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有一位富商,在福建泉州市的北角开了一座茶楼,因为地理位置不好,前来喝茶的人很少。富商为此请教了很多人,如何让茶楼的生意红火起来。大家各出对策,可没有一条让富商满意。后有人给富商出个主意,让富商请人为茶楼题了一条向顾客征求下联的上联,悬挂在茶楼门口,并夸下海口,有能对出下联者,到茶楼白喝茶一年,还赠特等好茶十斤,以吸引文人雅士的注意。
悬挂的上联是: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这招果然奏效,茶楼的生意变得红火起来了,有不少文人墨客前来茶楼品茶对句,但始终没有得出绝妙的下联。
一天,一个书生气十足的人走进茶楼,问:“哪位是老板?”
此时恰巧富商在座,忙迎上前来,问:“先生有何吩咐?”
书生气十足的人说:“老板挂联求对,赏赐可是当真?”
富商说:“绝无戏言。”
书生气十足的人说:“好!”然后要来纸笔,一挥而就: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
对句一气呵成,与上联相映成趣,富商连连称妙,忙吩咐手下人准备赏赐去了。
■刘师亮谐联讽军阀
清末民初,进步文人刘师亮与厚黑教主李宗吾合称“四川双杰”。刘师亮是一个疾恶如仇的怪才,特别擅长的是对联与竹枝词,经常以这种方式来讽时骂世,嘲官斥吏。
一年春节,刘师亮看到一些军阀门口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非常气愤,便在家门口贴出一副对联:“民国万税,天下太贫。”此联一成,立即在全国流传,为人称道。
刘师亮这副对联,就地取材顺手接过两句官方口号,运用谐音手法,将“岁”字改成“税”字,将“平”字改成“贫”,顿时化褒为贬,一语道破了“民国万岁”背后的实质,撕破了“天下太平”的画皮。
■解缙妙对老者,成佳话
相传明代解缙参加乡试中了第一名,称解元,闻名远近。一次他游山口渴,向一位老者讨茶渴。老者问他身份,解缙直报自己是“解解元”。老者想挫挫解缙的锐气,说能对上他出的对子,方能赐茶。因以出句:
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解缙一听,觉得这三个解字连用,还真不易对出。茶且慢喝,先聊了起来,他得知老人姓乐,过去是朝廷乐府的官员,又见壁上挂着七弦琴,便说:“请老丈抚琴,我自有对。”
“好!好!”老人取琴,弹奏了一曲《高山流水》。解缙笑着说:“请听下联!”接着高声念道:
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
“妙!妙!绝妙!”老人赞不绝口,于是捧了上好的清茶让解缙品尝。
原来,老丈出句的“解解解”三字,三音三意:一“解”作动词,解除的意思;二“解”作名词,为姓;三“解”作名词,是解缙的身份。
解缙对句的“乐乐乐”三字,也是三音三意,恰好与“解解解”为对:一“乐”作动词,喜欢的意思;二“乐”作名词,老者之姓;三“乐”作名词,“乐府”是老者的身份。
巧出巧对,留下一则联坛佳话。美中不足,音律差些,但瑕不掩瑜。
■况钟巧对县太爷
明代清官况钟,二十岁时在江西靖安县衙任职,官属从足,尚未入流。一次,知县在庭前纳凉,一手扇一手捋须,颇为得意。不一会,他出一上联让属下对:
一扇千须动
这个出句表面上讲扇扇,实际上一语双关,包含着“号令百姓”的意思。看起来容易,也不易对好。但况钟沉着应对:
三梳万发齐
对句以“梳发”为题,与“扇扇”比较般配。同时,这“梳发”也是个比喻,隐含着“治理天下”的意思,表现了远大的抱负。
■孔子改错
传说,孔子带领弟子外出讲学。一天,师生来到海州,遇上狂风暴雨,躲进山洞避雨。山洞面对大海,这里也是渔翁歇脚的地方。孔子观看雨中的海景,吟成一联: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渔翁听了忙道,此联不妥,应改为: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孔子听过渔翁改的诗句,猛然间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于是把弟子招拢一起,严肃地说:“为师以前对你们讲过‘生而知之’这话错了。大家要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说罢,沉思片刻,吟出小诗一首:“登山望沧海,茅塞豁然开。圣贤若有错,即改莫徘徊!”这个故事教义极深,它告诉人们,知错必改,要实事求是,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雪上加霜,云开见日
韩公雍,曾做明代巡按御史,一年冬季,他到江西巡视。一天,正当他在南昌察看死囚牢房时,下起了大雪。他边走边想,即景吟出一上联:水面结冰,冰积雪,雪上加霜。吟罢,好久想不出下联来。这时,他见一囚犯在伤伤心落泪,遂上前问道:“你为何落泪?”
