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导引
朱婷非常喜欢芭比娃娃,也想拥有一个,她请求妈妈给她买,妈妈虽是答应了,可是却总是不兑现。
一天,朱婷拿着一个漂亮的芭比娃娃回家。她正在开心地玩这个娃娃的时候,被妈妈看见了。妈妈知道女儿根本没有钱买娃娃,便产生了怀疑,于是便生气地质问朱婷:“说!这个洋娃娃是从哪里弄来的?”朱婷本来就对妈妈的食言心存怨气,所以假装没听见妈妈的话,但是她的脸却开始变红了。
妈妈禁不住火冒三丈:“你是不是偷拿别的同学的?快说!”朱婷依然默不作声,脸更红了。
“说,偷谁的?”妈妈进一步逼问。朱婷的嘴撅得老高,好半天才说:“才不是偷的!”
妈妈还是不依不饶,继续骂着:“谁让你撒谎的!说!快说!说不清楚就打你!”说完朱婷的脸上就出现了一个“五指印”。此时,朱婷却是不哭不动,怒目而视。
妈妈走后,朱婷才委屈地对爸爸说洋娃娃是借同学的。爸爸打电话问了朱婷的同学,果然是朱婷借的。但妈妈却仍旧不肯松口承认自己错怪孩子:“都怪她自己不解释清楚。”
为此,朱婷和妈妈冷战了很久。
1.责骂是造就庸才的捷径
孩子最信赖的人是自己的父母,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疼爱。如果父母总是因为一些小事而责骂孩子,就会激起孩子内心的强烈不安,使孩子在精神上缺乏安全感。心理学家曾指出:父母的斥责对孩子心灵和精神的打击要超出大人的想象。
宋玲玲和江丽丽是同班同学,老师发现两名学生都很聪明,但她们的学习成绩却相差很大。老师经过调查了解到二人父母的教育方法大相径庭。
宋玲玲的生活状况是:爸爸妈妈对她的要求很严格,在她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便要求她事事都要做到最好,她也很努力。但是,她的努力始终没能得到妈妈的赞扬,反而经常被妈妈批评,说她没有其他的小朋友学得好。妈妈经常训斥她,她特别反感。
而江丽丽的生活状况是:爸爸妈妈从来不骂她,就算她犯了错误,他们也不直接说她。而是通过一定的语言交流或行动来指出她的错误,同时也不会损伤到她幼小的心灵。
现实生活中,因过火的责骂而使孩子绝望、自杀以及杀人的事件时有所闻。而调查表明,许多问题少年都是在受到父母苛刻的斥责后,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自暴自弃,最终误入歧途的。从这一意义上说,责骂非但起不到教育好孩子的目的,反而是家庭不幸事件的导火线,是造就庸才的捷径。所以,很多教育界人士认为:父母的斥责、严厉的管束极容易束缚孩子的主动性、扼杀孩子的创造精神。
2.坏孩子是父母骂出来的
“夸出好孩子,骂出坏孩子。”这句话非常有内涵。孩子虽小,但他也是独立的整体,他在成长过程中也具有自己的思想,只是对事物的认识不足,需要父母的教导。这里所说的教导,并不是要求父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因为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苛刻,就会抹杀孩子对事物选择和判断的机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只有缺点而没有长处,失去了努力向上的信心。孩子的心理受到负面影响,厌学、自闭等现象就会随之产生。
教子忠告
人无完人,父母对孩子不应过于苟刻,更不应该一再责骂孩子,否则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成为“坏”孩子。反之,应正确引导和启发孩子完善自我。
张小海的出生给全家带来了欢乐,全家人都把他当成宝贝,整天围绕着他转。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小海活泼好动的天性显现出来,他对什么事情都感到好奇,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他付出了很多,包括因闯祸而遭到爸爸妈妈训斥和责骂。起初,张小海还能听从父母的管教,但是时间一长,他就恢复常性,依然我行我素,有时还故意违背父母的意愿。
在上小学的一次期终考试中,张小海的成绩排在了最后面。当他拿着成绩回家时,迎接他的又是阴沉着脸的妈妈。妈妈知道学校会在今天发布考试成绩,所以非常严肃地问道:“张小海,这次考得怎么样?把成绩单给我。”
张小海没有说话,只是低着头,胆战心惊地把考试成绩单交给妈妈。妈妈打开一看,上面写着语文成绩45分,当时就火冒三丈:“你怎么考得这么低呀?我供你吃喝,不让你干活,你居然就考了这么点分数,你对得起我吗?你大脑是不是缺根弦!就算白痴也能考这些分数……”张小海毫无表情地站在一旁听着,没有为自己辩解,就像妈妈说的不是他。
