梁冀所得,其余财产没入国库,孙奋也被官员严刑拷打,含冤而死。

梁冀越来越专横,每次议论国事时,梁冀随意发言,汉桓帝却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汉桓帝对梁冀渐渐不能容忍。公元159年,汉桓帝在宦官唐衡等人的帮助下,带领一千名羽林军包围了大将军府。梁冀与妻子孙寿眼见大祸临头,非常恐惧,就服毒自杀。梁冀的家产被抄没。

汉桓帝非常高兴,就封宦官唐衡等四人为侯。从此,东汉的政权又落到宦官手中。

“党锢之祸”

宦官取代外戚掌权后,结党营私。他们的党羽遍布全国,很多都是昏庸之辈。这激起了一部分官僚和知识分子的不满。

那时候,出现了士人集团,主要由名士和太学生构成。所谓名士,是一批出身于士族地主的官僚,他们看到宦官掌权以后胡作非为,就主张进行政治改革,让宦官不再享有政治权力;太学生则来自于中小地主,他们看到社会越来越黑暗,也强烈要求改革,反对宦官专权。这些人经常批评朝政,当时号为“清议”。

公元165年,出身于士人集团的李膺被任命为司隶校尉,由于他为官清正,因此深得人心。太学生们颂扬李膺为“天下楷模”。当时,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担任野王县令,他仗着哥哥的权势,横行无忌,甚至杀害孕妇。李膺派人去野王抓捕张朔,张朔就逃入京都,躲在哥哥张让府中。

李膺带领衙役,闯进张府搜查,一无所获。李膺不甘心,又让衙役再次搜查,衙役们击破张府夹壁,终于抓获张朔。李膺审问清楚后,依律将张朔斩首。

张让得知弟弟已经丧命,立即向汉桓帝哭诉。桓帝责备李膺,李膺就历数张朔的罪过,说明自己杀张朔是职责所在。桓帝不能加罪李膺,就对张让说:“你弟弟确实有罪,死有余辜。这事全怪你,什么人不好惹,为什么非要捋虎须呢?”

过了一年,宦官侯览对方士张成说,皇帝即将颁布大赦诏书。张成把这事告诉了儿子,他的儿子就杀了人,结果被捕入狱。这时,皇帝果然颁布大赦诏书。张成高兴地说:“既然皇帝大赦天下,我的儿子应该没事了。”

李膺很生气,说:“张成预先知道大赦,却让儿子伤人性命,不能赦免他的孽子。”于是,他仍然将张成之子斩首。

张让、侯览觉得这是一个打倒士人的好机会,就让张成的弟子牢修到桓帝跟前告状。牢修见了汉桓帝,编造谎言,说李膺与名士、太学生结成一党,危害朝廷。桓帝大怒,传下一道诏书,将士人集团中的李膺、范滂等两百多人抓入监狱,严刑拷问。

公元167年,太尉陈蕃对桓帝说:“现在抓捕的党人,都是些饱学之士,对国家非常有用。像这样的人,就是给他们十代的宽容还不够,您又怎么忍心拷打他们呢?”窦皇后的父亲窦武也给汉桓帝上了一道奏章,说:“您如果不吸取前朝宦官祸国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只怕秦朝赵高谋反的事件又会重演。”

这时,李膺假装屈服,开始招供,可他供出的同党都是宦官们的子弟和党羽。宦官们怕惹来大祸,就不敢再追究他们了。

于是,汉桓帝将士人释放,把他们遣送还乡,还把他们的名字通报全国,禁止他们做官。这个事件,被史家称为“党锢之祸”(“锢”,就是禁锢之意)。“党锢之祸”实际上是士人与宦官之间的斗争,对后来的政治斗争有很大的影响。

黄巾起义

汉灵帝非常昏庸,他宠信宦官势力,整天在宫里嬉戏玩耍。灵帝把国库里的钱挥霍一空后,又在西园经营了一个特别的店铺,卖官鬻爵。财主们只要有钱,就能买个官当当。这些官员花大价钱买了官,上任后就加倍地剥削人民,希望把本赚回来。