囚犯说:“大人所言‘冰、雪、霜’三者交加,实为死囚处境,听后不觉伤心。”韩巡按听了,觉得此人谈吐不凡,于是问道:“你莫非有求生之心?”囚犯拱手说道: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
韩公雍听后,不禁高声称赞:“天才,天才!”
原来,这个死囚姓孙,是南昌的一个秀才,因上告官府贪赃枉法,而被诬为谋反,判处死刑。韩公雍伸张正义,为孙秀才讨回了公道,并依法惩办了南昌知府,万民称颂。
孙秀才对得好,也对得妙。“云开见日”更是一语双关,含义深远,表现出他对拨云见青天的渴望。明察秋毫的韩公雍,一眼便读懂了秀才的心。
■秀才补考
有个秀才,因为一些事情误了考期,苦苦哀求主考,网开一面,准他补试。主考无奈,想考考秀才的才学,如果秀才有真才实学就准他补考,如果没有便让他回家。于是,主考对秀才说:“如果你能够以‘一’到‘十’这十个数作个上联,说明自己误期的原因,然后再对出下联,就让你补考。“
秀才思考了片刻,便吟道:
一叶孤舟,坐上二三个骚人,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主考又说:“那下联呢?”
秀才又把“一”到“十”的10个数字反过来用了一遍:
十年寒窗,进过八九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而今一定要中
主考听了,心中称奇,觉得秀才果然很有才气,于是准他补考。
■村童对对戏大员
古时,在长沙湘江湖畔的橘子洲,有一处楼阁叫天星阁。一天,一位姓邹的大员路过橘子洲,前往天星阁观赏江景。见有几只鸽子在天空盘旋后,落在阁瓦上,便想在大家面前炫耀箭术。于是张弓搭箭向鸽子射去,不料没有射中,鸽子受惊后全飞了。弄得大员很是无趣。
一位极善奉迎的随员,便借机讨好说:“大家不安静,把鸽子惊跑了。大人文武双全,何不吟诗取乐呢?”
大员见有人替自己开脱,便说:“好好好,我出一句对子,你们来对,对上的赏银十两!”他想了想,便借自己出的丑,说出了一上联:
天星阁,鸽上阁,鸽飞阁不飞
随员们一个个抓耳挠腮,一时想不出合适的下联,干瞪着银子流口水。大员见此情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时,一个临时侍茶的村童插话说:“启禀大人,小的倒想出敝句,不知对不对。”邹大员说:“讲来。”村童诵道:
冰陆洲(即橘子洲),舟上洲,舟行洲不行
随员一听,都认为对仗工整,毫无破绽,堪称妙对。大员听后也很满意,随即赏给村童十两银子。
几天后,大员回到府衙,将此事告诉了夫人。夫人一听,大骂大员是笨蛋,被一个小孩戏弄了,还不知道。
原来,那位村童是借谐音奚落大员,“洲不行”的意思是说“邹不行”,笑话邹大员箭术不行,文才不高。后来,人们背地里就将邹大员称为“邹不行”。
■书法家智补门联
东晋时,有一位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很多人都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字。一年春节将至,他挥笔写了一副门联: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不料,贴出去没多久,就被人毫无声息的揭走了。于是,他又写了一副:
莺啼北里,燕语南邻
同样,贴出去没多久又被揭走了。这位书法家感到很是苦恼,过年总不能连一副春联都没有吧!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妙法——写好春联后,他让儿子把对联拦腰剪断,上下联都只贴上半截: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果然,这种不吉利的春联,再也没有人前来揭走。到初一黎明时,书法家亲手将春联的后半截贴在下面,那对联便成了:
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邻居及过路的人见了,无不称妙。
■想娘狂郎忙
明代文学家边贡的继妻胡氏颇通文词。边贡多侍姬,与胡氏尝反目。一日边贡宴客,客出句曰:
讨小老嫂恼
这显然是在开边贡的玩笑,用的又是“一韵对”法,对句颇有难度,边贡一时语塞。胡氏在屏风后听见,即以纸片书下联传出,语曰:
想娘狂郎忙
