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大全集
27290800000020

第20章 西汉、东汉(5)

当司马迁去西南地区工作时,他的父亲司马谈陪同汉武帝去泰山封禅,结果在半路上身染重病。司马迁去见父亲,父亲对他说:“你既有史官之才,就要将历代的圣君、贤臣的事迹写成书,流传后世。你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切记,切记!”

公元前108年,司马迁被任命为太史令。李陵投敌后,司马迁被残暴地处以宫刑,又升为中书令。而历来担任此职的多是宦官。司马迁为了写成《史记》,只得忍辱含垢。

《史记》全书共有五十二万多字,记录了从黄帝初年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这部著作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风俗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既是一部伟大的通史,又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学著作。现代思想家鲁迅充分肯定了《史记》的价值,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霍光辅政

汉武帝到了晚年,想把江山传给小儿子刘弗陵,让霍去病的弟弟霍光辅政。公元前88年,汉武帝为防止弗陵之母钩弋独揽大权,将她杀了。然后,武帝派人送给霍光一幅“周公辅政图”。霍光打开一看,见图上画着周公怀抱成王,接受众臣朝贺。霍光心领神会,就将这幅画留在府中。

公元前87年,汉武帝身染重病。他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就嘱咐霍光好好辅佐幼主,霍光哭泣着答应了。皇帝就封霍光为大将军、大司马。武帝死后,八岁的刘弗陵继位,为汉昭帝,由霍光处理朝中政务。

左将军上官桀对霍光非常不满,就与燕王刘旦、盖长公主、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联合起来,想除掉霍光,掌握权力。公元前80年,霍光去广明检阅羽林军(保卫皇帝的部队),封自己的长史杨敞为搜粟都尉,并将一个校尉调入大将军府。

上官桀认为这是一个攻击霍光的好机会,就伪造了燕王的奏章,弹劾霍光。奏章由桑弘羊送交上去。

第二天上早朝时,霍光怕昭帝斥责他,就躲在殿前的画室里。那时昭帝年仅十四岁,却已明白事理,他坚持面见霍光,宣他上殿。霍光上了大殿,就摘掉帽子磕头。昭帝却说:“大将军不必如此。弹劾您的那封奏章,全是一派诬告之辞!”

霍光忙问:“万岁如何做出这样的判断?”昭帝说:“大将军调动校尉的事,算起来还不到十天。燕王远在外地,怎么会知道这件事?况且大将军真想造反,调动一个校尉又有什么用呢?”

听了昭帝的话,满朝文武都佩服皇帝的聪明。昭帝又说:“想不到京城之中,竟有人居心险恶,要陷害大将军,朕怎么容得了这种事情?你们一定要查清楚奏章的递送者!”上官桀吓坏了,就说:“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必再追究了。”

上官桀回府之后,与自己的党羽商议,决定让盖长公主邀请霍光赴宴,用伏兵将霍光杀死,改立燕王为帝。

上官家有个谋士,对上官桀之子上官安说:“您一家想立燕王为帝,可您的女儿却是当今圣上的皇后。如果燕王真的当了天子,将置上官皇后于何地?”上官安听不进他的话,生气地说:“猎人见了野鹿,还顾得上兔子吗?”上官桀做事不严谨,消息泄露出去,让谏大夫杜延年知道了。杜延年又告诉了霍光。

霍光处事非常果断,他召上官氏父子入宫,将他们杀死,接着又杀掉桑弘羊。盖长公主得知消息泄露,自尽而亡。霍光又派人到燕国处置燕王,燕王自杀,为他殉难的妃子多达二十名。上官皇后年幼无知,没有参加逆谋,霍光对她并不加罪。在这场斗争中,霍光处事得当,敢作敢为。从此以后,他的威望与日俱增。

公元前74年,昭帝染病身亡,年仅二十一岁。霍光与众臣商议,决定立昭帝之侄昌邑王刘贺为帝。

昌邑王这人道德败坏。在他去长安的途中,放肆地调戏过路女人,甚至强抢民女。他即位之后,整日与宫中美女厮混,饮酒作乐,还擅自调动各地物资。

霍光大怒,废掉昌邑王,改立昭帝的侄孙刘询,就是汉宣帝。霍光带着昌邑王见上官太后,让他接受废黜诏书,然后将他送到别的地方居住。霍光流着眼泪对昌邑王说:“您自绝于天下,做了那么多坏事。臣若不废黜您,实在有负二位先帝之恩!从今以后,您一定要自爱!”

