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
27178700000055

第55章 语典故事(3)

此诗藏有从一到十的十个数字,对诗者必须倒过来嵌入十到一的数字,叫做“珍珠倒卷帘格”。先有五个秀才来应对,可是都不成功。众人都被难住了,不敢应对。后来,倒有个赌棍对上了一首:

十分热气九分凉,八成希望七成黄。

六五四三藏软统,二板一出全输光。

不过,赌棍被轰了出去。

这天,浙江绍兴府秀才徐文长赶路来到此地,天下大雨,夜色空蒙。他为避雨恰巧来到这户大门前。家人以为又是来应对的,就把他迎进大堂,好茶侍候。主人听说来者是个饱学之士,喜出望外,殷勤款待,请教佳对。

徐文长推辞不过,只得应对。由于大雨过后,天空格外明朗,月色分外皎洁,他面对夜景,见景生情,一挥而就:

十九月亮八分圆,七人应对六人完。

五更四点鸡三唱,二乔随我一人还。

主人家见了大喜,把小姐唤出,二人真是郎才女貌,天生璧人,于是成就一段佳话良缘。

■同尾格诗

明代谢榛有《灯》诗曰:

烟苇出渔灯,书声半夜灯,

山扉树里灯,风幢闪佛灯,

竹院静禅灯,蛾影隔笼灯,

星悬宝塔灯,心空一慧灯,

风雨异乡灯,倦客望村灯,

鬼火战场灯,除夜两年灯,

雪市减春灯,茅屋祗书灯,

树隐酒楼灯,穴鼠暗窥灯,

殿列九华灯,星聚广陵灯,

棋罢暗篝灯,疏林见远灯,

蛩吟半壁灯,农谈共瓦灯,

屋漏夜移灯,明灭几风灯,

窗昏梦后灯,流萤不避灯,

寒闺织锦灯,形影共寒灯,

调鹰彻夜灯,海舶浪摇灯,

夜泊聚船灯,霜风逼旅灯,

灵焰风膏灯,春宫万户灯。

此诗一气呵成,可谓“万家灯火”!

元无名氏《双调折桂令》曰:

叹世间多少痴人,多是忙人,少是闲人。酒色迷人,财气昏人,缠定活人。钹儿鼓儿终日送人,车儿马儿常时迎人。精细的瞒人,本分的饶人。不识时人,枉只为人。

人间万象,色色形形,尽在一曲中。

以上诗和曲,句句用同一字收尾为韵,称作“福唐独木桥体”,又称“同尾格”。这种文体,也可见于绕口令,如:

树上结着涩柿子,

树下有只石狮子。

风吹柿树树枝子,

树上掉下涩柿子。

涩柿子打着石狮子,

狮子碰坏了涩柿子。

■春词

一年春季,郑板桥到外面春游,一时被大自然的风光陶醉,便乘兴写了一首嵌满“春”字的《春词》:

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萌,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春鱼游遍春水,春鸟啼遍春堂。

春色好,春兴旺,几枝春杏点春光。春风吹落枝头露,春雨湿透春海棠。又只见几个农人谈笑开口:“春短,春长,趁此春日迟迟,开上几亩春荒。种上几亩春苗,真乃大家春忙。”

春日去观春景,忙了几位春娘,头戴几枝春花,身穿一套春裳;兜里兜的春菜,篮里挎的春桑。游春闲散春闷,怀春懒回春房。

郊外观不尽阳春烟景,又只见一个春女,上下巧样春装。满面淡淡春色,浑身处处春香,春身斜倚春闺,春眼盼着春郎。盼春不见春归,思春反被春伤。春心结成春疾,春疾还得春方。满怀春恨绵绵,拭泪春眼双双。总不如撇下这回春心,今春过了来春至,再把春心腹内藏。

大家装上一壶春酒,唱上几句春曲,顺口春声春腔。满目羡慕功名,忘却了窗下念文章,不料二月仲春鹿鸣,全不念平地春雷声响亮。

全文五十六句,共计六十八个“春”字,一气呵成,用得自然流畅,生动新颖,毫无斧凿生硬痕迹,颇具音乐韵律,别有一番情趣。丝毫没有被“诗词要尽量避免重字”的条条框框束缚住,让人读来深感奇文之美,不禁拍案叫绝!