胡氏的对句也是五字连续同韵。“娘”作少女、姑娘讲。上联生动刻画了胡氏不满丈夫讨小的恼怒之态;下联针锋相对,把边贡好色思淫的丑态也和盘托出,读后确实让人解颐。
■童生答联讥先生
某童生身患疥疮,常常奇痒难忍,禁不住拼命抓痒,先生屡禁难止,心甚恼之,于是出上联,罚童生对下联。先生说道:
抓抓痒痒,痒痒抓抓,不痒不抓,不抓不痒,越痒越抓,越抓越痒
童生见先生用出联取笑他,越想越气,于是对道:
死死生生,生生死死,好生好死,好死好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笛清难比箫和
相传,明朝有一个小孩叫陈洽,聪颖过人,能诗善对。有一天,父亲带他到江边玩耍,见江上两船齐发,一只摇橹,一只扬帆,扬帆的居先,见此情景,父亲吟道: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陈洽听后,一时寻不到对句。忽然从远处飘来悦耳的笛声和箫声,此景触发了陈洽的灵感,即拟句对曰: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他的父亲听了大加夸奖。
上下联巧妙地用谐音作对。上联的“橹速”与三国时东吴大都督“鲁肃”谐音,“帆快”与西汉大将“樊哙”谐音;下联中的“笛清”,是北宋大将“狄青”的谐音,“萧和”是汉高祖刘邦的大臣“萧何”的谐音。以古人名谐音成联,不仅道出眼前之景,又叙出古人之事,鲁肃不如樊哙之勇,狄青也难比萧何之智,无疑增添了情趣。
■蔡锷买笔
蔡锷从小聪慧好学,思维敏捷。1895年春,湖南省学政江标到宝庆(今邵阳)举行岁试。蔡锷跟随父亲蔡正陵从乡下来到宝庆城里。
一天,蔡锷到著名的宝元文具店买笔。老板见他小小年纪便来府城应试,十分高兴,便想考考他的才学。老板说:“我出上联给你对,对上了,我送你一支笔。”小蔡锷点点头。
老板的上联是:
小学生三元及第
蔡锷摆着小脑瓜,对曰:
大老板四季发财
老板听了很兴奋,连声叫好。因为下联不但对仗工整,而且很合老板经商发财的心意。老板不食诺言,马上送给小蔡锷一支上等的好笔。
■纪晓岚答联戏太监
有一次纪晓岚入值南书房,有位老太监久闻纪晓岚大名,特地前来一睹风采。只见他身穿皮袍,手持折扇。这位太监便出联:
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读否
此联巧妙地将春夏秋冬四季相嵌,且暗含对纪晓岚打扮的讥讽,不易回对。
不料纪晓岚轻松应对:
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么
对句嵌句不仅道出了东南西北,对他的“春夏秋冬”,还巧妙地调笑了他,因为太监的那个“东西”早就被阉割了。
■贾仁闻鼠声得下联
宋代书生贾仁赴京赶考,途中口渴,向一村妇讨茶喝。村妇见他是书生,便想考考他的才气,于是出了一个上联:
饥鸡盗稻童筒打
听完村妇的上联,贾仁就知道这是一个生活写照联,意思是:饿慌了的鸡偷食谷子,一个小孩用竹筒追打。但同时贾仁也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难对的上联,因为语句中包含了四个名词——鸡、稻、童、筒,一个形容词——饥,两个动词——盗、打。而且,这七个字有三对谐音:“饥”与“鸡”“盗”与“稻”“童”与“筒”。
但贾仁怎甘示弱?就坐在茶亭里冥思苦想。忽然,他看见茶亭的梁上趴着一只老鼠,有人咳嗽一声,老鼠便吓跑了。贾仁从中得到灵感,对句有了:
暑鼠凉梁客咳惊
“凉梁”,(老鼠)在梁上纳凉,这是一种拟人手法。这个对句有也三对谐音(“暑”与“鼠”,“凉”与“梁”,“客”与“咳”),足与上联匹配,共同构成一幅极富乡村生活气息的民俗画卷。
■曹尚书砍竹子
小时候,解缙与曹尚书是邻居。某年除夕,十四岁的解缙见曹尚书家竹林里的竹子长得非常茂盛,于是借此在自己家的大门上写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见了很不高兴,心想,以我家的竹子衬托你家藏书多,没门!于是让人把竹子砍掉了一半。
解缙见此情景,便在联末各加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见这样都没有难倒解缙,心中十分恼火,干脆让人把竹子全部砍掉了,心想,你解缙这下没法写了吧?可是解缙泰然自若,只是在上下联又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曹尚书终于再也无计可施,只可惜了那一园好竹子!