等妈妈说完之后,张小海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似的回到自己的小屋里,躺在床上想着第二天玩什么。此后,为了任何一点小事情,张小海都会遭到妈妈的责骂,在这种情况下,他越来越不愿上学,逐渐开始旷课打架,成绩也随之不断下降。
最终,张小海不再听妈妈的唠叨而选择了辍学,并和一些经常打架斗殴的人混在了一起……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时刻影响着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和帮助,而孩子在父母的一再责骂中,只会产生逆反心理,处处与父母作对,从这个意义上说,坏孩子确实都是骂出来的。
3.责骂孩子会使孩子变得没主见
孩子在将来总会成为社会中的一员,所以教育儿童的目标,必然是为了栽培孩子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责骂是少不了的行为。但是,责骂千万不宜过多。
如果孩子真的做了不该做的事,而父母也因为这件事而感到不愉快的话,就应该把这种不愉快的心情传达给孩子,这样孩子才能了解到自己做错了事情但是父母根本没必要对孩子大声责骂,甚至责骂过甚,否则,将会使孩子变得没有主见,成为一个胆小懦弱的人。
有一个母亲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她给自己的孩子制订了一套又一套家规,孩子在家不许大喊大叫,吃饭时不许说话,坐着时要上身挺直……因为家规太多,孩子往往会在无意间有所违背,并因此而遭到母亲的斥责。在这位母亲一成不变的家规管教下,孩子变得非常听话,对人总是彬彬有礼,但同时也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而且还拘谨怕事。
有一天,母亲因工作原因中午无法回家于是孩子就坐在沙发上一直等母亲回来做饭。可是母亲迟迟没有回来做饭,孩子就那么饿了一个中午,空着肚子回到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后,母亲回到家中问自己的孩子中午吃了些什么,孩子回答自己什么都没有吃。母亲又问孩子,冰箱里有快餐面,中午为什么不取出来泡着吃,孩子的回答很值得回味:“你没告诉我吃快餐面呀!”
可见,孩子在严厉的管教下,在不断的斥责中,已经逐渐养成胆小怕事的习惯。在现实生活中,这类孩子也总是一味地听从父母的吩咐,没有自己的主见和要求,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力,从而显得非常无能。
事实上,孩子处于成长阶段,自制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都不是很强,为了避免孩子闯祸或者做错事情,需要大人的教导,也需要斥责。而关键就在于父母必须选择一个恰当的责备方式来教育孩子,制订管教孩子的原则,不能一味地斥责。
4.永远不要嘲笑自己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既是长辈,又是朋友,都希望随时可以把自己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与父母共同协商解决。了解了孩子这一心理后,父母应该懂得对待孩子,尤其是有缺点错误的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嘲笑。否则,对孩子的伤害是残酷的,其后果十分严重,只会使孩子越来越厌恶父母,厌恶家庭。
孩子连连挫败,已感到非常失望,希望得到安慰,此时,父母不但不加以鼓励,更一再数落他、讥笑他、贬抑他、小看他,这样只会使孩子更加失去信心、继续失败,一直到完全陷入绝望的境地中。
一些遭受父母嘲讽的孩子,长大后会变得畏首畏尾、胆怯、没有自信。另一个极端就是当孩子挫败时,却受到父母的嘲讽,便会对父母产生怨恨而耿耿于怀,由于害怕,故只能将对父母的轻视和怀恨隐藏在心底,等到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找机会加以报复的。一个习惯以讽刺的态度批评孩子的父母,是不可能期望孩子对他真心尊敬的。
教子忠告
父母想激励孩子,可以用称赞、鼓励、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千万不要说孩子的坏话,挖苦孩子的缺点,数落孩子的错失,更不要为孩子贴上标签,否则,周围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孩子,包括他自己在内。
