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人不可不戒
27239000000021

第21章 别轻视“门面工夫”

魅力不像容貌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完完全全靠后天的修养凝聚而成。优雅的魅力男人要靠什么来培养和塑造呢?毫无疑问,正是礼仪。通过学习礼仪,优雅就会在你的心中生根发芽,开出魅力之花。而要做到礼仪优雅,男人就要在接人待物时戒除耍阴谋诡计,心胸坦荡。

对男人来说,在社交活动中练好“门面工夫”是非常重要的。“门面工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交礼仪,它在社交活动中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综合修养,也关系到良好形象的树立和社交活动的顺利进行。

那么常用的社交礼仪包括哪些方面呢?

第一,称呼。

在社交场合,对人的称呼是很有讲究的。对关系一般的同事,人们习惯称呼他们的全名,而对比较亲近和熟悉的亲戚朋友,则习惯将他的姓省掉,只呼其名或昵称,这样容易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有利于感情交流。但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应避免直呼其名,以免引起他人的不快:一、当你向第三者介绍他人时,最好还是称呼他的姓加小姐、先生或职称,全名留待他人自我介绍;二、对年纪比自己大得多的长者应视对方的身份称呼,如是自己认识的,一般按叔、爷、婆、姨等辈分称呼;如是自己不认识的,可使用一般尊称,如“老先生”、“老师傅”等;三、对于自己的领导上司,最好是在其姓后加上职称,但注意不要玩弄职称游戏,如将行政单位的“书记”改称为“老板”,这样,不但会引起领导的反感,而且破坏单位的形象,影响荣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不了解一位女性的婚姻状况,最好称呼她女士,千万不要凭直觉用事。例如,一位商场营业员,在看到一位较显老的女顾客后,很热情地问道:“夫人,你想买点什么?”可是,她这一声自以为很有礼貌的称呼却惹恼了对方,因为这位女顾客并没有结婚,实际上,她还是一位“小姐”。

第二,握手。

握手是当今社会一种常见的问候方式,但这种看上去很普通的事,做起来却很有讲究,而一些人对此却不加注意,他们或不住地和别人握手,或握手时左顾右盼,或者轻轻一碰,或又大幅度地上下摇动。这些都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易引起对方的反感。

正确的握手姿势是:站起来,略斜向下伸出右手,身体略微前倾,眼睛平视,适度用力握住对方的手(不能有气无力,也不能过分用力,轻度摇动两下),同时微笑点头示意。如果对方是年长或身份高的人,应该先向他致问候,待对方伸出手来再握。

握手时要注意对方的身份。如果对方是个女士,那么男士往往只轻轻地握一下其指部分即可,切勿同时用两只手去握。这种“三明治”式的握手,对女士是决不允许的。这样不仅使女士难为情,而且显得男性轻浮、无教养、不庄重。另外,男士还应注意,不要戴着手套和别人握手。

现代社交礼仪已广泛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以上介绍的只是其中很基本的常识。社交工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好的,它要求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学习,并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交时展示一个彬彬有礼的你,开启成功之门。

第三,善用谢谢。

感谢起着调节双方距离的作用。但有时,感谢也起着拉大距离的特殊作用,例如在一些社交场合中有意使用一些彬彬有礼的感谢语,来显示自己对恋人、亲人、密友的冷淡态度,拉大双方的心理距离。

在人际交往中,“谢谢”并非在任何场合都可以随便滥用的。要运用好“谢谢”这种交际礼节,就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谢谢”不要说得太多,客气话的过剩足以损害气氛。比如你到朋友家去。一进门,朋友递过一双拖鞋,你忙说“谢谢”;朋友请你落座,你又说声“谢谢”;朋友递过一杯茶,你仍没有忘记说声“谢谢”。这在朋友之间便是大可不必了,因为这里的“谢谢”已显得多余,在朋友之间会生出生分感,在外人看来,又近于虚伪了。

第二,说“谢谢”也要适度,有一定的分寸感。有人替你做了一点小小的事情,也许只是举手之劳,比如你提着水壶,他帮你拉开了门,这时你只说声“谢谢”就够了。如果连连:“谢谢、谢谢、太对不起了,如此劳烦,实在过意不去,太过意不去……”就显得太过分了,听的人也难以受用,因为他实在没有什么让你“过意不去”的地方。

第三,说“谢谢”的时候,要声情并茂。如果冷冰地道声“谢谢”,那就变成嘲讽或轻蔑了;如果是平平淡淡地说声“谢谢”,也会让人觉得你的感谢言不由衷,像例行公事似的,别人会想,你不想谢就别谢算了,何必勉强呢?只有发自内心的“谢谢”,才能使人听来感到自然、亲切。

第四,说“谢谢”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场合。你与对方单独在一起时,对他(她)表示感谢,一般会有好效果;如果面对的是一群人,千万不要单独挑出一个人表示感谢,那么就有可能冷落别人,也会使被感谢的人难堪。

第五,说“谢谢”的时候,要针对交际对象的不同心理需求。有的人希望你对他的言行本身表示感谢,有的人希望你对他的言行动机或效果进行感谢,有的人则希望你对他这个人进行感谢。因此,感谢者就应首先满足这种心理需求。特别是小伙子对姑娘表示感谢,更要对“感谢动机”这一行动采取慎重的态度。比如你说:“谢谢你,想不到你一直在想着我。”这话就很容易造成误解,还不如只对对方行为本身进行感谢。

外在形象是内在素质的体现,一个不注重社交礼仪的人,很难让人相信他(她)会有多么好的涵养,这样在与人交往之前也就先丢了印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