解缙两次在联尾加字,表面上看很有些“无理”,从内容上讲是画蛇添足,语法上也有些不通,但在这则故事具体情况中,这种“无理”却是绝妙的“有理”。真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皇天竟不佑天皇
1945年8月,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日,举国欢腾。湖南桃江有位叫龙逸才的教书先生撰写了一副对联:
本日果然亡日本,皇天竟不佑天皇
上联中,“本日”与“日本”颠倒运用,下联中“皇天”与“天皇”(日本国家元首)又颠倒运用,妙若天成。
上联“果然”二字,视抗日胜利为意料中事,指出了“正义之师必胜,玩火者必自焚”的历史规律。“亡日本”,赶走日本侵略者,不是“灭亡日本”。下联“竟不佑”三字,充分表现了对侵略者的讽刺与奚落。
全联表达了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心情和对日本侵略者的藐视讽刺。此联一出即不胫而走,迅速流传海内外。
■该死之德,汉奸之才
1940年,汪精卫出任南京伪国民政府主席。灵谷寺长老应汪精卫之请,书联祝“汪主席就职志喜”,联句为:
昔具盖世之德,今有罕见之才
“盖世”,压倒一切,没有人比得过。“罕见”,稀少,难得。此联乍一读,只觉妙语称颂。细一品味,才知实属谐音嘲讽。“盖世”与“该死”音近,“罕见”与“汉奸”相似,联语表达了对大汉奸的鄙视与诅咒,观者捧腹称绝。
■奇妙的撤字联
两秀才相遇,彼此间都不服对方的才华,便斗起了联。
甲秀才以乙秀才名字中“溪”字为题,出上联曰:
没水念奚,有水念溪,溪字去水,添鸟变鸡(鷄)
一语双关,带有嘲弄对方的意思。乙秀才也不示弱,即以对方名字中的“浇”字为对,拟下联曰:
没水读尧,有水读浇,浇字去水,添火变烧
此对特点有拆字,有双关,两方互嘲,谑而不虐。
■农家小事成妙对
唐伯虎为人聪明机智,才思敏捷,在对联创作中也有很多佳作。
有一天,唐伯虎路过一个小村,见一妇女边打扫门口乱柴,边叫小叔子来捆。正觉得有趣,忽见一少女挑水挑塌了扁担,把只水桶箍跌落了,连忙叫小姑来箍。于是唐伯虎随口占了一趣妙联:
嫂扫乱柴呼叔束,姨移破桶令姑箍
上下联写的都是最寻常不过的农家小事,但联中运用了同音异义的字,便成千古妙对。
■韩慕庐解谑
清初,长洲出了一个状元,叫韩慕庐,他未及第时曾在某家私塾当先生。这家主人虽然识字不多但却喜卖弄,故经常替韩慕庐上课,以炫耀自己的学问。有一天,这家的主人替韩慕庐教学生读《礼记》中的《曲礼》一篇时,竟将“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中的“毋”字读成“母”字,于是“毋苟”听起来便成了“母狗”。
此时正巧一位饱学之士由学堂窗前经过,错以为是韩慕庐读的,感到好笑后,就在窗外高声诵出“曲礼一篇无母狗”的上联借以嘲笑。
韩慕庐一听哭笑不得,知道是名士误会了。他想解释又怕讲不清,反而越抹越黑,更添笑料。于是灵机一动,对了一个下联:春秋三传有公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