蒙蒙是一个事事追求完美的孩子,每做一门作业,都希望做得最好,因此每天放学后,总是有做不完的作业。
蒙蒙因为力求完美,所以花在做作业上的时间很多,以致晚上睡得很迟。睡眠不足,上课时便无法集中精力,如此恶性循环,蒙蒙的成绩便每况愈下了。
然而,蒙蒙的妈妈不仅没有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出改正的方法,反而经常嘲笑他说:“不是那块料,学也白搭。”蒙蒙由于经常被母亲嘲笑,在内心中亦觉得自己很笨,学也白搭,于是失去了积极性,原本不大理想的成绩更见低落。
蒙蒙自知无法升读中学,也相信自己比别人笨,只有出来工作。由于蒙蒙对自己失去信心,每份工作都做得不好,有时还被老板开除。
现在已经成人的蒙蒙,仍然是一副胆怯、没有信心、自卑、畏缩的模样。
从蒙蒙的经历足见,父母如经常嘲笑和讽刺孩子,对于孩子的坏影响是何其深远的了,所以父母在与孩子说话交流时,不要用嘲笑的语言。
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过火”的话会使孩子感到绝望,失去自信。家长应当鼓励孩子、激励孩子,从而引导孩子充满自信地健康成长。
5.不要对孩子说风凉话或泼冷水
有的父母在孩子不听话、屡教不改,或者不认真读书、不做功课时,气急了,就会骂出一些令人泄气的话来:“你是一个十足的废物!”“你将来还会成为什么有用的人?鬼都不信!”“你还想有什么作为,做梦!”
父母一时的气话,但却足以构成对孩子终身的伤害,因为它使孩子丧失了自信心,也截断了孩子对自己将来的希望和美好的憧憬。
社会调查显示,不少青少年犯罪就是因为在家受到父母的藐视而产生了挫折感。于是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从而自暴自弃。这是因为不论孩子的年龄大小,父母对他们前途的否定,都会对他们造成极大的打击。尤其是稚龄的孩童,父母讲的话对他们更具有绝对的权威。即使没有产生什么不良的具体行动,在人格上也会招致极大的负数。
父母要鼓励孩子,让孩子充满信心地面对一切困难。
6.别让话语伤到孩子的心
当前的孩子受到的伤害包括显性伤害和隐性伤害,而隐性伤害中,语言暴力问题普遍存在。
在父母看来,孩子的心思不在学习上,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于是语言暴力就成了教育孩子常常使用的武器。孩子在成长的环境里,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听不到赞赏的话语,各种打击性、破坏性的语言时时伴随着他,长此以往,就会把他的自尊心完全破坏掉,朝着家长不愿看到的方向发展。
教子忠告
语言暴力实质是一种精神伤害,是不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作为父母,批评孩子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在批评的时候,要从尊重孩子的角度出发,确保孩子身心不受伤害。
好多父母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孩子,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真正的换位思考,总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如果常常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是孩子,受到这样的‘教育’我们会怎么样?”就不会轻易去伤害纯真的孩子了。
但如果你侮辱他,用侮辱人格的语言伤害他,那孩子是不能接受的。孩子可能用强烈的反弹来对抗,甚至会有非常可怕的后果,这是父母要注意的。所以说我们要记住这样一个原则,可以批评孩子但是不能侮辱孩子。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永远记住,你要是想培养一个失败者,你要是想毁掉一个人,那么你只需每天对他说一句:‘你真笨,你不如别人。’可能你说第一遍的时候,他还不以为然,但是你说的次数多了,特别是在他受挫的时候,他就会认同的,就会变得缺乏自信。”
总而言之,当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表达方式,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指导,不说伤害孩子的话,尊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