■陈文藻一钱卖酒,作诗自嘲

金陵人陈文藻,号苍崖,家贫嗜酒。一日,袋中仅剩一钱,用以买酒饮之,作诗自嘲云:

苍崖先生屡绝粮,一钱犹自买琼浆。

家人笑我多颠倒,不疗饥肠疗渴肠。

■郑板桥题诗贺寿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说其怪也真够怪。

一天下雨,有位姓陶的友人做生日,郑板桥刚进门,陶某便备好了笔墨,请他作庆贺诗。

郑板桥提起笔就写下了“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二句,观看的人不由得面面相觑,纷纷议论起来:贺寿理应写些恭维之词,少不了吉庆之言,怎么这样写呢?此时主人见了,也暗暗称怪,但又不好意思说什么。郑板桥对此毫不理会,蘸了蘸墨,继续挥写下去,顷刻间写下了余下的两句:滂沱雨祝陶公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众人一见此诗,禁不住拍手叫绝,主人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夏至九九歌

我国农历中“九”是习惯用的数字,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其中“冬九九”流传较广,它是以冬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季节。

“夏九九”是以夏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遗憾的是它不广为流传。其实,“夏九九”确实生动形象地反映日期与物候的关系。

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夏九九歌也有两个版本,南方夏九九歌全文是: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舒;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夹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北方夏九九歌全文是: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衣衫汗湿透;

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

七九六十三,在眠不盖单;

八九七十二,当心受风寒;

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由于这一道代数题用诗的形式表示,使数学与文学相结合,就具有形象性和趣味性了。

■元好问的妹妹以诗拒婚

金代诗人元好问有个妹妹是才女,容貌秀美。当时宰相张平章慕名欲来求婚。元好问让他自己去问他的妹妹,如果妹妹首肯则无妨。张大喜,直接去找其妹。适逢这位女士正在补天花板。问到近作,她随口吟出一首绝句:“补天手段暂施张。不许纤尘落画堂。寄语新来双燕子,移巢别处觅雕梁。”此诗一语双关,明赶燕子,暗拒张郎,委婉而留有情面。张知其不肯,只好悻悻而归。

■端木蕻良以情诗谢客

作家端木蕻良在桂林时,由于要安心写作,便在门上贴了一首“情诗”:

女儿心上想情郎,

日写花笺十万行。

月上枝头方得息,

梦魂又教到西厢。

此诗看似诉儿女私情,实是作家“谢绝来访”的“告示”。本意是说:自己忙于写作,请勿打搅。以“情诗”谢客,委婉含蓄,实是妙招。

■借诗自夸

秀才应试落第,想寻一教书之职谋生,便来到一家稍有名气的私塾应聘。私塾的老板想试探他的学识,就说:“请问当今之世,谁的文章最好?”

秀才思考了一会儿,便吟出了一首诗:

天下才多数三江,三江妙手数吾乡。

吾乡风雅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

私塾老板听罢,连连称赏,欣然录用了。

■颇具哲理的半字歌

清代李歌振的《半字歌》,读来颇具哲理。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

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

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

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

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

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

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才女衙堂作诗救父亲

相传古代有一位才女,有一天他随父亲骑着毛驴进县城购物,因毛驴受惊,撞了县官的八抬大轿。县官大怒,立刻命随行的衙役捉拿闯祸的毛驴和它的主人,朱淑真父女因此被带进了县衙正堂。

县官执意要以打大板的方式处罚主人与毛驴,才女苦苦为其父求情。

县官说:“人们都说你是才女,能写文能作诗,如果你能当堂作诗表示八个‘不打’之意,又不提一个‘打’字,老爷就还你毛驴,不打你父亲。”

才女问道:“但不知老爷以何为题?”