汉宣帝即位以后,支持霍光管理国家。他吩咐群臣,如有国家大事,先奏明大将军霍光,然后告诉皇上。

可是,霍光不能约束自己的家属。霍光在世时,他的夫人霍显为了让女儿母仪天下,将宣帝之妻许皇后毒死。霍光死后,霍显的阴谋败露,她竟想聚众造反。汉宣帝勃然大怒,将霍氏一门抄斩。

昭君出塞

汉宣帝时,匈奴出现了两位单于,一位是郅支单于,一位是呼韩邪单于。两位单于不和,经常发生战争。呼韩邪单于为了保存实力,决定与汉朝和好。

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率众南迁。他亲自到长安朝见汉朝天子,请求将儿子留在长安当人质,自己则向汉朝称臣。汉宣帝非常高兴,把他当成贵宾,亲自到长安郊外迎接。呼韩邪单于光临后,汉宣帝又在甘泉宫摆下宴席,为他接风洗尘。后来,汉宣帝向呼韩邪输送兵力与物资,成为他的有力支持者。

汉宣帝死后,其子继位,就是汉元帝。公元前36年,郅支单于杀死汉朝使者,与元帝为敌。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非常气愤,带军队强攻匈奴,杀死郅支单于。狂妄的郅支单于死后,呼韩邪又喜又惧,从此更不敢侵犯汉朝了。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来到汉朝,汉元帝用高于诸侯王的礼节接待他。呼韩邪要求元帝恢复“和亲”的传统,将一个公主嫁他为妻。汉元帝见他的态度很诚恳,便想选一个宫女许配给他。可是,大多数宫女听说要嫁到遥远的匈奴,都不愿意去。

当时有个宫女王嫱,又叫王昭君,她表示愿意远嫁匈奴。汉元帝大喜,封她为公主。在为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饯行的宴会上,汉元帝和呼韩邪单于第一次见到了昭君公主。两位君主都为王昭君的绝世美貌所震惊。呼韩邪暗自庆幸得配佳偶,汉元帝却因为失去绝色美女而备感失落。

汉元帝问王昭君:“你真的愿意去匈奴吗?如果不愿意,孤王可以让别的女子代替你。”王昭君态度坚决地说:“皇上的话是金口玉言,岂可失信于人?为了汉匈两国的和平,臣妾愿意远嫁塞北,永不后悔!”

汉元帝不想为一个女子伤了汉匈两国的和气,就没再挽留她,仍然高兴地欢送呼韩邪单于。元帝送走呼韩邪夫妇后,仍对昭君念念不忘,就找出她的画像来看。

原来,当时皇宫里的宫女太多了。皇帝为了从众多宫女中寻出美色女子,就让画师们为她们画像。皇帝则根据画像来决定宫女的命运。王昭君既美丽又大方,本来早就会成为元帝的妃子,可是画师毛延寿却从中作梗。

毛延寿是个贪财之人,他为宫女作画总是索要贿赂。宫女们为了自己的前途,只得凑钱给他,希望花些钱买一个机遇。王昭君是个有骨气的女子,坚决不肯送钱给画师。毛延寿怀恨在心,就将王昭君的绝世之姿画成普通容颜,让她永无机会见到皇帝。

再说元帝,找出王昭君的画像,知道是因为画师泄私愤,才使自己多年未睹昭君一面。他越想越窝火,就把毛延寿唤来,将他杀死。

王昭君远嫁匈奴后,被呼韩邪单于封为“宁胡阏氏”,又称汉明妃。王昭君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教匈奴人用犁、锄耕田。从此以后,匈奴人的粮食有了保证,过起了稳定的生活,不再到处迁徙了。王昭君还建议呼韩邪单于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呼韩邪听从了她的意见。

在王昭君的帮助下,匈奴族从困窘的处境中解脱出来,又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他们的人口增多了,牛羊漫山遍野。

王昭君为呼韩邪单于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伊屠智牙师,被封为右日逐王。呼韩邪单于死后,王昭君依照匈奴的习俗,改嫁给单于的长子复株累若鞮。两人结合后,王昭君继续为汉匈和好作出贡献。

