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泥鳅是生态养殖的一种方式。稻田浅水环境非常适合泥鳅生存。盛夏季节水稻可作为泥鳅良好的遮阴物,稻田中丰富的天然饵料可供泥鳅摄食。另外泥鳅钻泥栖息,疏通田泥,既有利肥料分解,又促进水稻根系发育,鳅粪本身又是水稻良好的肥源,泥鳅捕食田间害虫,可减轻或免除水稻一些害虫害。泥鳅养殖的稻田中有机质含量、有效磷,硅酸盐、钙和镁的含量均高于未养田块。有学者对稻田中捕捉的33尾泥鳅进行解剖鉴定,其肠内容物中有蚊子幼虫的有6尾;解剖污水沟中的泥鳅14尾,肠内充满蚊子幼虫的有11尾,有蚊子成虫的11尾。可见泥鳅还是消灭卫生害虫的有力卫士。
泥鳅产量的高低与稻田适合养鳅的基本条件是分不开的,必须根据泥鳅对生态条件的要求选好田块。
(1)水源。供水量要充足,排灌方便,旱季不涸,雨季不涝,水质清新,无污染。
(2)土质。以保水力强的壤土或黏土为好,沙土最差。土质以肥沃疏松、腐殖质丰富、耕作层土质呈酸性或中性的为好。泥层深20厘米左右,干涸不板结,容水量大,不滞水,不渗水,保水保肥力强,能使田水保持较长时间。特别在鱼沟、凼里的水应经常稳定在所需水深,水温比较稳定,也有利天然饵料繁衍。
(3)面积。为便于管理,养鳅田面积以0.5~1亩为好,而且要求地势平坦、坡度小。如是梯田,田埂要坚固,并能抗暴雨。
(4)水稻品种。养鳅稻田中一般选择单季中稻或晚稻为好。
第1稻田养殖泥鳅需要哪些基本设施?
(1)防逃设施。稻田养鳅田埂内侧应尽量陡峭光滑,可用木板等材料挡于内侧,并向内倒檐。木板等应打入土内20厘米左右。
(2)鱼沟、鱼凼。鱼沟、鱼凼的设置解决了种稻和养鱼的矛盾。鱼沟是泥鳅游向全田的主要通道。鱼凼也叫鱼坑。鱼沟、鱼凼可使泥鳅在稻田操作、施肥、施药时有躲避场所。在稻田养泥鳅时可提早放养和延迟收获而延长了饲养期,有利收捕。鱼沟、鱼凼开设面积一般占稻田的5%~8%,做到沟凼相通。鱼沟可在栽秧前后开挖深宽各为35~50厘米,依田块大小开成“-”、“+”、“++”形的沟。主沟开在稻田中央,环沟离田埂0.5~1米,不能紧靠田埂。开挖时将鱼沟位置上的秧苗,分别移向左、右两行秧苗之间,做到减行不减株,利用水稻边行优势保持水稻产量。鱼凼一般建在田块中央或四角,形状为长方形、方形、圆形、椭圆形等。通常以长方形、方形为好,鱼凼深0.5~1米,凼壁、凼底用红砖或石料砌成,并用水泥勾缝。凼底铺30厘米肥田泥。鱼凼边周筑高、宽均为10厘米的凼埂,四周挖宽40厘米、深30厘米的环沟,防止淤泥下凼。凼埂留1~2个缺口,以利于泥鳅进出活动觅食。凼埂上可栽瓜豆、葡萄等作物,也可搭建阴棚,以降盛夏高温。
鱼沟、鱼凼也可作为繁殖饵料生物的场所。在靠近排水沟附近的沟、凼底,用鸡粪、牛粪或猪粪等混合铺10~15厘米厚,上面铺约10厘米厚稻草和10厘米厚泥土,培养饵料生物。鱼沟、鱼凼增加了稻田贮水量,可促进稻、鳅生长。
(3)开沟起垄。开环沟和中心沟之后,再根据稻田面积大小开沟起垄。开沟起垄的原则是以有利于水稻群体发育为前提。
环沟离田埂50~100厘米,田埂与环沟间栽一垄水稻,可防止田埂塌陷漏水逃鱼。开挖环沟的表层土用来加高垄面,底泥用来加高田埂。环沟和中心沟开挖后,根据稻田类型、土壤种类、水稻品种和放养泥鳅规格的不同要求开沟起垄。如土太烂则需隔1~2天再开沟起垄。开沟起垄分二次完成,第一次先起模垄,隔1~2天待模垄泥浆沉实后,再进行第二次整垄。垄沟要平直,最好为东西向。起垄规格一般采用以下几种:一是垄沟深均为20~30厘米,以到硬土层为好,垄沟宽33厘米,垄面宽23~26厘米;二是垄沟宽40厘米,垄面宽有52.8、66、79.2、92.4、105.6厘米等5种规格。
(4)栏鱼栅。栏鱼栅建成“∧”形或“︿”形。进水口凸面朝外、出水口凸面朝内,既加大了过水面,又使栅不易被冲垮。如果泥鳅规格小,可安装两道栅,第一道挡拦污物,第二道用金属筛网编织,可拦较小规格泥鳅苗。安栅高度要求高出田埂20~30厘米,下部插入泥中15厘米。也可以竹筒代替。方法是取略长于田埂宽度、直径约10厘米的竹筒,保留一端竹节,其余打通,在未通竹节端用锯子锯约2~3毫米宽小缝若干。作注水用竹筒,安装时将有缝隙端伸入田内;作排水用时则伸出田外。一般每亩要这样的竹筒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