县官见天已黄昏,便捋着胡须说:“就以‘夜’字为题吧。”

想不到才女竟能毫不迟疑地当堂吟诵起来:

月移樵楼更鼓罢,渔夫收网转回家。

卖艺师徒去投宿,银匠熄炉来喝茶。

樵夫担柴早下山,飞蛾团团绕灯花。

院中秋千已停歇,油郎改行谋生涯。

毛驴受惊碰尊驾,望求老爷饶恕他。

这八句诗分明是暗含了不打鼓、不打渔、不打锣、不打铁、不打柴、不打茧、不打秋千、不打油的意思,县官一听,不禁又惊又喜,大受感动,高兴之下,随即还了才女毛驴,并赦免了她父亲。

■王安石错改墙上诗

王安石这样的大文学家也有闹笑话的时候。相传,王安石有一次外出巡视,夜宿于一座寺庙中,见寺院墙上写着一首诗:

彩蝶双起舞,蝉出树上鸣。

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蕊。

王安石看后,觉得此人不学无术,否则怎么会出现“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蕊”这种常识性的错误呢?于是,提笔将诗的后两句改为:

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

后来,王安石从寺庙住持那里得知,明月不是指月亮,是本地的一种鸟,它能预告阴晴。白天如能听到它的叫声,夜里必是晴天,并能看到月亮。黄犬并非黄狗,它是一种金黄色的小虫,习惯躲在花蕊里睡觉。

王安石惭愧之至,又把诗句改了回来。

■儒生自嘲

一儒生的父兄都是当官的,家庭生活富裕,从不为生计担忧,以至于这位儒生每日以琴棋书画、饮酒赋诗、赏花出游为乐。后来,父兄由于某种原因被免职了,家境变得贫乏,只得自谋生计,作诗自嘲云:

书画象棋诗酒花,

当年件件不离他。

而今七字都更换,

柴米油盐酱醋茶。

■剥皮诗

唐宣宗大中元年,魏扶出任主考官。为表明心迹,他题诗一首贴在贡院墙上:

梧桐叶落满庭阴,锁闭朱门试院深。

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前心。

可其实际行为违背了自己的诺言,于是有士子将其诗的每句前面两个字去掉,变成了意义相反的一首诗:

叶落满庭阴,朱门试院深。

昔日辛苦地,今日负前心。

这就是后世得以流传的“剥皮诗”。“剥皮诗”也称“拟古诗”,这种诗通常以前人较有名气的诗为基础,运用删节、增添、颠倒、改动或仿拟的手法,使所得的诗产生与原诗对比鲜明的新意,以及嬉笑怒骂、诙谐幽默的效果,为人们喜闻乐见。

■亦淡亦盐风味好

钱鹤滩归田,有言江都妓美,即访之,既至,已嫁盐贾。公往叩求见,贾令妓出见之,衣裳缟素,出白绫帕请留诗句。钱题诗云:

淡罗衫子淡罗裙,淡扫娥眉淡点唇。

可惜一身都是淡,如何嫁了卖盐人?

妓看后置之一笑,作诗答之云:

金钱买得西施去,底事干卿梦不安?

亦淡亦盐风味好,惹人都为一身酸。

■讽竹诗

竹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性格。文雅、清高、虚心、坚韧……有许多诗人赞美它。如郑板桥的《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当然,也有人爱唱反调,作《讽竹》诗云:

竹似伪君子,外坚中却空。

根细善钻缝,腰柔惯鞠躬。

成群能蔽日,独立不禁风。

文人多爱此,想来声与同。

■才女吟诗救丈夫

有一才女,能吟诗作文,不慎嫁给了一个不学无术,好吃懒做的人,因此家境一贫如洗。

端午节快到了,才女见别人家四处购买东西过节,而自己却无钱购物,于是便对丈夫吟了一首诗:

家徒四壁学相如,佳节端阳百物无。

寂寞凄凉寻底事,聊将清水洗苍蒲。

尽管丈夫没有什么文采,但他心里明白这是妻子在埋怨自己,惭愧之下,便干起了偷盗的行径。不料,在偷牛的时候,被人抓住,送到县衙。

县官在审问他为什么进行偷盗时,他说因为妻子写诗埋怨自己无力养家,以致“佳节端阳百物无”。谁知这个县官非常喜欢作诗,也很喜欢会作诗的人,听说他妻子能作诗,便立刻派人把这人的妻子传来,说:“你丈夫偷盗被抓,听说你的诗作得很好,如果你能当堂作一首,我就放了你丈夫。”才女尽管对自己丈夫的行径感到很无奈,但也不能看着丈夫坐牢,于是想了想便吟道:

滔滔银汉向东流,难洗今朝满脸羞。

自笑妾身非织女,夫君何故夜牵牛?

