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应该知道的100个儒家典故
27182600000048

第48章 当仁不让

【出处】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释义】

孔子说:“遇到行仁义的事情,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要谦让。”

【故事】

战国时,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的形势十分危急,赵王命令平原君赵胜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准备挑选二十个文武全才的门客一起去楚国,经仔细筛选,最后还差一个人。此时,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向平原君推荐自己,希望平原君能带自己一起去楚国。

平原君说:“你到我门下几年了?”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就好比处在囊中的锥子,它的尖梢会立即显现出来。你在我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几乎没有人提及你,更别说夸赞你了,这可能是你没有才能的缘故吧。你还是不要跟我们一起去了!”毛遂说:“我是一把锥子,只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而已,如果三年前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像锥子那样,不仅尖梢会露出来,而且整个锋芒都会露出来。”平原君最终同意让毛遂一道前往楚国。

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两个人坐在殿上谈论楚国是否出兵救赵国的事情,谈了很长时间都没有结果。此时,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说道:“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什么最终却没有结论?”楚王很生气,问平原君:“这个人是谁?”平原君回答:“他名叫毛遂,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退下!我和你的主人商量要事,你来干什么?”毛遂镇定自若,继续往前走了几步。他手握宝剑,说:“我距大王咫尺之遥,要取大王性命易如反掌!”楚王见状,没有再呵斥毛遂。于是,毛遂把出兵救赵国对楚国有利的道理,向楚王做了精辟的阐述。

听了毛遂的一番话,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在楚国的帮助下,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夸赞毛遂,说:“毛遂到达楚国后,使赵国的形象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后楚国再也不敢小看赵国了。”回到赵国后,平原君一直把毛遂当作上宾对待。

【启示】

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下,而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只要秉持正确的立场和观念,正义与真理便如同握在手中的利剑,人们才有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勇气和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