王莽篡位

王昭君远嫁匈奴不久,汉元帝就去世了。其子即位,就是汉成帝。汉成帝尊母亲王政君为太后,将七位舅舅封为侯爵,让他们执掌朝政。这七位皇舅之中,以王凤的权力最大,被封为大将军、大司马。这样,朝廷大权就被外戚掌握了。

汉成帝生活奢靡,整日与皇后赵飞燕、皇妃赵合德饮酒嬉戏,不以国家大事为念。老百姓知道这种情况,对他非常失望。王凤才具平庸,他的兄弟、侄儿大都骄横浮躁,只有一个侄子王莽与众不同。

王莽的父亲王曼早年逝世,只留下孤儿寡母。元帝还健在时,王政君就可怜弟媳一家孤苦,将王莽母子接入宫中居住。王莽勤奋好学,待人以礼。他对母亲、寡嫂殷勤侍奉,在姑母王政君以及众位伯叔面前,更是恭顺万分。

公元前22年,王凤身染重病。王莽亲自到大将军府,照顾这位伯父。他煎汤尝药,一连几个月不脱衣服、不梳洗,殷勤备至。

王凤非常感动,终于在去世前推荐王莽为黄门郎。公元前16年,王莽被封为新都侯。

王莽走上仕途后,尽可能地结交文人,对他们表示关心。他的侄子王光跟随一位儒生学习。一天王莽驾着马车,带着酒肉去拜访这位老师,还向王光的同学赠送礼物。儒生们知道了这件事情,都认为王莽是一个礼贤下士之人。

王莽是个好色之人,一日买了个漂亮的丫鬟,想满足自己的淫欲。可是,众叔伯知道了这件事情。王莽唯恐破坏了自己的名声,就虚伪地说:“后将军朱子元没有儿子,我买这个丫鬟是准备送给他的。”当天,他就将这个丫鬟送到了后将军府。

成帝死后,哀帝即位。已身为大司马的王莽触犯了哀帝的祖母傅太后,所以被皇帝罢了官,留居京师,后来又被赶至南阳的新都乡。

此时的王莽却在南阳拉拢人心,扩大自己的影响。一天,王莽的儿子王获将一个奴婢杀死。按照汉朝的法律,王获罪不至死。王莽却大为震怒,逼儿子为奴婢抵命。王获无奈,自杀而死。大家得知王莽严于律己,都要求召王莽回朝理政。

汉哀帝见群臣思念王莽,只得召他入京。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这时傅太后早已去世,王政君就封王莽为大司马,与他商量立君的事情。王莽为了独揽大权,拥立一位年仅九岁的君主,就是汉平帝。

其实,王莽并不是个良善君子。他掌权之后,就命人挖开傅太后的坟墓,剥去她身上的金缕玉衣。

这年正月,越棠氏向汉朝朝贡,献了一只白雉(即白色的野鸡)。朝中很多人说:“西周初年,周公辅助成王,劳苦功高。那时越棠氏深受感动,就向周朝进贡白雉。现在越棠氏又献同样的礼物,说明大司马深孚众望,可与周公相比。应加封他为‘安汉公’。”

王政君见群臣都信任王莽,只得加封他为安汉公。公元前4年,平帝已经十二岁,王莽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平帝为皇后。王莽成为国丈后,向权力的巅峰又走近了一步。公元5年5月,王莽又接受了天子所赐的“九锡”。所谓“九锡”,是皇帝赐给有功臣子的9种特殊物品。

当时,汉平帝已经十三岁,懂得一些事理。他眼见王莽的权力越来越大,十分忧虑,不肯受王莽的控制。王莽为了攫取更大的权力,就于十二月十八日,假装祝贺平帝的生日,向他献了毒酒。

汉平帝喝了毒酒,一命归西。王莽见平帝死了,装出一副悲痛的样子,哭泣不止。他从刘室宗亲中找了一个两岁的婴儿,立为皇帝,称为“孺子婴”。这时,王莽自称“假皇帝”,要代理皇帝的职权。王政君毫无权力,只得同意。

公元8年,有个名叫哀章的无赖,伪造汉高祖神灵传位于王莽的书册,藏在金匮之内,置于太庙。王莽终于撕下“忠君仁爱”的伪装,废了孺子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