县官听了,连声称赞,真的当堂释放了她的丈夫。

■不必、未必、势必、何必

一考生参加科举考试,拿到试卷后,发现题很难,自己答不出来,便写了四句打油诗交上。诗曰:

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寒窗十几年。

考官要不把我取,回家一命赴黄泉。

主考官阅到这张卷时,看完这位考生的打油诗后,觉得好笑,于是在每句诗后批了两个字,使诗成为:

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

苦读寒窗十几年——未必,

考官要不把我取——势必,

回家一命赴黄泉——何必!

■尼姑写诗言父亲

很久以前,有一座清秀的莲花庵,里面住着一位年轻美貌的尼姑,她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有一天,尼姑外出归来,扶着一个人事不省的醉汉走进了莲花庵。众人看见后议论纷纷,还有人斥责尼姑不守清规。尼姑也不说什么,进屋写了一首诗贴在门口:

十字街头遇醉夫,

醉夫醉倒待人扶。

醉夫妻弟尼僧舅,

舅姐当年嫁醉夫。

这首诗前两句写扶人进庵的原因,后两句点名醉汉的身份,却不直接说明,而是让人去推断。尼姑其实是想告诉众人醉夫是她父亲。

■老人的酸楚与无奈

一对夫妇,妻子在生孩子时,难产死了。为了将儿子抚养成人,丈夫既当爹,又当妈,艰苦备尝。后来,儿子长大娶妻生子了,丈夫年纪大干不动活,儿子将老人视为累赘,常使老人饥寒。老人伤心,便写下了一首诗:

隔窗望见儿抱儿,想起当年我抱儿。

我抱儿来儿饿我,日后他儿饿我儿。

又有一老人,儿孙不孝,心情忧郁,戏吟一诗曰:

我把我儿当宝贝,我儿视我如仇人。

我儿娶妻又生子,我儿又和他儿亲。

他儿学会我儿样,他儿又伤我儿心。

这些打油诗看似戏吟,实则满含着老人的辛酸,倾诉出老人的酸楚与无奈,感人至深。同时也在警醒世人,养子要教。

■念郎恨别诗

相传,有一个叫郭晖远的人,在外谋生,由于想念妻子,便给妻子写了一封信,结果在装信封时,误将白纸装了进去。妻子收到信后,发现里面只有一张白纸。起初,妻子感到很吃惊,随后想了想,便在纸上写了一首念郎的恨别诗,托人带给了丈夫,诗曰:

碧纱窗后启缄封,尽纸从头彻尾空。

应是仙郎怀别恨,忆人全在不言中。

一纸无字家书,却流露出无限的思念,此乃无声胜有声。

■李调元骂州官

李调元,字羹堂,号雨村,四川罗江县人,乾隆28年(1763年)进士,历任吏部员外郎、广东学政、两江主考、直隶通永道等职。李调元在两江主考完毕回京,州内大小官员和众多学子都前来送行,设宴十里长亭。

三杯饯行酒饮过,州官早受众人的唆请,便起身离座对李调元说:“久闻主考才高,诗追李杜,文胜三苏,今日请即席赋诗,以壮行色,如何?”众人听了,齐声附和。李调元已知州官和众人之意,谦逊几句后,便请命题。这时,正好有群麻雀在檐间叽叽喳喳,州官便用手一指,请李调元以麻雀为题,赋诗一首。

李调元略一沉思,慢声吟道:

一窝两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

众人一听无不掩口,认为太粗浅不像诗句。李调元却不慌不忙续出后两句: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这后两句一出,众人全都惊了,哑了,呆了,有如奇峰突起,又是晴天霹雳,明指麻雀,实骂众人,而且骂得惨,骂得绝。

■金农飞红咏柳絮