由于地主、贵族的残酷压迫,再加上频繁发生的天灾,老百姓生活得苦不堪言。于是,一些农民被逼无奈,只得铤而走险,起来造反。

那时候,在冀州巨鹿郡有兄弟三人,老大叫张角,老二叫张宝,老三叫张梁。这三兄弟的才能很大,都愿意帮助老百姓。张角是个医生,救活了不少人,他创立了一个道教分支——太平教,将《太平经》作为经典。《太平经》认为,要想社会安定,就得取消刑罚,让百姓自治。经书还指出,财富应当为天下人共有;人都是老天所生,不分贵贱。

张角带着两位弟弟,一面治病,一面传教。不少人加入了太平道,成为张角的门徒。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将几十万门徒分成三十六方,大方有一万多人,小方也有六千人,每个方的首领叫做“渠帅”。

张角想推翻汉朝,让人民过上太平日子,就提出了一个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苍天”是指东汉,“黄天”是指张角理想中的太平天下。甲子是指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张角想在这一年的3月5日,发动起义,废掉汉灵帝。

公元184年2月,太平道弟子唐周向官府告发张角。汉灵帝得知有人造反,就将太平道大方渠帅马元义抓起来,用车裂之刑害死。灵帝还传下诏书,在中央官员、禁军士兵和老百姓中逮捕太平道门徒。结果,有一千多人惨遭杀害。

张角见消息已经走漏,就提前发动起义。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张梁则自称地公将军、人公将军。由于张氏兄弟作了近十年的准备,所以全国的信徒纷纷响应。因为太平道的起义军都头裹黄巾,所以这次起义被称为“黄巾起义”。

黄巾军每到一地,就没收官府财产,然后放火焚烧官衙。百姓们受够了贪官污吏的折磨,无不拍手称快。汉灵帝急忙取消对党人的禁锢,拜外戚何进为大将军,管理京城的防务。灵帝还派皇甫嵩、卢植各带一支军队,赶到前线,与张角率领的黄巾军主力作战。

卢植有些才干,使张角一度受挫,张角只得退守广宗,让张宝把守下曲阳。卢植带兵追到广宗,见张角不肯出战,就在城外深挖壕沟,准备长期围困。这时,宦官左丰受灵帝所差,到前线来视察。他向卢植索要贿赂,说道:“卢将军这次打了胜仗,一定得了不少钱财吧。”

卢植是个正直之人,严肃地对他说:“我秉承皇上旨意作战,怎么会发财?你不要胡思乱想。”左丰记恨卢植,回京对汉灵帝说:“张角兵微将寡,难以抵抗官军。卢植明明可以一举歼敌,却迟迟不与敌人交战,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汉灵帝大怒,命人将卢植抓入京城问罪,让董卓统领卢植的军队。

董卓一心保存实力,不肯为汉灵帝卖命,结果被张角打得落荒而走。

11月,张角不幸病死。张梁成为黄巾军的第一领袖,继续在广宗驻守。汉军将领皇甫嵩趁夜晚偷袭,黄巾军没有防备,吃了败仗,张梁牺牲,战死沙场的起义士兵有三万之多,另有五万起义士兵投黄河而死。皇甫嵩将张角的尸骨挖出来戳刺,还把头颅砍下来,送入京师邀功。

皇甫嵩又带兵攻破下曲阳,杀死了张宝及10万黄巾军。皇甫嵩为了炫耀自己的战功,还将10万黄巾军的尸骨在城南堆积起来,累土筑台,命名为“京观”。黄巾军主力被击败后,其他各支起义军队也渐渐被镇压下去。

黄巾军起义虽然失败了,却彻底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东汉王朝受到黄巾军的打击后,变得奄奄一息,失去了统治全国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