这样一来,王莽野心勃勃的真面目终于大白于天下。

绿林、赤眉起义

王莽非常喜欢古代制度。他灭了西汉后,就进行复古改制,以为这样能使国家富强起来。他的改革措施主要是:不许买卖土地、奴婢;改革币制。前一项措施没有起什么作用。后一项措施却受贵族的操纵,造成经济上的大混乱,老百姓的日子更苦了。

当时,各地出现了较大的旱灾、蝗灾,老百姓吃不饱饭,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王莽没有办法救灾,却提出建议,让老百姓“煮木为酪”,用木头填饱肚子。老百姓见新朝的皇帝只知出些愚蠢的主意,新朝的官员则是一些贪官酷吏,于是都对朝廷不满,怨声载道。

公元17年,荆州发生大饥荒。老百姓没有粮食,只得到沼泽地区挖荸荠度日。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王匡、王凤对王莽的统治非常不满,就带领饥民起来造反,队伍很快就扩大到七、八千人。由于起义军的根据地在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因此这次起义被称为“绿林起义”。

公元18年,琅邪(今山东诸城)人樊崇在莒县(今山东莒县)率领人民造反。起义军以泰山为根据地,还不到一年,就发展为数万之众。起义军纪律严明,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偿伤”(杀人者要判处死刑、伤人者要进行赔偿),所以深受百姓的欢迎。

后来,樊崇为使士兵辨清同伴,规定士兵们在作战前要把眉毛涂成赤色。因此,樊崇起义又被称为“赤眉起义”。

王莽屡次派兵镇压绿林、赤眉起义,却总是失败。王莽的大将田况曾给王莽上了一道奏章,说:“您派遣大将去地方平乱,对地方的干扰非常严重,地方官得向他们提供饮食、财物,如果得罪了他们还有性命之忧。而这些将领临阵之时怕死,不肯为士卒做出表率,士卒们见将帅们不肯努力,士气自然不高。如果不派大军征讨,只是把乡下的群众送到大城市中,紧守城池。造反的群众没有吃的,自然散去。这样不费弓矢,就可以平定叛乱。”

田况的意见虽能遏制起义的发展,但王莽就是不肯听从,结果各路起义军的势力越来越大。

这时,绿林山出现了一场罕见的大瘟疫,五万绿林军几乎损失了一半。绿林军众将知道此地绝非驻军之所,于是兵分两路,到外面发展:一路军队由王匡、王风率领,向南阳进兵,称为“新市兵”;一路军队由王常、成丹率领,向南郡靠拢,称为“下江兵”。

公元22年7月,平林(今湖北随州)人陈牧等人造反,自称“平林兵”。没过多久,南阳人刘、刘秀兄弟带领宗族、宾客七千人在舂陵(今湖北枣阳)起兵,自称“舂陵兵”。后来,新市兵等四支人马会合起来,继续与敌军作战。

公元23年正月,绿林军打败了南阳守军,占领了南阳的治所宛城,部队扩大到十万人。绿林军威震天下,影响越来越大。

到了2月,绿林军将领认为必须推选一位汉室君主,带领全军作战。舂陵兵将领都说:“刘是汉室宗亲,善于排兵布阵。如果立他为皇帝,一定能领导我们打败新朝,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可是新市兵的将军却说:“他虽然是汉室宗亲,可是没什么威望。立他为帝,我们从心眼里不服气。我看刘玄倒有帝王之相,立他为帝我们举双手赞成。”

于是,刘玄在清阳(在今河南南阳市南部)即位,年号更始,大家都称他为更始帝。更始帝论功行赏,封王匡、王凤为上公,刘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昆阳之战

刘玄称帝后,绿林军又攻下昆阳(今河南叶县)。王莽非常恼怒,唯恐刘玄夺了他的江山,就派将军王寻、王邑统率四十二万军队,从洛阳出发,攻打昆阳。王寻的队伍到了昆阳,就把城池围了起来。

当时镇守昆阳的是王凤和刘秀。刘秀对大家说:“现在我们军队很少,粮食也供应不上。可是,越是困难,越要团结一心,打败敌军。昆阳如果失守,南阳就很难守住,我们的军队就全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